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中國版的最高參謀部

袁世凱突然解職的消息,在諭旨歸檔軍機處後正式公開,出人意料的,大清國的官場對此保持了罕見的沉默,平靜的甚至可以用寂寥無聲來形容,彷彿只是一位無足輕重的官員的正常調度,只有少數了解內情的人知道,這個結果是經過了一場怎麼樣的政治角力,對於始作俑者葉開來說,袁世凱事件是他靠近權力中心的第一塊墊腳石,儘管十分清楚即使沒有自己的參與,袁世凱也會成爲宣統元年的政壇上第一個失意人,但說句**裸的話,利用袁世凱這柄政治放大鏡炒作自己,這麼好的曝光機會擺在面前,葉開不用白不用。

與官場內部集體沉默形成鮮明對比,在充斥在京城上下的社會輿論,這次罷直風波幾乎如颶風一般,橫掃整個報紙圈的各個角落,幾乎達到了沸騰不止的地步,令後現代人大跌眼鏡和極爲諷刺的是,不少的民辦報紙都發表社論,對袁世凱的離職大嘆惋惜,感嘆國家少了一個能力出衆的漢族大臣,甚至有些頗具煽動性的小報,利用這次機會,大炒***,言外之意,矛頭直指那位坐在紫禁城大清攝政王。

政治層的換血,成就了一次庶民的狂歡,爲迎接那個即將到來了立憲時刻,當下微妙寬鬆的社會環境,讓私人報紙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然而,這些年失控了的輿論熱潮一度讓大清官方顏面盡失,不得不緊急頒佈《大清報律》加以規範和限制,但似乎效果並不那麼的立竿見影。

縱觀全局,這次的風波,唯有泰晤士報中國版面的文章還算是比較中肯客觀,在用整整三個版面連篇累牘地敘述了這位權臣跌宕的人生軌跡後,文章的末尾,泰晤士報給出了這樣的總結語:袁是繼李鴻章之後中國最有政治潛力的官員,他精通軍事和外交,在他的治下,現代化的軍事設施和民用施捨在這個稱爲“直隸”的省份已經隨處可觀,但也正因爲如此,有軍隊的支持,或許是袁下臺的一大原因,這個由少數族裔統治下的龐大國度,忠誠問題,或者更爲直接地說對滿洲上層貴族的忠心,清朝的統治者似乎對此更爲關心。

不管這些評價的傾向性如何,隨着冬季的結束,新年的到來,所有這些都將通通淹沒在辭舊迎新的喜悅氛圍中,彷彿中場休息般給了各方勢力一個緩和的空間,正如泰晤士報文章預測的那樣,既然最高統治者對於忠心問題耿耿於懷,那也就意味着更多心懷鬼胎的人會成爲政治的犧牲品,不過,接下來的歷史現實證明泰晤士報的猜測還是太過於保守,一場涉及皇族各派,北洋官僚,立憲新黨的政治大亂鬥,正在這個看似風平浪靜的特殊氣氛中無聲孕育着...

乾清宮,弘德殿。

一場高級軍官的任命儀式按部就班地進行着,載濤,毓朗,鐵良,良弼,以及部分軍隊系統的高級將領,正接受着來自軍方最高層的特殊任命,毫無疑問,在這次任命過後,在場的所有人將會獲得更大的話語權。

大殿內的所有人都是一身戎裝,半正式的儀式要求並不嚴格,但仿德式的呢絨軍服還是和大殿內古樸厚重的擺設不相容洽,帽子還是清朝冬官帽的款式,在不久的將來,會被更合西方樣式的窄檐軍帽所取代,唯一不同的是上面會鑲上金屬材質的帝國團龍徽。

用詞古雅考究的任命詔書清晰地傳達出攝政王的意志,多羅貝勒載濤,步兵統領毓朗,陸軍部尚書鐵良爲專司禁衛軍大臣,而在此前爲倒袁立下汗馬功勞的良弼,也精準的按照歷史發展的那樣,成爲皇家禁衛軍最爲重要的第一步兵協統制。

在這次軍隊系統的任命儀式上,還有一些額外的佈告,載濤和毓朗被正式授予郡王的頭銜,胸膛帶上了龍紋浮雕的郡王爵章,與此同時,良弼也被委任爲鑲白旗漢軍副都統,雖然這個一度實權在握的頭銜,已經隨着歷史的變遷變的猶如雞肋般華而不實,象徵性意義遠大於實際,但作爲履歷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攝政王的特殊用意不言而喻。

太監的宣讀聲在大殿上空盤旋着,禁衛軍的人事任命還在繼續,但葉開卻早已扭轉了槍口。

他對這份任命書本身並沒有什麼異議,宣佈的僅僅是幾個主要官員這樣的頂棚安排,涉及到具體的職務以及軍種編制葉開有足夠的選擇空間。但在這份任命書上,一個人的名字讓微微有些不大稱心如意。

目光悄無聲息地瞟向斜側方的陸軍部尚書,陰謀家的腦袋在高速的運轉。

.....

紫禁城,御花園。

午膳過後的載灃總喜歡在這裡走上幾圈,一來是爲了消化消化油膩的膳食,二來借這裡的景緻他可以緩解一下繁重政務帶來的壓力,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對他也是一種消化。

“良弼,禁衛軍的安排辦的怎麼樣了。”載灃一邊走一邊對着身旁這位新任禁衛軍統制搭着話。

“臣正在加緊擬定人員名單,過幾天去度支部籌措練兵用的銀子,等過了年開春之後,就開始正式招募士兵。”

對葉開的回答很滿意,載灃臉上露出了微笑,這個他寄予厚望的軍隊新銳沒有讓他失望,片刻後,他接着吩咐道:“這次的徵兵,要多添加些驍勇健卒,咱們練出的兵,不能比北洋六鎮的差,還有...”載灃扭過頭來,頗有深意的囑咐道:“多徵召一些滿人兵士,畢竟是爲了咱們大清的社稷。”

“臣一定不辱使命!”載灃後面說的什麼葉開幾乎就沒在聽,但還是他拍着胸脯言辭肯定的保證道,暗地裡卻已經開始盤算起另一件事,“攝政王,這練兵是一方面,臣在想能不能有個一勞永逸的法子把兵權收回來,老佛爺生前讓陸軍部指揮北洋六鎮,可不管是陸軍部,還是北洋軍,這兵權歸根結底到不了咱們皇家的手裡。”

葉開的話雖然直切要害,但載灃還是興味索然地有些嘆了一口氣,有些悻悻然的說道:“收回兵權?談何容易啊...當年朝廷缺銀子,命各地督撫自籌費用編練新軍,如今已經是積重難返,這兵權不是想收就能收回來的。”提及這個難題,載灃幾乎是一肚子苦水,如果真要是這麼簡單,他就用不着花這麼大的力氣去培植出一支屬於自己的軍隊。

這些表情落入葉開的眼中,幾乎在下一刻就腦補好了接下里的戲碼,片刻後,他忽然繃直了臉鄭重的說道:“臣在日本留學的時候,曾經遍查各國制度,覺得日本的軍制倒有參考之處。”

“說說”載灃瞅了葉開一眼,沒有阻止他。

“日本的兵制不光有軍部,還有參謀部。”葉開不緊不慢地回答:“軍部掌兵,參謀部謀劃,兩者通力合作,又相互制衡,這軍權誰也落不到那兒。”

“參謀部?”聽到這個陌生的詞彙,載灃停下了腳步,似乎從葉開的話中找到些可取之處。

“參謀部平時不涉練兵,統兵諸事宜,專注謀劃,但戰時卻又有指揮調兵的大權。”葉開也跟着站住了腳步,扭過身來解釋道:“所以臣奏請攝政王,仿照日本參謀部設立軍資府,和陸軍部分庭抗禮,鐵良權重,攝政王不得不防。”

葉開最後的話並未可以着重,聽到鐵良這個名字的時候,載灃的眼皮幾乎是下意識的跳了一下。

圍繞着載灃攝政監國的問題,鐵良一直旗幟鮮明的持反對態度,前些日子,兩人的關係爲此達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幾次激烈的爭吵都是隨時隨地,毫不避諱,特別是得到了鐵良和隆裕太后暗通款曲的消息,載灃幾乎是暴跳如雷,若是再來一次垂簾聽政,讓自己的兒子像光緒皇帝那樣傀儡一生,載灃恨不得把鐵良遠遠的扔到庫倫當駐藏大臣,不過最後,烈火燎原的心情還是一點點的熄滅了,鐵良投身軍旅十餘年,根基深厚,在北洋軍中也有着不小的影響力,是整個帝國內部僅次於袁世凱的第二號軍事統帥,特別是一些原則性的問題上,兩人的觀點還是趨於一致。

反覆斟酌了半天,載灃又想起了葉開御前會議之後說的那句話,“‘誰能保證方纔一個個言之鑿鑿的諸公大員不是下一個袁世凱?’”,現在無異於一桶高純度汽油,再次點燃了他內心深處對於權力的危機感。

“這件事你先私底下謀劃着吧,不過還不能直接叫軍資府,”載灃低頭想了想,“就先暫定爲軍諮處吧。”

“是”

葉開點頭答應,想要戳破利益格局,組建一個全新的實權部門,談何容易,他明白步子不能太快,但每一步都應該踩得踏實。

“良弼”

“臣在”

就在葉開思索的片刻時間,載灃目光掃了一下週圍,遣退了身邊的隨身太監後,用一個僅有兩個人聽見的音量說道:“軍權的事先放一放,今天本王還有更重要的事和你商量。”

第六十六章 前奏第十四章 軍機處暗流第六十二章 暴雨夜第三百四十三章 南北和談第二百一十五章 佈置第一百一十一章 辯解第二百五十章 救濟銀第七十七章 視察第一百一十二章 對質第一百八十五章 狂風漫卷第二百九十二章 辦學方針第三百三十九 驚天大案第六十八章 好戲得這樣唱第一百六十七章 開院在即第二百一十五章 佈置第二百九十章 南洋三校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清洗與大洗牌第三十六章 常系盔帶者勝第三十章 鐵良時代的終結第二百九十六章 滬寧鐵路第四十六章 局座第一百五十六章 拔刺第三十七章 黑屋密談第三百四十三章 南北和談第一百八十一章 逼宮第一百七十九章 螳螂捕蟬第三百四十四章 清帝退位,憲國肇始。第八十六章 突發情況第二百四十三章 銀商聯合會第四十七章 周密安排第一百六十四章 血色之夜第二百一十八章 “忠心可用”第一百五十二章 赦免康梁第二百四十四章第一百五十三章 約法三章第一百八十章 要做就做賊劉邦第九十五章 加官進爵第六十六章 前奏第六十三章 密文第二百五十一章 奕-劻之怒第二十七章 馬不停蹄第四十五章 畢業生們第二百八十八章 股票交易所第五十四章 延遲炸彈第一百四十六章 偷閒第一百二十一章 風波乍起第三百三十五章 只識良公不識君第二百一十八章 “忠心可用”第三百三十二章 中俄密約第九十五章 加官進爵第十一章 鷹犬與馬鞍第二十四章 將軍之巢第二百二十三章 武漢三鎮第二百八十章 毀黨造黨第一百五十一章 宣統五大憂第一百四十一章 迴應第十一章 鷹犬與馬鞍第三百四十五章 榮耀屬於中國(大結局+大事記)第七十二章 比罷免更重要的事第二百三十章 華界和租界第二百六十五章 全國響應第十七章 北洋水師追魂曲第二百零五章 君臣遊戲第二十六章 帝國如斯第一百三十八章 蓋房子理論第一百五十一章 宣統五大憂第一百六十八章 奕-劻的野望第七十八章 商議第六十九章 持續發酵第一百二十二章 善耆插手第二百九十五章 破土動工第二百五十一章 奕-劻之怒第五十二章 俄國人的動態第五十章 爭論第一百六十八章 奕-劻的野望第三百二十五章 塵埃落定未可知第三百一十章 從禁衛軍下手第二百八十九章 革命風潮第九十二章 這是你應得的第二百二十章 汪先生第四十七章 周密安排第九十二章 這是你應得的第二百一十九章 南下第一百二十六章 及時雨第一百五十四章 拉鋸戰第二百零四章 推舉第一百零一章 慶那公司第三百二十五章 塵埃落定未可知第二百八十一章 經濟開發區第二百七十八章 結束還是開始?第二百六十三章 內閣會議第二百一十三章 新袍子第一百二十七章 陰謀陽策第六十六章 前奏第二百五十八章 得病第三百三十九 驚天大案第一百五十八章 無可奈何第三百一十九章 “風平浪靜”第五十六章 記住你是一名軍人第七十七章 視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