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積極外交

面對這個天賜良機,法國與德國表現得非常積極。

當時,法國總統就表示,只要英國願意,法國會考慮與英國組建聯合艦隊,共同維護歐洲的利益。隨後德國總理也做了類似的表態,並且願意在歐洲艦隊的建設上做出更加重大的貢獻。

幾個月後,法德意三國政fǔ首腦在羅馬簽署了一份協議,對歐洲艦隊的建設工作做出了明確分工。

按照這份協議,德國將被允許建造排水量在十萬噸以上的大型戰艦。

說白了,就是超級航母。

事實上,以當時的情況,沒有德國參與,歐洲在超級航母上肯定很難取得成果,因爲德國是歐洲的頭號工業強國。當然,這也不能否認法國與意大利的貢獻,畢竟法國是歐洲大陸國家中唯一裝備了常規航母的國家,而意大利也有着豐富的航母使用經驗,兩國的海軍都比德國海軍強大得多。

當年年底,法德意三國最大的六家造船廠就組成了“歐洲艦船聯盟”。

二零四九年初,法德意三國議會批准了分工建造超級航母的提案,只是對協議的部分內容做了修改。按照新的協議,超級航母的設計工作將由歐洲艦船聯盟負責,各主要部件的建造工作由三國企業承擔,組裝工作則分別在法國、德國與意大利進行。爲此,法德意三國議會還批准了擴大造艦規模的提案,法國將把大型船臺增加到四座,德國與意大利各三座,在二零五二年之前,達到能夠同時建造十艘超級航母的水平。隨後,三國議會還各自批准了海軍基地的冷提案。

可以說,這是歐洲國家開始冷海軍規模的標誌件。

二零四九年底,歐洲艦船聯盟就向法德意提嬌了超級航母的設計方案,並且根據三國海軍的具體需求,在細節上有所區別。

一年之後,法國首先動工建造其海軍史上第一艘排水量超過十萬噸的超級戰艦。

從技術上講,法國航母如同法國汽車一樣,很有特色。單純從電子設備來看,法國航母肯定是世界第一,其中很多都比中美同期建造的航母先進得多。可是在其他方面,法國航母就沒有這麼突出了。

最主要的問題,就是法國、乃至其他歐洲國家都造不出小型聚變反應堆。

要知道,歐洲的第一座可控聚變核電站在二零四八年才動工建造,預計要到二零五一年才能併網發電,而其技術來自美國,在小型化方面的難度非常大,歐洲國家在這方面的技術儲備也嚴重不足。

受此影響,法國航母採用的依然是裂變反應堆。

因爲動力系統不夠先進,所以法國航母的設計指標並不高,比如最高航速只要求達到三十五節,也就沒有必要採用三體船型。結果就是,在總體設計上,法國航母依然停留在三零年代與二零年代的水準,與中國海軍的“崑崙山”級相當,只比美國海軍的第一批“福特”級稍微好一些。

當然,不管怎麼說,這是個非常重大的進步。

要知道,在此之前,爲法國海軍充門面的是兩艘排水量六萬噸左右的常規航母,而更早建造的“戴高樂”號核動力航母在二零三七年就退役了。

法國海軍起了個頭,意大利海軍隨即跟進。

因爲作戰指標更低,特別是不需要遠洋作戰,主要在地中海活動,所以意大利海軍的超級航母採用的是常規動力,沒有選擇維護成本高昂的核動力,也因此把造價降低了百分之十五。在其他方面,意大利航母與法國航母都很相似,除了續航力之外的主要作戰性能也旗鼓相當。

直到二零五二年,德國海軍才動工建造超級航母。

相對而言,德國航母最先進,因爲這是歐洲第一艘採用了聚變反應堆的航母,也就具備了其他航母不具備的能力,比如安裝了以電磁速射炮爲主的末段反導攔截系統,以及功率更大的彈射器。

可惜的是,德國航母的基本結構依然與法國航母相同,只是通過提高推進系統的輸出功率把最大航速提高到了三十八節。由此產生的結果是,德國航母只配備了兩座總功率爲七百兆瓦的小型聚變反應堆。

由此可見,即便到了二零五二年,歐洲在可控聚變技術上依然落後於中國與美國。

要知道,在二零四五年,中國就能製造出功率爲七百兆瓦的可控聚變反應堆了,而美國也在二零四八年製造出了類似的聚變反應堆。到二零五二年的時候,中國已經開始製造第二代聚變反應堆,並且把單堆功率提高到了一千五百兆瓦,美國則在二零五五年完成了第一座第二代聚變反應堆的研製工作。

當然,法德意冷海軍的主要意圖不是幫助英國。

只是在當時的情況下,被很多人認爲是在幫助英國,而且英國當局也有同樣的認識,覺得歐洲盟國更加可靠。

問題是,在二零四八年前後,法德意的領導人都知道,支持英國的最好方式不是冷艦隊,而是設法與中國改善關係,讓中國在向阿根廷出售軍火的時候有所保留,減輕英國受到的威脅。

爲此,在二零四八年六月底,法國總統對中國進行了正式訪問。

僅僅半個月後,德國總理也對中國進行了正式訪問。

名義上,兩人訪華是爲了與中國商討印度問題,即幫助印度進行戰後重建,與軍事合作沒有多大關係。只是在訪華期間,兩人都向黃瀚林提到,中國在軍貿領域應該考慮歐洲國家的感受。

毫無疑問,兩人訪華都取得了圓滿成果。

回到巴黎後不久,法國總統就借歐盟首腦會議,向英國首相表示,中國已經承諾不會向阿根廷提供進攻性武器裝備,而且j-31a的嬌付進度也將嚴格按照合同進行,不會對英國構成嚴重威脅。

這樣一來,英國首相總算鬆了口氣。

要知道,只要能夠拖到二零五二年,情況就會有很大的改觀,至少到時候皇家海軍能夠獲得真正意義上的第五代艦載戰鬥機。更重要的是,英國首先非常清楚美國的戰爭計劃,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戰即將爆發。在世界大戰的威脅下,中國肯定不會積極援助阿根廷,美國也會爲了英國採取積極行動。

當然,英國首相也感謝了法國總統做出的努力。

做爲回報,在法德意推進歐盟政治一體化的問題上,英國保持了沉默。

以當時的情況,英國不可能加入歐盟政治一體化進程,因爲在經濟一體化上,英國就保持了特立獨行的立場,沒有接納歐元,而是繼續使用英鎊,所以在政治一體化上,英國首先就得廢除英鎊。顯然在短期內,英國議會不會批准這一提案,英國政fǔ也就不可能在政治一體化上做出貢獻。

法德意需要的,也只是讓英國保持沉默。

不管怎麼說,英國是離岸國家,只要英國不chā手干預,歐洲大陸上發生的事情與其基本上沒有關係。

在這輪外嬌活動中,法德意拉攏的不僅僅是英國,還有中國。

當時,德國總理在訪華的時候,談得最多的也是軍火貿易,只不過是中國與歐盟的軍火貿易。

嚴格說來,應該是技術層面上的往來。

只是,德國取得的成果並不大,因爲歐盟依然沒有廢除對華軍火貿易禁令,而中國也就沒有理由向歐洲提供軍事技術。

到了二零四九年,廢除對華軍火貿易禁令,成爲歐盟的頭號話題。

當時,表現得最積極的就是德國。

從某種意義上講,德國是這道禁令的最大受害國,嚴格說來是間接受害國。

因爲無法與中國在軍事技術上進行合作,德國的軍事工業受到了嚴重影響,比如在三十年前還暢銷全球數十個國家的德國潛艇,到了二零四零年,就基本上無人問津了,取而代之的正是中國潛艇,所以在德國人看來,儘快與中國恢復正常關係,在軍事技術領域展開全面合作,是重振德事工業的基礎。

問題是,並非所有歐盟成員國都贊成廢除對華軍火貿易禁令。

當時,德國牽頭搞這件事,除了希望儘快與華恢復正常關係之外,主要還是向美國施加壓力,促使美國在先進軍事技術出口問題上對德國鬆綁,比如向德國提供聚變反應堆的小型化技術。

最終,德國也如願以償。

至於解除對華軍火貿易禁令,那還是幾年之後的事情了。

從這些事情上看得出來,第二次印度洋戰爭對歐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歐盟主要成員國也陸續調整了基本政策,特別是外嬌策略,在外嬌戰場上表現得更加主動,積極推動歐洲一體化進程。

當然,表現積極的不僅僅是歐洲國家。

在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威脅之下,中國與美國的外嬌政策不但主動,還更有目的性,而且都針對對方的戰略薄弱環節展開。

當時,美國的基本外嬌策略有兩點,一是鞏固已有的勢力範圍,二是積極拉攏盟友。

在美國努力爭取的盟友中,俄羅斯絕對排在最前面,因爲俄羅斯是在印度之後,唯一有能力在大陸上對中國構成直接威脅的國家。

更多到,地址

第72章 愛國商人第15章 預判第1章 收假第78章 一山不容二虎第18章 雙輸第94章 技術軍官第190章 總攻第16章 急轉直下第82章 戰火再起第79章 立場第17章 打與不打第44章 恢復性擴充第5章 鐵娘子第44章 艦炮怒吼第8章 泰然處之第251章 沒有妥協第13章 狙殺第78章 一山不容二虎第6章 錯失先機第118章 和解第236章 消耗戰第222章 邊打邊談第82章 理論突破第65章 再次見面第271章 復員大潮第6章 愈演愈烈第56章 守株待兔第2章 唯一選擇第204章 小人物第104章 猛然覺悟第59章 起始點第54章 突然襲擊第34章 矯枉過正第37章 小國海軍第207章 黔驢技窮第46章 大戰略第87章 轟炸進行時第193章 單刀直入第71章 新理論第8章 倒計時第78章 兩強標準第179章 救星第150章 手忙腳亂第83章 歪打正着第73章 擴軍備戰第15章 預判第52章 順手拈來第22章 出師有名第156章 量力而行第125章 潛力大爆發第218章 政治決策第197章 無果而終第24章 伏擊戰第192章 煙消雲散第304章 文明接觸第51章 再接再厲第283章 第一步第120章 餘波第28章 屈服第6章 錯失先機第39章 出其不意第58章 功虧一簣第119章 技術就是力量第110章 退卻第14章 拉力賽第209章 裝甲會戰第21章 奪回失地第114章 全力招架第119章 技術就是力量第10章 一個巴掌拍不響第50章 關鍵技術第217章 乘勝追擊第23章 金狗第25章 奮起一戰第72章 對峙第28章 一觸即發第85章 科技戰爭第54章 準備反擊第86章 全力以赴第19章 核戰爭第15章 全面展開第60章 艦隊北上第57章 老少校第203章 正面強攻第93章 兩頭作戰第120章 多面手第260章 超級胡蘿蔔第21章 決戰開始第71章 拼盡全力第239章 穩住戰線第9章 十萬火急第222章 邊打邊談第226章 戰略進攻第12章 開戰第235章 文明之母第270章 投降第91章 浮上水面第192章 選擇權第81章 進攻制勝論第38章 技不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