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4章 衷心祈盼 廢立之權

華山。

華山又稱“西嶽”,爲華夏五嶽之一,位於長安城以西百里處。

華山南接秦嶺山脈,北瞰黃渭,自古以來就有“奇險天下第一山”的美譽。

由於華山在華夏民族心中的地位,自秦始皇以來,兩漢歷代帝王多有祭祀祈福華山的舉動。

自在長陵返回長安後,劉備便動了祭祀華山,爲天下百姓祈福的念頭。

但長陵一行,讓劉備的身體抱恙,爲了不加重自身的病情,思量之下劉備便下詔派大司馬糜暘爲他祭祀華山。

得到劉備的詔書後,於第二日糜暘就率一衆祭祀隊伍前來華山。

因爲華山距離長安城有上百里,加上祭祀隊伍法器儀具繁多,故而糜暘整整走了兩日有餘纔來到華山腳下。

華山是中華地勢最險峻的名山,古往今來明君能臣祭祀華山時,基本上都不會登頂華山祭祀。

在華山腳下有一座孝武帝時期修築的西嶽廟,糜暘的祭祀活動便放在那裡舉行。

待祭祀活動的一切準備都做好後,糜暘便在禮官的帶領下跪伏在西嶽廟的集靈宮內爲大漢臣民祈福。

此番來祭祀華山的除去糜暘外,還有一衆在北伐戰爭中立下大功的將率。

讓他們與糜暘一同祭祀華山,是劉備賜予彼等的榮耀。

畢竟古往今來,能在天子的允許下,以人臣身份告祭名山的人屈指可數。

儘管他們不是主祭,可能陪同在側也已經算是一種莫大的榮譽。

正因爲知道這一點,故而跪伏在糜暘身後的姜維、魏延等人,臉上都洋溢着巨大的喜色。

離開長安的他們,尚不知道目前長安城內流傳的劉備身體不豫的流言。

眼下的他們正在糜暘的帶領下,專心享受着百年難得一見的榮耀。

而作爲這次祭祀華山的主祭,糜暘本應該更加感到榮譽及歡喜纔是。

但姜維等人不知道的是,這一刻糜暘的臉上佈滿了擔憂的神情。

在他離開長安之時,他就知道了劉備身體不豫的事。

儘管這一次的不豫,乃是由一次尋常的風寒引起,可劉備的年紀太大了。

對於當世年近古稀的老人來說,一次尋常的風寒都可能會引發很不好的後果。

更何況劉備的身體,早在去年就有惡化的種種跡象

想到這一點,糜暘對着身前的漫天神靈重重的伏下了身子。

“臣暘今年二十又七,臣只願再享二十年春秋,以用來定天下,致太平。

若臣今生有過四十七之歲祿,還望上天有靈,多餘之歲祿請賜予我皇玄德!”

在心中認真的許下這般宏願後,糜暘擡頭用真摯的眼神望向上空,然後再十分虔誠地拜了一拜。

身爲後世的人,糜暘本來是不相信鬼神之說的。

哪怕他穿越到當世,糜暘心中也更相信一些科學的解釋。

可爲了劉備的身體,糜暘卻願意拋下他心中的唯物主義,抱着最大的誠心好好唯心上一次。

糜暘是真正將劉備,當做了他當世的親人看待的。

只是當糜暘在心中默默許下這番祈求在擡頭之際,他突然察覺到在廟外有着躁動的聲音傳進來。

這躁動的聲音不僅糜暘聽到了,他身後的一衆將校也聽到了。

那躁動的聲音,正以極快的速度朝着糜暘的所在蔓延着,好似是什麼人在着急的尋找着糜暘。

糜暘此番祭祀華山,足帶有數千漢軍精銳。

在如此雄厚的防衛力量下,想來目前關中沒有誰敢冒犯糜暘。

故而引發這番躁動的緣由,自然就不難猜測了——長安!

心中不由得咯噔一下,糜暘連忙轉身用焦急的目光看向姜維。

在見到糜暘的目光後,姜維立刻會意地起身朝着外界走去。

而當姜維離開後沒有多久,一位來自皇宮的信使就被姜維帶了進來。

這位信使,正是劉禪的貼身心腹黃皓。

黃皓在進入廟內看到糜暘身影的那一剎那,就不由自主的跪在了糜暘的身前,口中急切地呼道:

“大司馬!

陛下急召!”

黃皓此言一出,糜暘臉色大變。

在劉備的召喚下,長安城內尚在休沐的一衆公卿大臣,都在不久後來到了劉備的寢殿之外。

可劉備並未第一時間召見他們,劉備僅僅只是先召了大將軍張飛入內。

上百位漢臣正坐在寢殿外冰冷的地板上,地板上的冰冷正慢慢從他們的下肢處,蔓延至他們的全身。

哪怕他們的身旁都貼心的擺放着一座取暖的火爐,但火爐中散發的溫暖還是無法驅散他們的寒冷。

因爲他們當下的寒冷,並非是來自於身上,而是來自於心底。

劉備不尋常的舉動,讓他們剛剛被諸葛亮安撫下的內心,又陡然變得惴惴不安起來。

茫然,無措,擔憂,種種情緒不斷在每位大臣的心中激盪着。

難道大漢的天,要變了嗎?

相比於寢殿外的一片寂靜,劉備的寢殿內現在卻是響聲陣陣。

“什麼叫無力迴天?

陛下就是大漢的天!

吾不管,你今日若能治好陛下,吾日後將你當做恩人侍奉。

你今日要是治不好陛下,吾定然要治伱死罪!”

怒目圓睜的張飛,死死拽着年老御醫的衣領。

在邊威脅御醫的同時,張飛還一邊不斷用力搖晃着年老御醫的身體。

如雷般的怒吼聲,不斷炸響在年老御醫的耳邊,震的他三魂七魄都要被嚇沒了。

張飛多年在屍山血海中進出,他身上的氣勢豈是一御醫能夠抵擋的?

更何況張飛眼下因焦急而展現出的猙獰模樣,更嚇得年老御醫渾身顫慄,幾欲要暈厥過去。

但哪怕再如何畏懼,人力又豈能與天命鬥呢?

類似的事,不是第一次發生在大漢上了。

“臣,臣”

看着年老御醫吞吞吐吐的無用模樣,張飛心中更是氣憤至極,他下意識地就要去摸腰間的佩劍。

爲了劉備,他是什麼事也做的出來的。

就在張飛要殿前行兇的那一刻,一聲夾雜着咳嗽聲的厲喝聲,頓時阻止了張飛:

“胡鬧!”

這聲厲喝聲正是劉備所發出。

而在聽到劉備的咳嗽聲後,張飛登時就將年老御醫丟到一旁,然後忙跑到劉備的榻前,有些手足無措地說道:

“我不殺他了,我不殺他了!

兄長不要生氣。”

說着說着,張飛就想親自侍奉劉備喝藥。

可看着一旁空空如也的藥碗,意識到劉備剛剛喝完藥的張飛,這一刻卻再也忍不住,趴在劉備的身上大哭起來:

“弟弟沒用,弟弟沒用呀!”

萬人敵張飛,在戰場上能所向睥睨。

可卻無法讓自己的至親兄長,緩解一些病痛帶來的折磨。

強烈的內疚感一下子席捲了張飛的全身。

這一刻的張飛,哪還像威震天下的大將軍。

望着張飛痛哭的模樣,劉備的臉上露出愧疚的神色。

今日的張飛,讓他想起了當年的自己,那一年是關羽逝世。

對於生死相隨的三兄弟來說,往往留下的那人才是最痛苦的。

而他現在,要將這份痛苦無奈的施加在他的好弟弟身上了。

“益德,兄長要走了。”

身體中不斷襲來的疼痛,讓劉備意識到他的生命即將走到盡頭。

而劉備的這句話,卻更加引爆了張飛悲痛的情緒。

“不會的,不會的!”

“長安沒有名醫能治,那就找遍整處關中。

關中沒有名醫能治,那便找遍整處天下!

兄長不會有事的,兄長不會拋下我的。”

張飛並非對劉備的身體狀況不知情,可知情歸知情,但這一刻真正到來時,那種心中無以復加的悲痛還是讓張飛幾欲陷入癲狂。數十年的生死相隨呀!

數十年的親密無間呀!

數十年的兄弟情誼呀。

可就算張飛不願接受這樣的事實,但劉備卻是理智的。

他也不想離開,可這又能有什麼辦法呢?

甚至身爲帝王,在臨走前,他也不能耗費太多的言語,放在私人情誼上。

“聽兄長說!

太子仁弱優柔,非亂世之主。

在兄長走了之後,你與孔明、子晟要一起擔起大漢的江山。

正所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逆魏雖元氣大傷,但根本未損,彼休養生息數年後,亦不容小覷。

更何況還有孫權在一旁虎視眈眈。

在兄長離去後,孔明與子晟會大刀闊斧進行改革。

你身爲大漢的大將軍,司隸校尉,一定要執掌好中央兵權,爲大漢穩定住關中基本盤。

你是元勳之首,你與我的情誼,更是天下皆知。

有些事他們二人不方便做,但你一定要去做,有些人他們不方便殺,但你不能退縮。

只要關中不亂,只要關中能恢復元氣,大漢便不懼一切敵人!

這點你記住了嗎?”

劉備叮囑,一句句落入張飛的耳中,亦讓張飛不斷哭着點頭着。

“弟弟記住了,記住了,兄長放心。”

見到張飛將自己的話都記下來後,劉備的臉上方纔流露出一些笑容。

“子晟回來了嗎?”

聽到劉備突然提起糜暘,張飛不由得一愣。

但隨即他就明白了劉備的心情。

人之將死,想見到每一位親人都在身前陪伴。

明白劉備用意的張飛,一邊用力抹去臉上的淚水,一邊掙扎地站起身說道:

“快了,應該快了!

臣弟出去看看。”

說着說着,張飛就要往外走,可他最終並未能邁開一步。

因爲他的手正在被劉備用力抓着。

“兄長不想你走。”

劉備的這句話,讓張飛剛剛擦乾的臉龐,再度被洶涌的淚水所吞沒。

“臣弟不走,不走,臣弟會一直陪伴着兄長。”

見張飛留下後,劉備對着內侍喊道:“喚相國進來。”

得到劉備的吩咐後,內侍忙不迭地跑出殿外將諸葛亮給帶了進來。

當諸葛亮入內看到躺在榻上,無比虛弱的劉備後,故作堅強的外殼被瞬間擊碎。

撲通一聲,諸葛亮雙目垂淚地跪在了劉備的榻前。

“陛下!”

見到諸葛亮的反應後,劉備示意張飛扶着他坐起來。

當坐在榻上後,劉備終於有力氣伸出手。

一雙冰冷卻又帶着別樣溫度的手,不久後觸及上諸葛亮的臉龐。

一滴滴悲傷的淚水,被劉備用雙手一點點抹去。

“吾還是希望卿喚我明公。

如當年隆中初見時一般。”

劉備的這番話,更讓諸葛亮的淚水,如決堤的回憶一般不斷涌出。

想那年隆中初見,一人滿目滄桑,憂國憂民,一人羽扇綸巾,智珠在握。

那一年,曹操勢大,有吞吐天下之象。

那一年,劉備倉皇,有髀肉復生之恨。

而那一見,既是命中註定,卻又是相見恨晚。

“我今年年近五十,還能見到興復漢室的那日嗎?”

“明公勿憂,有臣相助,大事可成!”

那一見,一人敢問,一人敢言,遂定下了這份千古罕見的君臣之誼。

那該是多麼浪漫,且令人嚮往的一次會面呀!

時過境遷,當年的一人成爲大漢天子,一人成爲大漢相國,可他們二人的關係,卻從未有過轉變過。

魚水之情。

“明公!”

回想起往日種種,諸葛亮情不自禁地如劉備所願,喊出了這麼一句稱謂。

而在聽到諸葛亮的這聲稱謂後,劉備臉上流露出十分愜意的神色。

“一切都未變過,真好。”

在發出一聲無憾的感慨後,劉備緊緊抓住諸葛亮的手,他指着跪坐在一旁不斷哭泣的三位親身皇子。

於起居官驚駭的目光中,劉備說出瞭如下這番話:

“君有亙古罕見之才,必能安國,終定一統大事。

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當劉備說出這番話後,不僅起居官感到驚駭,就連劉禪三人與諸葛亮也齊齊嚇了一跳。

唯有張飛對這一點不感到意外,他的兄長一直都是如此至情至性。

劉備這番話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劉備並非是說,若劉禪不堪造就的話,諸葛亮可取而代之。

劉備的意思是,若劉禪不堪造就,將來難以承擔社稷重任,諸葛亮可以廢除劉禪的帝位,選擇另外兩位皇子其中之一更立。

畢竟劉禪將來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劉備不能保證在經過無上權力的腐蝕後,劉禪是否會發生改變。

可不管劉備的目的是什麼,劉備都是在堂而皇之的給諸葛亮,人臣最至高無上的廢立之權呀!

古往今來,有幾位帝王能對臣子信任到這種程度?

古往今來,唯有劉備而已。

在短暫的震撼之後,諸葛亮立即對着劉備泣涕拜道:

“臣必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

面對諸葛亮的承諾,劉備感到十分的安心。

“我信你,宛若當年隆中。”

在對諸葛亮囑咐好一切後,劉備再次問道:“子晟還未回來嗎?”

而就在劉備這次的詢問話音剛落,寢殿外頓時就響起了一陣急切的呼喚聲:

“陛下,陛下!”

這陣急切又熟悉的呼喚聲,讓寢殿內的人紛紛朝着身後看去。

他們的臉上都流露出欣喜的神色。

而劉備的臉上開始閃現起一股異樣的潮紅。

我的白鹿,回來咯。

第389章 匍匐如犬 劍削頂冠第624章 了卻遺憾 天命所歸第517章 寧俘不降 三族將夷第668章 五美諸葛 重啓相國第612章 遷都鄴城 鳩佔鵲巢第六百八十四章 化域爲州 造勢借勢第520章 當頭棒喝 不按章法第166章 糜暘三問 女主終現第654章 滑稽稱帝 請殺孫權第312章 桃花劍舞 一眼千年第176章 譙周跌坐 大亂將起第255章 再攻樊城 孫禮獻策第159章 別有用心 襄城鄧艾第158章 江陵縞素 劉璋履約第327章 卑微上貢 私下任務第44章 人心在我(求追讀,求票)第611章 徵集糧草 孤城長安第88章 援兵!援兵!(四更求追讀)第555章 先震劉封 再殺滿寵第505章 萬人空巷 赤腳尋報第252章 知人用人 調教魏延第122章 再殺周泰 吳軍啼哭(4000大章!求追第七百五十九章 失手被擒 張郃蠱惑第107章 益州公子 今夜復國第546章 街亭守備 料敵於先第668章 五美諸葛 重啓相國第503章 先取二賊 再行北伐第56章 呂蒙之謀(求追讀,求票)第425章 三方火拼 黃雀在後第148章 輔政之選 撫髯定婿第383章 漢帝欣喜 越亂越好第493章 魏軍攻城 漢軍受挫第404章 筆爲雷霆 北方有變第544章 賈逵到來 烏龜喘息第103章 虞翻二入公安第448章 烈焰封場 變生肘腋第七百零九章 先發制人 陸遜破局第518章 憤而降漢 大敵隱現第448章 烈焰封場 變生肘腋第619章 漢軍衝鋒 奮死一搏第54章 你不去,誰去(求追讀,求各種票)第216章 劉備教子 衆臣齊哭各位書友,新春快樂第159章 別有用心 襄城鄧艾第363章 熱臉白貼 整改大軍第646章 防備江東 提議封王第346章 梁州兵權 吳懿不願第533章 心急帝王 不戰而降第263章 以步克騎 奔潰無方第53章 你可知五溪蠻?第414章 精銳彝軍 血染白袍第377章 若有遠志 何必當歸第178章 子晟三答 君王親斟第495章 雨季將至 水淹南鄭第42章 大開八門(求票,求追讀)第242章 順天行誅 遍觀戰報第362章 馬謖入樑 攻心提點作者的話,請進來觀看第七百零三章 約法三章 整頓人心第七百四十六章 因果循環 囚車送首第204章 血色礁石 提刀破城第383章 漢帝欣喜 越亂越好第七百三十八章 人心難欺 關門打狗第515章 郭淮妙計 維成棄子第220章 斷髮認罪 曹仁親征第566章 動則滅國 癱軟於坐第120章 江東援軍(十更,求首訂!)第396章 郝昭鎮陳 諸葛告誡第614章 貌合神離 止步數裡第290章 既分勝負 亦決生死第124章 孫權之怒 猛虎擡頭(4000字!求追讀第27章 要不弒父了吧第490章 擔憂生亂 密林驚遇第554章 曹彰掛帥 街亭山呼第439章 驃騎將軍不可!第493章 魏軍攻城 漢軍受挫第460章 驚人消息 劉曄反制第七百三十一章 探得機密 三問三答第36章 麋鹿破槽第225章 曹仁之死 順流而下第20章 糜暘的隱患第329章 一顆種子 伯仁之恨第七百零五章 挑釁糜暘 天真孫登第329章 一顆種子 伯仁之恨第430章 獨當一面 血色征程第44章 人心在我(求追讀,求票)第24章 屠殺?第163章 江東柱石 三氣呂蒙第349章 杯酒釋權 唯一主宰第七百五十章 以祭挫敵 睥睨天下第133章 陸遜自薦 內亂將起第234章 無翅雄鷹 御駕親征第340章 大庭廣衆 贈劍贈女第347章 權力慾望 無人能免第555章 先震劉封 再殺滿寵第七百三十章 再立盟約 平分荊州第588章 連破七寨 天大笑話第385章 有人將死 三日已到第643章 尚有曹休 大勢鉅變第577章 前往上邽 帶漢還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