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七四章 教育事關國本

陳於泰(大來)、劉若宰(胤平)、曹勳(允大)以及史可法(憲之),在歷史本位面上,都是崇禎元年(1628)的進士。這四個人在明末清初的那個動亂年代,劉若宰運氣好,崇禎十三年就去世了。而史可法是壯烈殉國。其餘兩人,在明亡之後,無論清廷怎麼逼迫、徵召,都是終生不仕。

總之,這是四個有底線的舉子。

當然了,舉子們湊在一起,自然的就談起了這次會試。

“大來兄家學淵源,一手文章是寫得極好的,這一次的會試,說不得,會元就是大來兄的囊中之物了啊。”

“憲之說笑了,愚兄可是東林餘孽,這一次要不是科舉即將大改,都不想來參加會試的。”

“呃......大來兄今年不過三十有餘吧,怎麼就是東林黨呢?東林黨不是在十多年前就已經覆亡了麼?難不成大來兄十幾歲就?”

“東林黨陰謀鴆殺今上的時候,愚兄已經十六歲了。”苦笑了一下,陳於泰道:“愚兄是無錫人啊,十三歲就進東林書院了,那時候是拜的存之(高攀龍)先生爲師。”

“嗨!那有什麼問題?東林黨裡謀逆的只是一部分嘛,如存之先生這樣的,根本就沒有參與。而且小弟聽說,存之先生現在在日本主政,把日本的田稅從五成降低到了三成,活人無數,功德無量啊!”

“就是,皇上寬宏大量,連存之先生都不追究,大來兄不必過於憂慮。”

“咳咳,謝各位吉言。愚兄也不求多,這次會試只要能夠中個三甲同進士,將來外放一縣父母官,能夠爲當地百姓造福,也就心滿意足了。哎,說起來還是這科舉改革逼得啊,各位,那個行測題你們做過麼?愚兄駑鈍,一百分的題,最多的時候也不過拿了七十來分。”

“哈哈哈,大來兄說笑了。小弟做那個行測,在一個半小時里根本做不完那一百道題!”

“就是啊,文字題還好一點,那些數字題,哎喲,看起來簡單,就是推敲不出來啊。”

“所以啊,大家這一科都要努力了。要不然,以後真的沒有機會了。”

“噓~”滿飲一杯酒後,劉若宰哈口氣道:“其實真要說起來,現在朝廷不是在各府以方山中學的模式新建中學麼?據聞若是能夠從方山中學畢業的,做起行測題來無往而不利?”

“嗨,胤平兄說得容易,但是這府城的中學,也不是那麼好進啊。”

“哦?憲之賢弟,這話怎麼說?”

史可法站起來拱了拱手:“各位,小弟是河南開封府人。因爲此地是省城所在,所以這開封中學以及小學,也是朝廷第一批次建立的新學校。

要說這學校的校舍、教具、教師,那是真的好。但是這學生嘛,哎!”

“學生怎麼說?”

“諸位,開封中學第一年招生一百人,這,誰都知道入了這學校,將來出來做官幾乎是穩了,所以想要進去念書的人自然是多不勝數。這學校爲了表示公平,便做了入學考試,考試的內容分爲四門,語文、數學、常識、體育。這語文就不去說了,我輩讀書人不怕這個,我們家裡的小孩子也不會怕。但是數學這一塊,我們就遠遠不是那些商賈之子的對手。至於常識,其實就是考的六大報上刊登的一些世界歷史、國朝地理什麼的,但是普通的士子,能夠堅持天天看報的有多少?倒是商賈們爲了瞭解市場行情,堅持每天看報的更多一些。還有那什麼勞什子體育,那些商賈之子從小就跟着父輩走街串戶,我們這些天天閉門苦讀的士子怎麼爭得過?所以,當年開封中學第一次招生,100名錄取生員中,商賈之子佔了六成以上......所以小弟才說,若是今科中不了,便是想進各地的中學補習,也是極難的。”

“憲之賢弟說得還算是好的了,雖說這種考試方法商賈之子佔了優勢,但到底還是公平考試嘛。”

劉若宰起身:“愚兄是南直隸安慶府人,最近這些年,我們南直隸因爲來了信王做御史,所以很是翻出了一些驚天大案。諸如那些移民專款被挪用啊,修築新堤壩偷工減料啊啥的,六大報都刊登過了,愚兄就不多說了。

去年,信王殿下追查贓款流向,追到了我們安慶府一個大商人頭上。這廝平日裡在鄉里橫行霸道,目無王法,看起來囂張至極。誰知道被信王提溜進去後,全身軟做一灘爛泥,該說的,不該說的全都說了。除了賄賂當地官員,拿到安慶長江大堤的新建工程外,這廝還賄賂安慶中學的校長,在入學考試前事先拿到了試題給他家的兩個兒子......哈哈哈,各位,你們要是關注六大報,就該知道信王殿下是個什麼性子。殿下根據這條線索一直查下去,差點把整個安慶中學、小學的校長、副校長什麼的全都廢了!”

“哎~”曹勳長嘆了一口氣:“我家因爲和袁閣老素有往來,所以家父倒是經常諄諄教誨。說什麼現在時代劇變,原有的科舉選拔出來的官員已經很難應對當今越來越複雜的局面......嗯,這個我倒是承認。但是要廢掉舊的,建立新的,這新的東西若是不能保證公平,那還不如舊的呢......”

......

朱由校等人在聽了一會牆角後就失去了繼續吃喝的興致,匆匆結賬後就回宮了:元宵節啊,子時來臨前還是要回宮裡陪着郭太后的。

“由校,你這幾年做監國,難道沒注意到教育方面的問題?”

“呃,大姐。”朱由校艱澀的笑了笑:“當然注意到了。”

“那這個問題怎麼解決?姐姐雖然是女子,但也知道,若是仕途都被奸商包攬,這國家的根基就要出問題的。”

“姐姐,弟弟好歹是二次監國了,如何不知道階層流通通道一旦堵死,失去了上升通道的階層就會拋棄我們皇室?但是這問題要解決起來,不是一般的難。”

“怎麼難了?說來我聽聽。”

“對這些問題,我也曾經寫信向大哥請示。大哥說,出現這些問題,其根源還是在於低價優質教育資源的緊缺。

姐姐,以前我大明的科舉,只考四書五經,學生買這幾本書,家裡咬咬牙都能承受。至於買了書之後請先生指教,有錢就馬上請,請好的。沒錢就老實積累,一代人積累不夠就積累兩代......但是現在這方山模式,從小學(四年)到中學(四年)一共要念八年的書,語文、數學、常識(理化生物歷史地理等)、體育......時間延長,科目增多,絕對不是現在普通的農民和工人負擔得起的。所以,大哥每年不惜把朝廷收入的一成半投進教育裡去,在全國各地建立義務教育學校,就是爲了讓普通的工人農民子弟能讀得起書。

但,朝廷現在一年也就一億多的歲入,每年投個一千多萬進去,初期還不覺得有啥。等到最近這些年,建立的學校越來越多,每年維持既有學校的支出,就啃掉了這一千多萬的七八成,這新建學校的進度自然就慢了下來。

所以,現在的問題是,大家都明白科舉制度改革後,以後要想做官,在方山模式下的小學、中學唸完書出來纔有可能考上。但朝廷卻無力修建更多的義務教育學校。

在優質教育資源極爲緊缺的情況下,各方人士爲了自己的子弟將來有個好出路,自然的是要想盡各種方法把自己的子弟塞進去了。大哥說了,資源緊缺問題不解決,就算是抓到一個就殺一個,這教育腐敗仍然是禁絕不了的。”

“原來如此,那爲何大哥不把步子放緩一點,等朝廷有力量全面鋪開義務教育後再對科舉進行改革?”

“這個不行啊,姐姐。”朱由校苦笑了一下:“現如今我大明的科技發展已經陷入了瓶頸。用大哥的話說,初期階段,他指導一下,然後集結我大明的一些天才科學家,就能取得很大的成果。但是現在,隨着蒸汽機的推廣,全國各行各業都要發展,這就需要一支龐大的科研隊伍。而科舉不改,我大明民間的價值取向不變,這數萬、數十萬的科研隊伍就不可能組建起來。”

看着朱徽娟還有些迷茫的連,朱由校繼續解釋道:“弟弟在濱海船廠現在是總設計師,但現在的船舶設計,需要畫的草圖有數千張,這麼大的工作量,弟弟一個人怎麼能完成?這必須是有助手的。而弟弟的助手裡,若是方山學校出來的,我只需要簡單說個大概,他自己便知道如何去做。若是那些沒念過初等物理、化學什麼的船工子弟,你就必須把草圖反覆的細畫並細講,可是都做到這個份上了,我還需要你做什麼?而這還僅僅是設計。到了生產實物、總裝的時候,那工作量更大了,需要更多的助手了。所以,沒有數萬、數十萬的普通科研人員,我大明再想攀登新的科技高峰,是絕不可能了。”

“哦,這是不是說,現在的問題在於,爲了儘快培養科研人員,必須改革科舉。可是朝廷限於財力,又無法普及義務教育。於是導致了優質教育資源稀缺,然後出現了教育腐敗。”

“哈哈,大姐就是大姐,這番歸納總結很到位。”

“說來說去還是錢的問題嘛,可有解決的辦法?”

“我也請示過大哥了,他說這是要分兩路走。一路是成立幾家師範學院,培養教師。一路是引入民間資本,補充朝廷財力不足的問題。”

“嗯。”輕輕頷首,表情稍微放鬆了一點:“盧郎,昔年父親去世後,原來慈慶宮在紅河實業、方山雜貨鋪裡的股份,大哥分了我一些。我覺得,要不我們把這些錢拿出來,開辦一所學校?”

“好啊,只要皇上允准,我們就開一所學校吧,到時候我把我在軍校的同學拉來做兼職教師。”

“嗯,這事兒等元宵過了我就要操辦起來。還有!”朱徽娟轉頭瞪着朱由校道:“我不管大哥怎麼說,反正在教育腐敗上,我的態度和六弟一樣,絕不容情!要我說,在教育上搞腐敗的,應該視同爲謀逆!若是在教育上都不給下層以希望,那下層百姓會真的徹底拋棄我們朱家的,這可是事關國本的東西!”

“是,弟弟在這一點上的態度和大姐也是一樣的,我已經在國務會議上安排了,天啓十年,都察院下屬所有御史,其工作重點,全部集中在各地新建的學校!”

第一八零章 大金國沒有了(二)第七四五章 地方官的共性第三六八章 西貢港的洗地第二五三章 老西兒都叫窮第三一一章 崇明沙攻防戰(三)第一一八章 東林也要辦報(七)第七零八章 時間就是生命第二四二章 大阪的冬之陣(三)第三六八章 西貢港的洗地第六三零章 朱由棟的決心第七四九章 改國策備大戰第四八九章 雙方都要調整第三零二章 暹羅氣勢洶洶第四十章 打臉就要打痛(一)第七八四章 昆陽赤霄計劃第七十二章 西北危機已現(三)第三三零章 大明準備反擊(一)第二四一章 大阪的冬之陣(二)第一零四章 真是時不我待第二三六章 選妃並不簡單(一)第七四四章 今日定下國本第二三三章 歷史未能重演(四)第七七七章 菲利普的應對第一八五章 阿拉維杜新王(二)第二五九章 大阪的夏之陣(五)第二一四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一七二章 宿命的薩爾滸(二)第二八四章 易普拉欣崛起(一)第六八七章 請隨意做夢吧第六二二章 絕望的皇太子第四二六章 國家工商總局第八十四章 哈布斯堡家族(二)第三十八章 東瀛島的變化(二)第四二七章 三萬裡的返航第七四二章 歐洲經濟隱患第四八一章 大明使團抵奧第二零一章 監國的第一天第一六五章 山海關定方略(三)第七八八章 孟加拉戰役終第四六八章 新時代的改變第八十三章 哈布斯堡家族(一)第六十三章 奇葩後勤保障第二四六章 倉儲收歸於一第七章 皇帝真不好當第五十四章 一起爬科技樹(三)第二十二章 太孫將是雄主第七一七章 軍艦的冠名權第三零零章 暹羅王的手筆第三零零章 暹羅王的手筆第一四二章 厲害的二當家第五一六章 對奧全面戰爭第五十五章 情報纔是主業第六十一章 大明火器專家第七九二章 索科特拉伏擊第七六二章 大明高級密探第一一九章 扶上馬送一程(一)第六一五章 豈曰大明無炮第三五五章 好大一堆殿下第七七九章 雙方繼續加碼第二五零章 新青年軍官團第一四八章 明日和平條約第二零零章 從此龍吟九天第二四二章 大阪的冬之陣(三)第七六五章 戰略就是調動第一章 想象力很重要第三七五章 三府交點爭奪第四八三章 大明朝的軍改第五三一章 大明陸軍參戰第六九六章 海軍的新武器第六七四章 全境都是戰場第六五八章 郵輪上的學習第七一三章 周遇吉的奇襲第七六九章 士氣和命中率第六六三章 科技尚未落伍第二六八章 睡虎地簡出世第四一零章 決戰地點敲定第四一六章 平成廢宅跑了第五八七章 皇明憲章摘錄第三六二章 霸道的熊總督第五八二章 易普拉欣妥協第三九八章 準備仁川登陸第一三六章 穿越者的互撕(二)第二十六章 原始資本積累(一)第四七八章 歐洲人的改變(二)第四十二章 打臉就要打痛(三)第四五八章 當家真的不易(一)第七零四章 不速之客又至第二十一章 有的人欠收拾(三)第六二七章 知進退的少年第一一八章 東林也要辦報(七)第一七四章 宿命的薩爾滸(四)第一八零章 大金國沒有了(二)第五一五章 我演技不錯吧第五九九章 公務員的考試完本感言暨新書寫作計劃第一三九章 是蹂躪非戰鬥第一四三章 四方英才匯聚第六十三章 奇葩後勤保障第一五四章 繼續猥褻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