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募民屯田

初平元年(庚午,公元一九零年)八月。

孫燦撤回了征討荊州之兵,次日,便發招降書,以周倉、許靖爲使,前往汝南勸說劉闢、龔都歸降。

前車之鑑,周倉本是伏牛山山賊,孫燦不計其出身,予以重用,現官拜騎都尉,此事天下人人所皆知。

劉闢、龔都本也不願一輩子冠上黃巾賊之名,立刻接受了孫燦的招降之令。

汝南郡,位於豫州東南部,淮北平原西側。南與正陽縣相鄰,北接上蔡,東連平輿,西靠確山、遂平和駐馬店。因位於古豫州之中,豫州又爲九州之中,因此古有“天中”之稱。這裡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千頃沃土鋪展城廓四野,地肥糧豐,是名冠中原的小磨油之鄉。小南海、西湖橫臥古城之旁,再配以碧波千頃的宿鴨湖,使汝南城尤如綠色的小島。宋代文學家歐陽修就曾經說過:“汝南唯古豫州之名郡,控長準之右壤,土風深厚,物產豐饒,實爲名勝佳郡也。”

土壤肥沃,並不亞於南陽郡,唯一不同的就是,汝南郡人口短缺,生產力較爲低下。但是它也相較優於南陽郡的地方,那就是這裡的礦業豐富。

西平縣譚山的鐵礦,儲鐵量豐富,若開發得當,孫燦軍所有的裝備應求,就有了着落,不需要爲它顧慮,畢竟裝備的精良也是克敵制勝的關鍵。

當然,孫燦不會如此輕易的就離開南陽郡,走的時候,他將南陽郡所以資產,糧草統統調的一點不剩,耕牛、農具、種子也一併帶走,並且還讓人大力的勸說百姓,隨他去汝南發展。

孫燦在南陽郡很得民心,有六萬餘百姓願意跟他離去。

而汝南郡隸屬豫州治下,豫州曾是是東漢十三州中最爲繁榮、人口最爲稠密的一州,汝南更是豫州屬下六郡中人口最多的一郡。在最爲鼎盛的時期,汝南的人口曾經超到兩百二十萬之衆。

可是現在經過“黃巾之亂”後,汝南郡哀鴻遍野,民不聊生,此刻的人口僅有二十五萬餘,只及原來繁華時期的一成多些,可謂是名副其實的十室九空。

帶着百姓,經過十三日的蝸牛般的行軍,孫燦等先頭隊伍人已經來到了汝南郡十里外的地界。

遠處十餘個身影快步迎來,孫燦遙遙望去,見來人有一個正是周倉,知道對方一定就是龔都、劉闢一夥人物。

在古代十里送別,十里迎侯都是最隆重的儀式。這也足以證明了劉闢、龔都等人的誠心。

孫燦領着許褚下馬,兩人步行迎了上去。

對面見孫燦前行,顯然是刻意加快了步伐,爲首三人一個是周倉,另外兩個卻是三十來歲的粗漢,頭上還綁着條黃巾。

“他們應該就是龔都、劉闢了吧?”孫燦早就聽說劉闢、龔都原是黃巾首領波才的舊部,波纔在汝南郡被皇甫嵩擊潰後,他們就領着逃到了附近的山上,後來得知皇甫嵩走後,就重新佔據了汝南郡。吸取了上次的教訓,他們竟當起了假太守來,雖然沒有什麼治理才能,但對百姓還不錯,自給自足到也不成問題。

只是可惜了汝南這片沃土。

果然,那兩個人來到孫燦的身旁,立刻雙膝跪地,磕頭拜道:“龔都(劉闢)拜見孫大人,得孫大人親自相迎,雖死無憾。”此二人身份低微,算起來還是黃巾逆賊,比尋常百姓還要低幾個等級。孫燦能親自出隊相迎,着實令讓他們感動。

孫燦一一上前扶起二人,嚴肅道:“孫燦一落魄之人,能得二位義士真心相待,已經深感五內,怎敢勞兩位將軍行此大禮,折煞孫燦了。”

龔都恭敬的說道:“大人仁德名望天下皆知。在宛城所坐之事,龔都也時常聽說,我二人敬仰大人已久,早欲投大人麾下久矣。奈何身份低微,不敢輕易相投。大人榮招,正是我等之榮幸。”

話以至此,孫燦也就不再做虛僞的舉動了,當即除下龔都、劉闢兩人頭上的頭巾,說道:“黃巾教義雖好,但不太符合實際。只會對天下百姓帶來不幸,今後,你二人皆是我麾下將士。此二物留之無用,不如讓他隨風而去吧。”

龔都、劉闢聽了大爲感動,“黃巾起義”失敗後,黃巾賊衆幾乎已經成了過街之老鼠一般,天天喊打。孫燦的此番舉動正是饒恕了他們以前的一切罪惡,給了他們新的生活,新的身份。

以前,他們是灰溜溜的做人,但此刻他們可以昂着胸口說道:我們是名震天下,戰無不勝的孫燦軍的將士。

兩人熱情的將孫燦請進了汝南郡。

汝南郡較之宛城還要大一些,城牆都非常的陳舊,顯出了它悠久的歷史。

“龔校尉,汝南郡中可有六萬百姓所居住的空房?”孫燦此刻最擔心的就是身後那六萬多年百姓。是自己將他們帶出來的,自己就有權利,將他們照顧好。

校尉是一個較小的官職,手下也只有幾百來號人,但從龔都那憨厚的笑臉來看,他顯然已經很知足了,見孫燦發問,立刻恭敬的回答道:“主公放心,汝南郡內十室九空,所有房屋都是現成,只要稍稍打掃,就可以住人。”

汝南郡府衙位於汝南郡城中心,在接交郡守印綬後,就下令對汝南郡做了一切措施。

首先,當然就是將百姓安頓,此人物需要出色的應對能力,名士許靖當仁不讓。

其次,重新設置汝南郡所有的規章制度,以及郡內所有的改革事宜,內政奇才荀彧、顧雍、樑習三人進行整編。

虞翻協助孫燦處理事物。

陳到接收汝南郡防衛,並在取得龔都、劉闢同意後,解散了城中的那些所謂的士兵,老弱病殘通通分派良田土地,共他們生活,其餘青年壯漢一律交由高順這位練兵大家來訓練。

至於兵權,孫燦交由劉華、徐晃、樊武、張遼四人共掌管。

讓他們訓練士卒,整編汝南郡中的六千士兵。

毫無疑問,荀彧、顧雍、樑習三人的處理政務的才華不是一般的強。

尤其是荀彧每每列出的政策都會在利民的情況下,給孫燦軍帶來莫大的好處,這一點讓顧雍佩服不已,心甘情願的將自己的位置讓於荀彧。

當然,這也是正常,歷史上,曹操南征北戰三十餘年,不但一有大事就修書於荀彧商議,至關重要的糧草一事,從不需要曹操的擔憂。

在荀彧在位期間,除官渡之戰以外,幾乎沒有任何糧草不足的事情發生。

這不爲了讓孫燦軍不爲糧食而苦,荀彧想出了一個好點子,那就是學古人屯田,但是他此屯田和彼屯田不同。

荀彧私下找孫燦,提議道:“史上屯田皆爲自由耕種。因此,農物參差不齊,產量也不豐。若我等選擇一塊沃土,招募壯力務農,並給予賞罰,收取其中糧響,產量必然會上升多許。”

孫燦明白荀彧的意思,人都是懶的,一畝地可以上繳糧響,並養活一家人,很少就會有人種兩畝地。然而,募民屯田,就是採取半強迫性質的讓一家人種三畝或四畝地,來提高糧食的產量。

此法非常的好,雖然說採取半強迫性質,但只要糧響合理,那麼百姓得到的也將會比自己隨意種的糧食,要多的多。

食物一多,生活自然也會富裕起來。另外,還有個好處就是可以鍛鍊身體,增加體力及力氣,爲招募良兵也會有着不小的幫助。

此法,不但可以增加領地中的糧食,還可以提高百姓的生活,更爲日後的戰鬥做準備,可以說是一舉三得。

孫燦立刻點頭同意,並頒佈了指令,不過響應者卻寥寥可數。

無奈之下,只得暫且作罷。

在規章制度及改革事宜都編寫好之後,荀彧給孫燦推薦了一個叫陳羣的人才,陳羣字長文,潁川郡人,自幼於荀彧相識,後隨父避難徐州。荀彧得訊,立刻修書請其來汝南。

陳羣早聞孫燦賢明,隱名相投,絕口不提荀彧相薦一事。

孫燦接見,詢問了幾個問題,陳羣誇誇其談,分析的條條在理。孫燦知是大才,立刻予以重任。

陳羣見孫燦,唯纔是用,立刻表明身份,真心相投。

交談中陳羣對荀彧的募民屯田,非常感興趣,自告奮勇的接下了這個任務。

孫燦當即任命陳羣爲典農官,處理荀彧提議的募民屯田之新法。

陳羣在汝南幹得有聲有色,他找到了百姓爲什麼不響應的根源。

百姓習慣於自耕自食的生產模式,擔心被強迫放置在國有土地上耕作,既疑慮穀物成熟後自己能否得到實惠,又恐官家反悔。

因此,幾乎是無人響應。

但在陳羣耐心的規勸下,提議自由應募的方法,使當地人民自覺自願地參加屯田。爲孫燦日後的糧草支援,立下了極大的功勞。

第十五章 戰前決議第三十一章 死戰到底第十二章 視敵以弱第三十四章 錦帆賊甘寧第一百零七章 原由第三十六章 權謀之術(完)第一百零八章 全軍潰散?第三十一章 秣陵斷水第三十一章 愛才如命第九章 妙取棠邑第十六章 一統淮南第五章 端倪出現第六章 皇帝來臨第三章 治理中原第十六章 神秘的救星第十一章 皇子伴讀第五十三章 虛驚一場第二十八章 偶遇臥龍第二十五章 計中還有計第三十二章 天意難爲第六十七章 中箭第十四章 袁公路自取滅亡第十四章 信與不信第五章 街頭遇刺第十一章 少女懷春第二章 算計蔡冒第二十一章 事了抽身第十一章 探得真相?第九章 陣戰交鋒第五章 孫燦認父第一章 凱旋迴朝第八十章 “凡炮”逞威第十三章 真兇是誰?第九十六章 退第七十三章 臉厚如牆第十七章 零陵劉巴第九章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第六十九章 陷陣揚威(完)第二十章 戰前的陰謀第一百一十二章 破敵第二十七章 威懾蠻夷第二十六章 完美的和談第十二章 王佐之才——荀彧第十五章 誘敵奇計第三章 大將之風第二十八章 受教(一)第二十九章 無賴密探第十六章 豐收之喜第九十二章 底牌初露第九章 刨根揪底第八章 膽大包天第七章 嬰兒骸骨第二十五章第十一章 三把寶刀第三十五章 北地求存第七章 太監張讓第十七章 貂禪冒死闖軍營第二十三章 營外示威第四章 百計破敵第三十二章 望景樓大火(上)第十八章 戰前決策第二十七章 忠貞見疑(中)第二十九章 吳郡陸遜第三十三章 望景樓大火(下)第八十八章 血戰長社第六章 皇帝來臨第二章 曹、孫對策第三十八章 平定荊州第九十八章 撤退中的伏擊(一)第八章 校尉蹇碩第三章 治理中原第三十一章 死戰到底第十七章 九原呂布第一百一十五章 神勇老漢第二十八章 出戰、斷後第四章 取得民心第二章 太史子義第二十章 暗中行事第一百章 撤退中的伏擊(三)第十五章 連克二十六縣第三十四章 蒙汗藥第十二章 王佐之才——荀彧第二十六章 本性難易第一百零二章 ‘正’、‘奇’之道第三十五章 大戰之後第三十六章 甘寧計破黃祖第五十三章 暗做手腳第十二章 交鋒的前期第十八章 轉機出現第二十七章 威懾蠻夷第二十九章 父子情深第二十章 暗中行事作品相關 上架通知!第九十章 兩條糧道第三十七章 軟硬兼施第三十四章 蒙汗藥第二十五章 真英雄第二章 孫子羽一打宛城第十二章 江東美周郎第五十六章 大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