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清鮮戰爭

直到一些中國商人從海路抵達朝鮮,帶去了詳實的一手情報後,朝鮮君臣才大略知道了中國已經改朝換代,而且新朝大兵還將清軍重創殲滅過半的情報。

此時佔據朝鮮王朝要津的都是主和派和親清派人士,他們認爲朝鮮過去曾經因爲外交上的輕率無謀,遭致兩次胡亂的災難,因此都主張鎮之以靜,靜觀時局的發展,不要盲目和清軍爲敵。

朝鮮國王李倧聽信其言,不僅繼續在國內鎮壓主戰派人士,而且還在天法元年三月時,拒絕了遠道而來的順朝使節所遞國書。

此外,朝鮮內部的反清派人士,也因此產生分化——

一部分人認爲反清與親明實爲一體,明朝被流寇滅亡,那麼他們當然既要反清也要反順,更甚者甚至提出了“剿賊伐虜”、“復立明後”的所謂“宗周北伐論”。

另外還有一部分反清派士人,多是有家眷死在兩次胡亂中的大臣。他們對滿清懷抱刻骨仇恨,只是由於朝鮮國力弱小,實在沒有辦法復仇。如今聽說中國的新朝已經重創清軍,而且正在醞釀犁庭掃穴的遼東征伐,便都主張積極投效新朝,與其共同出兵剿滅清虜。

只是毋庸置疑,此時在朝鮮內部,佔據上風的還是親清派論者。

朝鮮國王李倧自己,也由於在位期間兩次遭到皇太極征討的經歷,無論如何都不敢冒然重舉反清旗幟。

而退守遼東的殘清政權,也充分利用了朝鮮外交立場左右搖擺的機會,一面對大順提出了廢棄清朝國號、帝號、年號,改稱女真國、女真國主的服軟方案,另一方面卻使用明朝同治帝朱慈烺的名義,要求徵發朝鮮軍隊,以征伐黑龍江流域,重新捕獲索倫野人,好充實八旗的兵源人丁。

清軍此時的實力,由於光中二年在關內戰場的連續失敗,已經跌落到了谷底,八旗勁旅不足五萬人,面對大順軍是完全不敷使用了。

過去在清軍附庸之下的東蒙古各部,也相繼恢復獨立。在光中二年及天法元年初的劉芳亮掃北遠征中,幾乎都或遠遁、或降附順朝,不復成爲清軍可以利用的軍事力量。

但即便如此,殘清的兵力、戰力,依舊顯著高於朝鮮。

一方面是屯兵寧遠,正以咄咄逼人之勢醞釀犁庭掃穴的大順軍;另一方面是左右搖擺、五心不定,而且還被代善的外交話術玩弄股掌之間的朝鮮。

殘清政權很容易就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代善認爲以現在八旗軍的實力,是絕對無法和大順軍抗衡,也難以通過攻伐擄掠關內地區恢復實力了。

而東蒙古各部,也因爲劉芳亮的掃北遠征,諸部脫離了清軍的管控。即便殘清政權強行出兵,重新徵服東蒙古各部,也會很容易遭到沿邊各鎮順軍的干涉。

唯獨朝鮮,其遠處海東,不與順朝接壤,反而同殘清政權的統治區有大量接壤的地方。軍事力量又弱,國內政局動盪混亂,外交上還同清軍關係密切,對於殘清政權也不設防。

毫無疑問,朝鮮就是殘清政權恢復實力的一塊最好的補品。

過去皇太極兩次打垮朝鮮,卻不將其吞併。主要是考慮到朝鮮山區衆多,地方又十分貧瘠,與其花費大量兵力控制朝鮮,不如將八旗精銳用於攻略明朝。

現在富庶的關內地區,由於順朝強大的軍事力量,清軍已經是不可能染指了。

代善也只能退而求其次,選擇吞併朝鮮來恢復殘清政權的力量。

天法元年冬,代善以征伐黑龍江流域索倫部落的名義,要求朝鮮聯合出兵。朝鮮君臣不以有詐,對此深信不疑,派出精銳的鳥銃兵兩千人隨同清軍出征,結果才入清國境內,即遭到八旗軍有預謀地伏擊殲滅。

清軍隨即派出了僞裝成商人的先鋒部隊,渡過鴨綠江,侵入朝鮮境內。朝鮮守軍缺乏防備,清軍偷襲得手,輕而易舉地佔領了多座山城,隨後代善便率領八旗軍精銳二萬人進入朝鮮境內。

由於八旗兵員數量有限,清軍又擔心一旦戰事曠日持久,其腹背將遭到順軍進攻。所以一開始代善就決定效仿丙子胡亂時皇太極的戰法,以精兵直撲漢城,勢要將朝鮮君臣一網打盡。

沿途爲了抵抗朝鮮軍隊的戰鬥意志,清軍還打出了明朝同治帝朱慈烺的旗號。代善此次入侵朝鮮,即以奉明朝天子之命、九合諸侯以匡天下的口號,號稱是要合清、鮮二國的兵力,消滅流寇,爲明朝復仇。

清軍總兵力只有兩萬多人,但是朝鮮自李倧附清以來,人心大亂,政局動盪,還要向清國進貢大批歲幣,國力比當年丙子胡亂時更爲弱小,根本無法抵抗代善的入侵。

只是短短十天時間,清軍就已經穿過了半個朝鮮半島,兵鋒直逼漢城城下。

朝鮮國王李倧吸取了丙子胡亂時,倉惶逃往南漢山城,結果卻被清軍團團包圍而走投無路的歷史教訓。雖然當時已經風雪大作,但還是堅持要逃去覺華島避難。

可是由於風雪顛仆,覺華島的距離又比較遠,朝鮮君臣一行人馬女眷衆多,趕路速度緩慢。清軍又抱定了破釜沉舟,一定要將朝鮮君臣一網打盡的決心,沿途遇到堅城重兵,都是直接繞開,不與之交戰,目的就是爲了儘快俘虜朝鮮國王李倧。

清軍不以佔領城池或殲滅朝鮮軍隊的主力爲目標,所有力量都用在了捕獲朝鮮君臣上面。

八旗所剩不多的巴牙喇甲騎抵達漢城郊外後,從俘虜的朝鮮兵口中得知朝鮮君臣已經移駕覺華島。代善馬上就下令各軍放棄進攻漢城的任務,全力撲向覺華島方向,想方設法都要在朝鮮國王李倧出海以前,將其攔截下來。

清軍的風馳電摯與朝鮮軍隊的顢頇緩慢,形成了鮮明對比。保護朝鮮國王的御營軍、扈衛軍、總戎軍、精抄軍,這些國王親軍全部都奮力抵抗,也只不過殺傷了數百名清軍而已。

一戰之力,代善便將朝鮮國王李倧、昭顯世子兄弟,還是朝鮮的後宮妃子、重要大臣全部俘獲。

戰爭之順利,實在是讓自從遭遇順軍以後,便苦戰連連的八旗軍,重新找回了過去幾十年來百戰百勝的信心。

第八十四章 熔天化地,聲震宇宙第九十一章 大順騎士第一百七十七章 就這?第十七章 張皮綆歸來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二)第九十三章 漢東節度使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常態,大順衛生運動第一百八十五章 清掃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順軍萬勝(二)第七十五章 血仇第一百一十六章 奔楚(六)第二十三章 楚闖雷霆第七十七章 洗甲北舞渡(七)第一百八十七章 獻祭第五十六章 皇太極孤注於一擲第五十六章 夷陵寨第二十一章 炮標就位單章說明 整合45~53章爲5章節第九十九章 闖軍水師第一百七十一章 馬前卒第二十八章 方太師的議論第一百四十五章 吳橋賊第九十四章 疑雲第一百二十五章 孫傳庭在西線第九十六章 聯軍末路(一)第一百三十四章 結束於碭山第九十四章 阿巴泰在行動第八十七章 稅改第一百八十五章 清掃第六十章 戰雲陰霾第一百一十九章 重點進攻,我全都要第十六章 李自成(上)第二十三章 授節鉞於晉王第七章 鳥銃隊第四十五章 雷霆一棒第四十九章 老而不死是爲第二十五章 大戰將至第五十八章 暴斃之憂第九十五章 前營的黑色大纛第十章 李寨主第三章 李天下第三十八章 東三城告急如星火第六十二章 東虜真是太弱了第六十九章 公審劣士紳第五十三章 清軍裂開了第一百零一章 誰是泥菩薩呢第一百零八章 阿山瘋了第一百三十七章 給我翻譯翻譯第九十九章 清軍在迂迴第五十六章 三百大船第七十一章 洗甲北舞渡(一)第三十章 城下之潰第八十七章 君以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士報之第七十四章 給晉王算一卦第二十三章 沈莊軍事變第一百二十一章 關寧軍是大明柱石啊第六章 營田使第三十五章 周公吐哺第八十二章 千人諾諾,數夫諤諤第二十七章 血戰無名山(中)第一百八十八章 復仇第八章 殺晉王,焚王府第七十三章 大寧新城第六十章 不見洛陽花(三)第七十九章 華南海盜第三章 闖營一小卒(上)第一百六十章 最後一戰(六)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顧細謹第二十七章 洛陽春光好(四)第六十六章 軍議(上)第十九章 北上商洛山(上)第一百四十章 密集陣第一百六十九章 殺掉李來亨啊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順軍萬勝(二)第二章 這裡不是魏博第一百零二章 九條龍谷可成第三十三章 救鮮第六十六章 西北第二十二章 吾乃官軍敵爲賊第六十三章 河南的大逃荒第一百一十五章 不爲張睢陽,便爲顏常山第三十五章 元戎與花頭第九十章 二龍一虎第三十九章 爆頭騎士鰲拜第一百零三章 長安議第二十章 郝標騎兵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順軍萬勝(一)第八十四章 金聲桓的忠告第三十五章 河南的土地改革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第八十五章 隨州的全面勝利第四十四章 李來亨的秘策(一)第五十五章 復興陝西第七章 鳥銃隊第十一章 宗藩制度第三十九章 朱仙鎮第二十三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一)第二十九章 會戰時刻第三十六章 馬寶臨機決斷第二十章 北上商洛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