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 興國方略

“梁啓超臣在私底下已經接觸過了,他對奕-劻之舉更爲不滿,正意欲結黨鉗制,所以,臣覺得此人或許可用。”葉開對載灃說道。

“梁啓超...”

載灃對這個名字太熟悉了,當年,他的皇帝老哥可就是栽在這上面的,不過作爲變法維新的領頭羊,他的名氣傳遍中國,說是民間勢力的精神領袖也不爲過,這也是葉開看中的。

“好,本王知道了,明日便下詔書,加封梁啓超爲資政院總裁。”

載灃滿口答應,葉開卻道:“先不急,攝政王不是主動下詔,而應等着資政院找上門來,到時候攝政王就以君權不參政事爲名,把這個擔子推給奕-劻,而奕-劻是無論如何也不會答應的,他當然知道梁啓超是衝着他來的,雖然不想,但梁啓超名聲太大,卻也不敢當面拒絕,所以他最後還會把這個擔子讓回來,攝政王再推脫幾次,做出一副真心放權的姿態,這時全天下人都會體諒攝政王,最後無奈答應,這樣以來,等於實權在一點一點往回撈。”

既然是遊戲,不給奕劻製造點麻煩,怎麼也說不過去,這場遊戲性質的角色扮演,他們兩個還得認真的演下去。

“哈哈,奕-劻既不想,也不敢,等他無可奈何之時,就會想到本王了,賚臣的法子妙啊。”

載灃一拍手,歡喜雀躍的點頭道。

“有了《內閣官制》,資政院,和無軍權這三大掣肘,奕-劻這內閣總理必然會當得不順心,攝政王可以數着日子等奕-劻倒臺的那一天。”葉開沉聲道,他爲載灃畫了一張天大的餅,供他充飢。

“有賚臣在,本王何愁大權不復歸來!”載灃笑道,“賚臣,你果然沒讓本王失望,奕-劻如果倒臺,這新任內閣總理就是你良賚臣了,到時候,君臣共治天下,何嘗不是一段佳話。”

載灃沉浸在葉開繪製的藍圖中不能自拔,他自認爲慧眼識英才,發現了帝國的挽救者,卻不知一火苗已經在帝國內部漸漸燃起,在遙遠的東南,一場無形的泡沫,正在侵蝕帝國最後的命脈。

“攝政王,良弼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載灃笑道:“賚臣你說,在本王面前,你可以隨便說。”

“臣要離京一段日子,今天來就是想攝政王告別的。”

葉開低頭道,載灃眉頭忽然皺了起來,這個時候,正是關鍵時刻,葉開的告別無異於晴天霹靂。

“離京?爲何要離京?”

“出任兩江總督。”葉開回答道:“前陣子資政院大亂時,江南諮議局彈劾總督張人駿擅權,奕-劻爲了討好資政院,下令將張人駿革職,兩江總督正好空缺了出來。”

“這麼說,賚臣你要去江寧?”載灃不解的說道,“京畿這麼多空缺,什麼非要到哪裡去?”

爲什麼?這個問題着實難煞了葉開,難道要說上海金融危機,即將重創全國這樣的話,葉開當然不能告訴載灃實情,只能含含糊糊的說道:“良弼現在無官無職,要幫助攝政王奪回大位,必然要重啓仕途,攝政王也知道,奕-劻一項猜忌臣,京畿重地,他絕對不會讓良弼久待,也不會委以重任,所以選來選去,也只好去江南了。”

載灃陷入了沉思,一方面葉開說的確實有理,要爲自己爭權,手中沒有必要的資本是不能的,所以去是必須的,但另一發面,葉開這麼一走,身邊就沒了個出主意的人,要是遇上什麼緊急大事,自己大權旁落,就難免孤立無援。

“賚臣你這一走,本王身邊可就連個知心人都沒有了。”載灃嘆了一口氣,隨即把心裡話說了出來,“若是天有不測,恐怕....”

“攝政王不用擔心,臣已經爲攝政王謀劃好了。”

彷彿提前明白載灃的心思一般,葉開緩緩說道:“禁衛軍總兵官哈漢章,代理軍資使舒清阿,這兩人都是一等一的忠臣,有什麼事,攝政王直接找他們就好了。”

載灃欲言又止,葉開接着寬心道:“攝政王要謹記,禁衛軍是攝政王最大的依仗,京城有禁衛軍四萬將士在,可保攝政王、嫡福晉,阿哥們,進退無憂,江山永固,也讓那些心懷不軌的賊子們徹底斷了念想。”

江山永固,是啊,載灃組建禁衛軍的目的不就是爲了這個嗎,想到這,他的內心徹底平靜了下來。

“賚臣,你儘管放心去吧,本王也非毫無見識之人,臣若忠,君必信,本王相信賚臣囑咐的人都是一等一的忠臣。”

“臣保證,等臣回來的時候,必竭盡全力迎君迴鑾,這大政還是攝政王的!”葉開拱手,堅定地說道。

“好!本王就坐鎮京城,好好等着賚臣歸來,我倒要看奕-劻那幫亂出賊子能把本王怎麼着?”

載灃笑道,面容凜然。

“攝政王,臣縱觀東西洋各國政治,經濟,人文,軍事發展之路,草擬的一份《興國方略》,一點愚見,攝政王閒暇無事的時候可以拿來讀讀。”

葉開從身上取出了一本小冊子,順手遞給了載灃。

“大國崛起,在於富國,在於育民,在於強軍,在於弘揚本國文化,我國地大物博,人數四萬萬,與東西洋各國殊爲不同,強國之路不可照搬,應另尋蹊徑,結合自身,走中國特色崛起之路,若按此書之法治國,五十年之內,必可興邦耀世。”

翻開第一頁,正當中的一段話,印入了載灃的眼簾。

這本書精彩的地方還不止於此,諸如德先生,賽先生,“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建立“文化強國”,“保護環境,人人有責”這些後現代的概念,葉開直接奉行拿來主義,都有所涉及。

“賚臣這些論斷倒是聽着稀奇。”載灃面帶微笑,點頭:“賚臣的治國大道,本王收下了,這段日子要好好研讀一番。”

“多謝攝政王!臣告退。”

夜色正濃,葉開緩步而府。

(接下一卷,葉開就要去上海種田了,憲政狂潮這一卷寫的太累了,下面迴歸種田流,軍權,財權,各種新鮮事務,統統不放過。)

第二百四十六章 答記者對第一百五十九章 雷霆手腕第二百八十一章 經濟開發區第十七章 北洋水師追魂曲第二百八十六章 軍民兩用第八十章 可疑,可憐,可敬。第三百一十三章 貴胄學堂第一百五十六章 拔刺第二百九十六章 滬寧鐵路第一百五十一章 宣統五大憂第三百一十九章 “風平浪靜”第二百零八章 奕-劻的煩心事第一百二十九章 最後的救贖第五十九章 紫禁城內的政治兩極第三百一十八章 中山談話第一百六十章 籌建武備廳第二百八十九章 革命風潮第四十章 戲院子裡的來客第九十二章 這是你應得的第三百零九章 袁世凱抵京!第二百三十二章 上海道臺第三百二十九章 平邊靖寇大將軍第八章 吾妻病第一百七十六章 軒然大波第一百五十一章 宣統五大憂第一百四十九章 坐而論道第四十章 戲院子裡的來客第一百五十八章 無可奈何第一百五十六章 拔刺第一百六十九章 開院議事第一百二十九章 最後的救贖第三百三十九章 帝國將晚第十九章 度支部裡的憤怨第一百四十一章 迴應第三百四十四章 清帝退位,憲國肇始。第三百二十二章 成王敗寇第二百二十六章 張勳第六十章 特務頭子第一百七十章 口水戰第六十章 特務頭子第一百三十章 盛世危言第二百三十章 華界和租界第十六章 處境尷尬的候補太后第五十二章 俄國人的動態第一百一十八章 獅子大張口(求收藏啊)第一百五十二章 赦免康梁第二百零二章 從喪家犬到座上賓第一百九十三章 此夜不消停第三百二十二章 成王敗寇第四十章 戲院子裡的來客第六十三章 密文第二百四十九章 鐵軌下的老鼠第六十五章 再會盛宣懷第六十一章 絕密情報第二百零八章 奕-劻的煩心事第三百一十二章 失策?第一百七十四章 百密一疏第一百七十四章 百密一疏第三百一十八章 中山談話第二百二十七章 江寧不寧靜第九章 不請自來的間諜男爵第二百八十六章 軍民兩用第五十六章 記住你是一名軍人第三百三十五章 只識良公不識君第四十五章 畢業生們第二十九章 鍍金的魔鬼第二十八章 金錢談判第一百七十九章 螳螂捕蟬第一百六十九章 開院議事第十七章 北洋水師追魂曲第二百六十四章 臨陣革職第二百九十三章 聯合審理第三百零六章 新軍第九鎮第三百零三章 葉開式辦案第二百四十六章 答記者對第十五章 肢解權力的三個建議第二百六十五章 全國響應第九十三章 內在麻煩第三百三十八章 交權第二百四十章 就是要鬧大第二百一十一章 討要官職第九十六章 權力之道第二百二十八章 鴿子第一百四十六章 偷閒第三百零四章 勸進書第十四章 軍機處暗流第三百零七章 陽謀第五十四章 延遲炸彈第二百六十七章 同盟國猜想?第二百零二章 從喪家犬到座上賓第一百二十七章 陰謀陽策第二百四十八章 商屠第八十二章 隱藏任務第二百七十章 聯盟外交第十三章 中國版的最高參謀部第二百三十八章 救濟之爭第二百九十九章 以新政之名第六十四章 兩難的御史第二百三十一章 浦東設想第一百五十五章 招攬與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