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改進

針對第一代地面戰平臺的改進工作,主要集中在火力上。

相對而言,這麼做的‘花’費也最少,效益卻最爲明顯。

雖然在第二次印度洋戰爭中,地面戰平臺的‘性’能得到了證明,特別是反裝甲平臺體現出了非常強悍的戰鬥力,在與第四代主戰坦克的對決中基本上完勝。在大規模地面戰中,被徹底摧毀的反裝甲平臺只有三十八輛,其中二十四輛是被路邊炸彈炸燬的,只有十四輛被印軍的坦克與反坦克武器擊毀,而這其中又只有六輛是被M27A1打出的穿甲彈從正面擊毀,其餘均是側面與後部裝甲被擊穿導致損毀。但是在此之後,地面戰平臺遇到了新的對手,即美國陸軍的裝甲平臺。

根據軍事情報局在二零四六年初提供的情報,美國的裝甲平臺已經取得重大突破,不但配備了線圈電磁炮,而且很有可能配備了第二代壓電感應式複合裝甲,對動能穿甲彈的防護能力至少提高了百分之五十。如果以M27A1爲參照對象,那就意味着,反裝甲平臺配備的線圈電磁炮只能在三千米內打穿美軍裝甲平臺的正面裝甲,而且這還是較爲樂觀的估計,實際情況可能更加糟糕。

受此影響,中國陸軍首先考慮的就是改進火力系統。

實戰已經證明,在裝甲會戰中,火力是第一要素,如果沒有足夠強大的火力,其他‘性’能都是白搭。

爲此,陸軍在二零四六到二零四七財年度,就爲八十毫米線圈電磁炮投入了上百億元的研製經費。

相對而言,線圈電磁炮的研製難度不算太大。

雖然與軌道電磁炮不大一樣,並不是擴大口徑那麼簡單的事情,還需要對整個系統進行重新設計,比如採用輸出功率更大的整流系統、更大的儲能設備等等,但是在海軍已經裝備了大口徑線圈電磁炮的情況下,陸軍要做的只是實現系統小型化,即通過降低戰術指標來實現小型化。

此外,第二代燃料電池也爲火力改進提供了巨大幫助。

當時,陸軍還在新一代穿甲彈的研製工作上‘花’了很大的‘精’力。

與傳統火炮一樣,線圈電磁炮使用的也是硬質合金次口徑穿甲彈,以此提高穿甲彈的單位面積動能,達到提高穿甲威力的目的。比如爲八十毫米線圈電磁炮研製的穿甲彈的彈芯直徑只有二十毫米,長度卻達到了六百六十毫米,長徑比高達三十三,以貧鈾合金爲材料的時候穿甲能力高達二千二百毫米,即便以鎢合金爲材料,也能達到一千七百毫米,是一百四十毫米電熱化學炮的兩倍與一點五倍。

問題是,這仍然不足以對付第二代壓電感應式複合裝甲。

與傳統的複合裝甲一樣,壓電感應式複合裝甲的防護原理也是通過使穿甲彈彈芯、或者聚能高溫金屬‘射’流在穿透裝甲的過程中失穩,從而使其喪失穿甲能力,只是具體作用方式並不一樣,即通過高壓電流推動裝甲夾層內的感應材料,在極短的時間內,通過高頻震動來破壞穿甲彈彈芯與高溫金屬‘射’流。說得直接一些,壓電感應式複合裝甲是在利用穿甲彈本身的動能來對付穿甲彈。

到了第二代,壓電感應式複合裝甲的‘性’能肯定有了大幅度提高。

根據軍事情報局提供的情報,美國開發的第二代壓電感應式複合裝甲具備了主動適應能力,即通過爲裝甲夾層裡的電感材料進行通電,使其在與穿甲彈接觸之前就進入到了高頻震動階段,從而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對穿甲彈彈芯穩定‘性’的破壞效果,使穿甲彈在整個穿甲過程中都會受到干擾。如果重複設置好幾道這樣的夾層,那麼對穿甲彈的防護效果將得到成倍的提高。

事實上,當時中國陸軍也在進行相關的研究工作,而且得出了類似的結論。

說得簡單一些,就是通過調整電感材料的晶體構造,並且使製造工藝達到納米級別,使晶體構造趨於完善,再在遭到穿甲彈攻擊前通以強電流,壓電感應式複合裝甲的防護效能就能提高百分之五十以上。如果在裝甲夾層中,設置好幾道頻率不同的隔層,就能應付各種型號的穿甲彈。

從原理上講,就是通過主動適應的方式,讓裝甲夾層裡的電感晶體的振動頻率與穿甲彈彈心的自然震動頻率一致,通過共振的方式來破壞穿甲彈的晶體結構,從而削弱穿甲彈的穿甲能力。

要知道,自然界中,任何物質都有自然振動頻率。

只要共振的能量足夠大,任何物質都將遭到破壞,而且是原子級的破壞。

按照這一理論,在保持裝甲總質量不變的情況下,第二代壓電感應式複合裝甲能把防護效果由第四代主戰坦克的一千四百毫米提高到兩千毫米以上,如果適當增重,肯定能夠達到兩千五百毫米以上。

達到這個級別,任何傳統意義上的穿甲彈都將成爲擺設。

要知道,任何傳統穿甲彈都是通過增強彈芯的晶體結構來增強穿甲能力。

如此一來,新一代穿甲彈就必須有創新‘性’設計,而當時能夠找到的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採用可變晶體結構彈芯。

說得簡單一些,就是通過使彈芯的晶體結構具備在複雜環境下的自適應變化能力,來應付新的防護手段。從原理上講,就是通過改變彈芯的晶體結構來消除自然震動頻率,或者是改變自然震動頻率,避免在穿甲過程中,因爲被防護手段導致共振,而使得晶體結構遭到破壞。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巨大的技術挑戰。

所幸的是,裝甲領域取得的突破,爲設計穿甲彈的工程師提供了幫助。

既然壓電感應式複合裝甲能夠在強電流的作用下改變震動頻率,那麼穿甲彈彈芯能否以同樣的方式改變自然震動頻率呢?

答案是肯定的,而且這也是提高穿甲彈威力的有效手段。

說得直接一些,就是使穿甲彈具備電反饋‘性’能,在與壓電感應式複合裝甲接觸的時候改變彈芯的晶體結構,而能量來源正是壓電感應式複合裝甲裡的強電流,即用強電流來改變彈芯的晶體機構。

這一設計思路,正是新一代線圈電磁炮的基礎技術標準。

二零四九年,北方重工旗下的瀋陽兵工廠開發出了一種全新的穿甲彈,彈芯直徑爲三十毫米,表面五毫米爲熱潰散裹層,然後是兩毫米厚的超導線圈層,最後纔是直徑爲十六毫米的納米晶體彈芯。其工作原理是,在發‘射’之後,熱潰散裹層以氣化的方式,帶走彈芯產生的氣動熱量,保證超導線圈層處於超導狀態,在與裝甲接觸的瞬間,超導線圈層把強電流反饋給中央的彈芯,在極短的時間內改變彈芯的晶體結構,使其不與裝甲層發生共振,並且自動適應裝甲層的震動頻率。

在測試中,新式穿甲彈的‘性’能非常理想,完全超過了陸軍的預期。

當然,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即在對付普通裝甲的時候,新式穿甲彈的威力反而不如老式穿甲彈。此外,如果目標有外掛式裝甲,新式穿甲彈的穿甲效率也將大大降低,達不到陸軍提出的要求。

此後,瀋陽兵工廠對其進行了改進。

主要就是將彈芯分爲兩段,前段爲傳統結構,用來對付普通裝甲,後段爲納米晶體複合結構。

改進之後,新式穿甲彈的問題基本上得到了解決。

在第三次世界大戰中,瀋陽兵工廠還對新式穿甲彈進行了更多的改進,使得穿甲彈的威力有了更大幅度的提高。

當然,除了提高火力,陸軍也非常重視防護。

按照陸軍制訂的規劃,如果在二零五零年之前,第二代地面戰平臺仍然沒有眉目,就將從二零五零到二零五一財年度開始,對第一代地面戰平臺進行改進,主要就是換裝第二代壓電感應式複合裝甲。

當時,陸軍還研製了新一代外掛反應裝甲。

如果陸軍的改進方案全部落實,那麼第一代地面戰平臺的反裝甲型號的戰鬥重量將達到五十四噸。

對陸軍來說,這也是能夠接受的最大重量了。

在機動‘性’能上,主要改進都圍繞着採用第二代燃料電池展開,以及更換功率更大的行走電動機。

按照陸軍的要求,第一代地面戰平臺必須在未來十年之內保持技術優勢。

結果顯而易見,陸軍的裝備開支超過了空軍,在二零五零之前僅次於海軍。

所幸的是,陸戰隊的需求在此期間得到了滿足,從二零四八到二零四九財年度開始換裝第一代地面戰平臺。

對牧浩洋來說,這也算是個安慰。

不管怎麼說,陸戰隊總算搭上了快班車。

這些裝備建設,基本上都是在二零五零年之前完成、或者開始的,而且主要的推動者就是牧浩洋。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第三次世界大戰已經迫在眉睫。

雖然誰也不敢保證美國會在二零五零年發動戰爭,但是所有跡象都表明,在二零五零年之後,第三次世界大戰隨時都有可能爆發。

作爲中國軍隊的總參謀長,牧浩洋自然不會把希望寄託在對手身上。

只有做好了全面準備,中國纔有可能打贏這場戰爭。

問題是,第三次世界大戰並沒像預想的那樣到來。

第151章 人盡其用第175章 三板斧第15章 轟炸任務第220章 迎難而上第108章 因勢利導第143章 雙重攻擊第181章 勝與沒勝第79章 另闢蹊徑第10章 一個巴掌拍不響第50章 重創第34章 矯枉過正第42章 分兵合進第37章 刺刀見紅第37章 再接再厲第90章 機遇第236章 消耗戰第220章 迎難而上第36章 高不成低不就第172章 欲擒故縱第97章 長遠考慮第36章 分外之責第131章 戰局逆轉第26章 重拳出擊第3章 演習第320章 宗教干預第208章 東線起波瀾第22章 誰輸誰贏第86章 全力以赴第130章 進攻方向第30章 虎口逃生第60章 海蛇之吻第83章 一錯再錯第2章 唯一選擇第40章 奮起直追第48章 全身而退第30章 援朝總司令第54章 遠征日本海第97章 戰前會議第48章 虛張聲勢第41章 進退兩難第219章 做徹底第14章 宣戰第91章 再接再厲第88章 十字路口第22章 還以顏色第85章 欲擒故縱第269章 按計劃轟炸第60章 立即反擊第21章 突如其來第122章 新戰術思想第15章 風頭正勁第286章 中美聯合體第56章 守株待兔第171章 大規模投降第155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28章 出人意料第4章 不留活口第30章 戰爭製造者第37章 抽絲剝繭第37章 再接再厲第37章 刺刀見紅第6章 軍事化第192章 煙消雲散第74章 信心十足第15章 宣戰第18章 戰爭推手第12章 開戰第40章 豐收時期第11章 打擊利器第109章 艦隊出征第96章 瞞天過海第142章 防空火網第234章 推波助瀾第157章 司令部風波第87章 積極爭取第60章 圍剿第219章 做徹底第16章 耐心等待第284章 轉變第86章 全力以赴第60章 精銳之師第10章 裝甲主力第201章 輕型對輕型第196章 突襲第7章 突然襲擊第214章 倉皇而逃第194章 是打是和第55章 最後的堅持第75章 真真假假第152章 地面戰爭第57章 爭論第132章 攻守兩難第131章 掃蕩第3章 絕不是巧合第83章 試探第57章 災難應對措施第166章 硬骨頭第57章 爭論第85章 突擊開始第220章 迎難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