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七六章 有競爭是好事

“弟子拜見老師、下官見過元輔。”

“嗯,都來了,坐。”

當袁可立在對自己心儀的弟子面授機宜的時候,當朝首輔溫體仁也在召見自己的心腹和弟子。

對於此時的大明來說,皇帝之下,執政的主要是帝師黨,浙黨算是輔助。不過帝師黨內部,雖說總體關係都還不錯,但是溫體仁、袁可立乃至孫承宗、熊廷弼等,都有各自的山頭。

袁可立是一個智商極高的全才,所以也喜歡全才。如倪元璐、黃道周等人,在歷史本位面上都是大學問家,這天賦什麼的是不用說的。而溫首輔呢,嗯,老溫從來不是驚才絕豔的天才,所以也不喜歡那種年紀輕輕就鋒芒畢露的才子。在他看來,沉得住氣,做得了事的,纔是值得培養的對象。

所以,這天晚上,他召見的兩個人,和倪元璐、黃道周比起來。根本就是另一種人。

馬士英、高宏圖。

“瑤草。”

“弟子在。”

“爲師向皇上舉薦你的信,皇上回復了,所以,你的位置要挪一挪了。”

“弟子多謝老師照拂,敢問老師,皇上準備讓弟子去哪裡?”

“朝廷將於今年五月新設立吉林布政司,瑤草,你就是第一任吉林布政司布政使。”

“吉林?老師,這個新省份是在東北嗎?”

“是的,遼寧省還要往北,大體是以以前女真人開發的鬆嫩平原爲主,附帶部分龍岡山以南的地區,與福國接壤。省城定在長春府,有一個出海口,叫海參崴。這是十多年前,女真叛亂的時候,爲了接納日本人的軍火而開拓的地方。”

“呃。”馬士英稍稍思索了一下,非常沉穩的起身,語氣淡然的道:“老師,學生現在不過是正四品的通政司太常,照理,這咋然提升到從二品的布政使已經是皇恩浩蕩,不該再多說什麼。但,這吉林布政司有多少漢民啊?”

“嗯,逢大事有靜氣,很好,且坐下說話。”

馬士英再次坐下後,溫體仁道:“朝廷在幾年前就讓女真人繼續向北遷徙開發三江平原,所以最近幾年,我大明也有一些遼寧的農戶遷徙到那裡,呃......”說到這裡饒是如溫首輔這樣的喜怒不形於色的人也臉紅了一下:“大概有五六千戶,三萬多口吧。”

“這......”一開始還認真聽教的馬士英猛然擡頭,但看到自己老師的臉,終究是沒有口吐芬芳。

看到馬士英欲言又止的表情,老溫趕緊打了個哈哈:“這個,爲師也知道這人實在太少了,還比不上內地的一箇中等縣。所以,經過爲師協調,朝廷同意把原先寬甸六堡的居民遷徙一半過去,大概也有三四萬人吧。”

看了看馬士英臉上的潮紅稍稍退去了一點,溫體仁也鬆了一口氣:“另外,朝廷最近不是在修建從瀋陽到撒拉衛的鐵路嘛,這沿線的工人數量也不會少於五萬。還有,朝廷現在不是已經打服了蒙古麼?半個呼倫貝爾草原都劃到吉林布政司了,只要你自己有本事,那塊草原上的蒙古人,也都算是你吉林的人口。瑤草,怎麼樣?如此算下來,也是近二十萬了吧?”

“......弟子多謝老師栽培,不知弟子的按察使是誰?”

“新省份哪有按察使?你自己兼了,樞密院那邊新調一個騎兵營給你鎮場。另外,到底是新省份嘛,國務會議上大家已經商量好了,吉林省,三年免稅。你去的時候,戶部撥款一百二十萬銀元,五十萬石糧食,以後三年,這筆支援每年都要減半。到了第四年,也就是天啓十四年開始,吉林非但沒有任何朝廷的支援,還要足額向朝廷繳稅。”

“是,弟子明白了。”

“哎,瑤草,我知道你心裡不舒服,估計覺得這是發配吧。不過爲師勸你千萬不要這麼想,事實上,這是皇上在佈一個大局,若是你在吉林做出了成績,說不得將來爲師致仕前,你就有可能入閣呢。”

“老師說笑了,弟子覺得吧,若是去了吉林,三年時間,能夠編戶齊民,建好吉林的黃冊,就已經非常難得了。不過老師說的,皇上布的大局是什麼?”

“這些年,你作爲通政司的主官,所有文檔都要通過你那裡,想來你應該清楚,朝廷這些年雖然財賦日豐,但至少在農業上遇到了很大的問題。按照燕京日報上的說法,我大明已經正式進入了小冰河期,娘希匹,張世澤在報紙上吹噓得厲害,說什麼小冰河期雖然會造成農業減產,但只要萬衆一心,實不足慮。哼,可是爲師聽皇上私下講,小冰河期這樣的極端氣候,以前我華夏也出現過,夏末商初,兩晉、五代十國。”

“啊?!”

看着一直表現沉穩的馬士英也忍不住驚了起來,溫體仁面色凝重的點點頭:“所以,未雨綢繆,必須要解決糧食問題。我大明這麼大的體量,若是自己不種糧食,便是把南洋諸國的糧食全部搶光,也是養不活這麼多張嘴的。更不用說,未來我大明與西班牙或者奧斯曼爭霸全球的時候,軍隊對糧食的損耗會無數倍提升了。”

“弟子大概明白了,吉林建省,就是要爲我大明再開一糧倉是吧?”

“不錯,瑤草啊,自皇上取消人頭稅後,這民間隱藏人口就失去了意義。所以最近幾年,我大明人口猛增。根據最新的黃冊資料顯示,整個大明兩京十八省,現在有一億八千七百餘萬口。娘希匹,以前朝廷那麼較真的清查人口都沒把這些人查出來,真不知道他們以前是怎麼藏起來。呃,偏題了,總之呢,這麼多人,遇上這種全國性的極端天氣,哎,不事先準備,說不得,真的會有不忍言之事啊。”

“老師所言,弟子深感憂慮。只是弟子聽說,小冰河期的一個典型表現就是北方氣溫下降並且降雨減少。這,如此一來,吉林的農業豈不是完全沒有希望,這大糧倉從何建設起來啊?”

“皇上在爲徹底解決我大明糧食隱患方面,定下了幾條調子。一是繼續大力推廣原產於美洲的高產作物。二是加強對南洋諸國的掌控。三是推行攤丁入畝,減輕農民負擔。四是制定大明本土糧食收購保護價。五是試行集體農場。”

“集體農場?”

“不錯,這就是你要去吉林做的事情。瑤草啊,我大明因爲太祖建國時就有意識的保護小農,所以雖說經過多年土地兼併,但是真正的,如漢末三國時期,那種垮州連郡,閉門成市的世家大族,我大明是沒有的。這雖然是極好的,但也造成了一個新的問題,土地過於分散,不利於集中經營。

皇上說的集體農場,是指至少以五十萬畝土地起步,只種一種作物,統一用水,統一施肥,統一管理的,全新的農業生產模式。”

“皇上果然是蒼龍轉世,無所不知啊!”狠狠的一擊雙手,馬士英完全的激動了起來:“若真要這麼做了,這農場的產量起碼比普通小農的土地多上兩三成,而其中的損耗最少降低五成!”

“哈哈哈,現在你明白吉林建省的重要性了吧?我大明內地,在小冰河氣候下,在南方推行這個政策肯定見效更快、更好。但是南方......”老溫搖頭笑了一會:“也就淮安府常年被黃河淹沒,若是大堤修好了,可以拿回數十萬畝田地,還有就是建省沒多久的湖南省,還有一些好地。但真要說大面積的耕地,還得鬆嫩平原以及未來的三江平原。”

“弟子明白了。”

“嗯,瑤草,現在知道你身上的擔子有多重了吧?根據前期去修建沈撒鐵路的勘探人員估計,新建的吉林省,可耕地面積不下五千萬畝,而且這會兒幾乎都是無主之地,也就是說,他們都是朝廷的土地,可以讓你可勁兒的建農場!”

“弟子知道了,弟子去了吉林,首先就是清丈土地,然後劃定農場範圍,儘可能不出賣耕地。”

“正是如此。”對自己的得意弟子示以鼓勵的眼神後,溫體仁又把目光轉向了高宏圖。

“研文。”

“下官在。”

“朝廷除了在天啓十年新建吉林省外,還將新建漠南、漠北、漠西三個蒙古自治區,這個事情監國殿下已經請到了皇上旨意,調新疆巡撫丁啓浚出任我大明的第一任護蒙古中郎將。”

“嘶~沒想到強漢時期的護匈奴中郎將,護鮮卑中郎將這樣如此揚我漢家威風的官職竟然在我大明覆生了!丁亨文這輩子註定青史留名了啊。”

“是啊,恢復強漢的官職並出任之,誰都想去做啊,可是誰讓皇上選了他呢。”攤攤手,溫體仁笑了笑:“新疆巡撫之位,研文豈有意乎?”

“下官多謝元輔成全。”

“嗯,你去了新疆,除了和當地異族搞好關係外,主要的任務也是新建集體農場,新疆那地方,常年少雨,土地都是靠雪水灌溉,所以無所謂什麼小冰河氣候,只要掌控得法,一樣會有很多糧食。此外,據聞新疆日照強烈,非常利於棉花生產。你在那裡,也要多種棉花。如此,內地的糧田被改成棉田的也要少很多了。”

“下官明白了。”

“哦,對了,差點忘了一件重要的事情。”拍拍腦袋,溫體仁道:“既然是發展農業,怎能沒有好的種子。研文,你命好,皇上從沖齡開始就責成現任廠公以及大司空研究雜交作物,一開始是雜交水稻,後來也有雜交小麥。前些年,我們打下蒙古後,大司空用目前我大明最好的小麥與草原上的牧草雜交,得到了一個新的品種,產量不是很高,但是抗旱,抗暴曬,你把這份新種子帶到新疆,正當其實。”

“哈哈哈,多謝元輔,多謝大司空,多謝方山的各位教授。”

“至於你。”溫體仁轉回頭來對馬士英道:“你以爲朝廷爲什麼非要在天啓十年新建吉林省?最大的一個原因就是,我方山科學院農學實驗室的教授們,在日本的北海道找到了極爲耐寒的新稻種。”

馬瑤草聽到這話,頓時激動地全身擺動了起來:“老師!這下弟子心裡完全有底了。”

“哈哈哈,你們都好好去做。本官也徹底的跟你們交個底,集體農場,是我大明爲了解決將來的糧食問題做的全國性實驗,在這次實驗裡獲得成功的人,必然簡在帝心。現在,南方的淮安,是倪元璐。長沙,是黃道周。你們知道,自己身上的擔子有多重了嗎?”

話說到這裡,馬士英和高宏圖都無比慎重了起來:“請老師(元輔)放心,必不讓次輔專美於前!”

第十四章 穿越的老套路(二)第六三三章 帶路黨的作用第四九一章 衝鋒槍的歷史第七六八章 孟加拉灣海戰第五二八章 真是超級烏龍第八十六章 大明直轄木邦(一)第五一二章 破軍陷入絕境第二四七章 準備整頓鹽政第五六六章 美洲的新局面第二六零章 大阪的夏之陣(六)第三零八章 萬曆四十五年(二)第六九二章 海軍的福字旗第三三三章 戰艦要下餃子第四十八章 打臉就要打痛(九)第五十一章 唯大勢不由人總設定(看前一定要看)卷末總結及單章求訂閱第六九四章 宗室也有血性第二三五章 歷史未能重演(六)第三二八章 科技界的曙光第四四八章 海外州的發展(二)第七五七章 唯有科技制勝第四一零章 決戰地點敲定第五四九章 美洲動亂新源第七三一章 貴在調動敵人第七一八章 如何重振經濟第一六六章 煩惱的主帥們(一)第一零一章 我們的海賊王(三)第二五四章 一切都是誤會第八十五章 丁未的進士們第六九七章 明中宗桓皇帝第一零四章 真是時不我待第一七四章 宿命的薩爾滸(四)第六九七章 明中宗桓皇帝第四三七章 追擊其實不難第七三九章 美洲戰後安排第七六二章 大明高級密探第四二二章 啓動經濟改革第九十七章 槍桿子出政權第三七一章 如何抓捕敵酋第二三四章 歷史未能重演(五)第三六四章 衆狗聽令出征開個單章,說說最近的事第四零零章 王師登陸仁川第八章 言官們的彈本第四二三章 先制定勞動法第一五零章 佈局畢欲發動第三八五章 打仗首先問錢第五一六章 對奧全面戰爭第三六零章 三萬裡的遠征第六二四章 藩屬國的差異第二零六章 科研後繼有人第六十三章 奇葩後勤保障第五一三章 破軍也隕落了第六十六章 東北號角連營(一)第六一四章 莫臥兒的炮擊第一五八章 這絕不是挑釁第三八二章 安定中南十條第二九九章 日本欲寇朝鮮(三)第七一二章 西班牙的漁網第四三二章 朱徽娟的婚事第四六六章 開陽援助天璣第二三四章 歷史未能重演(五)第七三四章 曹變蛟的夜襲第二九六章 擴軍勢在必行第七九一章 朱由棟教太子第五九九章 公務員的考試第二八一章 無壓制之義直第一二七章 東林陷入頹勢(二)第五四四章 小冰河大威力第七十三章 搬遷勢在必行第二零五章 工作要有重點(二)第六七八章 駐印軍的瓦解第二十三章 忠臣和官混子第三十章 原始資本積累(五)第二一零章 玉衡搖光結盟(二)第七三九章 美洲戰後安排第三九零章 海外的新制度(二)第七五七章 唯有科技制勝第五二五章 各有各的想法第四二零章 雙子們的佈局第四零一章 登陸逐步推進第六二六章 局面似有反轉第四零零章 王師登陸仁川第一四五章 先定規後開營第六十二章 母子促膝夜談(收藏上千加更)第四零五章 穿越不是萬能第二五六章 大阪的夏之陣(二)第四五三章 奧斯曼的權臣第七九二章 索科特拉伏擊第四九二章 易普拉欣的信第七六七章 大海戰的序幕第六零七章 奧朗則布之路第六一七章 莫臥兒總動員第三零七章 萬曆四十五年(一)第一二八章 東林陷入頹勢(三)第五八六章 大明開始立憲第六九七章 明中宗桓皇帝第六六零章 天才們的表字第七十四章 要走就走遠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