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一章:心如止水

阪依佛門在家修行的朱常潤心如止水,見到了大侄子也沒有任何表示,王府大小事宜自有長史和大太監看着辦。

惠王妃這十年雖然跟朱常潤只是名義上的夫妻,但是王府財權都在她掌控之中,也是因爲丈夫成天不管是,才鍛煉出了這個什麼都管的女強人。

不僅僅是因爲惠王妃擅長理財,也是得益於荊州府乃是膏腴之地,才使得惠王一脈比較富足。

惠王妃的親身兒子已經十三歲,三年前被立爲世子,她得知朱由崧的目的後不僅僅積極支持,還準備親自帶着兒子、銀子去“漢江省”投資。

何止是福王想着留條後路轉移資產,其他藩王也在暗自進行,“紅旗軍”體系得到大量資本毋庸置疑。

這三年太多新學畢業生成爲了新一代產業工人,有了大量掌握新知識的技術員、工人,產品革新、技術革命層出不窮。

鋼鐵廠、船塢的數量已經翻了倍,如今的船塢都在滿負荷建造輪船,海外拓土爭奪美洲大陸在雄厚資本的推動下會事半功倍。

崇禎十一年的年景不好,陝西沒有鬧旱災,京畿之地、山東、河南卻是久旱無雨,導致蝗蟲起來了。

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爭取得到收成是黃漢佈置的任務,因爲指望剛愎自用的崇禎皇帝,指望操蛋的袞袞諸公那是自尋死路。

抗旱沒有什麼好辦法,唯有選擇重點,放棄一部分遠離水源的旱地,在地下水比較容易打出的田間地頭打灌井。

“紅旗軍”體系大力發展養雞鴨鵝此時體現出好處,兩個月內儘可能少殺家禽上市,使得多出千百萬雞鴨鵝在田間、山林吃蝗蟲,較好的避免了蝗蟲蔽日的重大蝗災。

算算賬,打灌井、出動大量人力挑水、車水抗旱卓有成效,大面積絕收基本得到了遏制。

由於有耐旱、耐寒的馬鈴薯大量種植,秋收之時縱然減產超過四成,但是由於京畿之地、山東這兩年沒有虧空,還不至於導致老百姓由於家中斷糧而成爲流民。

歷史上的崇禎十一年應該是慘不忍睹,先是京師、山東、河南旱災加蝗災導致民不聊生。

接下來建奴又在九月底入寇,盧象升戰死天雄軍全軍覆沒,清軍在畿輔攻殺虜掠,連下四十三城,京畿之地殘破不堪,數百萬老百姓流離失所。

清軍入關達半年,深入二千里,一直打破濟南府俘獲了德王系諸多皇族,合計攻佔大明一座府城、三座州城、五十五座縣城,二個關隘,大明陣亡兩位總督,戰死守備以上將佐一百餘人。

如今歷史改寫了,輪不到建奴殺入京畿之地,八月初錦州攻防戰就會打響,這將要正式宣告平遼大戰即將進入高潮。

豪格帶領五萬滿蒙騎兵觸碰赤峰衛防線沒有討到半分便宜,灰溜溜退兵也不是全然無功。

最起碼哈寧阿率領的三百人佔了便宜,由於“紅旗軍”主力在跟豪格接觸,哈寧阿率領的人馬通過在建設中的防線之時只遭遇幾股已經效忠於“紅旗軍”的蒙古部落武裝襲擾。

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好事和壞事,黃漢分解蒙古部落,不許部落的控弦人超過二百,是有利於防止他們謀反,也使得他們無力對抗達到三百的滿蒙騎兵。

因此發現滿蒙騎兵的蒙古部落只有能力留下哈寧阿的尖兵和斷後人馬,根本擋不住他們通過蒙古部落放牧的草場。

雖然因爲蒙古人爲了得到人頭賞和加入“紅旗軍”的機會主動截殺,導致滿蒙騎兵一路減員。

但是還有接近二百人在經驗豐富的哈寧阿率領下成功跑出了“紅旗軍”勢力範圍到達錦州。

第二天,哈寧阿就在盛京見到了主子。他親眼瞧見了好幾座正在修建中的堡壘,當然明白這是“紅旗軍”在構築墩堡防禦體系。

崇德終於知道“紅旗軍”的目的,可是知道了又待如何?豪格率領五萬人馬都無法完成破襲,還打草驚蛇,接下來恐怕唯有全國總動員纔有一戰之力?

有這個可能嗎?老家不要了?準備放棄盛京?

思前想後崇德有了決斷,他給哈寧阿補充人馬,依舊派遣哈寧阿繞道回陝西給濟爾哈朗、阿濟格、范文程傳達命令。

哈寧阿的人馬達到五百,其中有八十人是從陝西返回的,一半人都是八旗精銳,其中有五十人來自於葛布什賢超哈營。

多花時間不要緊,萬萬不能被“紅旗軍”圍殲,崇德指示哈寧阿多帶補給和飲用水繞道戈壁外圍,爭取繞過“紅旗軍”的防線。

哈寧阿率領五百人再次踏上未知路,這彪人馬都是精銳,每人都擁有三匹好馬,攜帶的補給足夠他們消耗三個月。

他們的任務是傳達主子的命令,在陝西的滿蒙騎兵再堅持幾個月,等到天寒地凍之時踏過冰封的黃河殺入明國腹地,爲期兩個月。

在這個時間段能夠打多遠就打多遠,能夠調動“紅旗軍”來圍追堵截最好,如果做不到也不要緊,只要達到協助流寇佔領更多城池的目的就是勝利。

流寇得到了更多地盤肯定會患得患失,此時滿蒙騎兵不能猶豫火速退兵,爭取在年底退回陝西,爭取在春天退回遼東。

崇德的計謀有些歹毒,從哈寧阿口中得知明國流寇如今兵強馬壯,而且佔領一地就能夠擴軍幾萬。

他意圖讓阿濟格等等把戰火再次燃燒到河南、北直隸甚至於一直打到山東,流寇實力不容小覷,在明國無兵可調,諸多州府岌岌可危的情況下,“紅旗軍”不可能坐視。

崇德有理由相信明國可以暫時放棄陝西,可是在河南失守、中都淪陷、大運河將要被截斷的情況下,明國皇帝肯定要傾盡全力,調動“紅旗軍”就成爲了可能。

如果此時黃漢不聽皇帝調度,勢必就會舉起反旗,即便所有的“紅旗軍”都沒有二心共同反明,他們將要敵對明國、流寇和大清國三方。

原本是大清國獨對“紅旗軍”變成了三對一,這當然有利於守穩遼東,使得黃漢的五年平遼計劃成爲泡影。

第七百零八章:怕啥來啥第一百三十章:取經第五百七十七章:“活秦檜”陳洪範第一百三十三章:點將第七百一十一章:掃蕩河套第三百一十八章:威逼瀋陽第六百九十六章:不忘初心第八百六十章:有口皆碑第七百一十章:標準化第七百一十五章:去帝號第二百五十二章:死心塌地第四百七十五章:囚籠戰術第三十章:救治第九百三十一章:控制廣渠門第七百一十二章:窩囊廢第一百二十七章:感恩戴德第五百九十五章:歸來第五百五十一章:殺奔荊州第八百章:兩股壞蛋第一百一十七章:破城第三十九章:決絕第二百四十六章:無比幸運第九百零八章:不辱使命第八百七十一章:中原方面軍第六百五十章:清兵入寇第四百二十一章:猛士第一百二十一章:實者虛之第四百七十七章:維穩東江鎮第七百六十二章:心急如焚第五百八十六章:不留活口第七百零四章:裡應外合第六十五章: 打哭了第三百八十八章:點將平叛第五十一章:先聲奪人第三百六十章:脈門第四百二十五章:收穫巨大第三百六十八章:並肩作戰第三百三十四章:復州大捷第一百六十七章:掩殺第三百七十四章:殺人比賽第三百二十五章:再接再厲第三百一十九章:北上第七百四十八章:實業興國第九百零七章:全面進攻第二百五十六章:沒有援軍第六百八十六章:全線反擊第七百三十一章:心有餘悸第一百四十七章:殺良冒功第八百三十九章:琉球王國第六百五十三章:披堅執銳第五百八十四章:敗北第四百一十五章:未戰先怯第五百八十三章:腐朽得發臭第八百九十八章:算無遺策第一百六十一章:戰鬥到生命最後一息第八百九十三章:東南亞第六百四十五章:少年施琅第三百四十八章:不等不靠第一百一十六章:劍指何處第五十四章:坐地分贓第八十章:齷蹉第五百九十四章:光榮犧牲第三百六十二章:全軍覆沒第二百九十八章:如鯁在喉第六百七十四章:趕盡殺絕第六百五十七章:殺奔山西第二百二十五章:跑錯地方了第六百二十五章:不敢懈怠第一百七十五章:四城光復第四百二十五章:收穫巨大第四百四十八章:征途第六十四章: 破網第八百六十三章:脊樑骨第二十七章:遇敵第四百零五章:心事重重第二十四章:備戰備荒第九十四章:雙魚村第三百零七章:明軍殺來了第九百四十七章:圖窮匕見第八百一十章:競爭機制第七百八十四章:攤上壞事第三百一十四章:清洗第五百七十二章:羞辱大明第七百七十五章:臭名昭著第七百零四章:裡應外合第八百七十八章:曹州攻防戰第八百八十九章:竹籃打水第一百五十章: 鬧大鬧僵第三百四十八章:不等不靠第八百一十章:競爭機制第七百六十四章:烽火連天第二百四十二章:樹倒猢猻散第四百六十一章:屢剿不絕第二百一十三章:味道好極了第二百五十六章:沒有援軍第一百四十章:與有榮焉第四百七十六章:膿水和屍液第九百二十八章:司馬昭之心第八百三十章: 慷慨赴義第八百九十七章:立錐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