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禁賭

宋育仁被遞解後,他的老師國史館館長王闓運大受驚嚇。

王闓運(1833—1916),晚清經學家、文學家。字壬秋,又字壬父,所居名湘綺樓,所以人家又稱他王湘綺,世稱湘綺先生。咸豐二年(1852)舉人,曾任肅順家庭教師,後入曾國藩幕府。一八八零年入川,主持成都尊經書院。後主講於長沙思賢講舍、衡州船山書院、南昌高等學堂。授翰林院檢討,加侍讀銜。著有《湘綺樓詩集、文集、日記》等。

他和趙爾巽同時被袁世凱邀請,袁世凱請他任國史館館長。他於民國三年四月五日應袁電召,由長沙啓程北上。

路過湖北時,段芝貴曾設宴招待。

這是個極風趣之人,到了北京,有人問他偌大年紀幹嗎還要萬里迢迢跑到北京來做官?

他嬉笑着說:“做官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年紀大了,只能找最容易的事情去做。”

他同樣用嘻嘻哈哈的態度對待袁世凱,他替總統府戲擬了一塊橫匾。橫匾上“旁觀者清”四個字,兩邊的對聯則是“民猶是也,國猶是也,何分南北。”“總而言之,統而言之,不是東西。”

袁世凱拿這位名滿天下的老學究沒有辦法,聽說此事後只一笑了之。

王闓運對徐世昌還是給予了足夠的尊重,他爲政事堂擬的橫匾是“清風徐來”。

這樣的人膽子其實都不大,宋育仁案發後,他惶惶不可終日。最後留了一封信給“慰亭老侄總統”,然後徑返湖南。

袁世凱遂派王闓運的得意門生楊度代理國史館長。

王闓運的棄印潛歸,除了他的高足宋育仁事件外,還有這樣一個插曲:

王闓運就任國史館長時,有派湖南人譚啓瑞充任國史館辦事。不知王闓運怎麼得罪了譚啓瑞,竟上書告發王闓運“庇亂”,引用宋育仁案和保黃漢湘事爲證。

黃漢湘是受另一復辟案牽連被逮。

譚啓瑞的這份控狀,袁政.府並未追究,可是王闓運聽到了這個消息,爲之大怒。立即上書總統,聲稱國史館內“品類太複雜”,要求整頓。

袁世凱派人去找王闓運,問如何整頓?

王闓運大發脾氣,拍着桌子說:“因爲我沒法整頓,才上書求教總統,現在你們又來問我,真是官僚極了!”

前面已提到,他在離鄉赴京接任國史館時,有人曾問他,這大年紀幹嗎還要做官?他調侃地說:因爲做官是世界上最容易的一件事,我年紀大了,只好揀容易事去做。

可是迨他接任國史館後,才知道做官甚難。

第一難是難在經濟,國史館每月固定經費八千元,可是經常兩月不發經費。

有一次王館長諮文教育部說:“此項經費有類索逋,殊傷雅道。本館長亦不願累累索瀆,困難如此,不如取消。相應諮請貴部查照,既不能逐月照發,請即轉呈大總統,將國史館取消可也。”

教育部認爲此老詼諧成性,不必和他咬文嚼字,乃知照中國銀行,先發國史館經費一月,餘則稍緩辦理。

王闓運責問教育部,欠兩個多月的經費,爲何只給撥一個月的費用?

有人告訴他這還是因爲他的面子大,總長特殊照顧,教育部的日子更不好過。

王闓運爲一介書生,所謂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管事不知道管事難,不管錢不知道沒錢的滋味。

加之,一反起復闢,他這樣的老傢伙人人自危,何況他腦後還一直拖着辮子。

宋育仁離京時,他不便親自送行,可是又不能不送行。因此只好派“如夫人”代表,結果又搞得滿城風雨。這位學富五車,才高八斗的一位名士,至此才知這官實在不是好當的。

思來想去還是早點離開這個是非之地爲妙。

於是他把印信交出,但沒人敢接受,因爲印信除了移交時是不能隨便接收的。

印信又交了幾處無人收後,最後只好交給他的四兒媳婦。

他的這位四兒媳婦可不是一般人,名氣大得很。是楊度的妹妹楊莊,字少姬,一代才女,嫁給王的四子文育。

楊度對他這個妹妹是特別地溺愛,有一次小兩口吵架,楊度寫信給楊莊說:“夫婦之道同於君臣,合則留,不合則去。”

楊莊聽了哥哥的話,涕泣求去。

急得王闓運頓足搔首說:“你不看他(指其子)的面子,須看我的老面,你真不肯做我的媳婦,做我的女兒如何?”

楊莊把公公的國史館大印交給他的哥哥楊度,楊代王轉呈袁世凱,請示辦法。袁世凱順勢派楊度爲國史館副館長,代理館務。

王闓運棄印潛歸,留書告別“慰亭老侄總統”離京後,肅政廳提出彈劾案,責其擅離職守。

袁世凱將王闓運等人招到麾下,並不是想指望着些人爲他獨當一面,也沒指望着些人幹成什麼事。只是想讓他們裝潢門面,顯示自己人才盡用。這樣的人走就走了,尤其這王闓運,袁世凱正看他不順眼,巴不得快點滾蛋。

彈劾就免了,大總統以王闓運“年高德劭,不予深究”而了事。

當復辟風颳起的時候,紫禁城裡遜清小朝廷當然也聽到了風聲,有好些人無疑是滿懷期待的。小朝廷裡邊的人,和外邊的遺老遺少也是有動作的。

突入其來的反覆闢,袁世凱反覆闢的態度又那麼堅決,嚇得故宮裡的遜清小朝廷慌了手腳。

因爲怕引火燒身,在宮中廢除宣統年號,改稱民國三年,除去清朝服制,宮中人員一律剪掉辮子。並且電勸辮子軍大帥張勳,也剪掉了辮子,可是張勳卻沒有聽。

清宮內的負責人瑾太妃,派內宮管事志錡向袁世凱解釋,清室和盛傳一時的復辟運動沒有關係,並且把勞乃宣的一封密奏繳出來以明心跡。同時,請袁世凱派員駐守清宮,查驗出入門照,以免發生誤解。

袁自己沒有接見志錡,派總統府的內史監阮忠樞代爲接見,好言勸慰了一番。

民國三年,北京的冬天冷得出奇,上了歲數的人說,他們活了一輩子,從沒經歷過這麼冷的天。冷到什麼程度?守夜的警察竟凍死了好幾個人。

北京的政局,好像也如天氣一樣低沉。復辟案把京城的遺老遺少搞得如驚弓之鳥,人心惶惶。袁世凱在反覆闢的同時,狠抓的另一宗事,也讓這些習慣於吃喝玩樂的人很不痛快。就是厲行禁賭和娼禁,禁賭的風聲尤其緊。

都知道袁世凱在年輕時,因爲賭吃過大虧,他對賭是深惡痛絕。

袁世凱自小站練兵時期就禁止軍隊賭博,在其制定的《簡明軍律二十條》中有兩條爲罰律,其中之一即是關於賭博,犯者插箭責罰。

任直隸總督時期,袁世凱以巡警制度相配合對社會上的賭博現象予以打擊,並停辦了順直義賑彩票。在直隸師範學堂和小學堂《學堂條規》中規定,學堂上下人等一概嚴禁賭博,違者由總辦分別“責飭開革”。

任職民國總統後,袁世凱則以法令的方式禁賭,一九一二年六月頒發《暫行新刑律》,對賭博者、開設賭場者規定有不同的刑罰。

但是,賭博的惡習在北京已經根深蒂固。《暫行新刑律》剛發佈時,還是取得一定成效的。但風頭一過,人們便將禁賭的事拋到了腦後。特別是袁世凱政.府的一些大小官員,也常出入賭場,更助長了賭博之風。

曹汝霖在其回憶錄《曹汝霖一生之回憶》中介紹,民國初年的北京政壇賭博之風日盛,一些政.府大員通宵達旦豪賭,第二天根本沒有精力處理政務,有的甚至連國務會議也遲到。袁世凱對此非常不滿,密令警察總監吳炳湘徹查呈報。

吳炳湘當然知道這些人物都是何路神仙,哪敢得罪。

當時北洋內部好此道者有樑士詒、孫寶琦、段芝貴、王克敏、潘復等,幾乎每晚必聚,常賭到天亮。有晚孫寶琦在樑士詒家打麻將,凌晨方歸,倦眼迷矇,竟一頭撞在院內假山上,碰得鮮血直流。

曹汝霖在書中這樣寫道:“翌晨入府,項城(袁世凱)已偵知此事,故意問道,君何額忽有傷?慕韓(孫寶琦)答以小癤忽破,出了一點血。項城笑道,噢!未必吧,晚上總以少出爲是。”

這一次,袁世凱加大了禁賭的力度,並從官員身上抓起。特別是高官,好賭之人,袁世凱都讓人打了招呼。

所謂抓不抓,是不一樣的,大抓小抓,花得氣力不一樣,效果肯定也會有很大不同。

有文記載:“小醬坊衚衕張寓,是樑士詒寓邸的後門口,原是張文達公伯熙故居,賭徒租了作爲俱樂部,每禮拜六或禮拜日聚賭其間,達官顯要,富商巨賈,都是座上客,清宴既終,往往雜以撲克和雀戰。

“突然由於查辦復辟和嚴禁娼賭,這個高級俱樂部也有顧忌。

“某晚晚宴有樑士詒,主人問樑飯後要不要消遣消遣?樑說:我有兩個月不動手了,爲了一時餘興,鬧出麻煩來,太犯不上。

“原來在一個月前,袁曾令內務總長孫寶琦傳諭文武官吏,嚴禁賭博,第一個被通知的人就是樑士詒。孫傳袁的口諭,要大家謹慎些,倘如鬧出事來,是沒法可想的。”

這樣的情勢能維持多久,就很難說了。和法制社會相比,人治社會的侷限在於,光有法是不夠的。如果當權者不重視,不花大氣力抓,再嚴苛的法也會被人們當作耳邊風。而對法的貫徹執行,又常常以搞運動的形式出現,風頭浪尖上,人們會很當回事。過了一些時間,或者當權者又力推別件事了,便會慢慢淡化。

第182章 開張第352章 雷聲大而雨點小第463章 始料不及第403章 歷史不會忘記第19章 一心離開第154章 尊孔復古第445章 與林紓的爭論第224章 赴日考察第351章 直皖之戰第385章 黎元洪的新內閣第469章 中央研究院第59章 主持立憲和署理外務第313章 如此選舉第303章 嶽州攻防戰第262章 張作霖和馮德麟第311章 閻王票子第336章 張瑞璣第308章 討龍之戰第341章 馮國璋來到京城第70章 呼聲第84章 海軍起義第395章 話分兩頭第230章 捨命陪君子第610章 關於陳垣第173章 樑士詒的自救第181章 黎元洪捍衛共和第404章 鍾靈毓秀第24章 幸運第185章 蔡鍔和小鳳仙第427章 領銜新的教育部第229章 首義之夜第283章 “川、黔”之戰第200章 成立軍務院第178章 傳染性的政治病第222章 治軍嚴仁第7章 奇遇第528章 新思潮的意義第459章 北京大學的”蔡元培時代” 落幕第507章 胡適與《新青年》第239章 共苦容易同甘難第612章 維持“法統”第482章 離開第210章 斷絕關係第192章 貴州護國起義第267章 改組內閣第199章 浙江繼廣東之後第47章 興新式教育第197章 廣西護國獨立第369章 桂系的日子不好過第406章 讀書啓蒙第395章 話分兩頭第355章 說來話長第101章 小人之心第263章 事態擴大第525章 歷史需要的是真相第540章 胡適面見溥儀第248章 九個回合第207章 南京會議第561章 關於“中基會”第582章 胡適與“一二九”運動第548章 再出國門第488章 個人歷史上的黑暗時代第281章 黯然離開第498章 “世界公民”第19章 一心離開第484章 競業旬報第376章 奉直大戰如箭在弦第102章 革除弊陋第372章 徐、靳之間關係惡化第110章 最後一次朝見儀式第541章 爲教學管理奔波第264章 對德態度第258章 浙江局勢第419章 翰林造反第411章 點翰林第28章 下重藥第309章 南雄之戰第212章 袁世凱發表《宣佈帝制案始末》第582章 胡適與“一二九”運動第515章 掀翻偶像第386章 好景難長第17章 駐節朝鮮第473章 出生地和家庭第252章 人事安排第355章 說來話長第586章 參加第六次太平洋國際學會第224章 赴日考察第286章 成立軍政.府第112章 兵變第382章 恢復法統第350章 大戰在即第442章 春風化雨第587章 魯迅逝世後第419章 翰林造反第38章 高密事件第141章 “泥菩薩”離開老巢第408章 事母極孝 割肉救親第395章 話分兩頭第526章 無稽之談第551章 第三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