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孫氏雙壁——荀、郭二臣

而劉華出得計策就是“拋磚引玉”之計,就是利用袁術的貪得無厭和自視極高,對他設下了一個局,讓他上當的局。

初平二年(公元一九一年)三月十一日。

孫燦下令全郡徵糧,穎上太守獻上糧草三千餘石,傳遍了汝南全郡,同時也傳到了離汝南郡不遠的袁術的耳中。

“啓稟主公,汝南孫燦突然下令徵糧,穎上太守獻上糧草三千餘石,正準備送往汝南城。”說話的正是袁術麾下大將橋蕤。

袁術聽橋蕤之言,心花怒放,眼中露出貪婪之色,喜聲道:“果有此事?”

橋蕤道:“此事在汝南已經傳開,應該不假。”

三千餘石糧草,足以供他數萬大軍一月使用。當即大喜,立刻下令道:“橋蕤,汝時刻注意穎上動向,若真有運糧隊出現,立刻出兵將他們搶來。”

橋蕤領命而去。

三月十三日。

一隊押糧隊緩緩向汝南行去,運糧之人正是贊軍校尉龔都以及他麾下的三百士卒。

突然,一隊人馬橫插而至,早已注意穎上動向的橋蕤立刻殺出,衝向了押糧隊。

還未交鋒,龔都似是見對方勢大,嚇的立刻拔腿就跑。黃巾軍別的沒有什麼長處,但逃跑的功夫純屬一流。

眨眼之間,就消失的無影無蹤。

橋蕤見此“哈哈”大笑,說道:“都是孫燦軍乃驍勇善戰之師,以吾之見,也不過如此。來人,將糧草通通運回,將士們快隨我回去領賞。”

滿以爲可以領賞的橋蕤,回到了壽春,就遭到了袁術的臭罵。三千石糧食除了上一層是糧食以外,其餘竟全是沙土,這讓脾氣暴躁的袁術如何忍受的了。

當即,又想起孫燦多次讓自己難堪,這次竟以沙土戲弄,不由怒火中燒,大喝道:“來人,給我起兵七萬攻打汝南。”突然,腦中靈光一動,暗想;“歷史上姜子牙八路大軍攻打朝歌、白起分兵戰長平、王翦分兵滅燕國、韓信十路分兵破項羽、霍去病分兵大勝匈奴。這些先人都以分兵而揚名,我何不也分兵三路攻孫燦。若後世人記載‘袁公路分兵三路,破汝南’那是何等的威風?”想到這裡。袁術心中就一陣快意,立刻下令道:“傳令下去,分兵三路,起兵七萬,兵發汝南。”

袁術麾下的一羣文臣武將立刻稱讚“主公神威”“主公才華過人,我等不及”這類的拍馬之言。

“不可。”麾下一將軍上前反對:“大人,分兵三路是大不智之舉動,只會給對方各個擊破的機會。策聞家父時常提醒‘天下士兵,以孫燦軍最爲精銳。人人都可以一當十。’大人,不可貿然出擊。”進言之人,卻是孫策、孫伯符。

孫堅戰死時,孫策才十七歲,但身懷血仇,又復仇心切的他立刻前去壽春求見袁術。要求將袁術孫堅舊部還給他。

袁術不捨得,便讓孫策去丹陽募兵,在舅父吳景以及堂兄孫賁的幫助下,募得精兵數百人,不過不幸遭到涇縣大帥祖郎的襲擊,此時的孫策還是個二愣子,不但招募的兵勇全部死光,自己還差一點丟了性命。

孫策不得以,又去袁術那裡相求。袁術見他確實神勇,在加上孫堅舊部並不聽從他的指揮,只好將孫家四將,還給了孫策,並收他在麾下效力。

其間,孫策苦讀兵法,孫家四將各個都是將才,經常向他們請教征戰之道。刻苦,在加上一份天分,讓這個年紀輕輕的小將軍,已經有了過人的見識,他一眼就看出了袁術分兵的弊端。

可是,孫策說話不喜歡拐彎抹角,喜歡直來直往,因此,他直接的說出了自己的看法,並指責袁術的不對,說袁術大不智。

試問,好面子的袁術如何能夠接受的了,當即斥道;“黃口小兒,未領一次兵,未打一次戰,安懂領兵之法,帶兵之道?”

孫策重來也沒有認袁術爲主,也重來沒有這個想法,既然你不聽我的,那我不說好了。反正也失敗也不能怪在我的頭上。想着,心中卻對孫燦有着一種莫名的好感:“他究竟是什麼人?不過大我五、六歲,竟有如此名望。還兩次救下父親,並且得到父親的百般讚揚。就連四老可他也讚不絕口。他到底是什麼一個人物?”

抱着這個想法,孫策加入了袁術的本部,跟隨他一起出戰汝南。

***************************

袁術分兵三路的消息,早有流星探馬傳到汝南。

孫燦包括麾下衆將各個都覺得不可思議,隨即齊聲大笑。

孫燦站高堂上放聲大笑,袁術有兵十萬,而他才兩萬五千。因此,所有的人對此戰,都不敢掉以輕心,衆人都知道袁術不智又無德,因此才決定可以向他下手。卻沒想到,袁術竟會乖乖的將七萬大軍拆成三路,這不是擺明的送勝利給他們嗎?當即說道:“袁術小兒如此不智,我等也不需要和他客,氣先打殘他們兩路再說。”

衆將齊聲稱是。

這時,府衙外傳來故友求見的消息。

孫燦一陣疑惑,故友,何來的故友?好奇問道:“可知來人是誰?”

侍衛說道:“是一位姓郭的,說是在穎川的故友。”

“是,奉孝!”孫燦、劉華、荀彧、高順四人異口同聲的說了出來。

荀彧高聲道:“此人胸藏雄兵百萬,計策無雙。得此一人可勝百萬雄師,主公,當親自……”他本想說“主公,當親自去迎,”話還沒有出口,就見孫燦奔至了門外,微笑着將話咽在了肚中。

孫燦奔至府外,見府外站立之人正是郭嘉,立刻迎上去喜道:“奉孝,數年不見,想煞我也。”

郭嘉退後的兩步,行了一個標準的臣下禮,拜道:“穎川郭嘉願投大人麾下,爲大人出謀劃策,掃平亂世。”

郭嘉向來就是有大志,亂世中正是他一展才華,抱負之時。自從離開了孫燦以後,就開始尋找明主,他擇主極嚴,認爲只有蓋世英豪才值得他郭奉孝的投奔。

經過近五年的細心觀察,在虎牢關戰役後,郭嘉就將名主鎖定在追擊董卓的孫燦、曹操這兩個人身上。

他將兩人一對比,這就讓郭嘉有些傻眼了,別人是尋不得明主,而他一來就來兩個,而且兩人都那麼出色,半斤八兩、不分伯仲。

同時他又分別接到了孫燦、劉華、荀彧、曹操、戲志才、荀攸六人的書信,分別請他出山。這回郭嘉的頭更大了。

前思後想,他打算去投奔曹操。不過,走到半路,他突然得到孫燦撤出南陽郡的消息。

郭嘉當時好生奇怪,就來汝南一探究竟。到了汝南他發現孫燦不一樣了,他選擇投奔曹操的原因就是因爲孫燦少了開疆擴土的雄心。

可是,在汝南的孫燦卻積極備戰,休養生息,一副大幹一場的模樣。孫燦本人也比原來成熟了好幾分。

在雄心上,孫燦又和曹操戰平了。

想了幾天,郭嘉就下定決心投奔孫燦,這到不是曹操不如孫燦。而是郭嘉和孫燦太熟,對曹操卻不太瞭解。他不知道自己在曹操麾下是否能得到重用,但是以他對孫燦的認識,知道自己只要自己投奔孫燦,自己就一定會得到重用。

因此,在郭嘉心中曹操與孫燦的天平,孫燦這方又加重了一些,原本平衡的局面頓時向孫燦這面倒了過來。

也是因爲如此,一和孫燦見面,郭嘉就宣佈了效忠令,將近五年的尋找。這位不世奇才終於認定了心中的名主。

孫燦扶起郭嘉,道:“你我兄弟何須如此,奉孝來助,燦供爲上賓不及,豈能委屈奉孝。”

郭嘉謙讓回禮。

“奉孝,你這鬼才終於願意出山了!”劉華樂呵呵的走出過來,臉上全是興奮之色。

郭嘉對劉華的才學還是頗爲敬佩的,立刻行禮道:“郭嘉見過子靜先生。”

“奉孝,你我也有六年沒見了吧!”荀彧就在劉華的身後。

面對昔日故友,郭嘉也是一臉的開心,隨口道:“文若,汝這雙利眼還是比我看的遠啊!”他說的不假,荀彧目光長遠,是一個坐鎮後方“運籌策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的軍師,擅長總攬全局,出大方針,大策略。

而郭嘉卻是軍略無雙,智謀過人的謀主。有其在身旁出謀劃策,不說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但是也鮮有對手。

歷史上的曹操就是因爲,後方有荀彧在策劃,前方又有郭嘉在出謀,這才百戰不殆,勢如破竹。

因此,每每一有大事,曹操必然修書回許昌請教荀彧,每每有強敵之時,曹操就會想起身旁的謀士郭嘉。

兩人相輔相成,成爲曹操不可缺少的雙壁。如今卻成了孫氏雙壁,不知他們的作爲如何?

孫燦大笑道:“諸位一起入殿,我們還需商議破敵之法,在耽擱恐怕對方要打到家門口來了。”

得到了郭嘉的投效,此刻的孫燦信心百倍。

第三十二章 定計第十四章 全軍歸降第九十一章 行爲失常第四十八章 擒賊擒王(一)第十九章 探得機密第五章 樹林設伏第三十四章 蒙汗藥第十四章 張讓露底第五十五章 曹營來使第九十三章 反敗爲勝第一百一十六章 不服老第一章 兵發宛城第三十三章 士氣高昂第四十八章 擒賊擒王(一)第十三章 雙親得救第四十章 釁發蕭牆(二)第十四章 張讓露底第十四章 張讓露底第七十七章 勸慰第八十七章 誰誘誰?第十五章 戰前決議作品相關 上架通知!第六章 赤兔之悲第二章 算計蔡冒第二十四章 妾擬將身嫁與第二十四章 生擒嚴顏第十二章 看破好計第三十八章 明助曹操 暗扶袁紹第十四章 伏兵六路破張繡第九十一章 行爲失常第十九章 探得機密第一章 箭法無雙第三十一章 上任三把火第十三章 真兇是誰?第十一章 三把寶刀第十七章 離別一吻第一章 雙將戰呂布第四章 百計破敵第二十章 捉賊行動第二十章 奇兵天降序章 第三章 奇遇第九十二章 底牌初露第六章 赤兔之悲第三十五章 北地求存第二十五章 真英雄第三章 許世家族第三十九章 釁發蕭牆(一)第五章 孫燦認父作品相關 關於貂禪的說明第四章 戰鬥前夕第十六章 兒時夥伴第四十章 一線生機第八十六章 名將張郃第四十三章 無雙猛士(二)第五十章 司馬仲達第二十三章 營外示威第一百章 撤退中的伏擊(三)第二章 孫子羽一打宛城第二十三章 老將嚴顏第四十八章 攻防延津第二十四章 妾擬將身嫁與第二十九章 捨身求義第九十八章 撤退中的伏擊(一)第四十二章 霸王悲歌第六十四章 另類人才第十六章 論戰第十八章 轉機出現第二章 曹、孫對策第二十六章 張飛神威第三十七章 阻截(二)第八章 一次賭博第六章 苦肉計第二十一章 事了抽身第十一章 龐統第十七章 零陵劉巴第六章 孫子羽三打宛城第三章 治理中原第二十七章 合縱之謀第一百一十一章 對陣第五章 侍女貂禪第三十一章 死戰到底第六章 思念如潮第十六章 一統淮南第九十九章 撤退中的伏擊(二)第十一章 郭嘉巧出連環策第一章 江東世族第五十三章 虛驚一場第三十章 西涼鐵騎之連環突擊第四章 恩威並施第一章 有子燦兒第二章 易於常人作品相關 人物簡介第二十九章 無賴密探第八章 引狼入室第三章 三國名言第四十七章 霸王崛起第十章 兵臨城下第三十章 天賜良計第四十九章 擒賊擒王(二)第一百零五章 定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