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扶不起的鐵軌

皇權時代的內閣又偏又小,完全是君權的附屬,那個位於宮牆一側的小院子,奕-劻自然是看不上眼,他組閣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內閣搬到文華殿來,再加上他劃定的限制區,新內閣的所在地,足足佔據了紫禁城前朝區域的四分之一。

如今的內閣再也不能用寒酸形容了,加裝了電話線,電報線,水管,避雷針之後,古老的殿閣煥然一新,門口的機要人員進進出出,如今的盛況,遠非當年那個可有可無的附屬品可比,同時,也不是載灃的崇德殿能媲美的,自從後者宣佈交出大權後,那裡就再也不上朝了。

望着修葺一新的大殿,奕-劻心底卻高興不起來,有句話叫盛極而哀,眼前的這一切會不會是即將破敗的先兆?這個問題,連他自己也說不清楚。

深深的擔憂來自於外界的聲討,皇族內閣成立之後,舉國上下,輿論喋喋不休,此前所有對他的有利的消息,都調轉了一百八十度,開炮的開炮,謾罵的謾罵,呈現一邊倒的狀況,更有甚者,甚至要求他即可下臺,由載灃********,但是這是極少數聲音。

奕-劻這時才知道,他犯了衆怒,一想到自己是靠怎麼上臺的,他內心就含恨不已,但拉弓沒有回頭箭,既然他已經把一幫皇族親貴拉上了自己的賊船,他唯一能夠做的,就是不讓千瘡百孔的破船在淺灘傾覆。

但事與願違,壞消息,一個接一個到來....

......

今天是內閣的例行會議,所有內閣成員都到場了,二十多個人擠滿了一個大屋子,空氣有些燥熱,不知是不是這個原因,身位會議主席的奕劻卻無精打采,他看了看身邊的協理大臣徐世昌,以身體不適爲由,示意讓他主持,自己則全場旁觀。

徐世昌人老成精,當然能看出點什麼,自從被調回京城,就感覺到這裡的政治氣氛明顯不對經,內閣打一成立,就呈現了風雨飄搖的態勢,不光是他,坐下的幾個大臣也是心不在焉,一副惴惴有事的樣子。

“諸位,今天的天氣實在太熱,我看有幾位大臣已經挨不住了,如果沒什麼大事要議,諸位就各回各部辦理日常公務吧。”

徐世昌一看情況不妙,就順坡下驢,把趁早結束的話說在前頭,心裡想着天氣熱,這樣快點完結也好。

半天后,他左右顧了顧,確實也沒什麼人說話,剛想說一句各位大臣早退吧這樣的話,有人發言了。

“徐大人,慶王,本部這裡到有一項要緊事要諸位大臣參謀參謀,不過,我看各位大人似乎沒有耐心來聽的意思,也不知道該不該提出來?”

盛宣懷話裡有話,他說完後不少人都朝他投來幽怨的目光,徐世昌皺了皺眉毛,剛擡起的屁股又坐下了。

“哈哈,盛大人說的什麼話,內閣就是用來議論國務大事,這有什麼能提不能提?”徐世昌道,“有什麼要事,盛大人儘管說出來。

“看來是本部多慮了,我要提的是川漢鐵路的事,想必各位大臣也都知道,川漢鐵路是西太后在時下詔籌組的,初爲官辦,後來改爲官民合辦,再後來就成了紳民主辦,原本要造4000裡鐵軌,西起成都,東到漢口,此路一旦建成,川人從此就可以避開天險蜀道,到外地來,此爲造福川人之大事,朝廷向來重視。但這條鐵路自光緒三十年起建,一直到現在宣統二年,七年時間過去了,該路僅僅建成了不到300裡,且大部分路段都粗糙不堪,遠遠未達通行標準,更有傳言,此鐵路中的大量官款不翼而飛,按這麼下去,此路建成恐怕遙遙無期。”

盛宣懷一口氣說完,幾十年來,鐵路一直是他的一塊心病,早在十幾年前他就任督辦鐵路大臣時,就展望外來,曾言欲富強中國,必先廣建鐵路,所經手的漢陽鐵廠絕大部分鋼材都供應給了鐵軌,可謂是半個鐵路專家,但現實情況卻令他極爲失望,1906年時郵傳部就制定了鐵路幹線建造計劃,主張籌集民資,運用民力,也就是在這時全國興起了一股鐵路投資熱,然而,命令下達後,現實情況卻令人觸目驚心,商辦的鐵路不僅施工緩慢,工程質量也令人心悸,無奈之下盛宣懷甚至這樣哀嘆,“老朽昏聵,從此以後再不敢言及鐵路之事”,特別是這條給予了無限希望的川漢幹線,眼下卻已經停工好幾個月了,馬上就會成爲史上最大的爛尾工程,消息傳來,盛宣懷急得團團轉。

“川漢鐵路的事我也聽說了,那依盛大人的意思....?”這件事,徐世昌有所耳聞,不急不慢地回覆道。

“將鐵路收歸國有,重新改爲官辦,川漢鐵路沿線,大多崇山峻嶺,施工難度極大,而開山破石,又需要烈性炸藥,眼下國人既沒有這樣的建造實踐,又沒有這樣的施工專才,無論如何是完不成的,到目前已經白白耗費了上百萬兩,按我的意思,還是應該按老辦法來,讓洋人來修鐵路,一來洋人建路快,守信用,津浦鐵路就是由洋人來督造,幾千里路,不到三年,就全線通車了,二來,洋人的鐵路經濟耐用,所用鐵軌可由漢陽鐵廠供應,這樣不但能少耗費些銀子,還能賺回來不少錢財,這也是造福川人的大事。”

站在純經濟的角度,讓洋人來建,這是最能解燃眉之急的方法,盛宣懷想得到,別人也能想得到。

“盛大人的意思是要把川漢鐵路收歸國有?”徐世昌自言自語道,隨即目光望向了其他人,“諸位大臣怎麼看?”

座下之人開始小聲議論,他們都是官僚階層的佼佼者,自然能夠分清這其中的厲害,讓洋人來建,省時,省錢,省力,最關鍵還能就地取材,補貼捉襟見肘的國家財政,與其等着一個特大爛尾工程誕生,倒不如做趁早一筆最划算的買賣。

“盛大人說的收歸國有,度支部同意。”載澤附和。

“工商部也同意。”世鐸說道。

“理藩部附議...”

其他人都表示贊同,這也是明擺着的答案,最後徐世昌把目光重新集中到了奕-劻的身上,他纔是最後的決策者。

“慶王什麼意思?”徐世昌低聲道。

所有人都在望着他,而奕-劻卻始終沒有說話,他摩挲着下巴,表情值得玩味。

第一百零一章 慶那公司第二百四十九章 鐵軌下的老鼠第二百三十四章 上海泡沫第一百零七章 大棒加蘿蔔第一百九十三章 此夜不消停第二百九十二章 辦學方針第二百零九章 袁項城可保王爺第一百三十九章 上達天聽第六十四章 兩難的御史第二百二十五章 江寧將軍第二百八十六章 軍民兩用第八十八章 落幕第三百三十九 驚天大案第三十五章 七廳一局第三十六章 常系盔帶者勝第三百四十章 江寧城下的槍聲第一百四十六章 偷閒第三百三十五章 只識良公不識君第八十一章 禁衛軍擴大會議第一百九十章 這是命令第二百一十一章 討要官職第四章 聰明的女人是一柄溫柔劍第二百二十四章 目標,上海!第二百四十九章 鐵軌下的老鼠第一百九十七章 誰是議長第一百零七章 大棒加蘿蔔第十七章 北洋水師追魂曲第一百五十章 英國“媽”還是日本“爹”第一百六十一章 禍起邊陲第二十四章 將軍之巢第一百一十六章 到京第二百四十三章 銀商聯合會第二百九十三章 聯合審理第三百二十八章 稱帝第一百三十四章 偷拍事件第一百零九章 新聞發佈會第六十六章 前奏第八章 吾妻病第一百五十二章 赦免康梁第六十八章 好戲得這樣唱第九十九章 你辦事,我放心第六十八章 好戲得這樣唱第三百三十六章 組建軍部第二百七十九章 胡漢民第二百零九章 袁項城可保王爺第一百三十六章 紳天下第三百一十三章 貴胄學堂第一百五十九章 雷霆手腕第四十六章 局座第一百八十章 要做就做賊劉邦第二百八十一章 經濟開發區第一百三十九章 上達天聽第二百五十五章 華人神探第一百九十七章 誰是議長第三百零七章 陽謀第五十五章 汝爲何而戰第二百一十三章 新袍子第十二章 卸妝時刻第四十九章 遠眺喀爾喀第五十二章 俄國人的動態第三百二十章 突如其來第二百三十八章 救濟之爭第二十四章 將軍之巢第二百二十八章 鴿子第二百八十八章 股票交易所第三百三十四章 周公恐懼流言日第四十九章 遠眺喀爾喀第七十四章 巧舌如簧第一百五十一章 宣統五大憂第一百二十六章 及時雨第二十四章 將軍之巢第二百一十四章 宗社黨第三章 凜冬將至第五十四章 延遲炸彈第二百零三章 未來之黨魁第一百三十二章 亡國刺客第二百二十六章 張勳第一百七十九章 螳螂捕蟬第九十三章 內在麻煩第五十五章 汝爲何而戰第一百七十三章 人如蒿草第三百零五章 總督治事第一百九十一章 暗殺第二百三十七章 困局與解法第九十四章 總督府的風聲第二十九章 鍍金的魔鬼第一百一十二章 對質第一百八十六章 刺殺第一百一十四章 離開第二十二章 改組軍諮處第二百零二章 從喪家犬到座上賓第一百四十八章 憲政編修館第二百一十六章 敲定第二百六十四章 臨陣革職第二百四十八章 商屠第三百一十六章 良帥“病危”第二十章 立憲狂潮上的危險衝浪者第三十三章 兩個生意人第四十九章 遠眺喀爾喀第一百一十章 第四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