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軍機處暗流

望着突然一臉鄭重的載灃,緊隨在他旁邊的葉開立馬豎起了耳朵,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他的身上,緊密地注視着載灃的一動一靜。御花園幽靜的小道上,一柄旨在劃開權力最高層的利刃,在君臣二人接下來的對答中悄然亮出了鋒芒。

“我要跟你說的是軍機處的事。”提到軍機處,也難怪載灃的神色有些謹慎起來。

作爲帝國最高的政務實權機構,在現階段的體制運行中,軍機處的樞紐地位幾乎和他這個攝政王並駕齊驅,更何況,能夠步入軍機處的班房,哪一個不是位高權重資歷甚廣的一方重臣,單單是那五個人加起來快接近四百歲的年齡,就讓現年還不過二十六歲的載灃有些吃不消,在沒有得到軍機處裡的幾位重臣支持前,載灃這個監國攝政的名頭叫的再響亮,也不過是有名無實的虛位元首罷了。

大清的政壇,資歷似乎遠遠比那些冠冕堂皇的官銜分量更重,從某種意義上講,資歷就代表着資格。

清朝每一位皇帝,都力圖將軍機處打造成獨屬於自己一套幕僚班底,而載灃心裡十分明白,監國攝政王終究不是九五之尊,儘管在禮儀規格上他已經遠遠超越了一般的親王,甚至名正言順的坐在帝王寢宮裡辦公,但就是這種無限接近,在某種程度上也就等同於無法逾越,對於軍機處的態度,在和它關係徹底割裂前,他用的辦法只能是打出手中爲數不多的牌,加以招攬,暗暗抽換。

載灃接着剛纔的話題往下說:“袁世凱這一罷免,軍機處就空出來一個名額。”說到這他突然停頓了下來,頭扭向了緊跟在旁的葉開,問:“你覺得誰當這軍機大臣合適?”

對於載灃的詢問,葉開沒有急着回答,他簡直不要太清楚載灃爲什麼突然停頓了那麼一下子,永遠不要替自己的頂頭上司決定選a還是選b,即使再正確的行爲和建議也會變成私心自用的佐證,他所要做的就是順水推舟,至於這船滑向哪兒,會不會偏,那就不是載灃所能控制得了了。

葉開沒有提出任何實質性的見解,只是耳恭目順地反問道:“攝政王心目中可有合適人選?”

載灃自然知道葉開有刻意應付的嫌疑,但不得不說,這樣的回答也讓他感到很舒心,跟軍機處裡面的那幫老頑固呆久了,只有這時他纔有種“聖裁獨斷”的感覺,沒有進一步的試探,載灃直截了當的說道:“大學士那桐,人品貴重,能力卓著,本王覺得可用。”

當聽到那桐的名字時,滿臉附和的葉開,幾乎想用五體投地的方式來佩服載灃的政治敏感性:業餘到簡直有些三流。

那桐,全名葉赫那拉·那桐,滿洲鑲黃旗人,庚子事變後開始在政壇上嶄露頭角,曾任戶部右侍郎,尚書等職,現爲體仁閣大學士,外務部會辦大臣,被譽爲清末“旗下三才”之一,在管理京城市政建設時受到各方極高的評價,有才俊之名。

這一系列的履歷,讓那桐看起來的確具備作爲軍機大臣的所有硬件條件,但是,既然是用來替代袁世凱,那就應該把能力放在第二位,至少應該找一個忠於自己的人,事實上,在進入軍機處之前,那桐就私底下和奕-劻攀上關係,苟苟且且中,成爲奕-劻集團的忠實幹將。

“那桐不僅是大學士還是外部大臣,能跟洋人打交道,就算少了袁世凱這個外務部尚書,那桐也能夠彌補,更何況,他還是一個不可多得實幹人才。”

看着葉開臉上沒有浮現出肯定的意思,載灃接着給出了這樣的理由,以示他並非冒進,的確,站在國家-最-高-領導人的角度,這樣做也有它的道理,但對歷史走向一清二楚的葉開,也只能在心中冷笑,往後的日子裡,這個他賞識有加的能臣只會給他帶來惹不盡的麻煩。

“那桐大人,臣不大熟悉,但攝政王覺得可以用,良弼並無異議,既然是有利於咱們大清國江山社稷的事,攝政王用人就不需拘泥。”葉開的回答滴水不漏,一方面暗示載灃應該堅持己見,另一方面也將這個任免的責任推得一乾二淨,不過他還是在停頓了一會兒後向載灃提醒:“不過,那桐貿然入直有點太草率,攝政王可先擢升爲軍機處學習上行走,給其幾個月歷練,熟悉熟悉軍機處大小事務,若是沒有什麼問題,再去掉“學習”二字也不遲。”雖然葉開知道,那桐成爲軍機大臣只是時間問題,但他還是給載灃以及自己留下了一段緩衝時間,因爲,在這段時間內,葉開還要花更多的時間卻對手中的這張彌天大網修修補補。

聽到葉開的建議,載灃短暫思慮了片刻,深以爲然地點了點頭,“好”

圍繞着軍機處進行的幅度不大的變動就此結束,在添加那桐後,新的五人組將正式負責起帝國機器的日常運轉,然而,一次看似慎重的人事任命,卻在不久的將來,將成爲政壇火藥桶上一根長長的引線,關於這位即將步入陰謀漩渦的樞位大臣,他的命運葉開早已經擬定好了:史上最短命的軍機大臣。

將引線牢牢地攥在自己手裡,葉開的目的清晰而明確,他要引爆的是整個軍機處。

了結了軍機處人員變動的事,載灃心頭輕鬆了許多,走起路來彷彿步子也輕快了不少,在他看來,新的人員將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北洋集團咄咄逼人的權力壓迫,臉上也不由露出了一抹輕鬆的喜悅,片刻後,他隨意的問道:“袁世凱現在怎麼樣了?”

悄無聲息的平復下心情,葉開自然照實回答:“已經坐火車回到了河南老家,聽說他在家閉門謝客,餵鴨養鵝,他這會兒倒是清閒得很。”

聽到這句話,載灃由衷地笑了笑,不管袁世凱是不是真的放下了權欲,能讓他位曾經顯赫一時的權臣做出這般姿態,這已經再好不過的消息了。

“攝政王,袁世凱離職,北洋集團勢必一盤散沙,咱們得抓住這個機會,把袁黨一網打盡。”葉開再次之後接着提出了一個建議。

沒有直截了當的給予明確的觀點,載灃態度有些曖昧的回覆道:“袁賊勢大,籠絡的朝臣差不多有我大清官場半數有餘,想要全部去除絕非易事,況且其中不少只是表面依附,並非死心塌地,如今袁世凱倒了,他們自然土崩瓦解,如果這時候再細細追究起來,恐怕只能讓他們抱團互通,茲事體大,還是小心爲慎。”載灃投鼠忌器的看法並非沒有道理,如今帝國風雨飄搖,這時候在進行一場內部大清洗,國家傷筋動骨,到頭來只會給南方的革命黨留下可乘之機。

對於載灃的顧慮,葉開早有預料,不急不忙的說道:“攝政王,肅清袁黨,敲打北洋,臣有幾個一石二鳥的法子。”

“講”

毫無疑問,葉開的信心滿滿成功引起了載灃的濃厚興趣。

第三百二十一章 劇變之夜第二百八十五章 視察江南製造總局第一百四十一章 迴應第二百九十一章 初試教育改革第二百一十九章 南下第二百四十章 就是要鬧大第九十八章 計策第二百七十九章 胡漢民第三百章 就是要動你的奶酪第三百零八章 袁氏梟雄第八十一章 禁衛軍擴大會議第三百一十四章 一聲槍響第二百五十二章 合併與拆分第三百二十四章 歷史由我來書寫第二百二十四章 目標,上海!第一百九十八章 枷鎖第二百三十二章 上海道臺第三十八章 情報至上第六十四章 兩難的御史第二百零四章 推舉第五十三章 走鋼絲的大活佛第一百二十九章 最後的救贖第二百八十二章 一攬子計劃第二百四十九章 鐵軌下的老鼠第二百五十一章 奕-劻之怒第五十九章 紫禁城內的政治兩極第二百七十二章 談判死結第二百二十二章 同盟會內部第二十五章 窮途末路的最後一咬第一百二十四章 漁人之利第二百四十二章 敲打第一百九十一章 暗殺第一百六十四章 血色之夜第三百二十三章 忠臣與反賊第一百三十三章 被坑的奕-劻第一百九十一章 暗殺第一百五十四章 拉鋸戰第一百六十四章 血色之夜第一百八十六章 刺殺第八十四章 戰爭真諦第一百六十七章 開院在即第二百五十四章 攤牌第二百二十九章 雙喜第二百一十九章 南下第一百三十三章 被坑的奕-劻第八十五更 演習進行時第三百二十二章 成王敗寇第一百三十三章 被坑的奕-劻第一百一十章 第四鎮第一百三十三章 被坑的奕-劻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中國,絕不允許分裂!第二十三章 鐵王爺的怒吼第二百八十八章 股票交易所第四十八章 檢閱場上的尷尬一幕第二十三章 鐵王爺的怒吼第三百零五章 總督治事第二百四十七章 震驚中外第一百八十六章 刺殺第三百一十四章 一聲槍響第七十三章 水晶狐狸第六十三章 密文第一百五十章 英國“媽”還是日本“爹”第五十四章 延遲炸彈第三百四十五章 榮耀屬於中國(大結局+大事記)第一章 套上死亡發條的帝國第一百四十九章 坐而論道第三十八章 情報至上第二百八十三章 大刀闊斧第二百四十六章 答記者對第十二章 卸妝時刻第一百四十一章 迴應第三百二十五章 塵埃落定未可知完本感言+新書推介第二百六十五章 全國響應第三百三十五章 只識良公不識君第二百八十一章 經濟開發區第一百一十八章 獅子大張口(求收藏啊)第二十章 立憲狂潮上的危險衝浪者第一百四十三章 依法治國第七十三章 水晶狐狸第二百二十四章 目標,上海!第一百四十九章 坐而論道第一百零九章 新聞發佈會第三百零四章 勸進書第一百一十九章 反擊第三百三十三章 敵人隨時可以變成朋友第一百零一章 慶那公司第一百六十九章 開院議事第一百八十二章 交易破產第一百零九章 新聞發佈會第一百四十三章 依法治國第二百一十章 對抗第二百六十四章 臨陣革職第四十九章 遠眺喀爾喀第八十一章 禁衛軍擴大會議第三百二十五章 塵埃落定未可知第一零二章 大火燒身第四十三章 雙色人生第三百二十五章 塵埃落定未可知第二百一十一章 討要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