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六章 後續成套方案

“皇爺爺,這是孫兒和諸位大臣反覆商討後定下的文官、吏員和差役的月俸標準。請皇爺爺過目。”

自從任命朱由棟爲監國後,這幾年,萬曆的日子過得很舒服。

雖說失去了直接操弄國家的權柄,但一方面是萬曆本來就把這個當苦差。另一方面則是,朱由棟不管萬曆說了多少次,反正各種奏摺還是往乾清宮送不說,每次的國務會議紀要,也是以最快的速度報送萬曆審閱。

總之,皇帝陛下並沒有那種普通退休官員的失落感。

而且最近這幾年,這個國家在朱由棟的帶領下,已經明顯的顯露出振興跡象。

全國戶籍清查已經完成,雖說最終得出的一億零三百萬沒有達到祖孫二人的心理預期。但是萬曆清楚,他的這位看起來激進,但實際上極爲謹慎的孫兒。在這次人口普查中,完全沒有去動軍戶。而且在面對諸如曲阜孔家這樣政治意義很強的標杆時,也是輕輕放過了。

如果把這些都弄清楚,大明的人口怎麼也得超過一億一千萬。比起萬曆三十年的那一次黃冊統計出來的5500萬,直接翻倍。

這涉及到國家的根基,從宣德年間開始就逐漸失控的黃冊庫,終於有了徹底恢復的希望。

而只要國家的根基得到了修復,國祚延綿,就絕不是夢了!

這一切,都是在萬曆年間解決的。毫無疑問,以後自己的身後名絕對不會差!

所以,萬曆皇帝最近兩年的心情總體不錯。

但是說到這給文官們漲薪,萬曆就有點不開心了。

朱家的皇帝吝嗇幾百年了,突然跳出來一個大手大腳,兜裡有錢不花不舒服斯基的異類。雖說在這個異類的帶領下,國家已經明顯的看到了振興之姿。但萬曆還是本能的有點捨不得。

“棟兒啊,爺爺知道前些日子賣鹽礦朝廷一下子有錢了。而且以後鹽稅的收入也會比現在多得多。但是......居安思危呀,這薪俸漲上去容易,但要是哪天朝廷沒錢了,要想降下來,可就太難咯。”

“皇爺爺,孫兒是這麼想的。鹽稅,以後每年固定都有1200萬元,光是這個,就足夠這次給文臣們漲薪。而且鹽稅這個額度,起碼可以維持十年以上。”

“那十年以後呢?”

“哈哈哈,皇爺爺,十年以後,孫兒準備把鹽稅定額至少降低一半,讓我大明的百姓能夠很輕鬆的把鹽吃夠!”

“嗯?你是想在田賦和商稅上打主意?”

“是,聖明無過皇爺爺。皇爺爺,全國戶籍普查已經完成,重建黃冊庫的各項準備工作均已完成。從明年開始,孫兒準備花兩到三年的時間,重建黃冊庫。之後便是重新修訂魚鱗圖冊。孫兒可以保證,在五年之內,國家從田賦、人頭稅上收到的錢,每年至少不下三千萬。按照田賦的兩成固定作爲金花銀的定例,每年戶部送入內庫的,起碼不下六百萬。目前孫兒手下的產業,每年給皇爺爺的內庫分紅已經超過了三百萬。五年之內,孫兒再努努力,爭取五年後每年給大內送入一千萬銀元。”

“哎......”蕭索的長嘆了一口氣,萬曆道:“若是國庫充盈,爺爺的內庫要那麼多錢幹什麼?只是棟兒啊,既然你跟爺爺保證以後錢會源源不絕,那麼,這次給文臣和吏員漲俸,爺爺同意了。可是,那些差役爲什麼還要給他們發錢?”

“皇爺爺,孫兒是這麼想的。”朱由棟說到這裡的時候,輕輕揮了揮袖袍,周圍的宦官宮女們馬上就迅速的出去了。

待得屋子裡只有祖孫二人後,朱由棟壓低聲音道:“徭役,對於百姓來說,那是兩重乃至多重傷害。所以,孫兒的打算是,等以後黃冊和魚鱗圖冊重建完成後,孫兒就改革田賦,實行攤丁入畝!”

“攤丁入畝?”

“是啊,皇爺爺。我大明的稅種太多了,徭役的名目也太多了。如此多的稅種和徭役,普通小民根本無法分辨。如此一來,不管孫兒如何整頓,下面的牧民官和小吏想要上下其手都很容易。所以,孫兒的想法是,以後以身份證、黃冊和魚鱗圖冊爲依據,把人頭稅、徭役什麼的全部折算進土地裡。化繁爲簡,以後國家只找土地所有者徵收田稅。”

“嘶~~棟兒,你的意思是,那些舉人進士,只要名下有土地,就必須要繳稅,是嗎?”

“是的,皇爺爺。大明皇家銀行的設立,鑄幣權是徹底拿回來了。如此,火耗這一塊,就全部屬於國家。

今年全國各省都有了銀行分支機構後,國家十幾二十個部門都在收稅、建庫的局面,就有了解決的基礎。五年內,孫兒會逐步的把銀行建到至少每一個府治所在。如此,全國各個地方就有了一個統一的採買和收藏機構。然後孫兒就準備實行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當然哪,孫兒不準備收實物稅了,以後所有稅種,全部收錢。不想去服役的,那就交錢就好。所以,必須要趁着這次給文臣、吏員們漲薪,文臣們不會反對的大好時機,先把差役這一塊工作的預算做出來。”

“棟兒啊,這給差役發錢的事情,爺爺明白了,也可以答應你。但是,這全部徵收貨幣稅,可要提防穀賤傷農,又或者災後糧價飛漲啊。”

“所以孫兒要先把銀行建好,尤其是要建到至少每一個府都有銀行後纔去改革農稅。皇爺爺,有了銀行後,我們就可以指定糧食的最高價和最低價。豐收年份,不管糧價跌得多麼慘,我們都可以用最低價收購糧食,以免穀賤傷農。大災年份,銀行就以最高價售賣糧食,但是這個最高價,肯定要比市價低得多。如此,就可以切實保護災民。”

“好!”休養了幾年,居然明顯瘦了不少的萬曆騰的一下子站起來:“棟兒啊,你說你是怎麼想到這個辦法的?一個銀行,一下子就解決了如此多的問題!”

其實,雖說中華帝國曆朝歷代都沒有所謂的“銀行”。但是以前的那些朝代,都有類似央行這樣的經濟調節機構啊。就老朱這個不太懂經濟的人爲了便於掌控羣臣,把戶部的權力拆分得稀里嘩啦。由此導致明代的經濟始終處於民間經濟發達,但經濟發展成果始終無法惠及國家的尷尬局面......

不過這些就沒必要多說了。

“棟兒,你剛纔說的,皇爺爺都準了。稍後你直接去找李恩用印吧。”

“是,孫兒多謝皇爺爺。皇爺爺,孫兒還有一點小事要跟皇爺爺報告一下。”

“嗯?嘿嘿,你現在都是監國了。居然還鄭重其事的跟爺爺提出來,一定不是小事。講。”

“是,皇爺爺,英國公世子張世澤,近日來挖掘了一些古墓,古墓裡出土的東西,着實有點讓人震撼。”

第七三四章 曹變蛟的夜襲第七三七章 前後方的配合第一六二章 太孫殿下出徵(三)第一一三章 東林也要辦報(二)第七八九章 敵人這是要跑第一四零章 衛所不堪一用第四八四章 一塊都不能少第六二三章 奧朗則布背刺第五三一章 大明陸軍參戰第六七九章 南北印的迥異第七二一章 板鴨造艦計劃第三零三章 爸爸有人打我第七九一章 朱由棟教太子第六零五章 天啓萬狗天徵第八十章 劉大刀的奮迅(四)第三零三章 爸爸有人打我第六三零章 朱由棟的決心第五八六章 大明開始立憲第一六八章 所謂的七大恨第五四二章 世事難有如意第二八五章 易普拉欣崛起(二)第三三六章 日本的新策略(二)第二零八章 金軍媒之佈局第四二八章 臺灣府的發展第五九零章 大明機構改革第三零六章 敵人不會聽話第六五一章 美洲禮儀教導第三一二章 崇明沙攻防戰(四)第六一三章 敵人有了反應第二五三章 老西兒都叫窮第七七五章 陸軍主力出動第六五八章 郵輪上的學習第六六五章 不算晚的情報第三九六章 悲催的朝鮮王第六二四章 藩屬國的差異第五三五章 轉進的第六師第六七一章 聯軍登陸果阿第四九四章 萬里援軍抵達第七八四章 昆陽赤霄計劃第四五七章 廉貞初顯威力第五八六章 大明開始立憲第二三一章 歷史未能重演(二)第一四三章 四方英才匯聚第六二一章 曹變蛟的初陣第四八九章 雙方都要調整第八十三章 哈布斯堡家族(一)第一二七章 東林陷入頹勢(二)第一三七章 島津欲寇琉球第五五四章 歐奧間的分歧第三三五章 日本的新策略(一)第一零零章 我們的海賊王(二)第一八五章 阿拉維杜新王(二)第一六四章 山海關定方略(二)第七四四章 今日定下國本第六五零章 一錘子的買賣第三一五章 崇明沙攻防戰(七)第七三五章 子彈是公平的第四五一章 菲利普的魔盒第六七六章 士兵們的日常第三三五章 日本的新策略(一)第三八五章 打仗首先問錢第四九四章 萬里援軍抵達第四十八章 打臉就要打痛(九)第三七七章 王與王的對話第八十五章 丁未的進士們第六章 礦稅很有意義第四九零章 追擊與反追擊第四一一章 開陽再臨戰場第一五四章 繼續猥褻發育第五四一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八十九章 國家根基已朽(一)第三九一章 廣東的舉人們第三十五章 原始資本積累(十)第七零四章 不速之客又至第一八四章 阿拉維杜新王(一)第一三四章 家事也是國事第四七九章 西班牙的援軍第五九九章 公務員的考試第四八四章 一塊都不能少第六五一章 美洲禮儀教導第六八三章 歸國人員安置第五零八章 好好修煉內功第六二三章 奧朗則布背刺第三二五章 濱海廠的木匠第七章 皇帝真不好當第一六六章 煩惱的主帥們(一)第二三五章 歷史未能重演(六)第一八零章 大金國沒有了(二)第三四二章 海上決戰想定(二)第二零七章 唯有堅持不懈第七零九章 所謂李代桃僵第四九七章 鐵甲艦的戰鬥(二)第七七九章 雙方繼續加碼第六章 礦稅很有意義第二七七章 人生多不如意第六六八章 大明的駐印軍第三四五章 東海上的決戰(二)第三七九章 切割中南半島第三九一章 廣東的舉人們第二二二章 拿騷的莫里斯(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