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朝鮮

此時朝鮮在位的國君,就是推翻了親清派光海君的李倧。他對明朝更爲親近,可也因此遭致了丁卯胡亂和丙子胡亂兩次蹂躪,李倧被迫在崇禎十年向清朝皇帝皇太極行三跪九叩之禮,並接受清朝冊封爲朝鮮國王,使朝鮮的宗主國從明朝變成清朝。

他反正之初,曾經斥責朝鮮上一任國君光海君忘恩背德,私通後金,並標榜要同明朝“協力討虜”,但在實際上仍然採取對後金的不刺激政策,倒也相安無事數年。

皇太極成爲新任後金汗後,情況發生變化,首先皇太極一向就是後金內部的對朝強硬論者,再加上他繼位後內部不穩,又發生饑荒,需要發動一場對朝戰爭來轉移和緩解矛盾。

於是在天啓七年正月,皇太極派二貝勒阿敏率軍進攻朝鮮,同時成爲進攻對象的還有東江鎮的毛文龍,這便是“丁卯胡亂”。

因爲當時的後金兵無法渡海,所以只攻陷了毛文龍在陸上的據點鐵山,對在島上的毛文龍無可奈何;而對朝鮮則勢如破竹,從義州、安州、平壤一直打到黃海道的平山,李倧率仁穆大妃和羣臣避難於江華島,同時命昭顯世子分朝於全州。

不過皇太極當時的意圖,並不是要佔領朝鮮全境,而是急於迫使朝鮮屈服後撤軍,所以兩國在短暫交戰後展開了外交交涉,三月初三在江華島達成盟約,雙方結爲兄弟之國,阿敏撤軍時又擅自在平壤與朝鮮人質原昌君李玖另立一約,規定朝鮮向後金輸歲幣。

不久,後金又要求朝鮮開市中江,與之貿易,朝鮮對這些要求無法拒絕,被迫一一答應。

不過,朝鮮與明朝的宗藩關係尚未因此斷絕。

朝鮮繼續在明朝和後金政權之間保持曖昧,暗中協助明朝在關外的軍事行動。

崇禎八年皇太極征服蒙古察哈爾部,以獲得傳國璽爲藉口欲稱皇帝,朝鮮自然不肯就範。次年二月,皇太極派英俄爾岱等人來朝鮮,借春信、弔祭爲名,勸朝鮮請皇太極進帝號,遭到朝鮮方面堅決拒絕。

以此事爲導火索,朝鮮國王李倧曉諭朝鮮八道,痛斥後金僭號企圖,命令官民做好抵抗後金的準備。

也是在這一年的四月十一日,皇太極即皇帝位於盛京,改國號爲大清,朝鮮春信使羅德憲、回答使李廓雖然被強迫參加賀禮,卻拒絕三跪九叩,被皇太極遣返回國,清朝與朝鮮的緊張關係驟然升級。

在隨後的幾個月時間裡,朝鮮分化爲金尚憲爲首的斥和派與崔鳴吉爲首的主和派,斥和派佔朝鮮士大夫的絕大多數,但朝鮮國王李倧內心偏向主和派,所以在十月向清朝派遣譯官送去國書,委婉地向清朝表達懇求和談之意,卻遭到皇太極拒絕,戰爭遂不可避免。

丙子胡亂的戰事,由於由於朝鮮同清朝實力懸殊加上金自點等將帥的無能,清軍不費吹灰之力就逼近漢城,十二月十四日,朝鮮國王李倧安排王世子、大君、宮中女眷、大臣家眷等先到江華島避難,自己稍後出發。

此時清兵先鋒已經追到漢城近郊,而到江華島還需要兩天,朝鮮君臣擔心途中被清兵俘虜,所以選擇就近逃到南漢山城。

這就是李來亨那個世界中,曾被拍過電影的南漢山城之圍了。

朝鮮八道的勤王軍被皇太極輕易擊潰以後,南漢山城守軍幾次出擊,也都慘敗而歸,從此只能龜縮不出。

清軍主力悉數抵達,把南漢山城圍得水泄不通。朝鮮君臣絕望之下,只能同清軍議和,接受了清朝提出的斷絕對明關係、向清朝稱臣納貢的盟約。

李倧本人也在風雪之中,穿着藍染衣,騎着白馬,率世子及50多名隨從官員出南漢山城西門,在漢江南岸的三田渡向皇太極行三跪九叩之禮,然後改換穿皇太極所賜的貂裘謝恩。

丙子胡亂後,清軍撤軍,帶走了作爲人質的昭顯世子、鳳林大君與約五十萬萬朝鮮俘虜回國。力主斥和的洪翼漢、吳達濟、尹集三學士也被帶到盛京處死。

此後朝鮮不僅向清朝稱臣納貢,還被迫出兵幫助清朝攻打明朝,發兵參與了皮島、鬆錦的相關作戰。

朝鮮國王李倧在此後儘可能順從皇太極之意,對恥於向滿清稱臣的大臣則深惡痛絕。他認爲所受之辱都是斥和派造成的,直斥斥和派“誤國”,又說:“此輩以國之存亡置之度外,謀佔美名,黨同伐異,竟使宗國覆沒,甚可惡也!”

與之相應的是重用主和派和親清派,他在丙子胡亂後拜崔鳴吉爲領議政,崔鳴吉因私通明朝被清朝抓走後又起用金自點。

但是李倧政權的合法性也在兩次胡亂後面臨嚴重危機,由於李倧反正、推翻親清派光海君政權本身的名義就是親明排金,因此他向滿清屈膝自然使人們倍感失望。

丙子胡亂以後,朝鮮掀起了辭職和隱退的風潮,親明士人也都對朝鮮王室倍感失望。

另一方面的表現就是自丁卯胡亂後,叛亂陰謀層出不窮,天啓七年李仁居起兵江原道、崇禎元年柳孝立等欲立仁城君、崇禎五年柳應泂謀逆、崇禎六年李時說欲立錦原令李倬、崇禎八年李基安謀逆、崇德四年貞明公主及宮人的詛咒事件、崇德八年李挺海叛國事件、昭和元年反正功臣沈器遠欲立懷恩君……

可以說是朝鮮王朝歷史上謀逆事件最頻繁的時期。

朝鮮政權正處在內部的風雨飄搖之中,清軍的入關,甚至其挾持崇禎皇帝,在北京擅自擁立明朝新君,都給朝鮮帶來了巨大的衝擊和震撼。

直到去年徐州會戰,李來亨率領大順軍摧枯拉朽般殲滅滿清十萬勁兵以前,東虜的入關南征都是非常順利的。

朝鮮國王李倧因此斷定東虜必將定鼎中原,朝鮮根本不可能與之抗衡,所以竭力在國內打壓、消滅斥和派、抗清派。

結果只是造成了大量對朝鮮王室失望透頂的士人紛紛掀起叛亂,朝鮮本國的政權穩定性和軍事力量都衰落到了谷底。

由於地理遙遠、消息難通的關係,朝鮮是在天法元年時才知道了清軍在關內大敗的消息。朝鮮君臣一度還對此不敢置信,認爲遠方傳言的所謂“虜被賊所敗,死傷數十萬,盡棄燕雲”之說,只是妄言。

第七十一章 花關索(上)第七十六章 劉澤清逃了第三十一章 入宮第一百八十五章 清掃第八十三章 歷史開始了第一百八十三章 嗷,得國之正第八十章 囚車行第五十六章 葉方實學第一百一十二章 會戰徐州第四十三章 楊嗣昌的終局(七)第七十三章 洗甲北舞渡(三)第五十八章 朝鮮世子第一百七十四章 絕境白狐第十五章 袁時中之心第十八章 猛將郝搖旗第二十二章 西寧公第九十九章 清軍在迂迴第九十二章 慶功宴(上)第五十九章 不見洛陽花(二)第七十章 奇襲雪域第三十二章 破陣軍嶺川(三)第三十章 三楚虎賁,北上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順軍萬勝(二)第二十三章 福建第一百四十二章 傳庭死,大明中興矣第六章 雪花無辜第九章 太后寢宮第三十四章 清軍的邪教徒使者第六十三章 孫可望出手第七十五章 尚可喜第四十八章 伏兵山陽(三)第十九章 北上商洛山(上)第九十八章 他來了,李來亨他來了第二十章 李來亨爲誰前驅第二十六章 血戰無名山(上)第三十九章 爆頭騎士鰲拜第一百一十四章 小太師第一百四十二章 傳庭死,大明中興矣第六十三章 孫可望出手第一百三十章 蟲豸搞政治第二十五章 洛陽春光好(二)第七十三章 洗甲北舞渡(三)第六十三章 山中豈桃源(二)第五十七章 遏必隆滿口天話第三十五章 誰是狗第四十五章 甲申年第二十章 明末順初第三十七章 水生第五十三章 大順龍衣衛第三十章 清鮮戰爭第一百零九章 顧君恩在此第一百五十章 總動員第七十四章 李來亨和羅顏清的蜜月第二十二章 西寧公第七十九章 夾河之役的第一勝第二十章 北上商洛山(下)第九十九章 上蔡亂局(二)第三十七章 攤丁入畝不是必殺技第三十一章 鈕鈷祿·陳泰不夠勇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後的明軍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秘策(二)第一百零八章 阿山瘋了第三十四章 陳可新被捕第一百三十章 蟲豸搞政治第一百二十章 貝勒爺昏招迭出第二十一章 炮標就位第三十一章 鈕鈷祿·陳泰不夠勇第六十二章 山中豈桃源(一)第八章 英雄氣第一百四十七章 炮手就位第二十六章 洛陽春光好(三)第五章 先帝遺詔第一百零四章 折箭爲誓第六十二章 山中豈桃源(一)第七十四章 旅蒙商第一百一十八章 滅頂之災第一百二十二章 奔楚(十二)【二更】第五十六章 葉方實學第一百二十八章 不累吾民一年第二十五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三)第一百一十章 承天府第四十九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二)第四十七章 李來亨的秘策(四)第九十二章 解決革回兩營的辦法第四十四章 小虎隊的初戰第九十七章 博洛唱歌洪太死第四十七章 千騎劫營第三十一章 洛陽春光好(八)第一百零四章 官軍炮火(三更)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第五十一章 何面目歸見陛下第三十二章 伐遼第四十七章 史可法嘔血三升第二十二章 始興王第四十二章 多爾袞放棄太原第七十章 直衝狗韃中軍第五十六章 賀鎮精騎(三)第七十三章 花關索(下)第五十九章 刀馬旦(中)第五十五章 楊嗣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