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九章 鬱悶的大司寇

“大司寇,這是今天通政司轉送過來,涉及到我刑部的彈章。”

“哎,又有多少是彈劾本官的啊?”

“呃,大司寇恕罪。據通政司的上官說,今天起碼不下一百份是彈劾大司寇的。”

“嘖!罷了罷了,你去,請本部六品及以上官員,今天下午在甲棟三室開會,商討本次彈劾的問題。”

“是,下官領命!”

看着手下離開的身影,刑部尚書劉元霖長嘆了一口氣,頹然的坐在了自己的座椅上。

這位是北直隸任丘人,萬曆八年的進士。出仕以來,一直都以清廉、辦事得力著稱。當然,朱由棟對大明士大夫的‘清廉’從來都是一笑置之。當初之所以選這位來做刑部尚書,主要還是看重此人辦事效率極高的優勢。

在歷史本位面,這位是去世於1614年。不過在這個位面,得益於醫術的進步,劉尚書此時不光沒有掛,相反,還精神極佳,特別想做事。

他是真的想做事的。

從萬曆八年到現在,他出仕也有三十多年了。總體而言,劉元霖覺得,也就是太孫監國這幾年,是過得最舒心的。

做事情有效率的人,最看不得的就是同事的懶惰、低效,各部門的推諉扯皮以及上級領導的猶疑不決。而朱由棟重新組閣後,這些問題不說全部解決,至少解決了大半。

所以,劉元霖這幾年乾得很愉快,一點致仕的想法都沒有。刑部這幾年也着實的做了不少事情——別的不說,在全國戶籍普查中,出現了不少以前被各地隱瞞的冤假錯案。劉尚書帶着刑部官員親力親爲,切實的把不少案子給翻了過來。在燕京日報對此予以報道和稱讚後,劉青天的內心不知道多麼驕傲和滿足了。

可惜,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該死的一場大雨居然衝出了那麼多的秦簡,而其內容居然主要就是和刑部有關。

但是讓刑部惱火的是,就出土的秦簡上來看,在精細程度和可操作性上,秦簡上的法令完全吊打了《大明律》。

比如說,在盜賊入室搶劫這個問題上。睡虎地秦簡和《大明律》都明確規定,對這樣的歹人,戶主殺之無罪。但是《大明律》到了這裡就完了。而秦簡上卻繼續規定了:戶主如果打不過歹人,高聲呼叫後,鄰里八方聽到了卻不出門幫忙該當何罪。如何在事後判別到底是歹人入室搶劫,又或者是戶主殺人之後僞造現場的方法。以及如何辨別鄰里是否真的聽見了呼救(以居住地隔事發地的距離作爲判斷)等等。

秦法的精細,可見一斑。

這很正常,秦法是法家編寫的,作爲提倡法治的一家。法家的觀點是:嚴刑峻法是愛護老百姓——讓百姓知道犯法的成本極高後,自然就不去犯法了。

同理,作爲性惡論者,法家還堅持在制定法令前,預先把所有的人都想成是壞人。然後在這個前提下制定各類法令——如此,如果百姓不犯法,法令對其就不會產生傷害。而一旦百姓犯法,各種預設的法令早就在那裡等着了。

而等到儒家一統,秉持“有教無類”的儒生來制定法令,那就要先講教化,教化不通的,才考慮動用法律來制裁。總之,儘可能的在道德層面解決問題,實在不行才述諸法律。

比如說,在子女不孝這個問題上。《大明律》的規定是:如果有老人狀告自己的子女不孝,首先要鄉老、里長進行調解、教育,實在搞不定的,甚至出了人命的,那才能夠上縣衙找縣令。而睡虎地秦簡上的規定是:先把被老人告發的子女抓起來!然後再來慢慢調查情況。

總之,由於大明朝到了這會兒已經是僞君子滿地走的年代,所以儒家那一套靠道德治國的東西,早就讓百姓和相當一部分官員不滿了。這乾脆明確、可操作性極強的秦簡法令一旦問世。頓時就讓全國各個階層感到耳目一新。

然後刑部自然就成了衆矢之的!

從這一年的12月23日,燕京日報首先發表睡虎地秦簡相關報道後。兩天時間裡,全國其他五大日報紛紛跟上。並迅速的在全國形成了熱議!

而最近這些年被朱由棟壓制得極慘的言官們,頓時也猶如聞到了血腥氣的鯊魚,集羣般的洶涌而來!

彈劾的內容,其實都是千篇如一:你們刑部的官兒們都是幹什麼吃的?看看,一千多年前的秦法都比你們制定的法令精良得多!據聞殿下從擔任監國之日起,就催促你們修改、重訂大明律。結果幾年時間過去了,你們還是沒有拿出一個方案出來!你們到底在幹什麼?如果你們還是如此的佔着好位置不幹事,乾脆你們都滾蛋,我們來刑部上班算求了!

......

“咳咳,人都到齊了吧,那現在開始開會。”當天下午,刑部六品以上官員準時進入會場,個個都是面色凝重。

沒得辦法,大明六部,其他五部官員被彈劾是司空見慣。但是刑部?咱們是管司法的啊,偶爾一兩個案子出了問題導致具體某個官員被彈劾實屬正常,但是被言官們如此集火攻擊。本朝立國兩百多年,這可是開天闢地頭一遭啊。

所以,這一次集會,大家來得非常整齊。

“現在的局勢大家都清楚,本官也就不多說了。現在本官需要知道的是,新的大明律進展程度如何?從太孫殿下發下修訂大明律的教令後,快兩年了,你們先後提交了兩個版本。結果呢?基本都是換湯不換藥,連本官這裡都過不去,更別說送呈太孫甚至皇上那裡了。”

“大司寇容稟,我刑部下屬各個部門,就沒有專門負責制定法令的。所以,此事一直都是臨時從秋審處、減等處、提牢廳等部門抽人來修訂。但是,到底不是專門修訂法令的,所以......”

“哎......”說到這個劉元霖也只覺得頭大:現在刑部的官員,大都是進士出身。這八股文不考大明律,所以大家在念書的時候也不怎麼學——幾乎個個都是法盲。真要說起來,整個刑部的這些所謂的官兒,在對法令的熟悉和運用上,反而不如那些經年老吏!

“諸位,本官自負責刑部以來,一心所求便是天下再無冤獄。但是幾年下來,深刻的感受到,若是我大明的法令不進一步細化,明化,這地方上的貪官污吏和姦猾胥吏便仍然能夠在其中上下其手。如此,便是我們累死了,也沒辦法杜絕層出不窮的冤假錯案。這睡虎地秦簡出世後,本官也認真的研讀了。雖說秦法果然是苛烈之法,但是這其中還是有不少借鑑之處的。所以,本官決定,以睡虎地秦簡法令條文體現出的原則爲根本,對大明律進行修訂。”

“我等請大司寇示下。”

“其一,我大明的法系,不應該是判例法。而應該有嚴密的整套法令理論體系。但是鑑於我大明現在大多數百姓不識字,不懂法。加之我大明現在的科舉也不考大明律。所以,諸位在制定新法令的時候,仍然要像睡虎地秦簡那般,給每一條法令配一個案例。”

“是,我等領命。”

“其二,學習睡虎地秦簡法令的精髓,其重中之重便是這法令要事先考慮得周全。要把某人觸犯某條法令後的種種情況,以及事後發展,都充分的考慮到。然後在法令中有所體現。諸位都是官,這體察民情正是我們該做的嘛。這樣,新的法令出來一些後,本官帶頭,走訪這北京城的普通小民,甚至北直隸的鄉間宿老,傾聽他們對新法令的意見。”

“大司寇想得周全,我等拜服。”

“嗯。”點了點頭,劉元霖用手指關節敲了敲桌子:“諸位,雖然明天就是年三十兒,整個部堂都要封印。但大家回家過年的時候,一定抽空好好的學學睡虎地秦簡。哎,本官學了之後,真是覺得慚愧啊!”

“下官等也深感慚愧,定然繼續深入學習。”

“其三,這報紙報道後,原本名聲不佳的秦法,之所以迅速得到民間乃至部分言官的認同。本官認爲,最最關鍵的是,秦法規定得極爲詳盡,如此,官吏判案時上下其手的機會就少了很多,由此顯得秦法更爲公正。本官以爲,如此法令規則,是對的。法令定的細緻甚至死板一點,既是保護百姓避免蒙受不白之冤,其實也是在保護我們的各級判案官員。所以,本官以爲,在接下來的大明律修訂中,要儘可能的強調這一點。既往法令含糊不清的,一定要儘量明確。寧可因爲死板導致法令不合人情,也不能因爲法令的含糊導致冤假錯案!”

“謹遵大司寇之命!”

“嗯,待會本官去興華宮面見太孫,諸位,這次本官去了可是要給太孫下保證的。明年,也就是萬曆四十四年內,一定進呈完整的新版大明律。諸位可不要讓本官犯欺君之罪啊。”

第五六二章 此刻需要謹慎第一四七章 暹羅國的消息第六八三章 歸國人員安置第七六六章 這是不期而遇第九十章 國家根基已朽(二)第五二七章 亞歷山大城下第一一七章 東林也要辦報(六)第八十四章 哈布斯堡家族(二)第五九一章 兵役局的肥差第一七八章 宿命的薩爾滸(八)第一二六章 東林陷入頹勢(一)第三五二章 登基年號選擇第七三一章 貴在調動敵人第五五二章 歐盟需要停戰第二五七章 大阪的夏之陣(三)第一八七章 吹皺一池春水(二)第一五七章 竹千代的助攻第七六二章 大明高級密探第六四二章 新一代的將星第四十一章 打臉就要打痛(二)第一二五章 殿下的新玩具(三)第六六一章 貴公子的改變第四四八章 海外州的發展(二)第五六七章 大明由疆入藏第六八六章 菲利普分蛋糕第六四五章 蘇伊士開通了第二六四章 官員們的俸祿第一五一章 興盛的寬甸堡第五九五章 流通貨幣不足第八章 言官們的彈本第六零九章 神奇的三哥們第八十一章 劉大刀的奮迅(五)第三十八章 東瀛島的變化(二)第六九一章 燃燒的馬六甲總設定(看前一定要看)第三四九章 東海上的決戰(六)第七六九章 士氣和命中率第一五一章 興盛的寬甸堡第一六零章 太孫殿下出徵(一)第三三二章 大明準備反擊(三)第一零六章 現在開始起航(一)第一八八章 吹皺一池春水(三)第五七七章 農業未雨綢繆第五九四章 搭建地方機構第七七四章 陸軍可以登陸第二七四章 丙辰會試黑幕(三)第八零五章 最強的穿越者第六四四章 美洲的孫督師第八十一章 劉大刀的奮迅(五)第三二三章 巨人開始覺醒(二)第六一六章 阿散索爾夜戰第三十七章 東瀛島的變化(一)第三十章 原始資本積累(五)第四七零章 成功突襲沙廉第四九一章 衝鋒槍的歷史總設定(看前一定要看)第六四一章 皇長子的婚事第三零四章 會合與反會合第六五五章 親王號的首戰第一八一章 大金國沒有了(三)第十五章 大明第一掮客第八十二章 大丈夫當如是第七三七章 前後方的配合第六三九章 事了準備回家第四九五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七二零章 重兵投放美洲第六二三章 奧朗則布背刺第六零八章 大明兩路進軍第六三九章 事了準備回家第三八二章 安定中南十條第十七章 狗屎般的財政(二)第六四零章 國內總體穩定第五五一章 天家最是無情第六零七章 奧朗則布之路第六八八章 大明的特種兵第四八八章 西班牙的防守第六八二章 流水賬的戰報第六九四章 宗室也有血性第三七六章 廉貞走向末路第四九零章 追擊與反追擊第六零七章 奧朗則布之路第四一一章 開陽再臨戰場第九十章 國家根基已朽(二)第一五一章 興盛的寬甸堡第六一二章 盧象升的謀略第七十一章 西北危機已現(二)第五十七章 慈慶宮的墮落第七八零章 此乃示弱以敵第六二一章 曹變蛟的初陣第三七七章 王與王的對話第七六零章 朱由檢的狂怒第三九二章 宗室們的分化第六二七章 知進退的少年第四三四章 林丹汗要北狩第四零五章 穿越不是萬能第四十四章 打臉就要打痛(五)第二三五章 歷史未能重演(六)第四六零章 人口的大遷徙第五零三章 軍事命名規則第四八五章 海外亦有漢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