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肢解權力的三個建議

得了載灃的應允,葉開細枝慢結地陳述着他的計劃,按照輕重緩急的順序,在簡單調理之後,他開口說道:“袁黨權重,重在北洋,這足足七萬條槍的北洋軍就是袁世凱最大的依仗,若是根基不瓦解,日後,袁世凱捲土重來並非不可能。”

葉開說的並不是危言聳聽,正是在1911年武昌首義的關鍵口,北洋軍的停滯不前,暗送風聲,在極大程度上迫使清廷不得不重新啓用袁世凱,殊不知這一決定就如同下達了死亡宣判書一般,直接將帝國送入焚化室,斬草要除根,袁世凱的政治能量有多大,這一點載灃心裡一清二楚,點點頭,他示意前者繼續說下去。

“臣的第一個目標就是衝着北洋軍,攝政王你想,士兵得吃糧,軍官得拿餉,若是沒糧沒餉,看誰還效忠他袁大帥。”

對於北洋軍,不單提載灃是如鯁在噎,就連葉開也深深引以爲患,要想讓手中的禁衛軍發揮更大的作用,就要利用政治學森林法則裡的第一條:餵飽自己,殺死同類,不動手則已,一動手便要準確無誤地命中要害。

“所以攝政王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斷了北洋軍的錢。”話說到這,葉開繼續發揮循循誘導的手段,不急着說下去,轉而反問載灃,“攝政王還記得前不久澤國公彙報的那件事?”

“你說的是度支部?”

載灃微微低下頭,慢慢回想起前不久發生在度支部裡的風波,戶部裁撤後,新成立了度支部總攬帝國財政大權,鎮國公載澤就任度支部尚書,等於將國家的財政大權放在自己人的口袋裡,載澤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清理戶部餘銀,隨後發佈政令將原本分散給各省督撫的財政稅權收歸中央,當然這一改革措施不可避免地觸犯了各地督撫們的利益,隨後袁世凱憑藉着軍機大臣的身份,悍然插手度支部內部事務,並且聯合他在度支部內的黨羽,對載澤的改革進行了強烈的阻撓。

看着載灃若有所想的模樣,葉開接着說道:“袁世凱之所以費盡心思,就是怕改革之後,這財歸中央,他北洋軍真真正正成爲吃皇家飯的兵,所以才處處刁難。”

有道是對手最擔憂的事,就是自己手中最鋒利的誅心之劍,葉開直言不諱的指出袁世凱陰謀下的真實目的,這番話不知道遠在河南洹上村做釣魚翁的袁世凱,聽了會不會氣的直跳腳。

“不光是度支部,還有郵傳部,外人傳聞,這郵傳部也是袁大人的私人部,銀子是想提就提,臣就是不想聽見,可這風都順着牆縫眼竄到了陸軍部了。”

郵傳部作爲整個國家各種資源整合下成立的超級部門,總攬鐵路,郵政,船政,漁政,交通,鹽運等等大權,樣樣都是肥的流油的實缺,在海關被英國人控制地情況下,每年千萬兩的稅銀讓其一躍成爲整個帝國最引以爲賴的財政來源,同樣無獨有偶的是,郵傳部尚書陳壁恰恰是個鐵桿袁黨。

聽完葉開的話,載灃深深地往喉嚨裡壓了一口氣,既有分析過後的豁然開朗,又難以遏制的產生一種沉重感,在這兩種情緒此起彼伏下,內心深處反覆迴盪着一句話:袁世凱啊袁世凱,你的手究竟伸的有多長。

“所以臣覺得攝政王應該在郵傳部和度支部上下功夫,一來沒了財源,整個北洋集團必然傷筋動骨,二來正所謂財大氣粗,咱們也有和袁黨繼續周旋的餘地。”葉開接着在這個問題狠追猛打,不斷地給載灃加壓。

“本王知道了,你接着說。”話說到這份上,載灃自然沒有拒絕的理由。

“臣第二件要說的是京畿的事。”按照心中預先想好的那樣,葉開接着調轉槍口,射向下一個靶子,“自古以來,京畿就是國之首重,天子御土。而首府天津拱衛京師,更是重中之重,所以臣要說的是直隸總督。”

“你說的是楊士襄?”載灃想了想,說道。

直隸總督乃清廷八大總督之首,重要性不言而喻,關於這位直隸總督大人的名字,葉開始終奉行着點到爲止的原則,沒有直接點破。

“總督大人出身北洋,而這北洋軍恰恰駐紮在直隸省各要處,若是天有不測風雲,革命黨造其反來,他究竟拱衛的是咱們皇上攝政王,還是他直隸總督府、他一幫居心叵測的袁黨。”

葉開接着說着,在這個問題上他充分發揮想象的空間,甚至不介意拿革命黨來爲自己搖旗吶喊,這對載灃來說無疑又是一件天大的頭痛事。

“總督大人不能爲咱們所用,那倒不如不用,畢竟臥榻之側,若睡在身邊的不是忠犬,而是一匹豺狼,早晚咬起主人來。”葉開的話繼續小心翼翼地撥弄着載灃的神經。

“知道了...”良久,載灃才慢慢開口回覆,臉上沉了下來,葉開不知道前者此時此刻正在想什麼,但唯一確定是,他的心境絕不像表面那樣波瀾不驚,葉開想的沒錯,載灃在前者精心營造的緊迫節奏中,已經有些難以爲繼,最後只得發出了近似無聲的嘆息。

“還有什麼見解,你接着說吧。”

到了收官的環節,這是葉開最引以爲重的時刻,同時也是表演最賣力的時刻:“臣最後要說的是...”話到這裡,葉開的臉上忽然蒙上一層惶恐的面紗,戰戰兢兢的道:“臣不敢說!”

“無妨,有什麼話你就直接說吧,這裡就你和我兩個人。”載灃擺了擺手。

“那臣就斗膽進言,臣要說的這位現在就坐在軍機處的班房裡。”

不知道自己剛纔的表現是否過分浮誇,但葉開的話卻是如同一劑封在膠囊裡的猛藥,用的是一種極爲隱晦的卻又摸得清的方式,他等待着載灃的迴應。

“你不用遮遮掩掩的了...”載灃直截了當的說道:“你說的是慶-親王-奕-劻吧。”

葉開微微頷首,談起這位宗室王爺的發家史,連葉開都不得不佩服,能從爵位最低的不入八分輔國公,一躍成爲清代敕封的最後一位鐵-帽-子-王,奕-劻的升遷的速度堪比乘電梯。

作爲軍機處的領班軍機大臣,奕-劻對金錢似乎有着深入骨髓的癖好,在他的任上,官員的升遷真正做到了市場化運營,明碼標價不說,甚至還有競拍的部分,時人譏諷之爲“慶記公司”,就是這樣一個權勢熏天資歷最老的皇族重臣,讓有顆後世之心的葉開既好氣又好笑。

有意思的是,這位被貼上貪腐昏庸標籤的清朝奸相,卻公然鼓吹君主立憲,甚至對美國的三權分立大感興趣,讓葉開不得不感嘆歷史人物果然不是一成不變的臉譜,靠着立憲派的支持,靠着袁世凱的北洋,更靠着自己步步爲營,圓滑處世的外殼,奕-劻慢慢爬到了權力的最登峰。

“奕-劻的事不要再提了。”出人意料,載灃說出了這樣的話。

“是”葉開依舊恭順的回答着,但這次的回答明顯弱了很多。

奕-劻的行徑載灃如何不知,在葉開提到的那一刻,他心中同樣激起了驚濤駭浪,可是在驚濤駭浪又能怎樣,慢慢沉靜下來的載灃油然而生一種深深無力感,貪-污?整個大清國有誰不貪?但是,退一萬步他畢竟是皇族中輩分最老的親王,在整個皇族都被權力弄得支離破碎的時刻,覺羅家內不能有新的裂縫了,同樣,羸弱的帝國也再經不起一次最高層的大動盪,就像溺在水裡的人,需要的是救生圈,而不是一把匕首或者巨石。

“我知道你心裡不平,我不是信他,我確實應該恨他。”載灃的話突然變得虛無縹緲起來,他擡起頭來,目光彷彿穿透了御花園的花花草草,穿透了高聳的紫禁城圍牆,向無窮遠處延伸,漢人,洋人,八旗,革命黨...各色各樣的人在他的眼中出現又消失,最後,他轉過身來,目光對着葉開,留下深深的嘆息聲:“但恨又如何,咱們大清國不能再讓別人恨了。”

“良弼說過,攝政王想做的良弼都照辦,攝政王高瞻遠矚,眼裡面有良弼看不到的東西,良弼現在不明白,但良弼知道攝政王歸根結地是爲了咱們大清國。”

戲有演砸的危險,知道今天的計劃不能再按照劇本進行下去了,葉開不得不用這句話來補救。

載灃點了點頭,手撫上了發酸的額頭,隨即揮揮手。

“你退下吧”

有些疲累地看着葉開離去的背影,載灃同樣心中有些不忍,但是作爲帝國的守院人,爲了皇室的尊嚴和利益,權衡利弊他不得以做出這樣的決定。

然而不管載灃如何想,出於完全相反的目的,一雙黑暗中的眼睛,正在御花園某個角落裡,悄悄打量着兩人的一舉一動。

第二百三十二章第三百二十二章 成王敗寇第一百九十四章 “良”禽擇木而棲第二百八十章 毀黨造黨第一百零六章 終結第三十五章 七廳一局第二百一十五章 佈置第九十章 授勳大會第七十七章 視察第三百一十九章 “風平浪靜”第二百二十七章 江寧不寧靜第一百七十五章 風雨欲來第一百零六章 終結第十二章 卸妝時刻第二百二十七章 江寧不寧靜第四十八章 檢閱場上的尷尬一幕第二百九十三章 聯合審理第二十九章 鍍金的魔鬼第二百九十一章 初試教育改革第二十四章 將軍之巢第二百零四章 推舉第六十二章 暴雨夜第二百四十九章 鐵軌下的老鼠第二百章 皇族內閣第二百八十四章 革廢南北洋大臣第一百零四章 罷免第一百一十四章 離開第三百一十六章 良帥“病危”第三百零一章 變通旗籍第二百六十八章 招商引資第一百六十四章 血色之夜第一百五十六章 拔刺第八十七章 白熱化第六十一章 絕密情報第二百四十七章 震驚中外第一百八十一章 逼宮第一百四十六章 偷閒第一百九十八章 枷鎖第八十七章 白熱化第七十六章 特殊警衛局第六十三章 密文第六十七章 欽差大臣第一百六十七章 開院在即第二百八十五章 視察江南製造總局第一百零九章 新聞發佈會第一百九十九章 難得消遣第四十章 戲院子裡的來客第一百三十一章 舊時代落幕第二十三章 鐵王爺的怒吼第一百三十八章 蓋房子理論第九十三章 內在麻煩第三百二十一章 劇變之夜第一百七十七章 憤怒的載灃第二百三十二章 上海道臺第一百三十章 盛世危言第一百四十二章 突破口(求首訂!)第三百零八章 袁氏梟雄第一百二十四章 漁人之利第一百八十八章 艱難抉擇第三百零二章 脅迫第七十三章 水晶狐狸第二百一十七章 晉見隆裕第四十一章 大太監的心思第三百四十三章 南北和談第二百九十八章 敕治兩江第二百九十四章 再會胡漢民第三百零五章 總督治事第二百八十九章 革命風潮第一百六十一章 禍起邊陲第一百九十五章 對峙第一百四十三章 依法治國第二百四十五章 通緝令第二百七十八章 結束還是開始?第四十九章 遠眺喀爾喀第三百四十四章 清帝退位,憲國肇始。第一百二十章 金融救國第一百四十七章 線人第二百三十一章 浦東設想第一百三十八章 蓋房子理論第二百零九章 袁項城可保王爺第一百六十九章 開院議事第一百五十七章 一巴掌第三百四十章 江寧城下的槍聲第二百六十五章 全國響應第一百零五章 爛攤子第一百六十一章 禍起邊陲第三百三十三章 敵人隨時可以變成朋友第二百零三章 未來之黨魁第二百零九章 袁項城可保王爺第三百二十七章 最後的對話第一百一十六章 到京第五十章 爭論第三十四章 下一步第三十九章 千里之外的博弈第一百零四章 罷免第一百五十一章 宣統五大憂第二百九十一章 初試教育改革第一百九十六章 竊國第一百五十一章 宣統五大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