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8章 主動請辭

討論完對徐晉的追封問題後,嘉靖便有些意興闌珊了,畢公公立即十分體貼地高聲喧道:“有本啓奏,無本退朝。”

“臣有本奏。”禮部尚書羅欽順立即站出來朗聲道。

嘉靖略擡了擡手淡道:“羅卿家何事啓奏?”

“皇上,日前泰山發生強震,泰安縣、新泰縣、肥城縣、萊蕪縣均受到波及,尤其是泰安縣,民房倒塌千百間,百姓受災嚴重,民心浮動,請皇上示下,何以安人心?”

正如羣臣所料,羅尚書一開口便提起泰山地震的事,這也是大家現在最爲關心的事,着令地方政府賑災的聖旨前兩天已經下了,但是如何安撫民心,皇上到現在還沒有個說法。

嘉靖心中不由暗怒,其實輟朝的這三天,上奏本議論泰山地震的大臣不少,甚至有人趁機指責他月前廷杖言官,打死了兩人,如此殘暴地壓制言論,實在不是明君所爲,這才招致上天震怒,引發了泰山地震。

更可氣的是,甚至有言官隱晦地提醒他下“罪己詔”向上天請罪,並且給無辜被廷杖的言官平反,撤銷一切處罰,死掉的兩名言官更要給予優厚的撫卹。

除此之外,還有大臣彈劾內閣三老尸位其上,大概意思就是罵他們佔着茅坑不拉屎,沒有盡到內閣輔臣的責任,請求罷免三人,換其他有真本事的人上位。

其中以刑部主事趙文華的奏本最爲尖銳,矛頭直指內閣首輔費宏,明言他有三宗罪,第一:以權謀私,暗箱操作,給次子費懋中升官;第二:破壞科舉的公正公平,其長子費懋賢得中進士實乃利益交換的結果(注:費懋賢今年終於考中了進士);第三:費宏自入閣以來毫無建樹(整天瞎J巴忙),沒有盡到規諫天子的責任,德才均不配位。

趙文華這封彈劾奏本不可謂不毒辣,若是彈中了,費宏至少官職不保,甚至還會獲罪入獄。

尤其是彈劾的第二條內容——破壞科舉公平公正,這條罪名非同小可,要知道科舉是天下讀書人改變命運的唯一途徑,是他們心目中的信仰,神聖不可侵犯,誰敢破壞科場規矩,管你是首輔還是天王老子,老子用口水都要淹死你。

譬如弘治朝的“科舉舞弊案”便鬧得沸沸揚揚的,大才子唐寅因此而名落孫山,而且剝奪功名,終身不得再考。從此唐才子一蹶不振,流連風月場所,終日借酒澆愁,鬱鬱而終。當時的主考官程敏政也因此被罷官,要不是當時的內閣首輔李東陽迴護,估計他已經腦袋分家了。

在明朝,內閣大臣的子侄高中對他們來說,並不是件好事,正所謂瓜田李下,難免讓人懷疑。諸如張居正這種權頃天下的內閣首輔,因爲兒子高中也被罵慘了,更有內閣大臣由於受不了質疑和辱罵,硬是壓着自己中舉的兒子,不准他參加會試,直到十七年後自己退休了,這才允許兒子進京參加會試,這位仁兄不是一般的悲催,白白浪費了十七年的光陰。

當然,也有內閣首輔的兒子高中而不被罵的,而且中的還是狀元,此人就是大才子楊慎,前內閣首輔楊廷和之子。

楊慎中了狀元,滿朝上下沒人敢杯葛他,沒辦法,這位仁兄實在太有才了,真正的才華橫溢,以至於大家都覺得他中狀元是實至名歸的,不中狀元才叫不正常。

費宏的長子費懋賢跟楊慎相比自是差得遠了,費懋賢考秀才考了兩次,考舉人又考了兩次,考進士更是考了三次,這種水平如何跟大才子楊慎比,所以被質疑很正常。

趙文華正是抓住這一點彈劾費宏的,切入點不可謂不毒辣,再加上如今這個節骨眼上,簡直是要老命,據說費閣老已經主動上書請辭避嫌了,只是皇上這幾天罷朝,所有逞上去的奏摺均如石沉大海。

其實,嘉靖輟朝這三天還是有看奏本的,之所以把有奏本留中不發,實際上是有逃避的意思,畢竟泰山地震,輿論上對他這個皇帝不利,而且嘉靖並不認爲自己做了什麼天怒人怨的事,他纔不願意下“罪己詔”呢,也丟不起這個臉。

但是,禮部尚書羅欽順偏偏不懂體恤聖意,一上來便提泰山地震的事,還直言詢問嘉靖如何安定民心,這分明是哪壺不開提哪壺,讓皇上難堪嘛。

這也就是嘉靖,要是換了朱元璋或是朱棣,羅尚書就算有八個腦袋也不夠砍。

嘉靖面色冷沉,四下裡靜得落針可聞,正在此時,內閣首輔費宏緩緩行了出來,跪倒在御道上,並且脫下烏紗帽鄭重地放在地上,沉聲道:“臣老矣,體弱多病,向皇上乞骸骨還鄉,懇請皇上恩准。”

在場的文武大臣神色各異地注視着費宏佝僂的背影,心情複雜難明。說實在的,費宏爲人厚道,心胸寬廣,雖然能力上不及楊廷和與楊一清,但他擔任首輔時兢兢業業,沒有功勞都有苦勞,卻落得黯然收場的下場,令人唏虛!

次輔金獻民張了張嘴,但最終沒有相勸,這種情況下,費宏是應該請辭避嫌的,而且皇上也不可能下罪己詔,這個鍋自然也得費宏來背。

朱厚熜眼中閃過一絲感激,費宏的請辭的原因是因爲老了體弱多病,但誰都知道他是站出來主動背鍋,把泰山地震歸咎於自己。

朱厚熜輕咳一聲道:“費先生快快請起,朕不准你乞休,至於先生身體不好,朕允你在家休養,不用每天來上朝。”

“謝皇上恩典!”費宏將烏紗戴上,重新退回文官隊列。

然而大家都明白費宏下臺已成定局了,皇上雖然不允許費宏辭官,卻允許他在家休養不上朝,這就是個信號。

因爲像費宏這種級別的官員,不是說一聲辭官就能拍屁股走人的,至少得來回請辭三四次,皇上挽留三四次才符合禮儀。

沒錯,古人就是這般“虛僞”,譬如宋太祖趙匡胤,心裡明明很想當皇帝,結果還是“三辭三讓”才很“不情願”地黃袍加身,勉爲其難地坐上皇帝的寶座,用一句江湖粗話來形容,那就是當了表子還想立牌坊。

果然,接下來的幾天,費宏又接連上了七封奏本請辭,嘉靖終於允准了他的請求。

第795章 陸炳撕破臉第1283章 訪佳人第784章 狐狸尾巴第845章 鐵騎漫卷西風去第1210章 滿速兒汗的自負第413章 投奔,強佔第207章 急中生智第1101章 除夕,團圓第632章 京中爭鬥第71章 齊送徐案首第18章 伉儷情深第644章 碰了一鼻子灰第224章 戰雲再起(求票)第324章 探花郎第640章 圍剿雙嶼港(下)第1259章 不靠譜第478章 憤怒了第1114章 大張旗鼓第683章 草民有冤第1192章 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第174章 徽商羅龍文第42章 小乞丐(2更)第20章 口吐珠璣第496章 心中有數第848章 摧毀板升城第772章 小豬配騎第156章 皇帝之寶第1093章 奇貨可居第1230章 破城(下)第1308章 急轉直下第236章 魔高一尺第759章 封侯非我意,但使海波平(求票)第784章 狐狸尾巴第1265章 遊園(中)第1104章 午門爭論第30章 消寒文會(四)第333章 欽差副使第892章 舉薦第103章 大塊蛋糕第491章 路遇第227章 議擒寧書第30章 消寒文會(四)第539章 滄海桑田第201章 仗義死節(求票求訂閱)第1047章 “摸金”父子第1231章 傳旨欽差(上)第554章 織信美子第187章 如意識茶(求票求訂閱)第754章 遠征南洋第687章 收復奉化第736章 無敵艦隊第302章 誰是會元?(求票)第1356章 老熟人第263章 鹿鳴宴(中)第1353章 兵臨葉爾羌第1028章 挾持第450章 大朝會(下)第1364章 三軍盡出第1095章 碾壓式打擊第1136章 暴走的李福達(兩章合一)第895章 三個白癡第1140章 土默特本部第301章 評卷,廢黜第849章 第一次正面交鋒第568章 癡人第829章 又見坑叔貨第968章 講武堂第892章 舉薦第1062章 永福公主的選擇第704章 狼兵第1245章 嘉靖巡邊(下)第112章 提學大宗師第783章 應是六百萬第751章 香港島之戰(中)第167章 南贛巡撫王守仁第663章 江西舊部第186章 報名參戰第618章 突圍逃脫第340章 李時珍第122章 出沒風波里第283章 江西會館第1351章 刀下留人第971章 水雷第960章 沽名釣譽?第780章 掌控九州第1161章 手串第242章 物是人非,南昌(大章)第1041章 張經的悼文第1262章 你得負責第383章 意見相阻第838章 薛護衛……第150章 二舅子的選擇第843章 官匪殊途(求票)第411章 圍剿隔馬山(下)第1353章 兵臨葉爾羌第725章 芙蓉帳暖第195章 送別第337章 天地不仁第613章 月下弄簫人(兩章合一)第656章 驚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