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決戰山海關(二)

“滿帥,快看,金狗的前鋒騎兵快要進入雷區了!”滿桂身邊的一個親兵緊張的道。

“放肆,你喊什麼,本帥難道看不見嗎?”滿桂內心也是很緊張,心也提到嗓子口了,不知道這新式的地**不管用,萬一不管用豈不是大半天的準備就廢了,今天守城作戰一半的希望就在它的身上了,於是狠狠的訓斥了那親兵一句。

隨着一聲震天巨響,後金策馬衝在最前面的幾個精騎根本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只是覺得胯下的馬好像踏到了什麼,緊跟着一陣巨響,胯下戰馬就被炸成一片血肉,自己被一股巨大的氣浪掀上天空,緊接着無數鐵片從剛纔爆炸的地方飛入了他的身體,接下來他就什麼都不知道,落到地上之時已經是一句死屍了。

後面跟誰的大隊騎兵來不及勒住繮繩,俱被眼前突發的情況驚呆了,不知道如何反應,任由跨下戰馬繼續向前疾馳而去,頓時馬踏之處,震天的爆炸聲不斷響起,戰馬嘶鳴,受了驚,這會兒不管是多麼訓練有素了,將背上的後金騎兵拋下馬,踐踏致死的金兵不知凡幾。

統兵在後面的莽古爾泰和圖賴一見不對勁,連忙下令停止前進,收攏進入山海關雷區的戰馬殘兵,還沒到山海關下,緊緊地雷一陣就讓他損失了近千人精銳的騎兵,他不禁懷疑起來,山海關上的守將是怎麼知道消息,事先在必經之路上居然了埋了這麼厲害的地雷炮,從這兒到山海關下還有三裡的距離,如果明軍在這三裡地的地方全部埋了這中可怕的地雷炮,自己要死多少人才能到達山海關下。

“三貝勒,大汗讓我們務必奪取山海關,然後與他前後夾擊明廷的援軍,現在我們連山海關下都不能到,而且關上的明軍顯然已經知道了我們偷襲的消息,已經有了完全的準備,我們現在怎麼辦?”圖賴去查問了一下剛纔前面的真實情況,剛纔爆炸的地方被炸的坑坑窪窪,到處都是自家兄弟的斷胳膊,斷腿,慘不忍睹,許多百戰的大金勇士都流露出膽怯的之意,士氣一下子被低落了許多。

“附近有巨大的樹木嗎?”莽古爾泰雖然魯莽,但並不是傻瓜一個,不然他也不會被努爾哈赤立爲四大貝勒之一了。

“有,五十里外有個山坡,那上面的樹兩三個人才能合抱呢?”圖賴想了一下道。

“用不着那麼大,只要比你的脖子粗一些就可以了。”莽古爾泰道。

“這好辦,往後多的是!”圖賴大笑道。

“命人砍比你脖子粗的樹一百根,削去枝葉,快去快回,本貝勒有大用!”莽古爾泰急促的下命令道。

“三貝勒?”圖賴還有些不明白。

“要你去,你就去,晚些你就會明白了!”莽古爾泰不耐煩的踹了圖賴一腳道。

圖賴忙組織起五百士兵,去砍樹去了。

剛纔那一通猛炸,讓城關上的守城將士看的是大爲過癮,士氣鬥漲,滿桂看到這個情況心中稍微安心了些,他從望遠鏡中看到後金的軍隊先是收縮擺開了防禦大陣,忽然派出了大約四五百人的隊伍,上馬往後疾而去,金狗這是要幹什麼?滿桂心中升起一片迷霧,看不透。

待過了近一個時辰,後金還沒有一絲一毫的動靜,滿桂判斷不出他們究竟要幹什麼,心頭更是警兆頻生,有股不祥的預感。

“滿帥,剛纔那四五百名金狗又回來了!”滿桂身邊的親兵匆匆來報。

滿桂忙掏出胸前的望遠鏡望去,看到剛纔那四五百人中,沒四五匹馬後面都拖着一根光禿禿的樹木,足有腦袋那麼粗。

樹木一到後金軍中,後金軍中戰馬頓時騷動起來,全部兵員都重新跨上戰馬,戰刀出竅,整軍再戰的模樣,似乎已經找到了對付地雷的辦法。

“兩人一組,拖上一根長木,前面的人死了,後面的人跟上,凡是此戰死者,本貝勒一定會奏明大汗大大的賞賜他的家人,讓他的家人一輩子衣食無憂,享受榮華富貴。大金的勇士們,到了你們建功立業的時候了!”莽古爾泰拔出佩刀高喊道!

“願爲大汗效命!願爲大汗效命!願爲大汗效命!”三聲呼喊過後,士氣頓時被提了上來。

“奪下這山海關,中原的漂亮女人,金銀財寶就都是我們的了,這些東西應該屬於英勇的大金勇士纔是,懦弱的漢人怎麼配擁有這些東西呢?本貝勒宣佈,只要打下山海關,只要是你們親手拿回來的東西,男人就是你們奴僕,女人就都是你們的女人,金銀珠寶本貝勒一個也不要,全都是你們的!”莽古爾泰再一次高聲喊道。

“山海關!山海關!山海關!”

在女人、金銀財寶的刺激下,剩下的一萬九千精銳的後金八旗兵爆發出驚人的戰鬥yu望,士氣膨脹到頂點!

先是慘烈的滾地雷開始,後金八旗兵丁前赴後繼,終於用鮮血開闢了一條通達山海關下的道路。

載入史冊的山海關決戰在後金付出高達一千五百多犧牲的情況下開始了,莽古爾泰命令將用下剩餘的樹木困在戰車上,命人冒着炮火飛彈,猛烈的撞擊山海關的城門,他們是騎兵,不能攜帶太多的攻城武器,唯一的就是幾十架雲梯,所以他們攻城的突破點在城門,只要進入城門洞,明軍的火器和弓箭就傷不到人,這樣就可以連續不斷撞開城門。

山海關的城門外面一層可是用精鋼包裹的,緊固無比,那是那麼容易就撞開的,關上紅衣大炮更是炮彈充足,莽古爾泰想在短時間內拿下山海關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他也做足了顧慮,只要他能在一天之內攻下山海關,中原的大門就從此爲大金打開,皇太極前後夾擊的戰術目標便能實現。

就在莽古爾泰指揮大軍猛烈攻擊山海關之時,熊廷弼率領着兩萬五千步卒尾隨其後,已經對莽古爾泰的大軍形成了合圍,熊廷弼自知憑他們現在的兵力要想全殲莽古爾泰的兩萬精銳騎兵不太可能,所以他故意在包圍的西北角露出一個薄弱之點,並且在那條路線給他安排了不少驚喜。

熊廷弼的大軍突然出現在莽古爾泰的背後,頓時將指揮攻擊山海關的莽古爾泰嚇的亡魂直冒,馬上反應過來,自己已經中了人家的計了。

熊廷弼給莽古爾泰和圖賴帶來了一份厚禮,那就是手榴彈,手榴彈最早發明於中國,公元1000年,宋朝出現了稱爲“火球”或“火炮”的火器,其原理與現代手榴彈相同,1044年出版的兵書《武經總要》中,已載有霹靂火球、蔟藜火球、毒藥火球、煙球、引火球等多種可手投彈藥,這可以看作是最早的手榴彈雛形。13世紀初,中國軍隊中已出現了鐵殼制爆炸武器「震天雷」,這與現代手榴彈已相差無幾,經過沈楊的改良,改用木質手柄,大大改善了投擲性能,雖然不多,但足夠莽古爾泰喝一壺的。

山海關上的滿桂從望遠鏡中看到後金軍隊後陣中突然發生一陣騷亂,緊跟着是一陣連綿不絕的爆炸聲,後金軍隊的後陣頓時人仰馬翻,陣勢大亂,已然知道是熊廷弼率軍到了,大喜過望,當即朝身邊的親兵喊道:“傳本帥將令,咱們的援軍在金狗後面發動了攻擊,給本帥狠狠的殺!”

關上守城將官聞言頓時精神一震,士氣頓時高漲,勇氣倍增,操炮的炮手也比剛纔準確多了。

可能山海關的前後夾擊之戰沒有寧遠保衛戰來的慘烈,但它是明朝對後金戰爭由弱轉強的轉折點,因此它才被永久的載入史冊,滿桂和熊廷弼也因此奠定了他在大明帝國軍隊中的地位。

在滿桂和熊廷弼的前後夾擊下,莽古爾泰和他剩下的一萬多精銳的騎兵還是爆發了驚人的戰鬥力,在真正近身肉搏戰中,明軍幾乎不時對手,所以滿桂和熊廷弼不約而同採取了有限的遠程作戰,火槍,大炮,佛朗機炮包括弓箭,以及有限的手榴彈,在明軍犀利的火器下,八旗精銳的騎兵死傷無數,還是因爲四條腿比兩條腿快,莽古爾泰被明軍古怪的打法打懵了,忙下令圖賴聚集兵將突圍,他也不愧是軍事素質過硬的將領,很快就找到了熊廷弼爲他設的突圍路口,現在已經管不了前面是不是陷阱了,率大約五千殘兵突圍,卻半路之上又接受了熊廷弼一樁地雷厚禮,直到莽古爾泰逃回去之後,細點了一下人數,逃出來的不足出征時大軍的十分之一,羞憤他想當場抹脖子自殺,如果不時圖賴及時勸阻,這位三貝勒就真的去見他們的薩滿大神了,此戰之後,莽古爾泰意志消沉,漸漸重病纏身,不出三年便不治身亡。

熊廷弼贏了這一仗,將打掃戰場和收拾戰利品的任務丟給滿桂,然後丟下傷兵,率領剩下的不足兩萬的大軍日夜行軍往寧遠城趕去,莽古爾泰逃往西北,他要在莽古爾泰的敗兵回到皇太極大營之前趕到寧遠,希望吳三桂這八千人能撐到自己趕來。

熊廷弼確不知道吳三桂居然冒險使用了詐降之計,而且在萬分驚險的情況下誘使阿濟格夜襲大營,在大營中設下陷阱,活捉了阿濟格,同時阿濟格率領的偷襲大營的五千精兵要麼成了階下之囚,要麼成了刀下之鬼,有阿濟格在手,吳三桂根本不怕皇太極會把他父親兄弟怎麼樣!

這樣一來自然也暴露了吳三桂真正的實力,幸虧有人質在手,皇太極不敢把他怎麼樣!

皇太極不能不顧親兄弟的性命,否則會被冠上說成借敵人之手殺兄弟的罪名,連砍幾個明軍被俘的低級將官,最後還是乖乖的用吳襄一家人和被俘的明軍換回了被俘的阿濟格和八旗兵丁。

吳三桂跟皇太極談判的這當口,熊廷弼急行軍,終於在談判交人之前趕到了,皇太極就是想等交換人之後,發動大軍絞殺吳三桂也不可能了。

寧遠一戰,皇太極損失近三萬精銳,心疼的他看到如野人的莽古爾泰的圖賴一頭就栽倒,如今他的兵力遠不如明軍,如果熊廷弼的大軍和寧遠城的袁崇煥再前後一夾擊,恐怕他就不用回盛京了,剩下唯一的路就是撤軍,談判。

而范文程因爲這次重大的失誤,差點沒被皇太極下令砍了,但因大半原因還是他急功近利,殺了范文程不要緊,要緊的是以後還有沒有漢人主動投靠?所以他沒有殺范文程,而是將他貶到盛京養馬去了,范文程的這一次失誤,所帶來的連鎖效應可不小,後金的貴族開始變本加厲的欺壓漢臣,皇太極也在很大一段時間內不信任漢臣,對後金政權影響非常深遠。

;

第10章 金屋藏嬌(二)第4章 真相(四)第6章 想不到的刺客(二)第8章 干戈暫息(一)第8章 清獄嚴打(四)第9章 戰爭的天平(三)第5章 人算不如天算(二)第3章 湘西局勢(一)第3章 湘西局勢(四)第7章 中秋月圓(三)第3章 故人(一)新書發佈了第12章 東林黨(二)第10章 鄭芝龍的野心(三)第9章 血戰(一)第5章 血戰長江(四)第11章 姐妹團圓(四)第8章 清獄嚴打(二)第5章 真病(二)第12章 喜事連連(二)第3章 直搗黃龍(四)第4章 被迫遷都(五)第10章 梟雄遲暮(四)第2章 各懷心機(四)第3章 再見張嫣(二)第4章 菜市口公審(二)第8章 搜府第9章 微服南巡(七)第9章 微服南巡(十九)第7章 血戰寧遠上(一)第11章 父女相見(三)第9章 突病(一)第7章 協理朝政(二)第7章 夜審(一)第10章 扶桑行省(十一)第9章 血戰寧遠下(二)第10章 戰爭爆發(四)第1章 皇太極稱帝(二)第8章 觀戰(二)第6章 平倭方略(一)第6章 重陽賞菊(一)第14章 年關(一)第11章 迷霧一般的局勢(二)第8章 倭寇(二)第9章 少數民族政策(一)第5章 天子之怒(三)第7章 班師返京(二)第6章 沈家秘營(二)第1章 三方會談(四)第7章 班師返京(四)第1章 皇太極稱帝(三)第6章 伏屍千里(四)第9章 微服南巡(十一)第5章 金、蒙常駐公使(二)第12章 這是或許就是緣分(四)第3章 故人(一)第7章 生擒卓巴(一)第7章 除夕晚宴(三)第2章 三方備戰(四)第4章 真相(五)第11章 開封風雲(二)第11章 游擊戰爭?(二)第4章 黔驢技窮(一)第1章 苗務大臣(二)第12章 逼宮立儲(一)第10章 扶桑行省(四)第6章 平倭方略(一)第9章 戰爭的天平(三)第5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二)第11章 李香君(一)第1章 苦寂方丈(二)第11章 李香君(二)第2章 兵臨城下(一)第6章 圍困南京(五)第8章 卓巴歸心(二)第4章 形勢逆轉(二)第4章 破冰之舉(二)第7章 中秋月圓(二)第3章 故人(二)第8章 一網打盡(三)第9章 微服南巡(十六)第9章 海蘭珠(三)第5章 廷辯交鋒(二)第12章 演變(一)第11章 軍制改革(二)第11章 聖駕南下(四)第4章 再次和談(一)第4章 挑撥(一)第10章 角逐沅州(一)第11章 姐妹團圓(二)第7章 劫色第6章 特種作戰(三)第4章 兄弟反目(二)第6章 伏屍千里(一)第2章 遭受軟禁(二)第1章 武昌戰役(二)第1章 早朝風波(三)第12章 袁崇煥(一)第4章 雙賢第4章 敲詐鹽商(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