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1章 儀同三司 拜大司馬

在衆臣羣情沸騰的時候,被劉備緊緊抓住手的糜暘,也將目光望向了身旁這位方纔稱他爲義子的漢皇。

直到這一刻糜暘才知道,爲何劉備會不事先跟他說要免去他的大將軍職務一事。

劉備是在保護他。

若是劉備事先跟他說這件事,那麼勢必也會跟自己說出他的真實目的。

可是那樣一來,無疑是讓糜暘陷入了爲難的境地中。

長安不是軍營,居住在皇宮內的劉備身旁,是日夜有着起居官跟隨的。

起居官會如實地將他看到的這一幕記載在史冊上,這樣一來糜暘在後世就會引起不小的爭議。

天策上將的封賞,已然超脫了人臣的範疇。

既然如此,身爲人臣的糜暘提前知道這件事,爲何不冒死推辭呢?

爲了不讓後世的人對糜暘產生這種疑慮,最好的辦法就是先秘而不宣,然後在一個公開場合以帝王的權威直接昭告天下。

劉備對自己的關愛,真的是體現在方方面面。

想着想着,糜暘的眼睛紅了。

同時糜暘也知道,劉備爲自己專門開創出一個天策上將的封號,並不單純是爲了封賞自己。

他亦是在爲劉禪鋪路。

在南鄭之戰大勝後,自己就已經是大將軍、列侯的身份。

而隨後自己又爲大漢收復了長安乃至於整片關中故地,這樣的功勞可以說比以往自己立下的任何一場功勞更大。

故而劉備必須再次對自己進行封賞。

不然若是身爲首功的自己都不被封賞的話,那麼在北伐戰爭中立下戰功的旁人,又有何資格被封賞?

可該如何對自己進行封賞,卻是一件頗爲頭疼的事。

封賞無非分爲兩方面,一爲權,二爲名。

在權力這方面,自己尚還有進步的空間。

可在名這方面,自己卻已然達到了人臣的頂端——齊侯。

按照常理,侯爵再往上便是公爵,但糜暘知道公爵劉備是不可能封賞給自己的。

生人不觸碰公王爵號,是劉備身爲漢室帝王心中的底線。

而要是不能賞賜給自己公爵的話,在爵號方面又該如何對自己進行封賞呢?

增加食邑一途也是行不通的。

憑藉收復關中的功勞,要想通過增加食邑的方式對自己進行封賞,那增加的數量至少得萬戶起步。

可之前自己的食邑就已然在萬戶以上,要是再增加至少萬戶的話,天下遭受戰亂多年,又何來常住人口兩萬戶以上的大城呢?

劉備總不可能將長安、成都兩座都城,直接賞賜給自己當做食邑。

在領兵收復關中後,糜暘面臨的就是一種賞無可賞的局面。

當賞無可賞,遇上必賞之功時,劉備只能效孝武帝封賞霍去病故事,爲糜暘想出了一個全新的尊號。

併爲了讓這個尊號匹配上糜暘的功勞,劉備將天策上將的地位拔高到僅次於帝王的程度。

而隨着天策上將尊號的確立,不僅當下糜暘賞無可賞的的局面得到有效解決。

就是在將來劉備去世後,劉禪也不會面臨無法封賞糜暘的窘境。

因爲劉備專門爲糜暘開闢出一條,所有人臣都不曾擁有的封賞新途。

劉備封賞的天策上將,本質上是一種爵位。

這個爵位是不受祖制約束又與糜暘的齊侯絲毫不衝突的,在這種情況下劉禪將來封賞糜暘的方式,可就多了去了。

要劉禪打地基,他可能做不到。

可要是讓劉禪在地基上起高樓,卻是他可以完成的事。

可以說劉備今日對糜暘做出天策上將的封賞,既是出於一個帝王的考量,亦是出於一位父親的苦心。

當然劉備爲父的這番苦心,是同時傾注在了劉禪與糜暘二人身上的。

衆臣雖對劉備封賞糜暘爲天策上將一事感到無比震撼,畢竟天策上將的地位太高了。

可哪怕心中的震撼情緒再如何強烈,卻終究沒有一位大臣在這時出來諫阻劉備。

造成這一幕的原因有多種——帝王的無上權威、糜暘的蓋世功勳。

但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卻也是絕對不容忽視的。

那個原因便是:

當劉備冊封糜暘爲天策上將的話語傳入高臺下方的數萬漢軍耳中後,相比於諸位漢臣的震撼,數萬漢軍的反應卻顯得更爲直接。

幾乎是同一時間,數萬漢軍齊齊擡頭朝着高臺上望去。

雖說高臺之上燈火通明,可由於距離過遠,其實許多漢軍並不能看清糜暘的相貌。

但糜暘的身形,他們都是認識的!

當看到糜暘站在高臺邊之後,數萬漢軍以爲糜暘是在等待着他們的迴應。

於是乎根本用不上禮官的指引,下一刻數萬漢軍就紛紛高舉起手中的長槍迎向高臺上的那道身形:

“天策上將!”

“天策上將!”

數萬柄長槍高舉的那一刻,無數的歡呼吶喊聲從數萬漢軍的口中情不自禁的發出。

數萬人的歡呼吶喊聲,宛若洶涌奔騰的潮水一般,一瞬間將宛若小山般的高臺淹沒。而位於高臺上下的上百位漢臣,還沒等他們反應過來,他們就感覺到他們的四面八方,全都是漫天遍地的“天策上將”四個字。

隨着時間的推移,數萬漢軍的高喊聲愈發強烈。

若方纔數萬聲高喊聲還只能算是奔涌的潮水聲,那麼到了後來,那數萬漢軍的高喊聲已然轉變爲山嶽抖動的巨震聲,將整片長陵內外天地震的隆隆作響。

亦震的上百位漢臣,沒一個人敢妄動,妄言。

今日拱衛長陵的數萬漢軍,俱是去年跟隨糜暘北伐的漢軍精銳。

對於數萬漢軍精銳來說,他們是親眼看着糜暘是如何帶領他們一次次擊敗敵人,如何帶領他們一步步走到長安腳下的。

經歷過這些的漢軍,他們對糜暘是無比崇拜的,他們就是糜暘最堅定的支持者!

憑藉齊侯的功勞,天策上將正應該是他。

而以後自己亦正應該是天策軍中的一員!

難道有人敢對這一點有異議嗎?

在數萬聲經久不衰的高喊聲中,一位內侍手捧一座玉盤正快速地朝着高臺上走去。

這名內侍每走一步,他的雙腳都在打顫着。

明明他剛剛離去時,高臺上下還很安靜,可沒想到當他回來後,他身處的這方天地,卻已然變得震動起來。

小小內侍,如何能不懼?

可聖命在身,這名內侍還是儘量鼓起心中的勇氣,不斷地朝着高臺上前進着。

而這位內侍匆忙登臺的行爲,也自然引起了高臺上下諸位漢臣的注意。

看着從身旁快速走過的內侍,儘管他手中捧着的玉盤爲一塊白布所包裹,但通過觀察不難看出,玉盤上盛放的當是一把劍。

可沒來由的,這名內侍爲何會突然手奉長劍來到高臺上呢?

內侍的行進速度頗快,而每當他從一位漢臣身旁經過,那位漢臣心中就會浮現起這般的疑問。

不過諸位漢臣心中的疑問並未持續多久,因爲隨着內侍的順利登頂,他們心中的疑問也即將得到解答。

看着離去的內侍,終於將自己想要的東西帶來後,劉備的臉上流露出笑意。

劉備先讓內侍侍立一旁,然後示意糜暘讓天地間安靜下來。

得到劉備的示意後,糜暘微微點了點頭。

隨後他就在數萬漢軍的注目下,高舉一隻手做出令旗揮舞狀。

哪怕糜暘當下手中並無軍旗在手,可數萬漢軍中的軍官在糜暘的動作後,第一時間就明白了糜暘的意思。

於是乎幾乎是下一刻,方纔還引得天地喧囂的數萬聲高喊聲就頃刻間戛然而止。

天地間真如劉備所說的那般,又安靜了起來。

在見到這驚人的情景後,許多漢臣心中不由得感慨萬千。

這該說己方兒郎訓練有素呢?還是該說糜暘對軍隊的掌控,已經到達一種難以想象的地步了?

待天地重新恢復安靜後,劉備在諸位漢臣的注視下掀開了蓋在玉盤上的那塊白布。

白布揭開之後,玉盤上的物件全貌正式落入所有人的眼中。

與方纔心中猜測的一樣,那物件正是一把寶劍。

可是在看到那把寶劍的全貌後,有些老臣的呼吸又急促了起來。

那柄寶劍長三尺六寸,龍鳳爲柄,劍身上用優美的線條刻畫出占卜的紋路。

單單看外觀,就可知這柄寶劍的價值定然不凡。

可相比於外觀的價值,這柄寶劍本身代表的意義卻更是非凡

因爲這柄寶劍正是劉備的貼身佩劍。

當年劉備入主益州後,曾命天下有名的工匠,採金牛山鐵,打造了八柄鋒利異常的寶劍。

那八柄寶劍劉備自己留下一柄作爲貼身佩劍,其他七柄都賞賜給了三位皇子及四位元勳大臣。

雖說眼下的這柄寶劍,與另外七把人臣佩劍同根同源。

可自從這柄寶劍被劉備作爲隨身佩劍後,多年以來早就在漢室大臣眼中有了不一般的意義。

現在劉備拿出這柄寶劍,意欲爲何?

還能爲何,總不可能是拿出來吸收月光精華的。

“子晟。”

劉備才懶得管旁人的眼睛紅不紅,呼吸急促不急促,他自顧自地喚起了糜暘。

在呼喚糜暘的同時,劉備伸出雙手從玉盤上取下寶劍遞送到糜暘的面前:

“當年朕打造出這把劍,想的是以後能手持這把利劍,親手斬盡天下一切宵小。

可惜朕年歲遲暮,想來朕日後再難有上戰場之日。

然寶劍不當因此蒙塵。

朕今日將朕的這把寶劍贈於你,希望你能繼承朕的志向,日後用這把寶劍上佐君王,中震佞臣,下衛百姓。

朕以往尚未爲這柄寶劍命名,今日你既然已是天策上將,那朕就爲這柄寶劍命名爲“天策”。”

說完後,劉備便在所有人的注視下,將手中的天策劍交到糜暘的手中。

面對劉備的厚愛,糜暘感激涕零,在接過天策劍後連忙對着劉備深深拜謝。

“臣定不會有負陛下厚望!

天策之旗,將只爲大漢昌盛而招展!”

糜暘的回答讓劉備很滿意。

而就在糜暘接過天策劍的那一刻,劉備再次面向衆臣公佈了一個重磅決定:

“如太子所言,天策上將有大功於社稷!

依天策上將之功,朕今日拜天策上將爲大司馬,開府儀同三司,都督中外諸軍事!”

以劉備的英明,他既然在名方面會給糜暘重大的封賞,又怎麼可能在權力方面有所遺忘呢?

大司馬,這不就來了麼。

第622章 漢帝驚歎 掘其根本第330章 斷翅而亡 蠢貨孟達第654章 滑稽稱帝 請殺孫權第445章 懷疑與自信第606章 錦侯之願 星落之日第667章 兵刃同當 尊榮同享第130章 公安缺糧 司馬入營第107章 益州公子 今夜復國第236章 修建高樓 豪族私會第584章 大才入網 孔明遺憾第110章 公安未來 朗朗明日(明日上架!)第470章 人心扭轉 稱大將軍第154章 煮酒相會 漢水之約第52章 魂斷鬱陵第218章 糜暘密奏 君王三觀第311章 三英之名 亦如當年第625章 未央宣言 驚城槐裡第七百四十四章 不敢觀之 且試鋒芒第216章 劉備教子 衆臣齊哭第637章 天命謂何 去逆就順第394章 漢有白鹿 魏有幼麟第六百九十五章 吃貨世子 幼麟爲師第七百六十一章 繞道長沙 直取柴桑第193章 大軍分三 七斬爲令第71章 糜暘的信(三更求追讀)第451章 坦誠布公 青山埋骨第七百六十九章 效仿郭開 言出法隨第633章 麟逆虎鬚 萬騎奔潼第393章 成都急報 南中將亂第515章 郭淮妙計 維成棄子第414章 精銳彝軍 血染白袍第564章 欲斷後路 先遣雄鷹章推第579章 一國軍權 曹真沉默第七百二十五章 張郃心思 博望變天第六百九十五章 吃貨世子 幼麟爲師第227章 訓斥諸將 緩兵之計第395章 伐謀伐交 以點破面第572章 好宴開席 挑首示威第475章 斬山爲梯 引發營嘯第331章 不斷討好 嚴詞警告第七百二十章 圍三缺一 巋然不動第七百六十五章 全琮手抖 生辰大禮第471章 羣臣拜服 劉封怒視第55章 此子該死(求追讀,求各種票)第239章 兩勸滿寵 局勢轉變第373章 先誅一孽 再滅惡族第668章 五美諸葛 重啓相國第97章 呂蒙的秘密武器(求追讀!不要養啦!第466章 死者層積 敵踐而散第528章 凌視關中 兵起淮南第51章 萬歲!萬歲!(4000字,求追讀,求票第34章 武力爆表的關平第152章 英雄遲暮 曹操邀約第500章 錦囊妙計 突圍而出第260章 萬事俱備 糜暘疑惑第217章 羣臣勸進 你我君臣第222章 大軍出發 吃人的網第99章 愧疚的朱桓 (無食言,求追讀!)第539章 三爺駕到 真假難辨第325章 帝王交易 所求爲何第548章 張郃出手 霹靂震空第369章 人生抉擇 喊殺震天第七百一十七章 人心初定 渡口失守第537章 誰造謠言 意外驚喜第667章 兵刃同當 尊榮同享第六百七十七章 蒞臨京口 孫權反擊第122章 再殺周泰 吳軍啼哭(4000大章!求追第586章 如此佳人 陳倉阻敵第321章 有才州泰 儁義心驚第477章 朱褒授首 雍闓奔逃第12章 徐晃在,不可退第392章 昏暗之中 自有明光第209章 黃旗招搖 天子落淚第306章 同御一馬 傳承不息第162章 能屈能伸 改名永安(5000字!)第523章 一阻劉封 全軍北伐請假一天,調整心態第16章 幼時情誼第422章 多智雍闓 上元夜襲第557章 以利驅動 改天換地第七百五十七章 敵明我暗 以奇制奇第七百一十七章 人心初定 渡口失守第54章 你不去,誰去(求追讀,求各種票)第287章 漢魏對決 樊偃會戰第255章 再攻樊城 孫禮獻策第536章 兩大安排 艾維相隨第222章 大軍出發 吃人的網第525章 拿捏孟達 作亂扶鳳第19章 名爲參軍,其實帥也第456章 不顧一切 速援陽平第211章 隱患滋生 伯仁野望第七百四十一章 前方後方 吳軍一敗第572章 好宴開席 挑首示威第七百四十九章 挑首罵戰 善誅人心第188章 蜀中雙英 西城會面第2章 當爲班超第649章 遂敵所想 鄧艾斷後第383章 漢帝欣喜 越亂越好第七百六十二章 李嚴重任 沙王叉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