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停戰談判(三)

“皇上登基以來,行王道,撫百姓,現在取得如此大捷,是上天對皇上的認可,這說明先皇的眼光是何等高明,也彰顯出皇上其實不僅僅是先皇遺命所選,更是上天的選擇,任何謠言蠱惑說皇上奪位都將不攻自破!”刑部尚書楊鶴出列躬身大聲道。

頓時底下這些大臣們個個都發表起表示自己忠心的話語來,羣情激動。

“好,好,好。”坐回龍椅上的朱影龍雙手虛擡,這才止住了下面的聲音。

“啓稟皇上,老臣估計皇太極損失了這麼多兵馬,寧遠之圍將不解而解了,老臣的意思是是不是乘勝追擊,收復錦州?”孫慎行出列奏請道。

“孫老愛卿,眼下朝廷只是在山海關下取得了一場勝利,寧遠那邊還沒有消息傳來,一切都是個未知之數,朕覺得,還是等雄霸和袁崇煥的奏摺到京之後,再議此事!”朱影龍還沒有被勝利衝昏了頭腦,現在收復錦州好是好,但收回來,又要話多少銀子,還要派多少士兵鎮守,不如把這個包袱丟給皇太極好了,這只是戰略上的暫時讓步,況有寧遠這顆釘子,隨時可以揮師北上。

孫慎行忙道:“是老臣太心急了。”

緊接着朱影龍宣佈了近日將整頓內宮的旨意,原有的二十四個部門不變,但職能上都各有些小小變化,如司禮監削去了批朱之權,並且許多部門換成女官,如浣衣局、巾冒局、針工局和內織染局,這四個部門全部廢除掌印太監,用以女官掌管,特別是內府供用庫、司鑰庫、承運庫、廣盈庫、廣惠庫、廣積庫、贓罰庫,以及甲、乙、丙、丁、戊字等十庫,和一些房、作、廠等全部重新劃給六部。不再設內府,皇宮大內以及皇室宗人的費用之處全部有戶部支出,在戶部下增設一個內司,專管皇宮大內和宗人的費用支出,同時成立以皇后爲主的皇宮財政審批制度,將皇宮的財權抓到手裡來,儘可能的杜絕一些貪污現象,由於皇后暫時未立,這項工作贊由英妃暫代,同時宣佈撤除南京天壽山、湖廣、承天府、鳳陽守備職務;負責南京、蘇州、杭州三地的織造的監守太監都撤掉;還有各省要地的鎮守;管理廣東、福建、浙江三地市舶司;(這三處的市舶市朝廷暫時無法管轄,所以朱影龍下旨另設揚州市舶司,主管官員是他的大舅子田畹),監督各地倉、場,各地的監軍,擔任採辦、糧稅、礦稅、關隘等特使等等通通裁撤。

這場風暴意味着皇帝將內宦的權力全部收了回來,除了皇帝的私人財產還沒有動之外,幾乎將宦官們侵吞國家財富的要害職務全部裁撤,從此之後宦官們就只有一個權力,那就是待在紫禁城內服侍好皇上,所有特權全部被取消,此舉更是令舉朝震驚,文武百官早就看出皇上有意廢除太監的特權,卻想不到皇帝的決心這麼大,一下子將宦官之權砍去了九成還不止,牢牢的將宦官限制在這座方方正正的紫禁城中不得出一步,並且昭告天下,凡後世之君都不得破這個規矩。

此令一經頒佈,頓時整個京城都震動了,皇上這回是鐵了心要拿宦官開刀了,城內的百姓奔走相告,喜悅之情溢於言表,上前面來,雖然太監是個不全之人,但卻享盡了十全之人所不曾有的富貴和權力,現在好了,他們再也沒有權力踩在老百姓頭上,盤剝他們辛辛苦苦賺來的血汗錢了。

這一場整頓內宦的風暴不僅僅得到了下層百姓們的支持,也得到了士族商賈們的鼎力歡迎,以後他們再也不要看那些太監的臉色了,消息傳到江南,更是加重了僞明朝廷的離心離德,蘇州、常州等江浙一帶東林黨人反抗南京僞明政權的統治癒來愈激烈,魏忠賢失去了千萬家財,他還不想着撈回來,江浙幾個省份的賦稅一下子被他提高了近三倍多,同時爲了討好當地的士族,基本上一份賦稅都不用上交,這樣一來,民怨沸騰,反抗之聲不斷,都被魏忠賢殘酷的血腥鎮壓了。

朱影龍還下旨讓王承恩在宮內設立自首處,凡貪污受賄,採辦宮中用度時壓榨百姓商賈者俱可以到自首處自首,主動交代問題的,視情節輕重,給予一定的減免,罪行輕的,不但得到一筆不菲的安家銀子,朝廷還撥給其幾畝地,讓他可以回去耕地養活家人,這樣一來避免一刀切帶來無可挽回的宮廷震盪,同時大家提拔一些平日裡恪敬職守的太監,以取代這些人留下的空缺,這樣,整個紫禁城就被朱影龍牢牢的掌控在手裡,包括大內侍衛、太監、宮女,現在他們的命運一經跟新皇帝是一體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鄉試第一場考試已經結束了,當這些順天舉子們聽到山海關大捷,又聽到皇上下旨嚴厲整頓內宦之時,在幾個領頭的舉子帶領下,還給朱影龍上了一道萬言書,盛讚朱影龍是亙古未有之仁聖之君,他們原意效忠新帝,原意爲國家,爲朝廷貢獻他們的力量,誇的朱影龍比三皇五帝還偉大似的,雖然不切實際,還有諂媚之嫌,不過這也是讀書人對他這個皇帝的一個肯定,士子之心也是很重要的,畢竟在這個民智還未怎麼開化的封建帝國,他需要這些人幫他治理這麼大的一個國家,當即下了一道旨意,給予這些人一些鼓勵,鼓勵他們好好攻讀聖人之書,將來爲朝廷建功立業。

“六百里加急,皇太極退兵了!”朝陽門外,一騎飛入,策馬狂奔高喊道。

皇太極得知雄霸的兩萬大軍已到,而且是挾大勝而來,士氣高昂,反觀自己帳下八旗兵勇,連戰連敗,士氣低迷,損失了三萬多精銳,已經讓他元氣打傷,不能再打了,皇太極只有立刻下令從寧遠退兵,將大軍後撤到塔山、黑山、杏山一帶佈防,同時遣使要求跟明軍談判。

袁崇煥怎麼也想不通皇太極會在這個時候突然退兵,當他見到了前來馳援寧遠的主將之時,一切都明白了,由熊大哥領軍,又怎麼輕易的中了皇太極的詭計呢?當熊廷弼將自己以四鎮之兵代山海關之兵,遣吳三桂以八千之兵迷惑皇太極,然後回師與滿桂在山海關城下幾乎全殲皇太極的精銳騎兵偏師的經過說了出來,聽的袁崇煥當時就拍案叫絕,此役關鍵之處就是把握了皇太極的急功近利的心理,這才取的瞭如此戰果。

對於吳三桂,熊廷弼和袁崇煥都對其大加讚賞,對這個年輕人臨機立斷的軍事才能非常欣賞,熊廷弼更是搶先一步,收下了吳三桂爲弟子,直叫袁崇煥惋惜不已。

皇太極退兵的消息傳到朱影龍耳朵,他大喜過望,但隨之而來的談判讓他犯愁其來,派誰去談判呢?

第2章 豎子不足與謀(二)第4章 意外收穫(三)第8章 遭遇一戰(四)第5章 悲城南京(二)第4章 真相(三)第1章 皇太極稱帝(三)第1章 鐵口斷宋(三)第6章 一統天下(六)第3章 藍家兄妹(三)第4章 以打促和(二)第10章 麻家覆滅(二)第4章 兄弟反目(二)第11章 姐妹團圓(三)第10章 扶桑行省(十一)第2章 北伐伊始(四)第3章 湘西局勢(一)第8章 開放武器禁運(一)第4章 真相(一)第8章 觀戰(二)第10章 百業待興(一)第11章 軍制改革(二)第12章 智取嶽州(一)第9章 青城之戰(三)第5章 省親之路(四)第5章 血戰長江(五)第4章 大婚第12章 苗人內訌(二)第2章 白蓮教(一)第12章 喜事連連(二)第9章 血戰寧遠下一(下)第11章 聖駕南下(二)第4章 被迫遷都(三)第12章 這是或許就是緣分(四)第12章 強勢介入(二)第12章 劃時代的變革(四)第5章 廷辯交鋒(二)第10章 如瑩分娩(一)第9章 血戰寧遠下(二)第3章 皇帝萬壽(二)第9章 青城之戰(三)第3章 兩淮鹽商(四)第3章 湘西局勢(四)第9章 血戰(一)第1章 三方會談(一)第9章 突病(二)第9章 突病(二)第2章 驚天之密(三)第6章 定計第12章 一道聖旨(二)第4章 被迫遷都(一)第8章 卓巴歸心(二)第7章 開源節流(二)第5章 陝西流賊(一)第10章 戰局(一)第3章 情爲何物(二)第3章 家庭晚宴(一)第8章 遭遇一戰(二)第3章 聖姑(二)第9章 微服南巡(七)第8章 傳國玉璽(四)第5章 天子之怒(四)第2章 捷報傳來(一)第11章 父女相見(六)第2章 捷報傳來(二)第3章 杭州大捷(一)第9章 血戰寧遠下一(下)第7章 錦州逼和(二)第7章 絕代雙嬌(六)第10章 鄭芝龍的野心(三)第8章 緩緩徐圖(二)第10章 湘西風雲(一)第10章 扶桑行省(十三)第2章 盛京風雲(一)第10章 簽訂協議(二)第4章 意外收穫(四)第3章 再見張嫣(一)第7章 除夕晚宴(三)第6章 軍區與軍銜(二)第12章 意外之喜(二)第11章 促膝長談(一)第1章 和親聯姻(二)第11章 迷霧一般的局勢(四)第10章 浴火鳳凰(四)第5章 人算不如天算(一)第11章 迷霧一般的局勢(二)第4章 形勢逆轉(二)第10章 夜幕下的陰謀(一)第8章 一網打盡(一)第8章 清獄嚴打(三)第3章 湘西局勢(四)第7章 圍困南京(二)第7章 班師返京(四)第2章 盛京風雲(三)第6章 引蛇出洞(二)第11章 迷霧一般的局勢(一)第2章 三方備戰(一)第7章 錦州逼和(二)第6章 半島危機(二)第10章 沈家兄妹(二)第7章 除夕晚宴(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