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入宮

京師接到清軍攻陷朝鮮、虜獲鮮國國王消息時,開封市民已經在籌備着新朝大一統後的首個年節了。

京師氣氛祥和,市井繁榮,誰也沒未曾想到,那被順軍打到支離破碎的滿洲韃子,這種時候居然還有餘力跳出來壞事。

朝鮮很遙遠,不在開封市面的腦海和想象力之中。但清軍的鋒芒、殘暴與野蠻,遠離中原百姓還沒有多長的時間。

市民們獲知這個消息後,都有些惶恐。許多人本以爲徐州之戰以後,天下已經大定,多年來難得一見的太平治世將要長久地維持下去,至少他們認爲在自己這一代人裡,應該是不用再擔心重見戰火兵禍了。

誰知道,和平如此快就被打破。

不清楚朝鮮方位在哪裡,不知道半島和遼東有多遠的百姓們,都很緊張,市面上也開始流傳起了各種各樣的謠言——

其中當然不乏一些在清田馳禁改制中利益受損的田主造謠。

對造謠者,龍衣衛不吝嗇鐵拳出擊,強力鎮壓,朝臣們關注的則是如何應對朝鮮的失陷。

是要出兵伐遼,還是要浮海援朝?

亦或者是繼續屯兵山海、寧遠,靜觀局勢的發展呢?

一下子西南、東南的問題,都成爲了疥癬之患,東北問題,重新被提上日程,成爲大順朝堂議論最爲激烈的主題。

新年在奇怪的寂靜中度過,人們都不知道這算是暴風雨前的寧靜,還是長治久安的序幕。但在這個時代,和平既然已經如此罕見,那麼在戰火重燃以前,老百姓們還是更加傾向安享此時此刻的平靜。

禁中的宮人、內廷的女官們都受到了賞賜,林貓貓聽說這是因爲貴妃劉幼辭懷孕的緣故——她想起自己此前被天子吩咐,照看貴妃身體時見到的幼辭,那樣一個嬌小稚嫩的女孩子,居然已經懷孕了。

林貓貓有點吃驚,心裡忍不住又有點惡寒……

大順的這位天子,不要太過分啊。

新年後她換上了新衣,休沐兩天後便重新開始了工作。經過半年來的調整,大順宮廷的女官制度已經越加完善了起來,六尚十二監漸成規模,有才幹、懂得處理政務的年輕女官數量也越來越多。

林貓貓有一種預感,或許今後主宰大順朝野的重臣,就會產生在這些青蔥活潑的女官裡面。

她想起了唐朝的上官婉兒,驟然握緊了手心,想清楚了自己今後幾十年的餘生應該往哪裡努力。

林貓貓只見過天子兩面,一般的中下層女官,當然罕有得見天子聖顏的機會。在她印象裡,天子相貌非常年輕,英武挺拔,身材很高大,看着十分魁梧,很難想象這樣的人讓幼辭懷了孩子。

雖然有女官的臂助,但天法帝的政務還是非常忙碌。只不過一般事務性的案牘,他都常常交給秉筆女官們來負責,自己主要是掌握一個大的方向。

在林貓貓的印象裡,還有她從一些秉筆女官那裡聽來的印象,天法帝很樂於同其他朝臣商討大事。像這次清軍攻陷朝鮮的事情,天法帝就多次召見了平章政事方以仁入宮,還有六政府的尚書、參軍院的要員,甚至軍功赫赫的權帥們,這段時間都很常入宮。

要說入宮最頻繁的,這段時間來當然以劉芳亮爲最。

女官們的議論中,都對這位已經快要四十歲的權帥有極高好感。畢竟都是要四十歲的人了,卻還保持着那樣清雋儒雅的氣度,加之秀美的容顏,確實很給人以很好的觀感。

劉芳亮長期駐守山海關和寧遠,而且還有出塞搜套的作戰經驗,是大順軍高級將領裡對關外地理環境認識最深刻的人物之一。

不用說,天子召見劉芳亮入宮,爲的當然就是討論出兵復遼之事。

和劉芳亮的頻繁被召見,同樣回到京城的郭君鎮卻有些被冷遇了。林貓貓早在天保府和長安時就認識了郭君鎮,她算得上是九江公在宮中的舊交,這段時間也略略有些往來。

當然了,這些往來,林貓貓都是有清楚記在書冊之中,交給龍衣衛和內官監的。

皇帝對於一些朝臣大將,與宮中女官設法建立聯絡的事情,也心知肚明。他知道內廷外朝的對立之勢,現在還沒有完全形成,要徹底隔絕內外消息的溝通,也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所以天子對此事並不惱怒,他反而覺得如林貓貓這樣可以大方公開者,將來是更應該重用一下的。

林貓貓也不確定郭君鎮會不會懷有不滿的冤望之情,畢竟大順的幾位權將軍,高一功剛剛去了金陵覈查江南的賦稅拖欠問題,袁宗第接替劉芳亮駐守山海關,李定國則接替了郭君鎮的位置,出鎮西南。

郭君鎮身爲楚闖嫡系出身的權將軍,還在春秋鼎盛的時候,就被調回開封養老。還不像劉芳亮那樣頻繁入宮,聖眷正隆,而是跟降臣劉文秀、鄭芝龍一樣,過着看似優渥,實際上無實權可言的生活。

天子幾次派林貓貓到郭府傳旨,派這個郭君鎮的老熟人過去,可能也是考慮到安撫郭帥的因素。

林貓貓到郭君鎮府上傳旨的時候,倒沒看過他有什麼明顯不滿的模樣。只是郭君鎮回京以來,天法皇帝遲遲不召他入宮,這種待遇不僅和劉芳亮差得很遠,而且還不如此前被天子親自設宴接待過的李定國、劉文秀、鄭芝龍三名降臣。

一般人的話,肯定會有一肚子怨氣吧?

郭君鎮見林貓貓多次上門送聖旨,看她頗爲辛苦,又一臉困惑,便嚼着豆子笑道:

“陛下連續多次讓你來傳旨,不是賜宅邸,就是賞金銀,本帥滿意得很啊。

雖然陛下沒有召我入宮,但這正好,省卻一堆軍務政務,自在清閒,有何不好?

我聽說我不在開封的日子裡,曾經有那麼幾個不懷好意的科道官,攻擊我在長安屯兵是有異志。說陛下讓我假節便宜行事,是太阿倒持、授人以柄的做法。

方太師勸過我幾次,讓我上幾份自賤的奏疏,罵一罵自己。我嘛,實在沒這種精力,也懶得無聊來罵自己。

就在府中養氣讀書,陛下再多來幾次賞賜,我看也沒什麼不好的嘛!時間久了,那些科道言官也就覺得無趣,自己散掉啦。”

林貓貓抿嘴一笑:“國公爺有此想法,必是我朝之福。陛下是念舊之人,郭國公肯定不需要憂慮什麼的。”

第四十九章 義藩的巡夜第七十八章 黃河巋然不動第三十五章 河南的土地改革第六章 明末商稅論第九章 竹溪突圍(上)第五十六章 皇太極孤注於一擲第五十八章 暴斃之憂第四十五章 遼澤第一百零七章 少虎帥破陣(二)第一百四十三章 我們幹吧!第一百七十八章 吾其被髮左衽矣第六十四章 徐徐爲陣,夏風亂舞第一章 湖廣節度使第九十五章 瑪瑙山第一百一十一章 長安血夜第一百一十五章 不爲張睢陽,便爲顏常山第四章 闖營一小卒(中)第九十五章 瑪瑙山第一百四十四章 燙手山芋邢夫人第五十八章 刀馬旦(上)第三十五章 誰是狗第五十章 滿城之戰第十八章 強攻屏風寨(四)【求收藏和推薦!】第三十九章 朱仙鎮第八十九章 搢紳降爲編戶,衿佩等於僕隸第三十三章 救鮮第三十九章 爆頭騎士鰲拜第一百二十章 阿濟格東路軍第九十二章 焦大沖啊第七十五章 崇禎的四字宗旨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興大明啊第五十四章 鼻血如注第六十三章 山中豈桃源(二)第七十八章 紅衣發熕之神第一百四十六章 守門員第四十九章 革左五營第五十二章 謝明弦第六十九章 大明的姜維第八十一章 土寨整編第三十九章 朱仙鎮第九十三章 皇太極在哪裡第八十五章 隨州的全面勝利第九章 高家寨第三章 龍鳳廟第六十九章 劉芳亮暢快出城第五十三章 最強之人高謙第九十六章 掃清胡塵第一百零八章 大清義王吳三桂第一百四十一章 李成棟第八十六章 爲什麼跟着大順走第三十九章 小虎隊第六十七章 軍議(下)第一百二十章 鐵鞭孫守法第一百八十九章 選擇第七十六章 大名之危第三十二章 滿洲的國運不久了第五十一章 何面目歸見陛下第七十五章 尚可喜第三十九章 天父之教第二十五章 沈莊軍的末路第三十九章 爆頭騎士鰲拜第六十九章 公審劣士紳第一百零八章 多爾袞退兵第四十九章 義藩的巡夜第三十九章 天父之教第五十五章 天不欲朕一海內第五十二章 深州城破第八十四章 金聲桓的忠告第一百四十八章 徐蚌會戰開始第一百二十五章 陝甘大亂,楊承祖難辭其罪第十九章 強攻屏風寨(五)【求收藏!】第十四章 大義覺迷錄第三章 楚闖這一年第七十一章 與明爭天下,實與流賊角第六十八章 大戰的氣氛第七十九章 夾河之役的第一勝第三十四章 天生神將李隨侯第六十章 不見洛陽花(三)第三十九章 小虎隊第五十九章 程朱大義第二十三章 楚闖雷霆第一百零二章 九條龍谷可成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心離解第六章 易名李來亨第七十五章 血仇第四十九章 革左五營第三十六章 崇禎哭第十四章 碗口銃第四十九章 義藩的巡夜第九章 鄉官亦士紳第八十八章 顧君恩來了夠不夠第一百三十六章 闖軍大東征第五十四章 車騎關第八十章 鄉官體制開始動員第五十四章 賀鎮精騎(一)第七十九章 華南海盜第二十二章 西寧公第一百二十五章 潰圍第五十二章 搜殺第九十一章 大順騎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