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二章:厚積薄發

也不知是不是老天爺刻意跟大明作對,經常遭遇旱災的陝西今年被流寇佔領後卻是風調雨順。

而依舊在大明控制中的京畿之地、山東、河南卻遭遇旱情。

流寇、明軍在陝西繼續拉鋸戰十幾年,造成了大量人口損失,這裡變成了地廣人稀,沒有了大地主,不存在土地矛盾。

由於高迎祥一時高興分發田畝給流民和流寇家屬耕種,不少撂荒了不太長時間的田地裡麥子長勢喜人,只要熬到收穫,流寇就暫時不缺糧食。

瞧當前形勢,明軍完全採取守勢無力反攻陝西。

內地“紅旗軍”力保實際控制區能夠得到收成爭取少要總部貼補,忙得不可開交,根本沒有進攻陝西的意圖。

流寇得到收成可以儲備大量糧食應該是板上釘釘。

這年頭有糧就有實力,就能夠擁有大量兵力,流寇成軍太簡單,給一杆價值只要一錢銀子的木杆長槍就能夠得到一個烏合之衆。

雖然這些人戰鬥力、軍紀都不咋地,但是惡虎也怕羣狼,這些人堂堂陣戰或許不行,打順風仗、搞破壞、燒殺搶掠都很行。

可以預見真有五十萬流寇突破防線殺入河南、山東、湖廣、京畿之地,造成的損失難以想象,被裹挾的人口多不勝數。

這完全是因爲黃漢橫空出世,這八九年大面積推廣高產馬鈴薯、屯田、進口,使得大明糧食總量增加了幾千萬石,使得大明腹地上千萬本該死於飢餓或者戰火的漢人存活。

也就意味着底子厚了,流寇禍害之時得到的戰果會倍增,能夠裹挾的人口多出幾倍。

五月下旬,鄭國昌、劉之倫回京,他們向崇禎呈報了“紅旗軍”在大草原跟清軍五萬騎兵接戰,成功擊退滿蒙騎兵並且斬獲一千級的戰果。

二人無法判斷豪格、杜度率領五萬人馬西進的目的,乾脆認定是東奴往陝西派遣的後續部隊。

很明顯由於“紅旗軍”的阻截,東奴增援陝西的計劃破滅了。

皇帝和羣臣得知這個消息唏噓不已,如果陝西的清軍增兵一倍,再加上流寇的人馬,死守防線的難度何其大也。

“紅旗軍”雖然沒有入陝參戰,但是在大草原的行動殊途同歸,大明無疑是得益方。

劉之倫還有好事呈奏天子,“漢江郡王”計劃在八月初發動收復錦州的大戰,人馬調度、物資準備在緊鑼密鼓進行中。

並且旗幟鮮明地指出,此時徵調“紅旗軍”遠征陝西不合時宜。

鄭國昌也給崇禎分析了“紅旗軍”勞師遠征的弊端,強調只要在錦州打得好,遠在陝西的滿蒙騎兵就會人心浮動,最後不戰而逃就是他們的宿命。

崇禎雖然不懂軍事,但是能夠意識到陝西清軍獲知老巢被“紅旗軍”攻打後的心情,他暫時放棄了黃漢率領主力進入陝西的打算。

結果如何誰能預料?唯有等到八月份“紅旗軍”開打之時才能夠見分曉。

時光荏苒,眼看着進入七月份,“紅旗軍”主導京畿、山東、河南軍民抗旱取得了階段性勝利,成功保住六成收穫可以預見。

“紅旗日報”大書特書,“漢江郡王”的光輝形象再次被拔高。

與此同時在許昌鬧起來的流寇被趙坤、谷如山、裴元武率領的內地“紅旗軍”打得丟盔棄甲往東逃竄。

他們進入大別山區後攻取宿松、繞過廬州、殺奔滁州再次威脅京杭運河。

巡撫史可法手中原本有鳳泗總兵官牟文綬的人馬兩萬餘,現如今這彪人馬跟着熊文燦進入陝西大敗虧輸不得已退守商州,如今恐怕殘存三成就算萬幸了。

本來就不懂軍事的史可法手裡沒有善戰之將、敢戰之兵,唯有據城死守。

這一次崇禎終於做對了一件事,史可法由於剿寇消極被治罪丟了巡撫的職務,連降三級調任南京正五品兵部郎中。

鄭國昌、劉之倫聯名保舉湖廣兵備道徐明揚連升三級接替史可法,他們言辭鑿鑿徐明揚善守,曾經以不足千人守衛被幾萬流寇圍攻的平順縣城。

只要徐明揚巡撫江北四府,短期內一定能夠遏制流寇蔓延的趨勢。

鄭國昌、劉之倫從關外回京後,倆人關係更上一層樓。運河不穩天下大亂,是他倆的共識,唯有把這裡的防禦交給“漢江郡王”才能夠讓人放心。

他們知道直接提名交於“紅旗軍”內地將領接管駐防根本行不通,皇帝不可能同意把朝廷命脈交由黃漢控制。

因此他們做了變通,提名徐明揚這個跟“漢江郡王”關係非同一般的湖廣兵備道。

受制於人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崇禎縱然覺得用徐明揚擔任江北巡撫很不理想,可是運河岌岌可危,沒有哪個文官武將能夠勇於承擔責任。

兵部尚書陳新甲只想着明哲保身,他跟劉之倫、鄭國昌協商後得到了徐明揚去淮安赴任一定能夠確保運河安全的肯定答覆,也支持任用徐明揚。

軍情急如火,沒有時間留給崇禎深思熟慮,徐明揚真得到了聖旨,當上了江北四府巡撫,治所古淮河與京杭大運河交點淮安城。

大運河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是縱貫南北的水上交通要道,大明朝廷斷了漕糧運輸國將不國。

這一次內地“紅旗軍”打流寇不僅僅是純粹的軍事行動,還有更加重要的任務,染指運河是最終目的。

剛剛獲知徐明揚被朝廷委任爲江北巡撫的消息,“紅旗軍”就大爆發了,趙坤、谷如山、裴元武一反常態,原本穩打穩紮的模式變成了騎兵奔襲。

雖然他們能夠集中的騎兵只有三個千總,但是因爲得到了全套制式裝備使得戰鬥力飆升太多,縱然跟建奴正兵對陣不佔優勢,對付流寇這樣的烏合之衆如同兒戲。

出擊迅猛,圍追堵截及時,被俘獲的流民、流寇逐漸增多,徐明揚到任七天就給朝廷送去了捷報,計斬殺流寇大頭目馬世秀、杜應金、開山斧、黑煞神以下五千餘,俘獲高達五萬。

第二十八章:襲擊第三百四十二章:炮彈肆掠第三百五十七章:一隻雞第三百五十六章:戰敗第一百四十五章:拼爹第五百二十九章:不破不立第三百九十一章:是龍得盤着,是虎得臥着第二百二十一章:草原廣闊第九百四十三章:爭奪潼關第八百四十二章:厚積薄發第七百三十章:活捉張存仁第三百八十三章:佈局第九百一十五章:整裝待發第五百七十五章:保安州第九百一十三章:人比人氣死人第九章:哀其不幸第四百八十九章: 去河南剿寇第三百四十五章:鷹巢墩第五十三章: 發大財第五百五十五章:崇禎七年第八百九十一章:暗藏殺機第二百八十二章:天佑助威大將軍第五百八十九章:人不爲己天誅地滅第二百六十章:掐時間第二百三十五章:韃子應戰第八百六十六章:異域揚威第五百三十四章:徹底服軟第三百五十六章:戰敗第二百七十三章:天子召喚第四百五十四章:震懾第四百八十章:策反第七百一十四章:好狗第九百五十二章:強攻漢中城第三百二十二章: 四面攻打第一百一十五章:一個蘿蔔一個坑第一百三十五章:驕傲第一百四十六章:出風頭第八百二十一章:損兵折將第九百三十五章:事在人爲第三百八十章:堂而皇之第一百一十章:一網打盡第二百五十七章:蒙奸第八十八章:五湖四海第三章:武器第八章:林子太大第五百二十四章:忠義堡第六百二十三章:跳邦接舷第九百一十九章:最漫長的一夜第三十章:救治第八百四十四章:包圍錦州第一百二十八章:圈套第四百一十八章:心悅誠服第四百六十章:越打越弱第四百一十七章:對轟第三百九十一章:是龍得盤着,是虎得臥着第三百六十七章:喋血城頭第一百七十二章: 豎子不足爲謀第四百三十七章:爭功第三百一十三章:會攻金州第一百六十章: 奪門而入第七百五十八章:遼海繁忙第二百八十四章:青年炮兵第五百三十二章:一槌定音第八十五章:朝天闕第七百三十四章:呆若木雞第五百七十一章:京師再次戒嚴第八百九十五章:按圖索驥第六十一章:直達天聽第九百零八章:不辱使命第六百八十一章:翻天覆地第五百八十九章:人不爲己天誅地滅第八百二十五章:四面突圍第七章: 熱血沸騰第八十三章:代入感第三百四十六章:奴酋也痛苦第八百七十五章: 男兒應是重危行第四百零三章:吳三桂第四百八十七章:微服私訪第八百零四章:背鍋俠第四百一十四章:烏德沃特號第四百二十五章:收穫巨大第十二章:不再孤獨第八十五章:朝天闕第五十三章: 發大財第四百六十八章:皇帝的臉面第三百一十五章:狼窩堡第一百零二章:揭過去了第九百三十八章:何處容身第九百二十章:紅日升起第四百一十七章:對轟第十一章:遠程武器第一百六十六章:反其道而行第一百三十七章:空耗光陰第二百七十七章:擴軍第八百七十六章:和平演變第一百八十五章:兵科給事中第六百八十八章:爆發了第一百六十五章: 痛打落水狗第六百九十四章:不要命第二百五十四章:捨命不捨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