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章 齊侯新號 天策上將

在劉備握住諸葛亮雙手的同時,諸葛亮感覺到了劉備的手心頗爲寒冷,而他也從劉備的臉上看出了幾分疲倦之色。

諸葛亮立刻用關懷的目光看向劉備。

今日清晨,劉備就在內侍的服侍下早早起來梳洗,而後就是在趕路中。

就算到了長陵後,劉備也未得到片刻的消息,而是展開一系列的問罪行爲。

及至今夜的封賞。

聯想到今日寒冷的天氣,再聯想到今日劉備做的這許多事,諸葛亮心中的擔憂愈發濃厚。

劉備是一年近古稀的老人,他近年來又一直身染沉痾,這樣的身體又怎麼能承受的住那麼多耗費心神的事呢?

諸葛亮低聲對劉備諫言道:“陛下不如先稍事歇息,有些事臣可代勞。”

面對着諸葛亮的這個好心提議,劉備卻沒有着答應的意思。

“有些事,必須要朕親自做,對你們,對大漢的將來才最好。”

說完這句話後,劉備向諸葛亮投去了一個讓他放心的眼神,然後便示意諸葛亮及劉禪四位皇子暫且退到身後。

得到劉備的示意後,諸葛亮雖尚有擔心,但終究沒有再說什麼。

等到諸葛亮及劉禪四位皇子退開後,劉備開口喚道:“益德!”

或許是早有預料諸葛亮之後便是自己,張飛在聽到劉備的呼喚後,連忙開口應道:

“臣弟在!”

話音剛落,身形矯健的張飛便立刻出現在劉備的身前。

而他的手中,依然牢牢的捧着關羽的牌位。

看着眼前手捧關羽牌位的張飛,劉備恍惚之間產生了一種錯覺:

好像這一刻站在他身前的,不止是張飛,還有關羽。

腦海中不斷回憶着關羽音容笑貌的劉備,雙手都不禁變得有些顫抖起來。

若說他與諸葛亮是知己,魚水之情。

那他與關羽、張飛之間,就是純粹到不摻雜半點雜質的兄弟骨肉之情。

他與關羽、張飛的兄弟情義,具體該如何描述呢?

“關、張赳赳,出身匡世,扶翼攜我,雄壯虎烈。藩屏左右,視我如兄,翻飛電發,濟於艱難,身受百創,從無憚色。

比肩古賢,齊聲雙德!

今生若不遇雲長、益德,我雖握萬里江山,又何足貴也!”

當劉備的話音落下,性情一向粗壯的張飛,卻一下子沒忍住,眼眶中的淚水瞬間佈滿了臉龐。

而相比於方纔受到的多重震驚,眼下衆臣在聽到劉備對關羽及張飛的看法後,他們的感受卻是無盡的感慨。

能讓一位帝王,公然在祖宗英靈之前,公然在天下人面前說出那句話,這足以體現劉備對關羽與張飛的感情有多深。

或許對劉備來說,關羽與張飛二位兄弟的存在,早就是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可惜的是天意弄人,三兄弟終究不能完成當年在桃園許下的誓言。

看着落淚不停的張飛,劉備絲毫不顧忌自己帝王的身份,他挽起自己的袍袖上前擦拭起張飛臉上的淚水。

而比劉備足足高了一個頭的張飛,這一刻亦就像一位乖巧的弟弟一般,俯身貼首讓劉備爲他擦拭淚水。

這親密無間的一幕,縱使是親兄弟之間都難以相見,但現在卻毫無保留地展現在衆臣眼中。

但溫馨的一幕總是短暫的。

劉備並不會忘記他今日主要做的事。

擦拭完張飛臉上的淚水後,劉備退後一步朗聲對着衆臣說道:

“車騎將軍多年征戰,爲大漢立下過無數汗馬功勞,故朕今日下詔,免齊侯大將軍尊號,晉車騎將軍爲大將軍,增食邑五千戶!”

衆臣都知道劉備會對張飛進行重賞,而有着諸葛亮的事例在前,他們本來以爲劉備再如何重賞張飛,也不會讓他們感到驚訝。

可惜的是,在聽到劉備對張飛的封賞內容後,衆臣還是再次不可避免的朝着劉備投去了驚訝的目光。

以張飛多年的功勞與資歷,他不能勝任大將軍嗎?

那定然不是。

讓衆臣感到驚訝的是,劉備的那句“免齊侯大將軍尊號”。

衆所周知,大漢當下的大將軍是糜暘,劉備要想將張飛任命爲新的大將軍,那自然要先罷免糜暘。

但重點是,糜暘有大功於大漢,爲什麼要免去他的大將軍尊號?

在意識到這一點後,衆臣很快就將目光從劉備的身上轉移到他身後的糜暘身上。

只是這時衆臣的目光,已經從驚訝變爲了濃郁的不解與狐疑。

衆臣都想看一看這時糜暘的反應。

莫說高臺下的衆臣了,就是高臺上的諸葛亮、劉禪等人,也用類似的目光看向了糜暘。

當衆臣看向糜暘時,糜暘的臉上也掛着一副意外的神色。

他事先根本就不知道,劉備會在今日突然免去他的大將軍之職。

糜暘在意外後的第一反應,就是如衆臣一般思索着內中緣由。

而衆臣在看到糜暘如他們一般,對這件事毫不知情後,許多人都瞬間將猜測的方向往不好的方面轉變而去。

因爲若是這件事劉備事先與糜暘商量過,那就說明劉備與糜暘的關係還是真如以往那般。

畢竟若劉備與糜暘的關係未曾改變的話,劉備也不可能不將這件事提前告知糜暘。

但劉備並沒有。

難道真是糜暘在某些方面引得劉備不喜,劉備要對糜暘做出處罰了嗎?

可一想到糜暘爲大漢立下的種種大功,衆臣的心中又不太相信這種論斷。

劉備是當之無愧的明君,憑藉糜暘爲大漢立下的大功,劉備不封賞都算說不過去了,又怎麼會責罰他呢?

只是糜暘的反應又不似作假。

所以真相到底是怎麼樣的呢?

無形之中,許多臣子的腦細胞死了一大片。

可相比於其他臣子的暗中猜測,關西世家、東州系出身的臣子,他們的情感可就直接多了。

他們的臉上紛紛掛上了擔憂的神色。

他們與糜暘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係,他們定然是不願意糜暘受到責罰而導致手中權勢降低的。

這些臣子已然在心中做好了一個打算,先靜觀時局發展,若今日時局真對糜暘不利,那他們時候定然是要諫上一諫的。

利益所繫,由不得他們在這時候有所退縮。

而與這些臣子抱着同樣想法的,卻還有一人,那人正是劉禪。

只是相比於這些較爲老練的臣子,劉禪的想法還是過於稚嫩了一些。

一向在劉備面前唯唯諾諾的劉禪,這一刻卻鼓起勇氣,主動來到劉備的身前,對着劉備深深一拜。

看着劉禪突然來到身前,本正欲下一刻要喚出糜暘的劉備不由得一愣。

“太子有事要奏?”

劉備一時之間還真的想不到,劉禪這時候突然站出來是爲何。

但劉禪接下來說的話,卻讓劉備愣的時間更加久了一點。“齊侯有大功於社稷。”

劉禪在所有人疑惑的目光下,鄭重地說出了這句話。

而就在劉禪說出這句話後,糜暘不由得扶額嘆息——老鐵,這時候我都沒急,你急什麼呀!

可儘管在心中對劉禪有着吐槽,但在行動上糜暘卻一點都不遲疑。

不等劉備的宣召,糜暘就徑直從劉備的身後走出來到劉禪身旁。

隨後糜暘對着劉備一拜道:

“暘身爲大漢臣民,爲大漢效力乃分內之事,不敢言功。”

說完這句話後,糜暘就伸手拉了一下一旁的劉禪,希望他能跟自己一起退下。

但劉禪卻沒搭理糜暘,他的臉色依然很鄭重。

他鄭重的神色配上他方纔說的那句話,讓任何人都能無比清晰地感受到,他維護糜暘的拳拳之心。

在劉禪的話音落下之後,劉備並未及時對他的話做出迴應,這讓劉禪不免變得忐忑起來。

他是沒有許多俊傑聰慧,他也沒有許多老臣閱歷豐富,他看不出劉備爲何會突然免去糜暘的大將軍職務。

因爲看不出,所以他心中油然地生出了擔憂之情。

劉禪不想再把過多心思放在猜測上,他這時候的想法就是不想讓糜暘受委屈。

或許在旁人看來,他的這番舉動有些衝動,並不明智。

可這是他必須要做的事。

章武二年時,他與糜暘在殿內擊掌盟誓,永不相負。

爲了不讓糜暘受委屈,哪怕心中再如何忐忑,但劉禪還是牢牢保持着深拜的姿勢,倔強的表達着他的態度。

一時的愣神後,劉備的思緒漸漸迴歸。

思緒迴歸的劉備,將目光不斷在劉禪與糜暘的身上不斷迴轉着。

隨後劉備的口中便爆發出一陣大笑聲。

劉備一邊笑,一邊指着劉禪與糜暘二人對身前的張飛言道:

“益德,他們二人好似當年你我兄弟呀!”

說完這句話,劉備笑得越來越開心,笑得越來越大聲。

而聽完劉備的這句話後,回憶起往事的張飛也不由得大笑起來。

是呀,真是越看越像!

當劉備的大笑聲響起後,衆臣立即意識到,糜暘被免去大將軍之職,絕非是他與劉備的關係出現什麼問題了。

劉備是在拋磚引玉!

可若大將軍之職只能算磚的話,那什麼樣的封賞才能配的上玉的稱呼呢?

沒有讓疑惑的衆臣等待太久,劉備下一刻就朗聲喚道:

“子晟!”

“臣在!”

在應下劉備呼喚的同時,糜暘整個人上前了一步。

劉備先是靜靜地打量着糜暘。

面對諸葛亮時,他的反應是以慶幸、感謝爲主。

面對張飛時,他的反應是以珍重,親暱爲主。

可在面對糜暘時,劉備當下心中卻完全被另外不同的四個字所填滿。

滿足,自豪!

“今日之前,朕曾想過,該如何於凌雲高臺上稱讚於你。

可直至今日,朕尚未想出來。

非卿無有功勳可贊,乃是卿之功勳,累之如葉,重若泰山也!

朕以有你這位佳徒爲豪,而大漢亦以有你這位名臣而爲豪!”

劉備嘴上雖是說不懂得怎麼誇讚糜暘,但他說的話卻還是糜暘感到受寵若驚。

數百年來,不乏有人以身爲大漢臣民而感到自豪。

但在劉備的口中,現在卻是大漢會因爲他而感到自豪。

這份誇讚比一切的美詞都來的更重。

劉備對糜暘的誇讚,自然也落入了衆臣的耳中。

若是旁人被劉備這般誇讚,衆臣難免會感到嗤之以鼻。

可在看到那人是糜暘後,他們的目光的卻變得火熱起來。

望一望這關中的萬里河山,想一想今日大漢高漲的復興氣象,劉備的這番誇讚會過譽嗎?

不,可謂是實至名歸!

就在衆臣看向糜暘的目光都變得火熱時,劉備直接拉着糜暘的手來到高臺邊,他對着下方的上百漢臣及數萬漢軍高聲說道:

“章武元年時,朕在心中暗暗做了一個決定,朕有朝一日要爲朕身旁的這位義子,創造出古往今來獨一無二的將軍尊號!

南鄭之戰獲勝後,朕亦答應過朕身邊的這位大漢的大英雄,有朝一日朕要爲他舉辦萬人矚目的拜將大典!

而那有朝一日,正是今日!”

在對着天下人說出這番心聲後,劉備將目光看向身後的內侍。

內侍在看到劉備的眼神,立刻就朝着高臺下方走去。

當內侍走下高臺之後,劉備直接高舉起身旁糜暘的手,對着天下人高聲喊道:

“朕今日冊封齊侯糜暘爲天策上將!

天策上將位在諸侯王、相國、大將軍、三公、列侯之上,一切禮儀規制比同太子!”

劉備的聲音鏗鏘有力,擲地有聲,久久飄蕩在高臺上下。

當劉備的話傳入諸位漢臣的耳中後,他們的臉色已經不能用震撼來形容了。

準確的來說應該是呆滯。

他們聽傻了。

而太常許慈自不必說,他幾乎都要氣的暈過去了。

劉備身爲帝王,創造出一個新的將軍尊號並不稀奇。

驃騎將軍這個尊號,就是當年孝武帝爲霍去病專門想出來的。

而帝王創造出來的將軍尊號,地位高一點也可以理解。

可問題是天策上將的地位,是可以用高一點來形容的嗎?

從劉備對天策上將的地位描述可以看出,天策上將這一尊號,都已經超越了人臣的界限了!

這還只是名,那接下來的權呢?

陛下,你要控制你自己呀!

第219章 孟達自救 夏侯動心章推第160章 士載之恨 漢水交接(求追讀,衝精品第298章 互相配合 局勢逆轉第417章 各取所需 糧草危機第567章 三人密謀 請敵赴死第633章 麟逆虎鬚 萬騎奔潼章推第558章 欲引天火 佈局長安第七百一十章 數日之差 力排衆議第336章 一勝一敗 張溫到來第538章 荊州出兵 兩面夾擊第623章 焚柱毀城 收復長安第七百一十三章 永安之變 傳檄州郡第196章 派出信使 五日之後番外:亡國之恨第201章 擾亂視聽 魏延皺眉第381章 通敵賣國 成都沸騰第613章 最後一步 張郃詭計第426章 邛都陷落 孟獲臣服第109章 關侯長子 公安明月(明日上架!)第144章 百騎逐虎 割須棄袍第87章 糜暘城頭罵虞翻 (四更求追讀!)第305章 主簿獻城 魏延抱怨各位書友,新春快樂第92章 馬上君王(求追讀!求票!)第373章 先誅一孽 再滅惡族第449章 呂乂提醒 武街失陷第237章 黑夜之下 最後一次第七百三十八章 人心難欺 關門打狗第217章 羣臣勸進 你我君臣第37章 魏王吐血第67章 糜暘自去 (啊!追讀呀!票票呀!)第102章 孫權要睡不着了(再來追讀!)第382章 諸葛失望 劉禪憤怒第254章 老臣文和 關羽集將第176章 譙周跌坐 大亂將起第184章 氣若游絲 魏王薨逝第七百一十八章 疑兵之計 無名之輩第634章 宛若游龍 驚爲天人第9章 糜暘到了第320章 良臣羣起 太守人選第七百四十九章 挑首罵戰 善誅人心第208章 車騎感嘆 曹丕親臨第101章 將帥失和 (再來追讀!)第367章 演武之效 三長制出第七百零一章 義陽有王 氣勢洶洶第603章 先行安撫 再出殺招第535章 張郃曹彰 輪番上場第188章 蜀中雙英 西城會面第186章 曹丕壯志 建言稱帝第324章 關羽雖死 糜暘尚在第667章 兵刃同當 尊榮同享第26章 早知道不去公安了第25章 于禁跪伏第481章 封之剛猛 洪之自信第326章 州泰獻策 孫權惶恐第六百八十三章 於無聲處 乍見驚雷第427章 兵分兩路 交州兵至第176章 譙周跌坐 大亂將起第39章 公安城中的爭論第543章 堅守不出 車騎蹈營第469章 晴天霹靂 再開屠城第249章 宴無好宴 費禕挺身第230章 止步城下 司馬軍旗第33章 誰敢殺我?第540章 迷霧重重 司馬終動第150章 三英重聚 魏軍流言第271章 松柏之下 兒女情長第99章 愧疚的朱桓 (無食言,求追讀!)第168章 割地請和 奉送質子(5000字)第453章 將帥不合 駱谷魏軍第289章 擋車騎者 人馬俱裂第362章 馬謖入樑 攻心提點第478章 南中變革 龍望北方第219章 孟達自救 夏侯動心第七百三十四章 鐵索橫江 再戰公安第215章 鷹揚不揚 深夜密謀第632章 遙相配合 虎入末路第448章 烈焰封場 變生肘腋第394章 漢有白鹿 魏有幼麟第443章 似若無敵 魏軍大敗第294章 糜暘危急 雲長終動第七百三十九章 兩將合謀 可抵糜暘第466章 死者層積 敵踐而散第338章 故技重施 孫權心思第259章 見招拆招 送信武當第5章 糜暘獻策第308章 攜子前往 兄弟相見第517章 寧俘不降 三族將夷第七百三十二章 儁義馳諫 驚異莫名第249章 宴無好宴 費禕挺身第326章 州泰獻策 孫權惶恐第209章 黃旗招搖 天子落淚第297章 龍駒騰凌 驃騎煊赫第340章 大庭廣衆 贈劍贈女第260章 萬事俱備 糜暘疑惑第114章 父子俱入(十更,求首訂!)第七百二十一章 永安無憂 憂在荊州第459章 萬事俱備 東風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