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卸妝時刻

天還黑着,略帶潮溼的空氣中依稀夾雜着微小的雪粒,荒草被染成了素色,和周遭凋敝的枯木混在一起,顯得格外荒涼。

略帶清冷的環境中,一輛馬車就這樣悄悄地駛出了北定門,平淡無奇的規格裝飾,冰點以下的溫度,似乎沒有任何人有閒工夫把注意力留在這輛馬車上面。當然若是有人知道坐在他裡面的是大清帝國的首輔重臣,不知道眼中會迸發出什麼樣精彩的目光。

前方空蕩蕩的沒有任何人駐足,這樣的結局,是坐在馬車內的袁世早早預料到的,失去權力的掌權者,猶如一個危險的老鼠夾,任何聯繫與接觸,都會是莫大的忌諱,哪怕僅僅是出於對一位垂暮之年的大臣必要的尊重。

當然,之所以選擇這個時間段無聲地離開,袁世凱還是考慮再三,以這種悄無聲息的順從方式退出政治博弈臺,不僅可以將他的北洋系最大程度地保護於攝政王的槍口下,而且還能渲染一種“能者慘遭排擠,孤臣垂淚隱沒“的輿論氛圍,作爲立憲派鼓吹者之一,這樣做可以給大衆留下一個專-制集權下悲情受害者的印象,最好能以這樣的醒目標題印在第二天的《京報》上。

“劉銓,停車。”

車廂內的沉悶情緒,讓袁世凱長嘆了一口氣,顛簸的路況讓他的心情始終平靜不下來,無奈也只好讓自己的管家停下了前行的腳步。

掀開一側的窗簾,隨之而來的冷空氣讓袁世凱腦袋暢快了不少,饒是經歷風風雨雨,心情還是無法做到靜如止水,視若無物的地步,從初出茅廬的湘軍將領,到權傾天下的軍機大臣,第一次被徵召時,他就是一個人來,如今又是一個人走。

落寞的神情讓他的臉旁顯得蒼老了十歲,臉上浮現出一抹抹疲憊,昨天傍晚,一道直接從乾清宮發出的上諭,讓整個袁府上下都是戰戰兢兢,在如履薄冰地聽完傳旨太監宣讀詔書後,一個急中應變的計劃也在同一時間緊鑼密鼓的開始。

首先,他通知自己的心腹趙秉鈞,即刻辭去民政部右侍郎的職位,作爲袁世凱一手提拔的心腹,這位警察頭子的地位實在太招搖了,爲了避免落人口實,他必須以退爲進暫避鋒芒。

其次,電告北洋軍的親信王士珍段祺瑞等人嚴防軍中謠言散佈,對於趁機毀亂軍心的行爲,予以堅決杜絕,一經發現嚴懲不貸,通過這些措施,來最大程度上穩定北洋集團賴以生存的土壤。

最後,他給遠在開灤煤礦的大兒子袁克定發消息,着其立即返京,囑咐其料理好自己離開後的善後事宜,更重要的是,在京城,他還需要一個最親近的代言人替他緊密的注視着清廷的一舉一動。

在那個的晚上,電報一封接着一封的從袁宅的機要室發出,以一種十萬火急的速度,傳遞給整個袁氏集團的骨幹網絡。

做完這些事,坐在椅子上的袁世凱總算暫時鬆了一口氣,但他還是心情極不踏實,那天晚上,他一直處於焦慮的狀態,直到德籍私人醫生給他開了半片安眠藥,才艱難地在後半夜睡下。

“劉銓,給慶-親-王的話傳到了?”

將車簾往下拉了拉,袁世凱扭過頭去,衝外面的管家喊道。

“傳到了,慶王叫老爺暫避鋒芒,以待不時,他在朝中會極力庇佑咱們北洋。”

管家的消息讓袁世凱冷靜的點了點頭,對於這個他傾注半生心血的組織,他始終擺在考慮的第一位,是他一手締造了北洋集團,也讓他因此成爲權勢赫赫的重臣,或許,兩者的關係已經不是單純誰依賴誰,而是在紛繁複雜的利益格局下,滋長成一個畸形的共生體。

這個以練兵而起的組織,實在是龐大得有些讓人瞠目結舌,以官僚爲紐帶,憑藉宗親關係,師生關係,姻親關係等等這些,在短短的十年時間內,發展成一個巨大的利益集體,從權力最頂峰的皇族元老到各部重臣,從中央樞臣到封疆大吏,從官僚到商人,這個名字上還印有“北洋”二字的組織早就突破了地域和身份的侷限,以一種不可思議的程度向外蔓延,對於袁世凱來說,只要北洋不被瓦解,奕劻說的話就不會僅僅停留在口頭上。

聽到這句答覆時,袁世凱的心徹底放了下來,縱橫官場幾十年,這位老慶王一向深諳臣道,與袁世凱處處強勢截然不同,作爲政治太極拳達到登峰造極水平的高手,看起來似乎毫無作爲卻又無處不在,他就是以這種近乎透明的方式扮演者北洋集團幕後最大支持者的角色,北洋集團同樣有他的一半心血。

“老爺,咱們還是早點趕路吧,去晚了,可就要再等上半個晌午的火車。”身後響起了管家催促的聲音。

袁世凱沒有說話,他似乎還有些戀戀不捨的望了望窗外,十多年的官宦生涯,他對這座帶給他所有榮辱的城市有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感,就像手裡的權柄一旦握慣了,總是不願意輕易的鬆開。

雪停了,今天註定又是個好天氣,只是這北京城的晴天,再在也不屬於他。

“咱們走吧”終於,袁世凱合上了簾子。

馬車在泥濘的道路上前行着,留下兩道深深地車轍,但歷史似乎早已註定,一代權臣不會就這樣悄無聲息的離去,半天后,馬車突然停住。

“老爺,前面來了兩個人。”

聽到管家匆忙的聲音,正在閉目養神的袁世凱突然睜開眼睛,眉頭一皺,“外面什麼人?”

“不,不認識...”管家再三端詳,說道:“好像是給老爺送行的。”

聽到管家的話,心況稍稍緩了緩,但又馬上驟起波瀾,這時候究竟會是誰來爲他送行?他掀開車簾,望向了外面。

出於謹慎,袁世凱沒有下車,眼睛時刻打量着這兩個突如其來的訪客,他的心情有些起伏,對方眉角的生硬線條,很像是一位軍人。

“老夫足疾未愈,不能下車親自相迎,多有失禮。”

當葉開第一次親眼見到這位影響中國歷史走勢的時代巨人時,這一刻,他的心情同樣的難以保持恆定。

“袁大人不用客氣,下官良弼,聽聞軍機大人離職返鄉,特來相送。”葉開沒有介意袁世凱的推脫,開口向他道明瞭自己的來意。

“原來是良大人,老夫躬自多謝。”袁世凱禮貌地回答道,盯着這張有些陌生的臉龐,他有些試探性的問道:“良大人相送,袁某喜不自勝,只是袁大人和老夫非親非識,似乎...並無理由。”客套話過後,袁世凱推敲着話語,向葉開提出了他的疑問。

“袁大人你忘了,光緒三十一年,袁大人向陸軍部舉薦下官,飲水之恩,良弼不敢相忘。”

當年尚且處於權力分配者的袁世凱,自然會對每一個有價值的人進行拉攏,這種事他做的不知多少,所以在那個事情,他倒是還真記得不太清楚。

看着袁世凱不大甚解的模樣,葉開沒有繼續解釋,轉而一臉遺憾的說道:“聽聞袁大人被罷直,良某不得不道一聲不公,袁公今此排擠出京,無異於國失重器,自墮壁壘,實乃我大清朝一哀。”

“良大人此言差矣,老夫年過半百,早已到了知天命的年歲,也該享享桑榆晚景了,袁某今年新添了一個孫子,倒是有閒工夫逗弄一下稚兒,不用天天到軍機房裡值班。”袁世凱沒有反駁,不動聲色地向這位突然到訪的軍官陳述着自己歸隱的決心。

“既然如此,良弼只能自怨自艾,徒呼哀哉了,袁公一路走好。”沒有多說些什麼,葉開在馬上抱拳示意。

“借良大人吉言,天寒地凍,大人也請回吧。”在葉開的目送下,袁世凱的馬車緩緩離開。

“爺,這人就是袁世凱?!”

瞧着袁世凱終於走遠了,一旁騎在馬上的韓春兒湊了過來,似乎還沒有從剛纔的問答中回過神來,“看着跟尋常老頭兒沒什麼不同啊?”

輕輕的笑在心裡,葉開沒有立即回答,而是在腦海中重新回味一遍剛纔兩人的對話,良久,他纔回過頭來。

“春兒啊,你見過豺狼有吃素的嗎,再怎麼披着羊皮,還是一樣會吃人啊。”

望着已經消失在視線盡頭的馬車,逢場作戲也到了卸妝的時刻,葉開一臉玄機莫測的說道。

第二百七十九章 胡漢民第二百六十五章 全國響應第一百一十二章 對質第十一章 鷹犬與馬鞍第二百七十三章 逼迫與妥協第三章 凜冬將至第三十章 鐵良時代的終結第二百零四章 推舉第一百七十九章 螳螂捕蟬第二百五十七章 審訊第一百五十九章 雷霆手腕第二百八十一章 經濟開發區第五十六章 記住你是一名軍人第三百二十二章 成王敗寇第二百七十三章 逼迫與妥協第四十六章 局座第三百二十九章 平邊靖寇大將軍第三百二十七章 最後的對話第一百五十章 英國“媽”還是日本“爹”第二百四十一章 抓捕行動第九章 不請自來的間諜男爵第四十九章 遠眺喀爾喀第一百九十二章 來吧!交易第二百九十六章 滬寧鐵路第二百五十二章 合併與拆分第二百八十三章 大刀闊斧第七十四章 巧舌如簧第二百五十六章 暴風八月第六章 殺還是不殺?第八十九章 軍營就是天堂第三十四章 下一步第一百七十一章 搶班奪權第一百五十八章 無可奈何第一百六十章 籌建武備廳第二百一十九章 南下第六十三章 密文第二百九十一章 初試教育改革第一百四十四章 有法可依第一百五十一章 宣統五大憂第二百二十六章 張勳第五十四章 延遲炸彈第一百六十一章 禍起邊陲第二百五十七章 審訊第二百七十五章 脣槍舌劍第二百二十六章 張勳第三十九章 千里之外的博弈第十章 雲幕始開第二百一十三章 新袍子第三百三十八章 交權第一百三十九章 上達天聽第九十五章 加官進爵第一百七十二章 否定否定否定第三百一十九章 “風平浪靜”第二百八十六章 軍民兩用第三百二十二章 成王敗寇第一百九十五章 對峙第九十九章 你辦事,我放心第十八章 一時情旖旎第一百五十七章 一巴掌第一百六十八章 奕-劻的野望第二百六十章 事情擴大化第一百三十三章 被坑的奕-劻第三百一十三章 貴胄學堂第五十七章 最好的禮物第一百一十二章 對質第七十四章 巧舌如簧第一百一十六章 到京第二百三十二章 上海道臺第一百章 窩案第二百八十五章 視察江南製造總局第二百八十三章 大刀闊斧第二百九十七章 江寧“上任”第二百零四章 推舉第三百四十章 江寧城下的槍聲第一百四十六章 偷閒第一章 套上死亡發條的帝國第二百七十八章 結束還是開始?第二百二十三章 武漢三鎮第二百八十六章 軍民兩用第二百九十四章 再會胡漢民第二百一十章 對抗第二百一十二章 囑託第三百二十九章 平邊靖寇大將軍第二百四十章 就是要鬧大第一百八十三章 推波助瀾第二百七十六章 樑良密話第二百八十三章 大刀闊斧第三十六章 常系盔帶者勝第一百九十一章 暗殺第四十九章 遠眺喀爾喀第三百三十章 英國調停第二百一十六章 敲定第二百九十九章 以新政之名第二百二十八章 鴿子第九十九章 你辦事,我放心第二百一十七章 晉見隆裕第一百零八章 破天荒第一百二十七章 陰謀陽策第六十五章 再會盛宣懷第三百零三章 葉開式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