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章 皇子同拜 口呼相父

爲何衆臣對諸葛亮被劉備晉封爲相國一事,會感到如此震驚?

這是因爲,相國與丞相二者聽起來似乎只有一字之差,但實際上卻是兩碼事。

按照太祖劉邦定下的大漢官制,真正的百官之首,不是三公,更非大將軍,而正是相國。

至於丞相,原本只是相國的副手而已。

丞相雖說是在兩漢,亦可替君王署理政務,但丞相本質上只是協助的角色。

一般情況下,丞相的權力大小,取決於皇帝的信任程度。

但相國不同。

一旦有人成爲相國,那麼就代表着大漢的政務,本來就應該由他主理——哪怕是帝王也不能隨意染指!

這一點從一個著名的歷史事件中就可以看出——蕭規曹隨。

漢惠帝劉盈想對政務做出一些修改,但卻被相國曹參兩句反問直接問走了。

這並非是曹參不忠,而是曹參在合理使用他的權力。

總三公九卿、治天下政事,禮絕百僚,萬民避道,謂爲相國!

實際上來說,相國的存在,已然對皇權形成了制衡的效果。

所以當年曹參死後,後世漢室君王都不再設相國一職,而是改設丞相。

可無論是從地位,還是權力方面來講,相國與丞相都不在一個層次上。

正因爲知道這一點,所以衆臣很容易就想到將來很可能發生的一幕。

劉備是開國君主,他威望深重,諸葛亮是丞相或者相國,對他來說根本沒區別。

但劉禪不是呀。

原本諸葛亮若還是丞相,那麼就算諸葛亮成爲劉禪的輔政大臣,每當諸葛亮要處理一件大的政務時,明面上都還要徵詢劉禪的同意。

在劉禪正式下詔後,那件政務才能正式實施。

可相國不用.

這樣一來,將來太子劉禪繼位後,恐怕很可能會是第二個漢惠帝。

自己都能知道這一點,陛下怎麼可能會不知道呢?

最重要的是,曹賊篡漢的殷鑑未遠,可在相信親生兒子與相信諸葛亮之間,劉備還是毅然決然的選擇了後者。

劉備對諸葛亮的信任,的確達到了令人難以想象的地步。

古往今來,有哪位君主能做到這一點?

就連諸葛亮也是一臉震驚的看向劉備,他的第一反應就是想拒絕。

可惜還未等諸葛亮開口,劉備就輕聲說道:

“天子一言,重若九鼎。

孔明想讓朕在天下人面前失言嗎?”

劉備的話語中帶着無比倫比的堅定。

而劉備都這麼說了,諸葛亮又怎麼還能拒絕呢。

諸葛亮能做的,只有對着劉備深深一拜。

原本衆臣以爲,劉備對諸葛亮的封賞已然夠重了,但劉備接下來做的事,更是讓衆臣不知所措。

趁着高臺上下的滿朝公卿,還未從震驚中反應過來的時候,劉備轉身看向身後的太子劉禪:

“公嗣,上前來。”

劉禪雖不愚笨,但他的心思並不機敏,更加比不上沉浸官場多年的衆臣。

所以衆臣看出的那一點,身爲當事人的他卻還未看出來。

在劉禪看來,給諸葛亮封個相國怎麼了,一個個大驚小怪的。

劉禪不僅不意外,他還由衷地替諸葛亮感到高興。

神色欣喜的劉禪在聽到劉備的話後,連忙從劉備的身後走上前來。

而由於內心中對諸葛亮的尊重,劉禪讓自己的身形稍微落後一步於諸葛亮。

劉禪的欣喜看在劉備眼中,讓劉備意識到他的這位太子,當下並未看出他封諸葛亮爲相國的深意。

嗯,他看不出的確也屬正常就是了。

可這孩子心性純和這一點,卻從未讓他失望過。

有這一點就夠了,接下來的事他會安排好。

看着形單影隻的劉禪,劉備突然覺得猶有不足。

想了一會後,劉備又轉身看向身後的另外皇子:“封兒、永兒、理兒。”

出口呼喚了這三位皇子後,劉備用眼神示意他們如劉禪一般行爲。

劉永及劉理兩位皇子,雖說都已經封王,可他們的年紀卻都不大。

他們不明白劉備此舉的用意,只是乖乖的按照劉備吩咐行事。

倒是劉封,他好像隱約察覺到一會會發生什麼不尋常的事。

可對於劉備的吩咐,他也不可能違抗。

於是乎不久後劉備的四位皇子,都齊齊站在了諸葛亮的身後背對着羣臣,面對着劉備。

見到四位皇子都按照自己的吩咐站好後,劉備將手中的關羽靈牌暫且交到身旁的張飛手中,然後他上前一步直接與諸葛亮面對面。

衆臣雖處在震驚的情緒中,但他們還是注視着高臺上發生的一切。

劉備一系列反常的行爲,又讓他們產生了疑惑的情緒。

難不成陛下是要讓四位皇子,向相國諸葛亮拜謝他多年來爲大漢的付出?

只能說衆臣想的還是太簡單了。

“相國總理政務。

而你們兄弟四人,有的已經成人,有的也快了。

你們是大漢的皇子,都是要爲祖宗基業效力的。

希望日後你們與相國共事之時,能對相國事之如父。

切記!切記!”劉備此話一出,高臺上下全場躁動。

除去糜暘外,任何一個人聽到劉備的這番話,沒有不感到不可置信的。

劉備竟是要讓劉禪四位皇子,以後將諸葛亮當做父親般看待!

這?

就算考慮到場合,嘈雜的喧鬧聲沒有響起,但一衆漢臣之間,早就開始面面相覷,左顧右盼。

許慈都快要把後槽牙咬碎了!

他們是真的沒想到,劉備竟會當衆讓大漢的四位皇子,將諸葛亮當做他們的第二位父親。

在華夏的歷史上,不是沒有出現過皇帝稱呼某位大臣爲“父”的事。

例如周武王。

從這個故事來看,讓幾位皇子稱呼一位大臣爲“父”,倒也算不上什麼。

可眼下的場景,卻絕不能與周武王的事例相提並論。

因爲周武王稱呼姜子牙爲“仲父”,主要原因是他敬重姜子牙的品格才能,屬於是一種情感上的自發行爲。

但眼下劉備是以君王,父親的身份,以囑咐的方式讓四位皇子稱呼諸葛亮爲“仲父”。

今日是什麼場景?

萬人矚目,勢必載入史冊,再加上劉備特殊的身份,可以說劉備的這道囑咐,與一道正式的詔令並無差別。

而在這道詔令的影響下,四位皇子稱呼諸葛亮爲“仲父”,可不單單是個人情感方面,而是要受到當世禮法的約束的。

四位皇子只要一日是劉備的子孫,他們都要將諸葛亮當做真正的父親看待。

不然天下間的禮法,第一個就不會饒了他們。

可以說當劉備的這番話說出來後,劉禪四位皇子與諸葛亮,已然成爲了萬世不易的父子關係了。

這樣的事實,如何不讓人感到瞠目結舌?

特別是四位皇子中還包括了劉禪,那可是下一任的大漢天子呀!

四位皇子中,劉禪倒是一如既往的不覺有異,劉永、劉理也不太懂內中關係,只會乖乖聽劉備的話行事。

幾乎沒有過多的猶豫,劉禪三位皇子就齊齊在衆臣的眼中,對着身前的諸葛亮深深一拜:

“相父!”

三位皇子此話一出,宣告了他們與諸葛亮之間特殊關係的締結。

但還有一位皇子未動,那位皇子正是早對諸葛亮不喜,性情又剛橫的劉封。

劉封想認諸葛亮當父親嗎?

那絕對是不想的,正因爲如此,他纔在劉備的注視下猶豫了。

可看到他的猶豫後,劉備的目光卻陡然銳利起來。

似乎是察覺到劉備的目光,爲了不讓劉備動怒,亦爲了不在天下人面前傷害劉備的威望,哪怕心中百般不願,但劉封最後還是對着諸葛亮深深一拜:

“相父!”

這兩個字,可謂是劉封這輩子以來,叫過的最不願的兩個字。

可不願歸不願,今日之日他再也難以違逆諸葛亮了。

見劉封終究沒有做一些傻事,劉備才放下心來。

劉封不知道的是,劉備這一個舉動,本質上也是在保護他。

父子的關係,從來都是相互的。

不得不說,今日劉備做的事都太過突然,也沒和任何人商量過。

由於太過突然,待劉禪四位皇子都向諸葛亮口呼“相父”之後,諸葛亮才堪堪反應過來。

不能怪諸葛亮反應慢,這換做哪位臣子在他今日這個位置上,不會有短暫的失神呢?

況且就算他不失神,身爲臣子的他,亦不能改變什麼。

劉備今日明擺着,就是要用他身爲帝王的權力,來爲大漢的將來鋪好路。

看着四位稱呼自己爲“相父”的皇子,又看了眼臉上飽含期待的劉備,火影閃爍之際,諸葛亮想起了當年在隆中時,劉備對他說的一番話:

“先生此番跟備出山,備全身上下截然無一物,並無厚禮相贈。

但備自有一顆誠心在。

今日之後,備絕不疑君,亦絕不負君!”

想起這番話的諸葛亮,臉上早已經佈滿了淚痕。

數十年來,劉備從未辜負過當日許下的諾言。

人生有幸能得這樣一位主君,又復有何求呢?

諸葛亮伸手拂去臉上的淚水,然後連忙上前於衆臣面前將劉禪四位皇子扶起。

待完成這個舉動後,諸葛亮轉身看向劉備。

不同於諸葛亮,這一刻劉備在笑,他笑得很開心。

看着眼前這位與自己相知數十年的主君,諸葛亮雙手舉過頭頂,對着劉備大禮拜道:

“此生不相負,來生復君臣!”

劉備原以爲諸葛亮會向他表示感謝,可他沒想到諸葛亮會心有所感說出這一句話。

而這句話又何嘗不是劉備的渴望呢?

劉備的眼眶亦溼潤了。

他上前親手將諸葛亮扶起,然後拍着諸葛亮的手說道:

“固所願而!”

第394章 漢有白鹿 魏有幼麟第63章 忠義貫金石,趙子龍(追讀呀,票票呀第七百二十六章 蠢豬曹爽 許昌告急第282章 忠臣喋血 要戰便戰訂婚啦第460章 驚人消息 劉曄反制第203章 慈不掌兵 申儀出城第七百三十章 再立盟約 平分荊州第615章 洞悉人心 引火燒身第507章 親征關中 二吐鮮血第247章 天子有難 臥龍出聲第411章 王平爲輔 二蠻呆滯第490章 擔憂生亂 密林驚遇第七百四十三章 蛇欲吞象 魏爺來也第326章 州泰獻策 孫權惶恐第503章 先取二賊 再行北伐第301章 遙望北方 一刀斷生第232章 麋馬角力 勝必生驕第七百零六章 烹殺前奏 要戰便戰第326章 州泰獻策 孫權惶恐第338章 故技重施 孫權心思第506章 敬告太廟 北伐檄文第48章 萬事俱備,只等自投第361章 雖強必戮 開府治事第560章 急而興師 必致覆沒第290章 既分勝負 亦決生死第266章 宗親無用 另擇大將第580章 福至心靈 排除正確第272章 劉備蒞臨 搖頭違意第314章 君臣相見 帝王囑託第七百一十五章 風雨如晦 你我同行第637章 天命謂何 去逆就順第421章 分兵武都 兵不厭詐第401章 長安異動 警覺頓生第六百八十九章 西征已定 孤可向東第269章 天子擔憂 關羽教暘第142章 潛行密林 神兵天降第628章 無一男兒 運動作戰第302章 三虎一鹿 共逐樊城第401章 長安異動 警覺頓生第六百七十七章 蒞臨京口 孫權反擊第155章 君志當承 糜暘之策第490章 擔憂生亂 密林驚遇第549章 局勢突變 以勢破敵第七百四十三章 蛇欲吞象 魏爺來也第七百七十三章 一步之錯 傷心糜暘第447章 殘酷當世 劍鳴長空第482章 學習糜暘 興奮姜維第575章 士載南下 噩耗致暈第330章 斷翅而亡 蠢貨孟達第534章 龍捲洛陽 街亭街亭第332章 賢妻在內 鄴城鐵販第269章 天子擔憂 關羽教暘第263章 以步克騎 奔潰無方第536章 兩大安排 艾維相隨第294章 糜暘危急 雲長終動第515章 郭淮妙計 維成棄子第550章 擒賊擒王 不講武德第530章 隔空聯合 曹休輕敵第六百八十三章 於無聲處 乍見驚雷第155章 君志當承 糜暘之策第七百六十八章 弱敵之策 周魴持節第564章 欲斷後路 先遣雄鷹第82章 沙兄,你終於來了(四更求追讀)第183章 治政六術 是否佳徒第79章 逆天而行(求追讀)第576章 不爲趙括 就做白起第262章 卻月卻月 關公擂鼓第257章 曹家千里 萬餘鐵騎第405章 人定勝天 丞相親征第263章 以步克騎 奔潰無方第305章 主簿獻城 魏延抱怨第七百五十七章 敵明我暗 以奇制奇第614章 貌合神離 止步數裡第160章 士載之恨 漢水交接(求追讀,衝精品第79章 逆天而行(求追讀)第41章 第三條路第488章 大將軍,大事不好啦第163章 江東柱石 三氣呂蒙第531章 明光熠熠 漢胡重沓第432章 姜維去處 兵分三路第192章 申耽猜想 大軍編制第39章 公安城中的爭論第562章 戰局已變 召喚孫權第660章 山野忠義 歹毒用心第308章 攜子前往 兄弟相見第134章 敗機已現 荊北大營 (推書《三國之第671章 儀同三司 拜大司馬第七百一十一章 苟利國家 壯哉仲容第148章 輔政之選 撫髯定婿第七百二十八章 曹叡栽倒 田豫擡頭第670章 齊侯新號 天策上將第222章 大軍出發 吃人的網第374章 火燒塢壁 梁州大變第七百七十二章 斥問呂岱 扭曲事實第173章 升壇歃盟 大婚之日(終!)第592章 糧道之憂 孟達何處第134章 敗機已現 荊北大營 (推書《三國之第265章 曹休期望 曹丕質問第405章 人定勝天 丞相親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