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上海問題

上海因爲是一個國際都市,具有特殊的地位,於是,淞滬護軍使也就成爲各派的一個爭奪的目標;尤其是直皖兩系對這一職位盯得更緊。

上海在地理位置上應屬江蘇,但淞滬護軍使在官制上不屬於江蘇督軍管轄。當年袁世凱醞釀稱帝時爲了牽制馮國璋,派遣第四師師長楊善德駐兵上海,兼任淞滬護軍使,時任江蘇督軍的馮國璋,對此一直耿耿於懷。

後來浙江督軍出缺,楊善德率兵進駐杭州,當上了浙江督軍,馮國璋乘機把淞滬軍區納入江蘇督軍管轄。但是對於馮的這一舉動,北京政.府並不承認,段祺瑞派出了皖系另一員大將,第十師師長盧永祥繼任淞滬護軍使,這便使得馮國璋把上海納入江蘇督軍轄內的企圖再次落空,

馮國璋和段祺瑞早期的糾葛,淞滬護軍使爭奪是一個重要癥結。

一九一九年八月十三日,浙江督軍楊善德因病去世, 十四日,北京政.府調升盧永祥署理浙江督軍。

這時,江蘇督軍李純便乘機提出收回上海歸江蘇管轄的要求,直系的長江三督聯合保舉第六師師長齊燮元繼任淞滬護軍使。

皖系怎會把自己手中如此重要的地盤放棄?盧永祥急電北京政.府,密保第四師(楊善德的部隊)第八旅旅長何豐林繼任淞滬護軍使。

盧以浙江督軍身份仍兼原有的第十師師長,同時把楊善德留下的第四師予以擴充爲一師一混成旅,把第四師第八旅旅長何豐林保升淞滬護軍使,併兼任混成旅旅長,另保舉第四師第七旅旅長陳樂山爲第四師師長。盧的嫡系第十師一旅駐杭州,一旅駐上海。

這一安排讓直系大爲不滿,但是直系沒有理由正面反對,便提出意見,認爲淞滬護軍使地位很高,不能由一個資格很淺的旅長繼任。直系把這個意見向北京反映,要求北京政.府慎重考慮淞滬護軍使的人選問題。

盧永祥當然不會把已經到手的地盤放手,他的態度非常的堅決,向北京政.府表示:如果不接受他的意見他就不幹浙江督軍,寧願回任淞滬護軍使。雖然,這應該是一種姿態,只是向直系和北京政.府示威。

但是,九月十四日盧竟由杭州回到上海,好像真要回任淞滬護軍使,這使得北京政.府大感爲難。

爲了和緩李純、盧永祥之爭,北京政.府乃採取一個折衷辦法,明令發表三案:

一、特任盧永祥爲浙江督軍。

二、裁撤淞滬護軍使。改設淞滬鎮守使。

三、令何豐林爲淞滬鎮守使。

在北京方面看來,這是個一舉兩全之法。即解決了官職問題,也用了皖系的人。

但在皖系看來,上海在江蘇轄境內,護軍使可以不受督軍節制,但是鎮守使則必需受督軍節制。顯然是滿足了直系和李純吞吃淞滬的需求,浙江卻因此而失去了上海這塊風水寶地,這樣的結果是無法接受的。

於是,盧永祥、何豐林聯名發電:“恭讀大總統命令,特授盧永祥爲浙江督軍,淞滬護軍使着即裁撤,改設鎮守使,調任何豐林爲淞滬鎮守使,此令等因。當此南北爭持之際,國是未定,人心未安,政.府失其重心,大局日趨危險,淞滬地方重要,未便驟事更張,除電呈大總統外,現仍以盧永祥兼任淞滬護軍使名義,由豐林代行,維持現狀。謹此電聞,即請查照爲荷。”

何豐林同時自發一電向中央辭職。

電雲:“大總統國務院參陸部鈞鑒:恭讀大總統令,淞滬護軍使一缺,着即裁撤,改設淞滬鎮守使,調任何豐休爲淞滬鎮守使,此令等因。奉令之下,惶悚莫名。伏念淞滬地方重要,綰轂東南,自民國四年裁併上海、淞江兩鎮守使,特設護軍使一職,直隸中央,當時設官分職,用意至爲深遠。數年以來,迭經事變,用能本其職權,隨機應付。至去歲盧督調任後,學.潮震盪,工商輟業,人心動搖,閭里虛驚,豐林一秉成規,倖免意外。現方南北相持,大局未定,忽奉明令,改設鎮守使,職權驟縮,地方既難維持,事機尤多貽誤,對內對外,鹹屬非宜。豐林奉職無狀,知難勝任,惟國家官制,必須因地制宜,不能因人而設。惟有退讓賢路,仰懇大總統准予免去淞滬鎮守使一職,以重舊制,而維大局,不勝屏營待命之至。”

何豐林(1873~1938),字茂如,山東平陰人。因早年喪父,隨叔叔何宗蓮生活,在村中私塾讀書,因用功讀書而精通文字。

後跟隨叔父到天津,入北洋陸軍學堂,畢業後初任袁世凱新建陸軍教練官,不久至陸軍第四鎮爲哨官,屬盧永祥標統管轄。

盧對何豐林格外看重,將其視作心腹,盧升任第四師師長時,將其提任爲團長。

一九一二年後,何先後任陸軍第四師第七、第八旅旅長,不久隨浙江督軍楊善德前往浙江。一九一三年晉升爲浙江寧臺鎮守使,袁世凱稱帝后,封三等男爵。

緊隨以上兩通電報,第四師、第十師(都屬浙方)全體軍官發電北京,籲請收回裁撤淞滬護軍使的成命,任命何豐林爲護軍使。

這時北京方面正爲了直皖決裂,戰端將啓,無心顧及東南,未立即答覆。

何豐林認爲是李純從中作梗,發電李純有:“解鈴繫鈴,全在吾師”句,又聯合吳淞警備司令榮道一致電李純有:“同人等羣相詰責,無詞應對,私心惴測,亦難索解,非中央欺吾師,即吾師欺學生”云云。

原來何豐林和榮道一都是李純的學生。李純覆電表示心跡雲:“中央命令如果由兄指使,兄無顏見弟,無顏見人”。

北京的人事安排本就是因爲李純等直系有異議而做出的,他的電報非但不能說服浙江方面,反而加劇直皖由此而引發的矛盾。

於是,雙方劍拔弩張,分兵佈防。

看到江浙的戰火即將燃起,江蘇士紳首先聯合各團體呼籲和平。李純平素示人的是主張和平的形象,便帶頭做出緩和的姿態,浙江方面亦不願做得太過火,一場紛爭總算雙方能懸崖勒馬。

引起爭議的鬆滬護軍使一職擱置了一段時間後,最後還是達成了盧永祥的心願,何豐林於一九二0年七月正式就任鬆滬護軍使兼陸軍第六混成旅旅長。當然,這爲後話。

直皖之爭越演越烈,龔心湛的代內閣總理代不下去了,這時呼聲最高的是陸軍總長靳雲鵬。

他是段祺瑞的四大金剛之一,是張作霖的兒女親家,是曹錕的換帖兄弟。在徐世昌和段祺瑞對內閣總理人選意見不能一致的時候,靳算是一個各方都勉強可以接受的人選。

一九一九年九月十九日,曹錕發出通電,呼籲靳雲鵬出面組閣,又於二十二日與張作霖聯合發出通電爲靳捧場。

靳雲鵬也有政敵,是段的四大金剛之一徐樹錚。小徐雖反對靳,也很有能量,可是大環境對靳太有利了,因此小徐的反對掀不起大浪。

九月二十日,北京政.府公佈命令准許龔心湛辭職,派陸軍總長靳雲鵬兼代國務總理。

靳就任代理國務總理後,第一道人事命令是聘張志潭協助處理內閣事務。

張志潭是徐樹錚的死對頭,這一來很明顯靳和小徐是針鋒相對了。

張志譚(1884-1936)字遠伯,河北省豐潤人。前清舉人,晚清時曾任陸軍部候郎中。

一九一四年——一九二一年,先後任綏遠道尹、內務部次長、陸軍次長、內務總長、交通總長等職。後退出政壇,到天津英租界隱居。

張志譚一生酷愛書法,卸任後每日練字不輟。他與天津著名書法家華世奎關係甚密,華經常來張處與其共同切磋書法技藝。張志譚的字卻也寫得十分漂亮,天津著名飯店“登瀛樓”三字即爲張志譚所題。他去世後,其弟張志徴爲其出《蠡園遺墨四種》,由華世奎題簽。

靳代閣後,吳佩孚也來了一份賀電,雖然吳只是一個小小的師長,卻給靳帶來了極大的歡欣。

錢能訓內閣是民國八年六月十三日辭職的,此後一直是代理,正式的國務總理由於徐世昌、段祺瑞意見不統一而難於產生。

現在靳雲鵬既然得到各方的同意,又是老徐(徐世昌)所痛恨的小徐(徐樹錚)的敵人,徐世昌當然樂見。於是便正式諮請安福國會,提名靳爲國務總理,請國會予以通過。

這時小徐正在庫倫,而段祺瑞既然支持靳雲鵬組閣,安福系當然不便反對,不過提出了一個交換條件,提出了內閣“三長一秘”的人選。

三長是財政總長李思浩,司法總長姚震,交通總長朱深,國務院秘書長曾毓雋,這四人都是安福系的中堅人物。

靳雲鵬當時表示不反對,於是,十月三十一日衆議院通過了靳內閣,十一月四日參議院也予通過。

第428章 大學令第18章 好景難長第477章 胡適回憶其母(原文)第98章 爲什麼會出這樣的事第378章 張作霖“擊鼓罵曹”第452章 北大不是世外桃源第525章 歷史需要的是真相第339章 上海問題第162章 國恥第574章 民主與獨裁的論戰第499章 胡適的留學生活第467章 格格不入第134章 較量第559章 被迫離開中國公學第71章 您不走嗎第102章 革除弊陋第139章 慶典第550章 漫遊的感想第590章 逼上梁山第102章 革除弊陋第67章 迫不及待第56章 禍從口出第525章 歷史需要的是真相第220章 參加甲午海戰第347章 惡有惡報第72章 六字箴言第255章 重提軍民分治第73章 在家上任第399章 沈鴻英露出真容第236章 大蘿蔔章第379章 直奉之戰第150章 復古第86章 每個人都不簡單第22章 大事不妙第587章 魯迅逝世後第96章 風雲突變第75章 慢慢走,等等看第537章 西方的孔子第571章 與民權保障同盟的不睦第469章 中央研究院第562章 改組“中基會”的風波第516章 打孔家店第96章 風雲突變第415章 驚世駭俗第501章 偉人的風采第575章 矢志不渝第353章 段祺瑞引咎辭職第81章 戰漢陽第469章 中央研究院第488章 個人歷史上的黑暗時代第359章 唐聯帥出走第106章 小德張第434章 知難而上第362章 桂系的潰敗不可避免第72章 六字箴言第594章 太上大使第131章 善後大借款第158章 歐戰第173章 樑士詒的自救第369章 桂系的日子不好過第389章 羅文幹案第544章 科學與玄學的論戰第143章 熊希齡中招第306章 湘西爭奪戰第257章 徐孫之爭第513章 《中國哲學史大綱》第174章 列強的干涉第607章 寓居紐約第304章 平江阻擊戰第460章 第三次婚姻第498章 “世界公民”第408章 事母極孝 割肉救親第49章 君主立憲第342章 八省同盟第126章 宋教仁遇刺案第598章 校友簽名致敬第436章 恐怕找不出第二個第225章 三大秋操第21章 被矇在鼓裡第251章 黎元洪和段祺瑞第569章 二進北大第449章 殺君馬者道旁兒第32章 袁世凱的選擇第79章 黃興開出的條件第523章 胡適的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第224章 赴日考察第3章 科舉之路第145章 搶救國會第591章 胡適和陳光甫第47章 興新式教育第106章 小德張第594章 太上大使第473章 出生地和家庭第138章 總統選舉第73章 在家上任第237章 主導權之爭第31章 戊戌變法第565章 胡適的回覆第616章 商山四皓第46章 辦實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