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伐遼

微微的白雪落到了劉芳亮的斗篷上,他感到一陣冰寒的冷意。皇宮的庭院中央,有一處巨大的火盆,劉芳亮搓着手快步走了過去。

火盆的烘烤,讓他的身子很快重新暖和了起來。地面上一些雪花也被火盆熱化,雪水滲到青石板的縫隙裡面,留下點點冰漬。

“天法二年,好像比去年冷了一點?”

劉芳亮喃喃自語,庭院兩旁的羽林健兒們都肅穆站立,一動不動,好像沒有聽到劉芳亮說的話。

他自己又自嘲地笑了一下,不知不覺,過哥已經駕崩快要兩年了。去年自己一直在奉命南征北戰,出塞千里,追逐胡騎至陰山以北,看到了許許多多前半生從未見過的壯麗景色。

“太宗皇帝,會想看看陰山的景色嗎?”

很多年前,劉芳亮和李過都還在陝北的時候,他記不清楚,那個時候他們還在過着邊民的生活,亦或者已經跟隨李自成起義了?

劉芳亮只記得有一回,他和李過並駕齊驅,爬到黃土高原的一座小山坡上。兩個人坐在一起,看着遠方的朔風吹拂、黃沙飄揚,也看着黃土坡下的羣羊嘔鳴、駝鈴搖盪,兩個不值一文的窮漢或者匪徒和盜賊,竟然狂妄地指天發願。

劉芳亮說他要走出九邊的邊塞,到邊關外的世界去看一看。他小時候見過蒙古騎兵來襲的場景,所以也想去邊塞外的大草原上看一看,那些騎馬的異族人,到底過着什麼樣的生活?他們又爲什麼會一次次南下搶掠陝北的民衆呢?

劉芳亮當時站起身子,他搖搖晃晃地走着,一腳陷在了黃土裡面,但還猶自高歌,唱着一些陝西人才聽得明白的秦腔。

如今的劉國公已忘了李過那時候說了什麼話,但他記得太宗皇帝拍着自己的肩膀,右手捏成拳頭砸在了自己的胸口上。

那種放心的信任感,劉芳亮至今回憶起來,也覺得分外心痛。

“……是劉國公到了嗎?”

宮中書房的木門被侍衛輕輕推開,李來亨穿着盤龍紋的圓領襖子,半臂外披着一條毛茸茸的熊皮大袖走了出來。

六七名宮人緊緊給在天子的身後,但皇帝見到劉芳亮後,走得便越來越快,最後竟小跑了起來。

“陛下……!”

劉芳亮剛要單膝跪下拜首,兩隻手臂就被小步跑來的李來亨扶起。

“去年一年,國公出塞搜套,立下足可以留名青史的邊功。百年、千年以後,或許朕不過是一個史書上見慣不怪的德宗、憲宗、孝宗皇帝,可是國公,卿卻將成爲可比衛霍的名將。

唉,朕有些嫉妒,嫉妒不能與國公一起馳騁在漠南的草原上,嫉妒不能與國公一起發兵朔漠,去看一看藍玉曾到過的捕魚兒海。”

劉芳亮笑道:“臣也不曾到過那樣遙遠的極北之地,此次搜套,雖然行軍數千裡,可最北也未到達漠北草原。這比起漢唐和明初的名將們,實在是相距千里,比之藍玉也萬萬不如,何能望衛霍的項背。”

今天的天氣有點冷,正下着小雪,但李來亨也不急着將劉芳亮迎進書房裡。他接住一小片碎裂的雪花,任其化在自己的手心裡。

李來亨將兩臂張開,他背對着劉芳亮,面朝宮門:

“劉師傅,劉國公!我們都還年輕,上天給我們留下了足夠的時間,讓我們去創造一份追及漢唐的偉業。

滿洲沒落以來,東蒙古諸部羣龍無首,互相攻伐、各自爲戰,水草肥美的漠南草原上,竟然連一支三千帳以上的部落勢力都不復存在。

自古以來,虜勢都未曾這樣衰落過,這正是英雄用武之時。衛霍的功業,以後的數年、十年、數十年裡,大順軍一定能夠做到。

北至冰海,西極蔥嶺,漢唐的將士曾到過的地方,大順軍也都該去走一遍。”

劉芳亮苦笑:“陛下不要忘了大順軍起兵是爲了什麼,太祖皇帝起仁義之兵,只爲幾個百姓而已。大順軍不是爲了張皇威於四海,而是要天下萬民能夠過上安定閒適的生活。

否則肆意出無名之師,窮兵黷武,豈非步了唐玄宗的後塵?

陛下是天才之人,有天降之才,一定明白這點。”

李來亨連連點頭,他嗯了幾聲以後,揮揮手,下令宮人們將劉芳亮帶到書房,並命令宮官們去準備湯食,還要泡些熱茶端過來。

“朕都明白,朕都明白。這些道理,朕都明白,但如今朝中,也只有劉師傅依舊這樣直言不諱。”李來亨有些感慨,“大順軍必不興無名之師,也不會走窮兵黷武的道路。你看,朝鮮之役迫在眉睫,豈謂之無名?

救友邦、存社稷,這合乎道義。也是福臨小兒欺人太甚,殘清國勢殘破至此,竟然還敢挑釁大順,真是取死有道了。”

李來亨的獨斷已經非常明顯了,所以朝臣當然少有人敢觸這個黴頭。雖然李來亨的年號是“天法”,取的是西漢董仲舒關於復古的理論。

《春秋繁露》有載:“春秋之道,奉天而法古。……不覽先王,不能平天下。”

認爲先王之道是天下之“規矩”,不可違背聖者法天,賢者法聖,這是治亂之分的“大數”,古今通達之道理,故《春秋》之世事,“善復古,譏易常,欲其法先王也”。

天法二字,就是取自“奉天而法古”這句話。

但朝中大臣,所有人都心知肚明,法古、復古,絕非天子的意思。

實際上在李來亨看來,不僅“古”不足法,而且“天”也不足奉。

他取年號“天法”,不過是爲了安撫前朝遺臣,表示出自己是一個熱愛、擁護儒家和理學的皇帝,表示出自己的執政之道一定會遵守儒家的仁愛法則。

另外,奉天法古,法先王之道,也是李來亨在向天下表示,他尊奉李自成、李過太祖泰總理兩位先帝的意思。

但是等到局勢穩定下來以後,李來亨真要大刀闊斧改革國政的時候,自然就是“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了。

劉芳亮在書房中剛剛坐下,他用湯勺喝了一下宮人送來的鹿肉湯,還沒暖好肚子,李來亨便發問道:

“劉師傅以爲朝鮮之役,大順應當如何用兵?”

劉芳亮沉吟了好一會兒:“……陛下已經確認,馬上就要興兵伐遼了嗎?”

李來亨大手一拍:“代善攻陷朝鮮,俘虜藩君,朕聽說滿洲人還有遷都漢城的打算,這和丙子年不同了,他們擺明是要長期盤踞朝鮮啊!

朕如何忍得了?難道坐視東虜屯兵朝鮮,恢復實力?將來又是一個高句麗,必將遺害後世數百年。

我們忍一時之疲憊,也必須迅速出兵,徹底殲除此賊。”

“陛下既有決意,則臣願爲伐遼之先鋒。”

李來亨考慮過這個問題,但他還是說:“劉師傅去年一整年都在南征北戰,朕不欲讓你疲於奔波,伐遼先鋒,可以讓袁宗第來,也可以讓劉體純來,或者陳永福、李世威也都可以,不必劉師傅親自率軍出戰。”

第一百一十章 承天府第一百一十九章 朝廷成敗,悉在吳三桂第五十二章 陝西遭了二茬罪第八章 英雄氣第一百零九章 拜謝李過第一百三十七章 給我翻譯翻譯第八章 殺晉王,焚王府第一百八十四章 愛新覺羅殺無赦第一百零六章 少虎帥破陣(一)第五十九章 亡國之道第六章 雪花無辜第四十六章 繡衣使者出奇算第一百一十四章 絕北道第八十八章 顧君恩來了夠不夠第六十八章 羅老帥別這樣第一百七十三章 羽林飛馳第二十八章 只有打了第三十五章 襄陽陷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第一百二十章 鐵鞭孫守法第五十六章 賀鎮精騎(三)第二章 竹溪一民夫(下)第十二章 李來亨沒有離婚第三十九章 小虎隊第七十六章 撲夷陵(二)第四十四章 黃河之冬第三十三章 救鮮第一百六十章 最後一戰(六)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七)第六十一章 不見洛陽花(四)第六十六章 西北第一百一十一章 監國、晉王第七十六章 大名之危第二十三章 龍駒寨第八十六章 羅汝纔來投第九十六章 聯軍末路(一)第一百二十七章 民氣可用第五十二章 深州城破第九十六章 聯軍末路(一)第一百三十三章 尾聲的開始第八章 世祖回鄉第一百二十九章 誰想被李來亨斬殺第六十九章 劉芳亮暢快出城第一百零八章 阿山瘋了第八十八章 大清的王爺第四十六章 永爲濁流第一百零三章 長安議第八十二章 精明震怒,借師助剿第一百一十九章 奔楚(九)第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吳三桂第九十三章 青丘故事第五十九章 亡國之道第九十二章 解決革回兩營的辦法第七十章 挖坑必填第七十三章 大寧新城第五十九章 刀馬旦(中)第四十章 懦夫畏死終須死第五十二章 深州城破第六十八章 皇太極自有安排第一百二十九章 山西大局糜爛第五十五章 賀鎮精騎(二)第一百零八章 多爾袞退兵第一百一十九章 朝廷成敗,悉在吳三桂第九十二章 皇太極之夢第一百八十四章 愛新覺羅殺無赦第九十八章 武昌和嶽州第九十六章 剿總行轅和綏寇公署第十六章 虯龍溝第七十三章 雷霆第七十四章 李來亨和羅顏清的蜜月第一百八十五章 清掃第一百零七章 少虎帥破陣(二)第十八章 祝捷第五十二章 搜殺第十九章 欲取棗陽第六十五章 摧破裕州城(一)第六十四章 我們這一年第八十八章 虜必有詐第七十八章 寧武關只打了兩天第四章 耿應衢的棉布工坊第一百三十三章 雁門之戰以後第十八章 士紳團練第四十三章 高一功的輩分第一百五十六章 最後一戰(二)第八十七章 君以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士報之第十八章 後西明第一百二十四章 奔楚(十四)第三十二章 新的田制第二十四章 洛陽春光好(一)第七十二章 橫掃察北第八十七章 稅改第六十三章 三人行第五十三章 大順龍衣衛第六十八章 羅老帥別這樣第一百一十一章 歷史轉動起來了第一百二十五章 孫傳庭在西線第一百三十五章 人生無處不青山第六章 裕州人第十七章 強攻屏風寨(三)第五十二章 謝明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