第267章 又見龐季

李易用實際行動想蔡琰說明了一個真理——永遠不要對一個混蛋抱以太高的希望。

雖然李易可以甜言蜜語,甚至是當面承認錯誤,但是,在某些問題上,李易早就決定一錯到底了,甚至,在蔡琰反應過來之前就……

嘿嘿……

因此,第二日一早,新婚的蔡琰居然是被生生餓醒的。

不過蔡琰是一個很柔順的女子,在小小的幽怨過後,臉上剩下的,就只有羞澀的笑容。

而且,很快,李易就提出了讓蔡琰加入他的私人“秘書處”的建議,甚至還讓蔡琰參與編撰他那三篇啓蒙經典的工作。

蔡琰對此自然是開心不已,一口就答應了起來。

之前李易的後院諸女,無論妻妾,其實都是很羨慕黃月英的,因爲黃月英不但常伴李易左右,根據李易所講,更是有青史留名的機會,雖然她們是女子,沒有男人那麼大的野心,但對於這種事情多少也有着羨慕。

現在機會擺到蔡琰面前了,蔡琰自然是歡喜無比,渾然沒有自己其實是給李易打白工的明悟。

對於那三篇啓蒙經典的編撰,李易原本是打算交給蔡邕的,他也相信蔡邕一定能夠完成的很好,可是,蔡邕的名氣太大了。

之前蔡邕只是往外去了幾封信,然後就向李易提前擔保,說年後可有二十多名“知識分子”前來投效。

蔡邕說的那些人,名字對李易來說都是陌生的,可李易知道,蔡邕不是那種腦殼子裡全都是教條的迂腐之人,再加上與李易相處這麼長時間,蔡邕不可能弄一幫迂腐的書呆子過來給李易礙眼,那麼,這些人肯定是有真才實學的。

可是,李易手底下一共才幾個文化人啊,結果蔡邕幾封信過去,將李易手底下的“大多數”變成了“極少數”,這麼一想就有點恐怖了。

李易很清楚,蔡邕這麼做,乃是一心爲公,縱然以他的多疑性格,也不能說蔡邕的半點不對,甚至還爲蔡邕的“上道”感到高興。

但不是這樣,李易就能高興了。

因爲李易沒想到蔡邕的影響力這麼大,一個招呼就能來這麼多人,雖然這些人沒什麼名氣,但不要忘記了,李易手下除了賈詡算是“知名人士”,其餘郭嘉徐庶石韜等等,全都是無名小卒,在短時間內突然有大量外來人才涌入的情況下,他們的地位與權力必然受到威脅。

這不是說那些外來人才心術不正,而是在事實情況面前,必然出現的爭端。

就好像許多人一起上班,班長個人能力很強,其他人能力一般,但都是老鄉關係,這種情況下,班長當個老好人還行,一旦出現矛盾衝突,執行力絕對會大打折扣,甚是無形中就會被架空。

李易可不想自己的事業剛剛起步,就因爲人才的擴充出現這樣的尷尬局面。

於是,李易對此就做出的相應的應對方案。

首先,蔡邕招來的這些人,李易會優先將他們分配到書院進行工作,也就是做教書匠,反正現在書院缺少老師是顯而易見的,李易這麼安排完全沒有問題。

而且,在書院做教習,有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就是,這些老師們都要接觸普通平民,這讓他們勞動的同時,也是一種考驗,李易雖然與世家都的很近,可他將來的方針只能是以民爲本,而不是以世家爲根基。

如果一個人在做教習的時候,看着一羣平民都感覺受不了,這種人與李易的正治思想偏差太大,趁早剔除,不讓他進入真正的管理團隊。

出去這些人外,只有極少數是可以直接進入管理層的,到時候有李易的原本屬下,南陽世家子弟,還有蔡邕拉來的這些人,三方算是一種平衡。

其次,爲了應對這個情況,李易的另外一個辦法就是將那三篇啓蒙經典的補全修正交給他自己的女人們去做,而不是原本的蔡邕。

要知道,參與這件事,能夠撈到的名聲是無法估量的,如果蔡邕參與了,李易沒臉抹去蔡邕的功績,可如果是李易的女人們做了這件事,李易就可以毫不客氣的獨佔這份榮譽,將自己的名聲堆到至高。

當然了,李易也不是無恥到連自己的女人們都要剝削,而是在現在的決斷,肯定是將所有榮譽往他一個人的頭上放,這是最明智的做法,

等到李易真的成就大業,天下安定的時候,李易完全可以在這些啓蒙經典的封頁後面的“副主編”上加上自己女人的名字。

定下了蔡琰之後的任務,李易沒有太多的時間留在房中溫存,而是去了劉琦所在的別院,因爲劉琦今日要返回襄陽了。

其實,劉琦早幾天就該回去了,只是因爲李易要與蔡琰的婚事,劉琦這才留了下來慶賀。

而且,李易也知道,劉琦做人挺厚道的,李易雖然把火炕怎麼搭建的圖紙給了劉琦,但劉琦只要與人提到此事,幾乎都要說一聲,這火炕是李易首創,他不過是拿來用用罷了,根本沒有佔李易便宜的意思。

這個情況讓李易很不好意思,感覺自己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因此,李易送劉琦,愣是一口氣送出了十五里,直把劉琦感動的不要不要的,雖然沒有掉下眼淚,但李易看的很清楚,劉琦最後轉身時,眼光是紅的。

而且,劉琦臨走也說了,回去之後必然叫劉表往南陽增送糧草,肯定不會叫南陽百姓受委屈。

只是劉琦不知道,他做的這些全都成全了李易的名聲,他自己,還有劉表,並沒有給百姓們留下多少好印象。

別了劉琦,李易回到太守府已經是中午,簡單用了午飯,便準備叫人將典韋喚來,給他吩咐徐州的事,不過沒等他將人派出去,典韋自己就來了。

不過,典韋旁邊還跟着一個人。

起先有些遠,李易沒看清來人,等走近了,李易卻是不由驚訝道:“子尚?”

來人正是龐德公的族人龐季,之前曾經與李易在新野短暫共事,不過因爲龐德公不願出仕劉表,被劉表不容,然後不得不辭官歸家。

之前在襄陽的時候,李易就有心結交龐家的人,最好是當面拜訪龐德公,只是李易怕碰壁吃癟,而來也是怕刺激到劉表,就沒有付諸行動,而龐家也像是不知道李易這個人一樣,始終沒有人與李易接觸過,所以,龐季忽然出現,着實是出乎李易的預料。

不過,稍稍疑惑之後,李易就明白龐季爲什麼會來了。

龐季到來,肯定不僅僅是他的個人行爲,必然是有着龐家的授意,是一種試探,也可能是一種隱晦的表態,至於具體,李易暫時還不能確定。

之前李易在襄陽折騰的動靜可是不小,黃承彥與蔡邕都先後叫主公了。

李易相信,這信息瞞不過龐德公,但龐家也不見有所動作,直到現在,龐季忽然出現,那麼,最大的可能就是那三篇蒙學經典了。

李易不由暗暗感慨,殺掉董卓,是他起家的基石,這三篇文章,很可能會成爲他將來成長的骨架。

心裡想着,李易已經起身,快步往前迎去,大笑道:“龐兄,沒想龐兄居然會來,唉,爲何事先不讓人稟報,我當親自出門相應啊!”

龐季看到李易一臉喜色的迎來,暗暗歡喜之餘,還感覺有些陌生。

這種陌生不是疏遠,而是他看到了一種不同。

龐季第一次看到李易,是在劉表的面前,那時候的李易給人感覺很睿智,很安靜,有着與年紀不符合的深沉,不過出身大族的龐季,雖然感覺李易應該比他自己厲害一點,後來更是因爲李易的仗義而有些感動,但相處時的本質態度,還是平輩論交,或者說是稱兄道弟。

可今日再見,雖然李易還是那個李易,而且親熱依舊,可龐季卻是感覺李易就像是一團火焰一樣,整個人眉宇間神采飛揚,雖然只是太守,可鋪面而來的貴氣,卻是絲毫不差於劉表,讓他情不自禁的就將自己的姿態壓低,縱然沒有來之前的叮囑,那種所謂稱兄道弟的想法也在見面的一剎那給打消的一乾二淨。

龐季沒有因爲李易的熱情就方式,而是趕忙駐足,很是恭敬的向李易行了李易,道:“龐季,見過襄侯!”

話音剛落,李易已經走到了龐季的身邊,拉着龐季的手臂笑道:“龐兄怎地忽然這般見外了,叫人好不適應。”

不等龐季答話,李易又故意有些責怪的說道:“龐兄若是能提前一日就好了,還可能喝上我的一杯喜酒啊!”

龐季臉色忽然露出一抹尷尬,再次拱手道:“說來慚愧,龐季此次來南陽,乃是奉族中長輩命令,爲襄侯賀喜,只是路途上出了一些意外,遭遇了一夥強人,不但耽誤了時間,就連賀禮也……”

說道這裡,龐季的臉已經是漲紅了,雖然他是比較倒黴,半路被人搶了,可他算是給龐家丟人了。

“強人!”

李易一怔,然後快速打量龐季,這才發現龐季的身上的衣衫明顯有些磨損,而且看上去,好幾日沒有換過了。

“子尚可有負傷?”

李易輕輕扶着龐季,看了看,又道:“那夥賊人在何處?”

聽到李易口中的關心,還有後來的殺氣,龐季心中微暖,趕忙道:“還請襄侯知曉,那夥賊人我實在離開襄陽第二日遇到的,雖然擄走了財物馬匹,卻並沒有害我性命,至於現在,怕是早就走遠,再花力氣尋找,卻是得不償失。”

李易輕輕點頭,沒說什麼,不過心裡卻是打定主意,出來年就讓張遼他們安排人掃蕩南陽地界裡流竄的山賊強人,一來是保證治安,而來是讓新兵見血,如果能順勢提拔幾個將領,那就更好了。

寒暄幾句,李易請龐季坐下,這才知道,典韋沒讓人稟報,而是直接將龐季帶來,卻是因爲,龐季是被典韋給逮住的。

龐季還有一路隨行之人,因爲丟了賀禮,再加上身上狼狽,入城後就有些猶豫,生怕這般見了李易,因爲失禮觸怒了李易,於是就開始在外面糾結,於是,就被典韋發現,帶上幾個人將他們給圍了。

好在龐季知道典韋,典韋更是清楚李易很惦記龐家的人,與龐季更是舊識,於是,典韋就親自帶路,將龐季給送了進來。

龐季也不是小心眼的人,之前他只知道典韋的勇武,不想做事卻如此警惕,反而對典韋生出了幾分好感。

李易發現這兩人意外有點對眼,心中有了些想法,不過表面上卻是不動聲色,只是叫人擺酒,然後與龐季閒聊。

李易原本還想通過話術,打探龐季來意,不過龐季卻是很乾脆,幾乎不用李易怎麼問,直接就竹筒倒豆子,說出了此行的目的,或者說是明面上的目的。

除去爲李易賀喜之外,龐季還想要在李易這裡謀個差事,用龐季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如今正是大好年華,不願在家中枯坐,再加上李易名聲大振,所以就想要來李易這裡奔前程了。

雖然有些話龐季說的不太明白,但李易知道,所謂的“名聲大振”,自然就是那基本蒙學經典了。

只是讓李易有些疑惑的是,龐家對他到底是個什麼態度?

劉表之前已經把龐家人給排擠出官場了,現在,龐季卻溜達到南陽來做官,劉表必然非常不開心,不過劉表主要的針對對象是龐家,畢竟是龐季主動來了,而且就李易來講,像是龐家的子弟投效,李易都沒有拒絕的道理。

有此可見,龐家算是已經做出了很明顯的傾向。

但是,既然得罪劉表了,也表示出傾向了,爲何就來一個龐季?

以龐季的才學,還有名聲,李易怎麼用他其實是比較爲難的。

重用?

不好意思,龐季雖然也算是青年才俊,但在李易這裡還真算不上上游。

可是以龐季龐家族人的身份,這回還是主動來投,李易也不能隨便給他一個閒職,否則就是落了龐家的面子。

這讓李易有些糾結,如果是龐德公直接自己過來多好啊,李易肯定將他待爲上賓,什麼麻煩都不用了。

正思索間,李易忽的心中一動,暗暗猜想,龐家該不會是把龐季當個問題,故意丟給自己的吧?

第65章 張遼的不甘現狀第692章 各方動態第580章 皇甫堅壽第255章 天子稱我亞父第708章 謝主公不殺之恩第645章 襄侯小心,有刺客第116章 大婚 謝謝“Guiltp???”的打賞!第370章 不怕死的袁渙第169章 劉表句句都是坑第299章 坑姐第678章 孟德吾友第511章 未慮勝先慮敗第133章 賈文和納頭便拜第67章 保命靈藥第558章 壽春城破第372章 曹操膽子小第211章 地上涼,穿鞋第541章 孫家對不住襄侯第654章 以死謝罪第4章 不臣之心劉玄德第250章 以襄侯馬首是瞻第140章 被遺忘的三兄弟第28章 戒驕戒躁第212章 易英連弩第420章 道不同第478章 委屈你了第135章 伏壽的危機感第757章 這仗怎麼打?第695章 絕不叛漢第21章 董國舅節操何在啊?第446章 不得善終第554章 襄侯果然是好人第46章 執手相看淚眼第490章 呂布遇阻,曹操再起屠刀第514章 摧牆第163章 襄侯,請留步!第535章 斷貢第481章 劉備獻計第651章 將計就計第23章 名將當璀璨第265章 非典韋將軍莫屬第434章 甘寧的消息第219章 使君啊!第772章 再壓一壓第23章 名將當璀璨第245章 書院第675章 一人抵萬軍第213章 蕭何月下追韓信第135章 伏壽的危機感第90章 張繡不見了第482章 不接招第366章 我有一寶第449章 他不是甘平第242章 又見蔡邕第398章 一言不合就攻城第436章 豫州刺史第二百六十章 蒯家的決斷(二)第174章 二虎競食與反客爲主第40章 張遼戰徐晃第586章 袁紹來使第759章 郭圖過河第341章 蔡瑁知道了第602章 最大的贏家第293章 半壁江山,指日可待第321章 爲大漢而死,理所應當第176章 寶馬贈英雄第425章 何人爲右軍師?第644章 我與許褚有一面之緣第114章 夜見徐晃第135章 伏壽的危機感第150章 天下諸侯,愚蠢不過袁公路!第460章 劉備送禮第433章 軍元券第150章 天下諸侯,愚蠢不過袁公路!第757章 這仗怎麼打?第249章 袁家志在天下第645章 襄侯小心,有刺客第48章 知我者,文遠也第302章 給袁耀挖坑第289章 再見袁術第400章 用心良苦第189章 典韋步戰天下第一第304章 諸葛亮的迷茫第10章 放開那個女孩第203章 劉表讓荊州第435章 金雕入夢第46章 執手相看淚眼第348章 王璨第371章 你讓我很失望第717章 我要取顏良首級第282章 叫一聲姐夫聽聽第200章 蔡小姐要關門打狗第518章 壽春 人心惶惶第476章 救命之恩當涌泉相報第65章 張遼的不甘現狀第733章 天下兵馬槍棒總教頭第577章 江表之虎臣第701章 副院長第761章 建功立業就在今日第15章 心中所願:天下太平,百姓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