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五章:鬆錦大戰

錦州附近屯田裡的麥子熟了,寧遠組織了幾萬軍民來幫忙收穫,接近十萬青壯年齊動手,只用了十天左右全部完成了收割。

遼東沒有遭受大災,年景中等,三十幾萬畝屯田除了幾萬畝遭受踐踏影響了收成,其餘還不錯,“紅旗軍”得到了足三十萬石麥子。

這些糧食原本是錦州十幾萬人賴以生存的口糧,現如今都成爲了繳獲。

這就意味着即便“紅旗軍”放棄攻打錦州直接退兵,不出兩個月,錦州城裡就會絕糧。

而整個滿清都由於大鍊鋼鐵、修築盛京城池加固炮臺動用了太多勞動力,導致播種面積減少、疏於田間管理,後果是本來就難以爲繼的糧食大量減產。

盛京方面自顧不暇,指望崇德給予糧食救濟錦州的十幾萬人那是癡人說夢。

“紅旗軍”還沒有打惡仗先便宜一把,用不着耕耘直接得到收穫的快感,讓太多出身農戶的將士們笑得合不攏嘴。

錦州城頭的守軍遠遠地瞧着自己出力流汗的勞動成果被“紅旗軍”笑納鬱悶無比。

他們雖然心疼那些麥子,但是沒有人肯出城奪糧,連兩三千滿蒙騎兵都不願意出城進行突襲。

其實被丟在錦州的幾百建奴絕大多數來自被邊緣化的鑲白旗,他們的旗主多鐸被大明千刀萬剮後至今都沒有明確新旗主。

兩千餘韃子超過一半是科爾沁滿珠習禮部,他們的族人有兩三千已經把命丟在朝鮮,只有一百餘人被“紅旗軍”施恩放歸。

絕大多數建奴披甲人、韃子控弦人見到了被放歸的族人,得知被“紅旗軍”留下性命還能夠吃飽穿暖,錦州城裡不受待見的韃子、建奴根本沒有戰心。

他塔喇·譚拜、吳扎庫·洪尼雅喀是錦州城裡滿蒙騎兵的主將,他倆不得人心。

因爲這裡的鑲白旗正兵佔了七成有餘,其他七旗戰兵少之甚少,兩個主將居然一個來自於正紅旗,一個來自於正白旗,根本不是鑲白旗原班將領。

譚拜、洪尼雅喀雖然是兩個文盲只懂得揮刀子殺人,但是他們不傻,能夠瞧得出兵無戰心,當然不敢過於逼迫。

萬一被逼無奈的三千滿蒙騎兵發動突襲之時集體向“紅旗軍”投降,他們有可能被明軍活捉面臨千刀萬剮。

滿蒙將領中或許有不少人悍不畏死不怕陣亡,但是所有人都害怕被千刀萬剮、剝皮填草。

錦州形勢如此嚴峻,漢軍、高麗兵全部不能信任,譚拜、洪尼雅喀倆人相信,只要他們率領滿蒙騎兵出了錦州城,再想入城根本不可能。

無計可施的倆人已經意識到下場不會好,在府邸裡酗酒爭取把自己灌醉來逃避現實成爲了他們的常態。

跟將領們如喪考妣截然不同,建奴、韃子、漢軍、高麗兵的基層軍官和兵丁們大多數滿不在乎,大不了舉手投降,反正“紅旗軍”接收投降給飽飯吃。

甚至於有太多漢軍期盼“紅旗軍”發動進攻拿下錦州,這些人絕大多數是家鄉在關內的原援遼人馬,他們渴望回家看看、期望得到親人們的消息。

跟錦州清軍惶惶不可終日截然不同,兵精糧足的“紅旗軍”歡度中秋節,觀看阮大鋮編劇的正能量大戲。

幾乎沒有人有大戰前的焦慮,恰恰相反,絕大多數戰士們期待着在攻防戰中獲得斬首功加官進級。

黃漢魂穿大明已經第十個年頭,自從有了第一個小弟宋鵬飛開始,他就不遺餘力培養人才。

如今的“紅旗軍”除了一部分蒙古籍騎兵,幾乎沒有文盲,將士們無比自信,認爲區區錦州城應該是唾手可得。

這種自信當然不是來源於無知者無畏,而是來源於心理上的強大,來源於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的刻苦訓練。

不戰而屈人之兵,善莫大焉。

已知錦州城內有軍民超過十萬,其中漢人佔比超過七成,高麗人兩成左右,滿蒙騎兵不足半成。

炮火轟擊、飛行軍空襲不僅僅會對城池造成巨大破壞,還不知道會有多少軍民死於烈火。

唯有到了萬不得已之時,黃漢纔會發動玉石俱焚的毀滅戰。

不着急,煮熟了的鴨子飛不了。

有憨子、桑羽、袁思明等等大將率領兩三萬“紅旗軍”精銳騎兵巡視錦州包圍圈外圍,攻城大軍不可能遭遇突然襲擊,更加不會腹背受敵。

歷史上的鬆錦大戰乃是紅歹是圍點打援的巔峰之戰,使得明軍葬送了精銳邊軍十幾萬,從此宣告走向滅亡。

始因就是祖大壽率領人馬堅守被清軍重重圍困的錦州,洪承疇率領八大總兵官十幾萬人馬趕來解圍,最後在紅歹是預設的戰場上大敗虧輸。

八大總兵官中,奸猾的吳三桂、唐通、白廣恩、王樸、馬科及時逃跑生存下來,忠勇的楊國柱、曹變蛟、王廷臣誓死不降慷慨就義。

跑回去的總兵官除了王樸被崇禎殺頭,其餘人依舊領兵,吳三桂是最有名的大漢奸衆所周知,唐通、白廣恩先降李自成,後降多爾袞同樣臭名昭著。

祖大壽把大明精銳全部耗光了,把洪承疇耗成了漢奸後消停了,他獻錦州城做了大漢奸。

這小子乾脆早幾年獻城投降或許還會好一點,大明用不着經營“寧錦防線”,轉而經營寧遠到山海關的防線。

補給線縮短了,沿線城堡大多數靠海,能夠從海上得到補給,再有洪承疇這個能夠獨當一面的統帥,未必就會遭遇如“鬆錦大戰”那樣的慘敗。

總而言之,崇禎朝壞得無以復加,運氣差得喝涼水都塞牙,再加上崇禎不會用人,最後讓滿清撿了大便宜。

現如今的情況截然不同,成百上千萬開眼看世界的“紅旗軍”體系軍民不僅僅擁有民族榮譽感,還有保家衛國的責任心,區區東奴何足畏懼?

原本歷史上的大明城池錦州被清軍包圍,其實轉變成了滿清的城池錦州被“紅旗軍”團團包圍,雖然守城主將依舊是祖大壽。

跟不懂兵法的崇禎多次下旨催促洪承疇前往錦州跟清軍決戰截然不同,紅歹是明擺着是放棄錦州不肯被“紅旗軍”圍點打援。

第五百三十七章:軍犬兵第七百二十二章:遼瀋郡王第五百五十六章:夔州城第二百四十四章:屈人之兵第四百零九章:弱肉強食第六百二十二章:發財第七百七十三章:自焚第三百九十七章:缺錢第八百二十五章:四面突圍第九百一十三章:人比人氣死人第七百七十五章:臭名昭著第三百四十七章: 加速逼近第二百七十八章:訓練新兵第九百三十三章:奪取熱蘭遮城第五百四十二章:揮汗如雨第一百四十六章:出風頭第八百一十一章:資本的力量第七百四十一章:如虎添翼第五百章:安得廣廈千萬間第二百五十九章:值得第二百九十五章:互相支持第八百六十七章:各憑本事第五十五章:收羅人才第八章:林子太大第四百八十九章: 去河南剿寇第九十五章:突襲第六百四十七章:流水不腐第七百五十五章:流寇鬧得歡第八百一十一章:資本的力量第八百八十章:戰而勝之第五十九章:投桃報李第一百三十四章:活路第二百九十四章:固若金湯第三百九十七章:缺錢第五百六十九章:吳襄父子第三百九十四章:遼西走廊第八百四十四章:包圍錦州第三十六章:人馬第九百四十五章:整編錦衣衛第六十五章: 打哭了第九百四十七章:圖窮匕見第四百六十六章:夜奪登州城第一百三十七章:空耗光陰第一百八十四章:原動力第五十五章:收羅人才第八百三十八章:漢威城第七百六十三章:開戰第七百七十章:別來無恙第八百四十六章:化爲焦土第九百四十章: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第七百七十章:別來無恙第四百二十七章:運糧第七百三十九章:聯合流寇第五百五十七章:石柱第八十一章:凝聚力第九百五十六章:爾等皆亡國之臣第八百八十四章:末路狂飆第七百六十六章:逼退第六十章:出色又出衆第七百六十四章:烽火連天第一百四十三章:捨我其誰第三百八十五章:賺錢第四百四十三章:戰死沙場第六百二十一章:亢奮第四百八十八章: 迎合聖意第七百五十五章:流寇鬧得歡第三百六十九章:打穿金州第八百四十五章:鬆錦大戰第一百零三章:羅家寨第七章: 熱血沸騰第九百二十四章:禪讓第一百零五章:投名狀第七百四十二章:誤會第七百九十五章:爲何而戰第三百三十九章:炮擊金州第六百零三章:毛遂自薦第六百一十六章:檢第八百四十六章:化爲焦土第六百一十九章: 歸師勿掩第四百三十四章:掛爐烤鴨第三百五十四章:初戰告捷第八百九十章:一身是膽第六百八十八章:爆發了第七百七十四章:聽天由命第七百五十五章:流寇鬧得歡第九百三十一章:控制廣渠門第三百三十六章:官升右都督第一百三十九章:巧取榛子鎮第八十一章:凝聚力第四十七章:上賊船第六十八章: 報答第二百七十四章:絕戶計第三百九十六章:“官不聊生”第一百三十七章:空耗光陰第四百零六章:毛承祿第一百七十四章:皇帝的代入感第三百八十九章:沸沸揚揚第一百九十六章:莫以惡小而爲之第七百六十九章:圍獵葛布什賢超哈第八百二十九章: 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