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推舉

(起點後-臺要死要死要死.....)

帝國統一黨,果然....葉開心中跳了一下,旋即平靜。

清末民初,各種政治運動風起雲涌,大大小小的政黨不計其數,無論是立憲派,還是革命黨,都把政黨當成了自身門派的放大鏡,其中較大的一支就是憲友會,而後清朝的滅亡,在它基礎上組建帝國統一黨的計劃,也隨之胎死腹中。

不過,現在卻是正當其時。

“卓如,這個名字起的不錯,不過我覺得可以把‘帝國’兩個字去掉,改換成中國,然後稍稍調換一下次序,叫‘統一中國黨’或許更好。”

“統一中國黨?”底下響起了一陣細小的驚咦。

葉開解釋道:“諸位,如今臺灣,東北等地俱被割讓,列強對我中國虎視眈眈,恨不得拿刀從版圖上割下一塊來,如果此黨能以統一中國爲宗旨,維護國家主權爲己任,必能激起全國民衆的決心,我看這個名字正合適。”

對外戰爭國家一敗再敗,國家主權一喪再喪,民族自信心被打光了,以至於在洋人擡不起頭來,歸根結底不就是那份弱國心態作祟嗎,有了統一中國這幾個字,就是響噹噹的金字招牌,足可以喚醒無數人沉睡的大國夢,別忘了,我們可是強盛了幾千年。

梁啓超細細琢磨了一下,點點頭,“這也不是啓超一人之黨,良公說的好,就叫統一中國黨。”

其他人想了想也覺得這個名字更好。

“接下來就是建黨籌備大會了,任公打算什麼時候進行?”林長民問了一個關鍵的問題。

“現在還有點早,正式建黨之前,要先成立一個憲友會,這個憲友會起到預備過渡的作用,如果一切順利,我打算三個月後就正式成立,當然了,這段時間裡,還需要諸位同仁,爲‘統憲友會’多加聯絡,廣納會員,特別是諮議局和諮議員們,如果能趕在月末,在各要鎮大都設立好分支機構,辦好本會的機關報,那就好辦多了。”

梁啓超不緊不慢講解道,按照他的計劃,統一中國黨要想最終成立,起碼要經過三大步,第一,成立預備機構,第二,做好宣傳工作,第三,取得基層民衆的支持,這樣纔會有個堅實的基礎,以防美夢破裂,成爲空中樓閣。

“我覺得卓如籌劃的不錯,諸位覺得呢?”葉開先聲奪人,再一次表達了自己的贊同觀點,衆人也紛紛附和。

“好,就這麼辦!”

“那有勞諸位同仁了。”梁啓超道。

“卓如,按道理講,你要建立這個‘統一中國黨’,良弼本該當這第一個會員,但眼下我已經是無官無品之人,辦起事來心有餘而力不足,不過,若是卓如能答應當着資政院的總裁,我想不用大費周折,天下之人一聽到你樑卓如的名字,必然雲集響應,蜂擁而來。”

說到這,葉開還頓了一下,和座中的其他人交換了一下眼神,然後接到說道:“這也是我和諸位同仁的意思,請卓如不要推辭。”

葉開一說完,所有人紛紛都扭過頭來,齊齊望向了他,眼中流露出來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這資政院議長的位置,非你梁啓超莫屬了。

“資政院總裁?我...使不得,使不得,啓超資歷遠遜於諸位,我若當這位置,恐怕讓天下人笑話,人心不服,人心不服。”

梁啓超先是一驚,然後急忙推辭。

“卓如這話說的沒有道理,你若沒有資歷,那我們便更沒資格了,敢問這中國有誰不知道你梁啓超的名字,又有誰不知道你戊戌功臣的事蹟?”葉開急忙反駁道。

“良公,你這...折煞啓超了。”

梁啓超多少有些不好意思,他流亡海外多年,剛一回國便被委以重任,這種突如其來的推舉讓他稍稍反應不過來,更何況這是一個如此顯赫的位置。

“倫貝子被罷了官,沈家本也推脫不幹,堂堂資政院居然沒有議長,這真是讓人笑話,況且沒有議長主持,這會議也開不下去,任公如果能出任議長,等於救資政院於水火之中,萬望不要推辭。”

滿桌之中最想讓梁啓超當總裁的,恐怕就屬孫洪伊了,他是諮議員,最瞭解那裡的實際情況,而且,已經眼睜睜看着資政院停擺了十幾天,這對於期限本就不長的會議,無異於雪上加霜。

“奕-劻的皇族內閣搞得人心盡失,卓如,如果你能當這資政院的議長,必定能將民意挽回,再者,一旦奕-劻有什麼不軌之處,資政院有你在,也一定能爲天下百姓主持公道。”

葉開都說到這個份上了,梁啓超再推辭下去,就讓衆人太下不來推來,況且,如果真的能夠如良公之前所說,完成組新黨,保憲政,挾奕-劻這三大目標,噹噹也未嘗不可。

“戊戌年間,任公敢爲天下先,如今大難再蒙神州,請任公爲天地生民立命,再受累一次。”

葉開帶頭,所有人都站起身來,手中端着一杯酒,舉過頭頂。

“諸位這般推戴,啓超還有什麼好說的,不說受累,只願竭我全力,爲我國民拋頭顱,灑熱血,絕不反悔。”

梁啓超端起酒杯,一飲而盡,衆人飲罷,歡呼大笑。

“良公”一片喧鬧中,孫洪伊突然湊到了葉開耳邊,低聲說道:“任公當議長好是好,可畢竟不是諮議員,若當議長,恐怕還要經過朝廷的許可,這該怎麼辦?”

“伯蘭放心,這件事包在良弼身上。”

葉開同樣低聲說道,然後不停的端酒飲酒,嘴角噙着一股莫名的自信。

.....

下榻的旅館已經安排好,梁啓超面含醉意的登上汽車,葉開特地囑咐楊度陪同。

“卓如,怎麼樣,對良公有什麼看法?”楊度問。

“良賚臣確實是個見識非凡的人物。”梁啓超雖然有點醉了,意識卻還清醒,特別是提到葉開的時候,竟然支起了搖身,“幾句交談,竟然有惺惺相惜之感,皙子,你說怪不怪?”

“哈哈,看來良公就是你要找的人啊!”

楊度大笑,梁啓超也搖搖頭,不禁微笑道,汽車飛馳而去,很快就消失在夜色中。

而與此同時,另一輛汽車也駛離了粵仙樓,速度不慢,是葉開的座駕。

“去後海。”

葉開吩咐道,時間不等人,他在京城的日子越來越少,手中可還有幾件要緊事沒有辦妥。

第一百八十五章 狂風漫卷第二百六十九章 緊急會議第一百章 窩案第二百七十章 聯盟外交第一百三十章 盛世危言第三十三章 兩個生意人第二十七章 馬不停蹄第三百三十五章 只識良公不識君第七十二章 比罷免更重要的事第二百六十一章 步步緊逼第二百三十八章 救濟之爭第二百五十八章 得病第二百六十一章 步步緊逼第三百三十一章 戰雲密佈第二百五十四章 攤牌第二百六十九章 緊急會議第二百五十三章 新貨幣制度第二百六十九章 緊急會議第四十八章 檢閱場上的尷尬一幕第一百七十一章 搶班奪權第九十六章 權力之道第六十二章 暴雨夜第七十二章 比罷免更重要的事第一百八十七章 召集第二百二十九章 雙喜第三百四十三章 南北和談第二百二十六章 張勳第二百零二章 從喪家犬到座上賓第二百四十五章 通緝令第四十三章 雙色人生第一百零三章 騷亂第二百二十章 汪先生第三百一十九章 “風平浪靜”第三百零八章 袁氏梟雄第一百四十三章 依法治國第一百六十九章 開院議事第二百一十八章 “忠心可用”第二百四十三章 銀商聯合會第一百九十九章 難得消遣第六章 殺還是不殺?第三百二十八章 稱帝第八十章 可疑,可憐,可敬。第二十六章 帝國如斯第二百二十五章 江寧將軍第九十二章 這是你應得的第一百三十五章 決裂第八十章 可疑,可憐,可敬。第十六章 處境尷尬的候補太后第五十七章 最好的禮物第六十八章 好戲得這樣唱第十五章 肢解權力的三個建議第二百八十一章 經濟開發區第二十一章 經略陸軍部第六十二章 暴雨夜第七十章 致命一擊第二百二十九章 雙喜第三百一十二章 失策?第二百二十一章 合作第二百一十四章 宗社黨第一百六十七章 開院在即第一百一十七章 軍機大臣第三百零三章 葉開式辦案第八十九章 軍營就是天堂第二百一十八章 “忠心可用”第一百一十四章 離開第二百三十一章 浦東設想第一百一十五章 有兵在第十五章 肢解權力的三個建議第五十九章 紫禁城內的政治兩極第一百九十九章 難得消遣第二百六十三章 內閣會議第三十三章 兩個生意人第三百三十五章 只識良公不識君第二百八十七章 拜訪虞洽卿第二百四十九章 鐵軌下的老鼠第七十五章 入主郵傳部第一百五十七章 一巴掌第一百二十章 金融救國第六十七章 欽差大臣第二百六十章 事情擴大化第一百六十三章 屠戶本色第二百八十六章 軍民兩用第二十章 立憲狂潮上的危險衝浪者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清洗與大洗牌第二百九十一章 初試教育改革第二百二十五章 江寧將軍第一零二章 大火燒身第一百一十二章 對質第二百一十二章 囑託第三百三十六章 組建軍部第二十一章 經略陸軍部第六十六章 前奏第三十四章 下一步第一百六十四章 血色之夜第四十九章 遠眺喀爾喀第十九章 度支部裡的憤怨第一百八十三章 推波助瀾第三百四十一章 革命而不流血第二百一十七章 晉見隆裕第二百二十九章 雙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