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7章 佈局

將信封好,交給那個偏將,讓他以八百里加急送給胡宗憲。

那個偏將匆匆離去,羅智在羅信寫信的時候,一直站在旁邊看。這是羅信允許的,目的就是讓羅智儘快的成長起來。待那個偏將走後,羅智不由撫掌讚道:

“妙!你和胡宗憲各自上書,要朝堂儘快增設總督,便是化去了陛下對你們的懷疑。”

“沒有那麼簡單!”羅信輕笑道:“一旦我和胡宗憲上書,包括徐黨在內,他們的目標就會轉向對南方的爭權奪利,都會將精力放在了爭奪增設東南總督上。謠言自會過去。”

“不錯!”羅智笑道:“他們就會像見到臭雞蛋的蒼蠅一樣,撲上去。”

又和羅智商議了一下,待羅智離去,羅信開始思索着整個南方的安排。他知道自己和胡宗憲上書之後,首先嘉靖帝會放心。

羅信和胡宗憲都表明了心跡,讓朝堂增設總督,不就是在表明兩個人都沒有眷戀南方的心思嗎?

也就是說,等着滅掉白蓮教和張道源之後,兩個人就會立刻回京。

如此嘉靖帝哪裡還有心思去懷疑羅信和胡宗憲?

他要考慮的事情很多,一省一個總督,那就需要七個總督,讓誰來當?

他不僅要考慮到誰適合,還要考慮到平衡。

毫無疑問,那些世家會蜂擁而上,爭奪這七個名額。嘉靖帝不會將這些名額都給那些世家來決定,否則這天下還是老朱家的嗎?

當然也不能夠一個不給,嘉靖帝這一生都是在和世家爭鬥中度過。話說,當初的漢武帝劉徹和唐太宗李世民這樣的人物都沒有完全戰勝世家,他嘉靖憑什麼?

所以他必須尋找到一種平衡,這種平衡中又皇室和世家之間的平衡,還有世家和世家之間的平衡,這就已經很燒腦了。

除了這些外,還要考慮怎麼安排羅信和胡宗憲。

羅信也就罷了,在羅信的運作下,嘉靖帝的心中已經認定羅信這個人並不在乎當官,而且羅信很年輕,如今也不過是二十六歲,卻已經是三品禮部侍郎了。你還想怎麼提拔?

難道把二十六歲的羅信提升到從二品?

那就真的有些誇張了,等到了裕王登基之後,再怎麼提升?

賞無可賞,那纔是最可怕的事情。

嗯!

可以將羅信的爵位再提升一步,都二等侯提升到一等候。這在爵位上已經到了頂點,不可能封羅信爲國公。

嘉靖帝也很頭疼,他現在都有些害怕羅信再立功了。

至於胡宗憲,那就更頭疼了。

如今的胡宗憲彷彿是突然開竅了一般,雷厲風行地剿匪,而且也甘心回京,如此你嘉靖帝總要給胡宗憲一個合適的封賞吧?

封賞胡宗憲,那阻力不是一般的大。

這麼多事兒,嘉靖帝這麼還會有那個閒心去懷疑和忌憚羅信和胡宗憲?

那些大臣也同樣如此,他們的精力絕大部分都要放在爭奪總督的位置上,同時也要考慮如何打壓羅信和胡宗憲。

所以,羅信堅信自己和胡宗憲上書之後,基本山謠言就會消散了。

但是……

羅信也不可能就這麼全無芥蒂地將南方交出去,自己辛苦在南方的佈局,難道就是爲了給別人摘果子?

所以,增設的總督中,必須有自己的人,而且還不能夠只是一個,他要將南方基本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俞大猷應該能夠成爲水師總督,鎮守蘇州。

但是,俞大猷算是羅信的人嗎?

一大半吧!

只要羅信不造反,俞大猷會堅定地站在羅信這一邊,哪怕因此得罪皇帝。他的性格就是如此。但是,一旦造反,俞大猷卻有一大半的可能性放棄羅信。所以,俞大猷可以算是羅信陣營中的人,但是卻不能夠算作羅信的心腹。

戚繼光要比俞大猷更親近羅信,可以說,戚繼光已經是羅信的心腹,但是如今嘉靖帝和朝堂的人,恐怕都認爲俞大猷是自己的心腹,如果這個時候,再爲戚繼光爭奪總督之位,嘉靖帝和內閣都不會同意。你羅信在南方有一個心腹也就夠了,難道還想要有兩個?

也就是說,戚繼光和俞大猷兩個人中,只能夠選擇一個。

羅信細細思量,俞大猷是南方水師,而水師對南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推舉俞大猷成爲總督中的一個,相對於推舉戚繼光來說,要更加的容易。

那戚繼光怎麼辦?

羅信心中有些爲難,一時半會兒沒有想出主意。嘆息了一聲,便暫時將此事放下,先做必須要做的事情。

鋪開紙張,開始給嘉靖帝寫信。

首先便是向嘉靖帝回報胡宗憲剿匪的事情,還有自己總攬的南方政務,然後提出建議,希望朝廷能夠最快地將增設南方都督的事情提上日程,一旦剿匪結束之後,那些總督也能夠以最快的速度上任,或者是,可以讓他們提前來上任,先在羅信的領導下,如此還有一個平穩過渡的時間,南方的軍政在羅信和胡宗憲離開之後,也不會起什麼波瀾。

寫完信之後,又仔細地看了兩邊,沒有問題之後,羅信便封上了信封,讓人送往京城。

這邊羅信還在苦思怎麼安排戚繼光,卻又收到了胡宗憲的信。

胡宗憲來信的主要內容,還是講述一些當前戰局的情況,和自己的分析。但是,在後面卻直爽的給羅信推薦了一個人,希望羅信能夠幫忙舉薦那個人成爲南方總督中的一個。

這個人就是現在的廣東巡撫張中丞。

羅信也在南方多年,對南方的文武百官都有着很詳細的瞭解。所以,一看到張中丞的名字,關於他的資料便在腦海中呈現。

張中丞,字正野,號百川。

嘉靖五年進士,這絕對的是老人啊,只比現在的內閣首輔徐階晚上一科。雖然是進士,但是卻通曉兵事,歷閩蜀楚藩臣,爲朝廷數次平叛,戰功赫赫,朝野盡知,其中在宜賓平苗亂,在楚地平湘亂,都是被人津津樂道的大勝。

*

*

第七百四十五章 抓進大牢第七百零七章 銀行第八百五十二章 東市會面第三百八十五章大明做好準備了嗎?第九十九章 意外的人第1448章 將他們都殺了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欲離京第1370章 援兵第十一章 畫金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糧食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結束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警告第九十五章 規則第二百六十六章 陸庭芳的震驚第四百一十章 老師的支持第五十二章 抓魚第八百一十七章 金丹這麼貴重?第四百四十六章 八傑同心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陰謀第1462章 入獄第四百一十五章 兩個條件第五百六十八章 殺俘之爭第1529章 大年第五百五十八章 黃臺吉的心思第三百零五章 果斷出擊第二百五十八章 喧囂歸寂靜第1514章 拜訪第二百二十八章 考題第二百八十八章 論戰第十九章 高調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談判第八百四十一章 如履薄冰第1551章 幾個結果第五百一十一章 趕緊滾第九百三十章 相爭第三百四十七章 遇伏第1469章 應對第三百一十七章 驚聞小三元第三十七章 母親的激動第三百五十三章 東廠再來人第八十六章 書香斎第六百八十三章 聯手第二百二十八章 考題第五百二十二章 狀元第七百七十八章 出海第六百九十三章 請罪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返家第1453章 視羣臣如仇寇第1291章 分析第八百零三章 求和第六百三十四章 宮門前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 取得信任第五百三十七章 屠國第一百七十三章 驚呆了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利益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問責第三百一十六章 嘉靖大悅第五十四章 桃園文會第四十章 童試第二百一十二章 家奴第1353章 火燒第一寨第一千二百三十八 章 新的合作第1495章 罷朝第1504章 訓話第八百六十一章 分魚第九十二章 俠客行第1524章 黃錦調離第1577章 夜宴第八百零五章 胡寧再至第七百零六章 羅青北調第1031章 相談第一百三十九章 驚夢第五百二十四章 御街誇官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張榜第三百九十七章陰謀第五百九十三章 鏖戰第八百三十一章 裕王到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 疾馳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五萬流寇第1581章 風雲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王錫爵勸說高拱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計議第一百一十五章 最後關頭第九百二十一章 徐階光臨詹事府第三百三十二章 嫉妒發狂第九百七十五章 懷疑對象第七百一十六章 談判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羅信的理論第七百八十二章 俘獲第八十五章 由下至上第三百六十章 草原第一戰第1493章 反擊第六百六十三章 多方安排第四百五十九章 陽林詩詞集第九百八十一章 陸繹的恐懼第1323章 抓捕第四百二十八章 天地自有正氣在第十二章 贈書第六百七十八章 陛下第1322章 再進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