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決戰山海關(一)

九月九日清晨,山海關總兵府,滿桂升帳議事,部署山海關防務,由於抽調了近兩萬五千的精銳之兵交給了熊廷弼馳援寧遠去了,雖然有二萬多新軍加入與剩下的一萬五守軍一共四萬人重新構成山海關新的守關力量,滿桂的意思是以老帶新,將新軍全部編入老軍當中,但熊廷弼的一份急件將他的計劃全部打亂,只得暫時放下整編的想法,全力部署山海關防禦作戰,將百戰之兵安排在一線主要城關之上,其他四鎮之兵安排在次要和候補梯隊裡面,並且在山海關前人行畢竟之道上佈滿地雷。

地雷這個東西早在這個時代就出現了,戚繼光將軍首先發明,將他運用在抗擊倭寇的戰場之上,算起來,這地雷跟小鬼子的緣分還真是不淺呀!明代兵書《武備志》中記載了10多種地雷的形制及特性,並繪有地雷的構造圖。地雷多是用石、陶、鐵製成的,將它埋入地下,使用踏發、絆發、拉發、點發等發火裝置,殺傷敵人。早期的地雷多是用石頭打製成圓形或方形,中間鑿深孔,內裝火yao,然後杵實,留有小空隙插入細竹筒或葦管,裡面牽出引信,然後用紙漿泥密封藥口,埋在敵人必經之處,當敵人將近時,點燃引信,引爆地雷。這種石雷又叫“石炸炮”。其構造簡單,取材方便,廣泛使用於戰鬥。但也因貯藥量小,爆炸力較小,而漸被更新。

朱影龍得知這個時代早就出現了地雷這種東西自然是大喜過望,後世小鬼子被地雷炸的鬼哭狼嚎的電影情節猶在眼前,在朱影龍的秘密關注下,爆竹專家沈楊歷時一年多潛心研究下,在朱影龍超越這個時空的意識引導下,首先是改變原有的火yao配方,以標準的“硝七、炭二、硫一製造出威力巨大的黑火yao,然後改變地雷的形制,用鐵鑄的外殼,特別是發火裝置得到不斷改進,有效擴大了地雷的有效殺傷範圍。由於得不到更多的試驗,以及保密,所以沒有製造太多,朱影龍爲了馳援寧遠不惜血本,將試製出來的地雷一股腦的,除了留下幾個樣品全部給了熊廷弼帶去了寧遠戰場。

山海關城防堅固遠勝寧遠,紅衣大炮更是有十幾門,分佈在各個至關重要的城垛之上,黑通通的炮口陰森森的對着關下,滿桂接到熊廷弼的緊接文書就開始整軍備戰,大戰即將來臨的消息悄然在關中傳開,金人的殘暴早有耳聞,百姓們人心惶惶,不少人匆忙收拾好行禮家當,等關破之時就南下逃難。

“老滿,你放心好了,雄大帥給咱們留下的二百多顆地雷炮全都讓我派人埋在關下了,管保這些金狗過來先過過年再說!”祖大壽興奮道。

滿桂是主將,心思要比祖大壽重了許多,雖說已經定計,關上關下里外夾擊,但以他多年跟金兵交手對對手的瞭解,兩萬精銳騎兵的戰鬥力非同小可,朝廷如果也像後金這樣有這麼兩萬精銳的化,怕他後金幹什麼?熊廷弼那裡雖有兩萬五千的精銳,但那都是步卒,雖說有不少剋制騎兵的戰車,兵力也在對方三倍之上,但這一仗勝數還在五五之數呀,他豈能不擔心。

“啓稟滿帥,後金的騎兵已到達五里以外!”從早上到中午滿桂和山海關主將都不解甲冑的待在山海關城樓上。

滿桂拿起掛在脖子上的望遠鏡,看到以片黃雲奔騰似的滾滾來,移動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結舌,金兵那黃、藍、紅、白四色旗幟揮舞着,就彷彿到了眼前。

“快放狼煙,迎戰!”滿桂不是沒有經歷過殘酷的守城戰,但是這一次是唯一讓他心跳不由自主加快的一次,渾身的血液如同被煮沸了一般,轉過身去反觀身後諸將也都面色凝重起來。

滿桂的命令剛下達完,就聽到了如驚雷般的馬蹄聲傳來,山海關上各關隘主將迅速就位,指揮迎戰,滾滾狼煙被點燃了,濃入黑墨的煙柱直衝雲霄,一路向西,消息飛速的傳到正在貢院查看順天府鄉試的皇帝朱影龍的耳朵裡。

“什麼,後金兵犯山海關?”朱影龍聽到這個消息,臉色頓時慘白,忙急匆匆的從貢院裡出來,皇宮也不回了,直接驅車去了兵部衙門。

“怎麼回事?”朱影龍見到孫承宗第一個問題就問道。

“啓稟皇上,老臣剛剛得到山海關滿總兵的密摺,正打算給皇上呈上去,卻不想皇上居然這麼快知道消息,親自來兵部了。”孫承宗鎮定自若道。

“密摺呢?”朱影龍狐疑的看了孫承宗一眼,山海關起戰事,這關係大明的生死存亡之際,這個時空的通訊手段實在不敢恭維,或許知道消息之事,事情都已經發生了。

“請皇上御覽!”孫承宗命人取來一隻錫封的圓筒,躬身呈了上去。

朱影龍一把接過圓筒,除去錫封,取出裡面的密摺,仔細的看了起來,滿桂在密摺中將他與熊廷弼的作戰計劃詳細的寫了出來,但由於密摺是用六百里加急送的,馬的四條腿自然比不上人的眼睛,所以還是比狼煙晚了一步,害的朱影龍虛驚了一場。

“傳旨,明京營代提督秘密整頓京營佈防,全面宵禁,酉時之後任何官民士紳沒有朕的旨意不準出現在京城任何一條大街上,朕不怕他一萬,也要怕他萬一,有準備總比沒有準備的好。”朱影龍合上滿桂的密摺道。

“皇上,這麼一來似乎過於緊張了吧,老臣建議還是內緊外鬆的好。”孫承宗匆匆瀏覽了一下滿桂的密摺建議道。

“不,京城絕不能亂,後金兵犯山海關一事估計很快全城百姓都會知道,爲了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如果沒有嚴令,朕恐怕魏忠賢的餘黨會趁機作亂!”朱影龍仔細的想了一下,還是堅持了自己原來的想法,孫承宗只好躬身領命,反正小心無大錯,皇上這麼做雖然有些過於小心,但這樣也讓一些居心叵測之徒無可趁之機,目下穩定最要緊。

;

第4章 攤丁入畝(二)第7章 投桃報李(二)第12章 黃雀在後(一)第2章 驚天之密(三)第8章 緩緩徐圖(二)第7章 李瑤情動(二)第12章 演變(二)第8章 救人第2章 停戰談判(四)第11章 游擊戰爭?(二)第9章 風生水起(二)第7章 圍困南京(四)第10章 金屋藏嬌(二)第1章 廢除八股(三)第5章 傷勢惡化(二)第8章 清獄嚴打(二)第10章 岳父周奎(二)第6章 引蛇出洞(二)第11章 軍制改革(二)第4章 被迫遷都(六)第10章 浴火鳳凰(六)第10章 秦淮(一)第1章 鐵口斷宋(三)第8章 整風運動(一)第1章 風雨飄搖(二)第1章 武昌戰役(一)第6章 平定江南(一)第12章 大龍興寺(二)第1章 返回(二)第12章 黃紅之爭(四)第6章 特種作戰(三)第7章 平壤之戰(二)第9章 苗疆鳳凰(一)第1章 苗務大臣(一)第11章 風流明帝(三)第3章 圖賴之死(五)第11章 迷霧一般的局勢(一)第6章 一統天下(五)第4章 黔驢技窮(三)第3章 家庭晚宴(一)第6章 東西夾擊(二)第4章 原來是你(二)第10章 登陸琉球(二)第8章 遭遇一戰(三)第1章 廢除八股(一)第11章 組建軍機閣(二)第4章 破冰之舉(二)第1章 苦寂方丈(一)第11章 聖駕南下(三)第1章 甦醒第10章 佈局天下(三)第10章 沈家兄妹(一)第6章 特種作戰(三)第7章 中秋月圓(四)第11章 聖駕南下(二)第2章 撐死膽大的(四)第2章 豎子不足與謀(一)第3章 直搗黃龍(四)第8章 順帝之璽(一)第11章 真有刺客(二)第12章 苗人內訌(一)第5章 官場地震(一)第1章 春闈出貢(一)第4章 被迫遷都(五)第6章 平倭方略(三)第11章 軍制改革(二)第11章 父女相見(六)第9章 微服南巡(一)第3章 情爲何物(二)第1章 沅州之爭(二)第1章 赴遼(一)第4章 再次和談(一)第1章 風雲變幻(二)第1章 三方會談(二)第12章 南京城下(四)第1章 不速之客(三)第3章 情爲何物(二)第8章 緩緩徐圖(二)第1章 沅州之爭(一)第4章 被迫遷都(六)第8章 九·一八(四)第6章 想不到的刺客(五)第1章 皇太極稱帝(三)第6章 救美(二)第5章 血戰長江(三)第10章 梟雄遲暮(一)第3章 軍校第12章 喜事連連(二)第6章 張榜求醫(一)第12章 南京城下(三)第12章 決戰山海關(二)第2章 各懷心機(三)第13章 來信(一)第1章 停戰和談(二)第9章 主動出擊(二)第8章 一網打盡(二)第6章 獻身(一)第5章 刺客現身(二)第9章 真假玉璽(四)第2章 北伐伊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