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7章 驚人喜訊 世家鐵拳

孟達在被送出洛陽後,就懷抱着激動萬分的心情,快速朝着關中返回。

儘管當下關中作爲漢魏兩軍的交戰區,導致路上的盤查比往常多了不少。

可在通訊落後的古代,盤查再嚴又能嚴到哪裡去呢?

爲有罪之人制造路引,幫助他們擺脫重重審查,四百年以來就一直是世家豪族的拿手好戲。

在度過天險潼關之後,孟達馬不停蹄地朝着武功縣進發。

等回到武功縣後,孟達見到了那位一直在等着他的司聞吏。

在聽到糜暘讓司聞吏轉達的那句話後,孟達本就激動萬分的心情,就像被澆上了一勺熱油一般,變得更加火熱起來。

糜暘將收復長安的希望放在他的身上,而他也不負糜暘的期望,有一個天大的好消息要告訴糜暘。

心情火熱之下,孟達沒有多做歇息,就與那名司聞吏一起朝着西圍返回。

武功縣距離西圍並不遠,不過幾日,孟達就回到了西圍城中。

而糜暘也第一時間得知孟達歸來的消息。

這時的糜暘還正在與趙雲、馬超、姜維等將在商議軍機,當他聽到孟達歸來的消息後,他下意識的喜悅呼道:

“勝機至矣!”

不是糜暘能未卜先知知道孟達會給他帶來怎樣的好消息,是之前孟達曾密報過糜暘,說他若不能爲糜暘建功的話,是無顏來面見他的。

因爲孟達之前的密報,讓糜暘對孟達的這次歸來,心中充滿着期待。

糜暘心中想的是,最好孟達能說動武功縣舉義,這樣一來漢軍在五丈原面臨的困局,就有辦法能被破解。

由於心中的期待,糜暘忙不迭讓丁封出去將孟達接進來。

而圍坐在糜暘周圍的趙雲等將,在聽到糜暘的那句話後,心中也難免起了好奇之心。

到底是什麼樣的人歸來,會讓糜暘發出那聲喜呼呢?

一時間趙雲、馬超等人的腦海中,浮現了各位當世大賢的名字。

就在趙雲諸將一邊猜測,一邊好奇的時候,孟達在丁封的帶領下掀開門簾走進了大帳中。

而趙雲、馬超等將在看到是孟達進來後,他們的臉上流露出明顯的失望之色。

孟達雖也算的上一員良將,但肯定是與“當世大賢”四個字掛不上鉤。

倒是姜維因爲一開始不認識孟達,所以在看到孟達進來後,他臉上的期待之色並未減少。

只是在聽完孟達參拜糜暘的話語後,姜維的臉上也自然地浮現了失望之色。

看來帳內諸將,對孟達都不抱有太高的期望。

只有糜暘看着一臉風塵僕僕的孟達,臉上浮現憐惜之意,連忙讓孟達入座並讓丁封取來美酒佳餚犒勞一下孟達。

說實話糜暘對孟達並沒有對鄧艾與姜維那般的寵愛。

可不管孟達品性、能力如何,他當下是在爲糜暘賣命效勞,單單這一點糜暘就不會對孟達吝嗇自己的溫情。

糜暘的溫情,讓孟達感動不已。

爲了回報糜暘的這副溫情,孟達儘管飢腸轆轆,可他並未先品嚐身前的美酒佳餚。

在坐下後,孟達第一時間對着糜暘拱手言道:

“臣爲大將軍招來了一大助力。”

聽到孟達這麼說,感覺事情在意料之中的糜暘笑着點點頭,隨後問道:

“可是子度與先師的家族,願意助孤一臂之力,拿下武功縣乎?”

武功縣位於五丈原的後方,是五丈原魏軍的一個糧草轉運基地。

要是能武功縣能落入漢軍手中,那麼五丈原一戰,糜暘能施展的手段就多了。

而趙雲與馬超等將在聽到糜暘的話後,知曉此事利害的他們,也重新將目光投向了孟達。

扶風孟氏與扶風法氏,本就是郿縣大族。

之前因爲郿縣遭受水災,不僅導致郿縣臨時搬遷縣址,還讓大量的郿縣士族逃往武功縣避難。

在這種情況下,孟達藉助着孟氏與法氏的聲望,鼓動原郿縣的衆多大族在武功縣中生事,倒的確不是一件難事。

可面對着糜暘的推測,孟達卻搖搖頭。

他昂然擡頭,自豪地對糜暘拱手言道:

“非也。

臣所言的一大助力,乃是弘農楊氏也!”

當孟達的這句回答落入帳內諸人的耳中後,立即引起了帳內諸人神態的巨大變化。

糜暘側首,趙雲驚目,姜維噴茶,至於那馬超的反應就更直接了。

在愣神之後,反應過來的馬超登時站起來,一步步逼近至孟達的身前,眼露精光地問道:

“鷹揚將軍,此言當真?”

對於馬超還顯得難以置信的疑問,孟達的頭擡得更高了些:

“那是自然!”

緊接着孟達便將他如何勸說楊彪的大部分過程,都如實告訴給了在場的諸將。

“楊公應允,只要大將軍能答應他所請,那麼他一定爲大漢竭盡全力!”

說完這句話後,孟達便從懷中掏出楊囂寫的一封信,讓丁封轉交至糜暘的手中。

孟達篤定的態度,讓帳內的諸人驚訝的情緒轉爲驚喜。

諸人都知道,孟達是不敢拿這種事誆騙糜暘的,他也沒理由這麼做。

在確認楊彪願襄助大漢這一事的真實性後,帳內的氣氛一下子變得熱鬧了起來。

弘農楊氏在關中的地位自不必說,那可是槓把子的存在。

要是漢軍真能得到弘農楊氏的傾力相助,那麼接下來收復關中的戰爭,可謂是充滿着衆多難以想象的便利。

因爲心中的驚喜,趙雲、馬超等漢將紛紛將目光注視在糜暘的身上。

據方纔孟達所說,楊彪答應全力襄助漢軍的前提是糜暘能答應他的所請。

很明顯楊彪的所請,就在孟達帶來的那封信中。

不止趙雲等人將目光注視在糜暘的身上,就是孟達也是如此。

旁人都不知道信中的內容是什麼,但他卻是一清二楚的。

由於帳內有其他人在,這件事他不能當面直說,只能等着糜暘看完信箋的內容後給出一個答覆了。

在衆人目光的注視下,糜暘不一會兒就看完了信箋中的內容。

看完信箋內容的糜暘,也知道了楊彪的所請到底是什麼事。

對於這件事,糜暘心中登時就有了決斷。

迎着衆人注視的目光,糜暘一邊將信箋不動聲色地收入懷中,一邊大笑道:

“楊公多慮了。

他想與吾糜氏結兩姓之好,這乃是擡舉我糜氏門楣之事,我又豈會不應允呢?”

糜暘的話讓趙雲、馬超等人臉上都流露出瞭然的神色——原來是這件事呀。

看來楊彪是擔心將來糜暘過河拆橋,纔會提出聯姻的請求。 而這樣的舉動,對世家來說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唯有孟達在聽完糜暘的話後,眼中流出一些思索之色。

大笑之後,糜暘便又接着說道:

“從信箋中可知,楊公襄助大漢之心至誠。

既然我軍已得楊公之助,那我軍亦當相應的轉變戰術。

諸君,勝機將至矣!”

糜暘的這番話,成功地將諸將的注意力吸引到改變戰術這件事上來。

之前糜暘及諸將都不知道孟達會勸服楊彪襄助漢軍,所以安排的戰術大多是着眼在五丈原一地上。

但現在知道這件事後,那麼漢軍的戰術自然也該轉變。

能得到能影響大部分關中世家態度的弘農楊氏的襄助,若還將目光侷限在五丈原一地,那就好像身懷千金而不自知一般可笑。

在糜暘的提醒下,諸將重新圍攏在糜暘的身前,一同探討着漢軍下一步當如何做。

如何做的關鍵,在於漢軍能怎麼將弘農楊氏帶來的助力發揮到最大。

至於這一點,其實不難探討出。

因爲就在十餘年前,在關中大地上有着一場非常著名的類似戰例。

那場戰例的主人公,就是當下坐在糜暘身前的馬超。

而那場戰例,就是導致馬超一蹶不振的涼州之戰。

那一場大戰馬超最後之所以會失敗,主要原因不在於夏侯淵的能力比他強,而是在於馬超徹底失去了關西世家的支持。

在那一場大戰中,馬超幾乎被關西世家玩弄於股掌之中。

這也是方纔馬超在聽到孟達的話後,反應會比別人都大的原因。

有着切身之痛的他,可是十分清楚要是整片地域的世家都抱團在一起對抗,哪怕那人手握精兵數萬,最後也難逃敗亡的結局。

而當下爲了幫助糜暘,馬超也不介意親自揭開往日的瘡疤,將世家能玩的手段,都一五一十地告訴給了糜暘及在座的諸將。

隨着馬超訴說的不斷深入,在座的諸將聽得一愣一愣的。

世家原來這麼會玩的嗎?

由於當世尚未有相應的史書出現,所以在座的趙雲、孟達、姜維等人雖說都聽過一些當年馬超敗亡的經過,但太詳細的過程是不知道的。

而糜暘雖是看過後世史書的相關記載,可很明顯由於視角問題,陳壽並未將很多事都如實的記錄下來。

在得知越來越多的事實真相後,糜暘心中就越發“佩服”世家那些不會體現在史書上的手段。

只能說一句,要是真搞起事來,世家真的是專業的。

在馬超的敘說之下,糜暘及諸將很快就草擬出一個具體的戰術。

等將戰術都寫進一封信後,糜暘起身將這封信交到孟達的手中。

“還望卿再返回洛陽,將這封信交至楊公的手中。”

面對糜暘的交待,孟達樂意之至。

可就在孟達起身接過信箋後,糜暘卻一把抓住孟達的手,對着孟達言道:

“子度勞苦功高,就讓我親自送你出營吧。”

糜暘的這句話看似是對孟達說的,實際上是對帳內的其他人說的。

而帳內的其他人在聽完糜暘的話後,只覺得糜暘有禮賢下士之風,並未多想。

倒是孟達心中泛起了漣漪,只是他不敢將心中的異常表現在臉上,只能任由着糜暘禮送他出去。

在帶着孟達走出帳外來到一處僻靜的地方後,糜暘陡然停住了腳步。

糜暘的止步讓孟達知道正戲來了。

果不其然,不久後糜暘清冷的聲音就傳入了孟達的耳中:

“告訴楊公,他的請求孤應允了。”

“孤師承扶風法氏,論根源傳承的話,孤也算關西士子的一員。既是同根同源,當不會有背信之事。

至於孤方纔所言聯姻一事,亦可當做孤的誠意之一。”

糜暘清冷的態度,讓孟達感覺到糜暘當下的心情,不像他在帳內表現的那麼好。

但總歸他得到了糜暘明確答覆。

“大將軍請放心,有大將軍親筆回信,加扶風法氏與扶風孟氏兩門的名望作保,楊公會相信大將軍的誠意的。”

“嗯,你去吧。”

糜暘的話讓孟達不再遲疑,對着糜暘鄭重一拜後,孟達便起身上馬朝着洛陽的方向趕去。

看着孟達的身影漸漸消失在視線中,糜暘並未馬上回去。

他在仔細琢磨着楊彪的請求會給大漢帶來怎樣的影響。

楊彪會提出“遷都長安”的請求,這對糜暘來說並不奇怪。

反而若是楊彪不提出這樣的請求,糜暘恐怕還得擔心下楊彪是否是真心願意襄助他的。

而糜暘本人對遷都長安一事,心中是不牴觸的,這本來也是他心中的想法。

至於楊彪爲何不直接將這請求送達劉備手中,原因倒也簡單。

楊彪要的不是長安成爲大漢在收復關中後的國都,楊彪要的是長安一直是大漢的國都。

要想完成心中真正的目的,自然是看起來能長久掌權的糜暘更值得託付。

反之要是糜暘不應允,等劉備與諸葛亮相繼去世後,糜暘完全是有權力進行遷都的。

等糜暘逝世之時,那時間都過去數十年了。

數十年的時間,足夠關西世家藉助着長安是國都的巨大優勢,重新發展爲一股強大的政治力量了。

到那時,又有誰能阻止關西世家的坐大呢?

而爲了保證糜暘能成爲關西世家的護身符,楊彪甚至可以許諾將關西世家變爲從屬於糜暘的一股政治力量。

這樣就將關西世家的利益,與糜暘的個人利益捆綁在一起。

在楊彪看來糜暘也是士族中人,他是很願意做這種利益交換且會竭盡全力爲之保駕護航的。

但可惜楊彪不知道的是,糜暘實際上是一位受過後世教育的穿越者。

始亂終棄的事糜暘不會做,可“和平分手”算拋棄嗎?

他只答應楊彪會遷都長安,又沒答應不會根據政治需要遷走,更沒答應大漢將來只有一個國都呀。

世家可以存在,但不可以壯大到影響國事,這就是糜暘的政治底線。

在思考了一番將來制約關西世家的舉措後,糜暘將目光望向了五丈原之上。

曹大將軍,接下來你就等着世家的鐵拳狠狠錘在伱的臉上吧!

第617章 着目潼關 騎虎難下第280章 惟賢惟德 孟起拜服第七百二十一章 永安無憂 憂在荊州第588章 連破七寨 天大笑話第278章 女裝送丕 驃騎旗揚第293章 虎侯再動 木人承淵第359章 幼常豔羨 諸葛顧慮第七百二十九章 博望爲餌 東吳爲援第607章 陽謀逼軍 魏營告破第625章 未央宣言 驚城槐裡第462章 兵無常勢 曹洪退兵第395章 伐謀伐交 以點破面第六百八十一章 反將一軍 冷汗直冒第26章 早知道不去公安了第7章 懾服徐詳第22章 出獄第156章 用心深遠 張飛安危第520章 當頭棒喝 不按章法第79章 逆天而行(求追讀)第673章 漢皇不豫 傳召百官第36章 麋鹿破槽第87章 糜暘城頭罵虞翻 (四更求追讀!)第307章 雲長暈厥 玄德得訊第152章 英雄遲暮 曹操邀約第207章 子午奇謀 不歡而散第466章 死者層積 敵踐而散第381章 通敵賣國 成都沸騰第579章 一國軍權 曹真沉默第187章 九品官人 糜暘北上第93章 就是出兵幹(求追讀!求票!)第522章 上頭劉備 句句昭烈第464章 天下如棋 強攻陽平第107章 益州公子 今夜復國第362章 馬謖入樑 攻心提點第464章 天下如棋 強攻陽平第644章 南北聯合 不懼強漢第81章 先破鹿鳴,再梟羽首 (求追讀)第2章 當爲班超第549章 局勢突變 以勢破敵第121章 呂蒙吐血(十更!求首訂!)第577章 前往上邽 帶漢還鄉章推第286章 當年千里 風起雲涌第165章 懸首招兵 丁奉心思第107章 益州公子 今夜復國第258章 越發擔憂 斷糧之計第七百三十章 再立盟約 平分荊州請假一日第477章 朱褒授首 雍闓奔逃第113章 糜暘所謀(十更,求首訂!)第408章 今日便反 爾奈我何第660章 山野忠義 歹毒用心第204章 血色礁石 提刀破城第153章 劉備應約 二王相會第550章 擒賊擒王 不講武德第533章 心急帝王 不戰而降第402章 內撫生民 外討不臣第六百八十三章 於無聲處 乍見驚雷第144章 百騎逐虎 割須棄袍第97章 呂蒙的秘密武器(求追讀!不要養啦!第66章 關平請命 (啊!追讀呀,票票呀!)第304章 突然襲擊 曹休棄城第422章 多智雍闓 上元夜襲第369章 人生抉擇 喊殺震天第263章 以步克騎 奔潰無方第18章 荊州不能丟第316章 劉巴不滿 難民臨宛第七百三十八章 人心難欺 關門打狗第369章 人生抉擇 喊殺震天第277章 魏有良臣 三爺點名第158章 江陵縞素 劉璋履約第666章 威風海量 視而不見第509章 前倨後恭 慧極必傷第469章 晴天霹靂 再開屠城第28章 公安,我去(求月票,求追讀)第六百九十二章 以此爲樂 敢爲前驅第281章 來日之患 二氣丕鵝第93章 就是出兵幹(求追讀!求票!)第七百三十九章 兩將合謀 可抵糜暘第279章 寒風如刀 驃騎憂懼第246章 左將軍暘 夜論孫權第95章 你快死了吧 (四更求追讀!不要養啦第85章 寧爲玉碎(四更求追讀)第592章 糧道之憂 孟達何處第608章 五丈原上 星星之火第310章 歸宿桃園 一路北上第57章 江東烹鹿天團出發(求追讀,求票)第102章 孫權要睡不着了(再來追讀!)第273章 兄弟爭吵 燭影哭聲第122章 再殺周泰 吳軍啼哭(4000大章!求追第633章 麟逆虎鬚 萬騎奔潼第196章 派出信使 五日之後第38章 司馬懿的毒計第625章 未央宣言 驚城槐裡第475章 斬山爲梯 引發營嘯第386章 攻擊開始 天子離座第6章 此路不通第245章 丞相孔明 大將軍羽第236章 修建高樓 豪族私會第242章 順天行誅 遍觀戰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