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吉林問題

得知了中山先生的態度,正苦於被南方代表一直拒絕的王揖唐,可謂絕處逢生,以爲有了救命稻草可抓。

於是,九月二十一日王揖唐去謁見孫中山,求教恢復和談之策。

孫答覆王說:“首先應恢復國會。”

王大爲失望,他說:“如果恢復國會,豈不是等於投降。”

孫朗聲大笑說:“那有什麼關係,武昌起義時,帶兵來打革命軍的,是段祺瑞,後來通電贊成共和的,也是段祺瑞。這不是很好的一個例子嗎。”

王又問還有沒有別的辦法?孫便引述四個月前一則故事。

當和談正陷危機中時,北方代表之一的吳鼎昌,曾奉段祺瑞密令謁見孫,請教對當前時局的意見。

孫提出恢復國會爲和平統一的先決條件。吳鼎昌也認爲這個條件難得辦到,其它一切都好商量。

孫乃用幽默的口吻說:“那還有三個辦法,第一個辦法,民國成立,是國民黨多年來流血犧牲的結果,現在應將國家的統治權交還國民黨。”

吳鼎昌請問第二個辦法?孫說:“如果不願交還國民黨,就不妨再來一次復辟,將統治權交還清朝皇帝。”

吳說:“這也辦不到,第三個辦法呢?”

孫笑着說:“既不願交還國民黨,又不願交還遜清皇帝,剩下來一個辦法是北洋派曾經做過的,再製造一個新皇帝統治中國。”

孫最後用嚴肅的語氣說:“上海和會是南北軍閥的分贓會議,我是堅決反對的,這種分贓即使成功,我一個人也不肯和。”

王揖唐當然認爲這些辦法都行不通,但還是不死心,希望能有別的辦法。孫中山說:“你們既然不要國會,我就給你們一個不要國會的辦法。恢復國會只是維持現狀的消極辦法,爲了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必須打破現狀。我們可以聯合起來再來一次革命,建設一個新中國,實行三民主義。這個新中國拋棄一切武人政客和新舊國會。”

王揖唐很失望,也自覺討了個大無趣,便敷衍說這個辦法倒是可以商量,於是告辭而出。

爲恢復和談,王揖唐很有耐性,雖處處碰壁仍到處奔走。最讓他頭疼的事是南方代表不承認他的總代表身份,連見面的機會都不給他。

九月二十二日,王揖唐秘密地乘車到杭州,拜訪浙江督軍盧永祥,當晚即趕回。

十月二日日上海交涉署出面邀請南北代表在署內舉行茶話會,並邀各國駐滬領事參加。這是王和浙江督軍盧永祥一起想出的不是辦法的辦法,想借這種外交茶會中見面,以給國際間一種印象,南北又恢復了和談,同時製造一種和談樂觀的空氣。

唐紹儀一眼看穿交涉署的茶會隱含的作用,採取杯葛手段對付。也在這天的同一時間,在老靶子路自己住宅召開一個茶話會,把全體南方代表都邀請參加,以免南方代表中步調不一致。結果,王揖唐又白忙活了一場。

十月十八日,王揖唐派北方代表王克敏、李國珍備了正式函件,要求與唐紹儀面對面地接洽和談。

唐紹儀簡單明瞭地答覆說:“和談尚未恢復,無事可商,所請會面一節,未便接納。”

在所有的奔走都落空後,有人認定哈同花園的炸.彈案,是王揖唐爲他自己佈置的,藉以下臺。是不是這樣,不知道,反正自十月十九日起他便拒見賓客。

張作霖早就做到東三省巡閱使,可是事實上他並未統一東三省。早在民國六年十月他曾進兵吉林,想趕走吉林督軍孟恩遠。孟恩遠聯合直系對抗他,他被迫悄然收兵。但不把吉林拿到手如何能做成東北王。

這時候的張作霖和徐樹錚已水火不容,但在對付吉林督軍孟恩遠上,兩個人因利害關係又走到了一起。

孟恩遠的女婿是陸承武,陸承武的父親便是徐樹錚以莫須有罪名殺害的陸建章。

小徐時時刻刻防備陸承武替父報仇,當然也願意看到孟恩遠垮臺,既爲自己除害,也可以示好張作霖。

早在他未去外蒙古以前,他就曾暗中慫恿孫烈臣率領第廿七師移駐長春,在長春設立東三省巡閱分署。下一步就是逐走孟恩遠,取而代之。

張作霖自然贊成這個計劃,他嗾使吉林士紳何守仁等,分別向北京政.府及東三省巡閱使控告孟恩遠縱兵殃民等八大罪狀。

張自己也向北京政.府控告孟恩遠招兵買馬,使得吉林紙幣低落,民不聊生,請求撤換孟恩遠,由孫烈臣取代。

另一方面也暗示孟恩遠,叫孟自己辭職,張願意保舉孟爲東北邊防總司令。

這時還是錢能訓當國務總理,徐樹錚指使龔心湛在國務會議上提出撤換吉林督軍問題,錢能訓認爲應該從長計劃,隨便更換督軍,如果令出不行,豈不大大損害中.央威信。

孟恩遠當然不肯示弱,他下令把中東路駐軍調回長春、對哈爾濱一帶設防,並調吉軍第一師師長高士儐率兵回長春設防。指使吉林各團體、吉林全體軍官聯名通電反對更動督軍。

一九一九年六月十八日,直系的陳光遠發動,由曹錕領銜,王佔元、李純、陳光遠聯名通電政.府,說是吉林督軍問題關係外交、國防,請勿草率更調。國務院覆電同意。

段祺瑞要拉攏張作霖,則不便拒絕張的請求。

經過一番運作後,七月六日,北京國務會議由代理國務總理龔心湛提議,通過了調孟恩遠爲恩威將軍,以黑龍江督軍鮑貴卿繼任吉林督軍,以孫烈臣繼任黑龍江督軍。

這樣的人事調動北京政.府是煞費苦心的。鮑貴卿爲人比較平和,又沒有兵權,把他調到吉林,可以減少刺激,和緩吉林軍人的反抗。

同時派出總統府侍從武官薛鬆年到長春,做孟恩遠的工作,承諾只要讓出吉林督軍的位置,會切實保障孟的地位和財產。

張作霖也派人向高士儐示意,願意收高爲門生,以示籠絡。但高是孟恩遠的外甥,舅甥關係總是親的。

吉林方面表現得很強硬,以高士儐爲首,吉林的全體軍官聯名電請北京政.府收回更調吉林督軍的命令,並限北京政.府四十八小時內答覆。

七月十一日,龔心湛以國務院名義答覆高士儐等一電:“奉大總統喻,邇以外交迫切,孟督久任邊關,閱歷甚富,調京另有借重,非出左遷,孟督爲關係國家之大員,本大總統知之有素。國家設官,本無內外輕重之殊,出掌封圻,內參機要,爲國盡瘁則一。望勿以孟督遷調致生誤會。”

龔心湛同時有一封電報給孟恩遠說:“元首眷顧,始終如一,到京後當有借重。”

這些都是官話,孟恩遠也用官話答覆:“各團體聚集車站,阻遠啓行。欲去不得,欲行不能,請示辦法。”

他公開發表調職談話說:“我若離開吉林,吉林六十營軍隊都不答應,我對此不能不有所顧慮,我若有半句假話,他日必死炮火之下!”

北京政.府自然不願意讓吉林問題惹起兵戎,爲了和緩局勢,命令鮑貴卿暫緩到任,另派吉林省長郭宗熙兼攝督軍。

郭宗熙自然不敢接受這個任命,孟恩遠因此得意地說:“遵令移交,送印予郭省長不受,何時得行?”

張作霖認爲北京政.府太軟弱,因此氣得要調入關的奉軍回奉對付老孟。

鮑貴卿想出了一個折衷的辦法,建議北京政.府調孟恩遠率高士儐一師及吉軍一旅入關,暫駐直魯邊境,孟恩遠以總司令名義負責剿匪。這也可算做兩便的主張,地盤雖變了,軍隊還是孟恩遠的本錢。

這個辦法先不說孟恩遠能否接受,就算高士儐師願意入關,也要假道奉天,非但張作霖不肯讓路,曹錕的直隸,也不肯劃出防區。

鮑貴卿的辦法也是行不通。

張作霖惱羞成怒,決定先除高士儐以迫使孟恩遠下臺。於是向北京政.府檢舉“高士儐組織護法政.府,與西南一致,請政.府明令討伐!”

張作霖既然翻了臉,便決心用武,派第廿七師師長孫烈臣爲東三省南路總司令,第廿九師師長吳俊升爲北路總司令,分南北兩路夾攻吉林。

孫烈臣在開原設立司令部,其前鋒開抵懷德,與防守雙城的吉軍相隔僅三十里。吳俊升部也由大賁向南推進,與防守農安的吉軍相隔約百餘里。

這時吉林方面也部署抵抗,高士儐在農安自稱討賊軍總司令,發佈了討伐張作霖的檄文。

張作霖則一再催促北京政.府下令討伐孟恩遠。

而東北已被日本視爲掌中之物,正醞釀要扶植一個勢力,把張作霖視爲一個好對象,便在張孟之爭中站在張作霖一邊。

奉吉兩軍劍拔弩張,戰火一觸即發,日軍突然出面阻止吉軍在寬城子徵發車輛,因此引起了衝突。

日軍從中韓邊境調兵五營到吉林,並且提出了三項要求:

(一)華軍退出長春周圍三十里。

(二)伊蘭、開原兩地闢爲商埠。

(三)日本人在伊蘭有專辦自來水之權。

七月二十一日,日本駐北京公使到外交部向陳籙提出關於吉林問題的警告。

內政牽涉到了外交,懼外的北京政.府只能下決心撤掉孟恩遠,一連下了兩道命令:

(一)譴責孟恩遠抗命稱兵,招致外國干涉,孟恩遠草率肇事,不得辭其咎。

(二)高士儐違抗命令,着即撤職查辦。

高部第一旅旅長誠明不戰而降,奉吉之戰還未開戰,吉軍就已失敗,高士儐率部退守農安。

孟恩遠在這種情形下只好軟了下來,七月二十八日孟恩和張作霖通了一次長途電話,他說:“我上了六十歲的人,名利心很淡,看得太多了,現已說服高士儐了。”

二十九日,他電催“霆九兄(鮑貴卿字)速來長春赴任,本人負責令高士儐辦理交代”。

八月三日鮑貴卿應召到長春與孟恩遠商定,保護孟恩遠安全出境,對高士儐不究既往,對吉軍所提軍費一百二十萬元不予追還。

五日,孟、鮑同赴吉林市舉行交接儀式。

吉林便由此而落入張作霖掌握中。

接下來,吉林軍人聯名通電說以前反張宣言是奸人僞造。

八月九日高士儐書面向張作霖要請罪,有“生我者孟督,毀我者亦孟督”句。

張覆函稱高爲“青年有爲之士”。

北京政.府責成張查辦高,張以輕描淡寫的口吻了此公案:“查高士儐咎有應得,尚能悔悟,應予免議,所部旅團長一律撤差。”

孟恩遠路過奉天時,張作霖設宴爲之壓驚。十三日孟抵天津,吉林問題遂完全解決。

八月十四日,張作霖保舉其第廿七師五十四旅旅長張作相繼任廿七師師長,張煥相升任第十九混成旅旅長。

第173章 樑士詒的自救第605章 自由主義是什麼第84章 海軍起義第441章 美育第537章 西方的孔子第217章 尋求改變第103章 速定大計折第564章 梁漱溟的質疑第306章 湘西爭奪戰第384章 治國策電第496章 胡適的憂慮第165章 模範團第244章 瀛臺“楚囚”第76章 大後方起火第62章 垂釣洹上第119章 超然內閣第275章 洪流滾滾第460章 第三次婚姻第287章 傅良佐督湘第26章 想起一個人第203章 逼得啞人說話第404章 鍾靈毓秀第377章 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第248章 九個回合第2章 小人精第76章 大後方起火第434章 知難而上第168章 籌安會的表演第139章 慶典第223章 熱心社會事務第195章 師直爲壯第139章 慶典第205章 馮國璋的如意盤算第245章 刀下留人第109章 加封一等候爵第246章 人是有底線的第314章 吳秀才其人第421章 留學德國第75章 慢慢走,等等看第97章 中山先生第316章 爆炸性事件第487章 民主政體的嘗試第612章 維持“法統”第236章 大蘿蔔章第578章 提倡“大衆語”第263章 事態擴大第405章 八股文第350章 大戰在即第385章 黎元洪的新內閣第420章 加入暗殺團第24章 幸運第168章 籌安會的表演第521章 拒胡迎蔡第69章 不可能變成了可能第557章 知難,行亦不易第204章 勸退第156章 隔靴搔癢第385章 黎元洪的新內閣第152章 古今中外獨家創始的選舉法第518章 精彩篇章第500章 經歷了兩次美國大選第111章 進入新的時代第377章 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第340章 靳雲鵬組閣第244章 瀛臺“楚囚”第293章 西原借款第116章 水火不相容第387章 最大問題第585章 顏李學派的程廷祚第587章 魯迅逝世後第270章 風雲突變第319章 倡導和平第458章 講義費風波第252章 人事安排第268章 張勳第375章 樑士詒請辭第453章 從未被人忘記第16章 柳暗花明第499章 胡適的留學生活第469章 中央研究院第422章 遊學而非留學第532章 個性主義第177章 所謂的民意第558章 新文化運動與國民黨第68章 武昌起義第109章 加封一等候爵第353章 段祺瑞引咎辭職第100章 兩邊都難第47章 興新式教育第27章 如願以償第358章 談錢傷感情第403章 歷史不會忘記第210章 斷絕關係第99章 六路北伐第2章 小人精第607章 寓居紐約第300章 成都之戰第44章 肅貪治吏第146章 袁世凱如願以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