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9章 王朗吐血 自今日始

閹豎之後?

當楊彪說出的這四個字落入滿殿魏臣的耳中後,有許多膽小的魏臣已經被嚇得兩股顫慄。

他們都知道楊彪是在怒罵曹氏一家人,而楊彪罵的對嗎?

那自然是對的。

無論在曹丕登基時,多少大臣費盡心思爲曹丕製造祥瑞來掩人耳目,但一個人的出身,不是通過祥瑞就可以掩蓋的。

滿殿魏臣中有許多都是年逾五十的人,年輕時也是漢臣的他們,自然知道譙縣曹氏的出身有多麼令人不齒。

曹操的祖父曹騰,乃是有名的大宦官。

自十常侍之亂後,宦官在世間的名聲就可謂臭到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更重要的是,曹操當年之所以能舉義反抗董卓,離不開曹騰生前爲曹氏一族積攢的鉅額財富。

可尋常宦官哪裡能積攢出那般龐大的財富,除非曹騰生前是一位大大的奸宦。

很多事不需要太多的思考,幾乎是一眼就可以看穿的事。

身爲奸宦之後的出身,哪怕是以豁達聞名的曹操,也十分忌諱別人提起這一點。

爲了讓世人不再討論這件事,曹操手上不知沾染了多少人的鮮血。

而在曹操的高壓政策下,在他清理了一大片敢勇於罵他爲閹豎之後的漢臣之後,數十年來,至少在曹魏境內,已經沒有人敢提起這件事。

所有人都選擇性的遺忘了這足可以曹氏一生羞辱的事,因爲他們知道這件事是曹氏一族人的逆鱗——觸之必死。

可就在今日!

就在今日盛大的中秋宴會之上,於曹魏的一衆公卿大臣面前,於天下一衆的名師宿儒面前:

滿臉憤慨的楊彪,用他鐵骨錚錚的行爲當衆狠狠揭開了曹氏那污穢的一面。

閹豎之後,敢稱正統?

面對這樣極具震撼的一幕,諸位曹魏大臣只覺得他們的內心,宛若被無數道玄雷不斷劈砍一般,傷痕累累,無法直視。

今日楊彪做的事勢必將流傳天下,故而今日楊彪已經是必死的結局。

殿內諸位曹魏大臣看向楊彪的眼神中,有着憤怒,有着同情,但也有着慚愧。

若天下皆黑,那麼天下人便會習慣黑暗。

可要是在這濃郁到化不開的黑暗中,陡然出現一絲亮光,那麼這絲亮光一定是極爲耀眼的。

那絲耀眼的亮光,讓殿內諸位魏臣看向楊彪的目光,很快變得恍惚起來。

他們在這一刻,好似從楊彪的身上,看到了一道道似曾相識的身影。

董承,吳子蘭,王子服,種輯.

猶記得在當年許都的含章殿前,這一道道身影的主人便如今日的楊彪一般,不顧生死,只爲心中一腔激憤,朝着那位似乎不可能被打倒的曹操發起了衝鋒。

那一日,數十位漢室忠臣血灑殿前,那一日無數漢室大臣的脊樑骨被狠狠敲斷。

那一日,恰如今日。

相比於曹魏衆臣的神情各異,曹叡看向楊彪的眼神卻只有一種。

那就是極致的冰冷。

縱使曹叡再聰慧,他也不會料到頤養天年的楊彪,似乎已經認命的楊彪,會在今日做出如瘋子一般的行爲。

被在天下人面前當衆揭開曹氏一族最深的傷疤,曹叡的心中又怎麼會沒有憤怒呢?

可當一個掌握巨大權力的人怒到極致之後,歇斯底里會從他的身上退去,他心中只會有着無盡的冷酷。

此刻在曹叡的眼中,楊彪已經是一個死人了。

不止楊彪,他的家族也將會在曹魏境內除名。

可曹叡想不明白。

或許一開始沒有料到,但在看完楊彪的表現後,聰慧的曹叡已然猜到了些許端倪。

今日的楊彪如此反常,很難說他的背後沒有着糜暘的指使。

但楊彪以爲遠在千里之外的糜暘,能夠給他提供多大的助力呢?

你本可以善終的。

很傻,真的很傻。

“來人!”

一聲厲喝從曹叡的口中發出。

當這聲厲喝響徹朝陽殿後,殿內瞬間涌進來上百位手持利刃的禁軍。

上百位禁軍手中的利刃散發出的寒光,也讓許多本來心中有着動搖的魏臣瞬間冷靜了下來。

捨生取義,永遠只是少數人才能做到的事。

面對着不斷包圍上來的禁軍,楊彪臉上毫無懼色。

楊彪只是將手中的節杖指向了坐在上首的一位魏臣,那位魏臣正是王朗。

“王景興!

若吾沒記錯的話,你是先父的得意門生,是吾弘農楊氏的故吏。

早年你生活困苦,是先父用漢之衣食供給你,才讓你有研讀經書的機會。

現在天下人,人人稱你爲當世大儒,但當日若無大漢之衣食,有你今日之風光乎!

背國棄師之輩,竟能坐於三公之位,這樣的大儒,這樣的大魏,着實可笑!”

王朗沒想到楊彪會突然將火力對準他,可面對着楊彪的叱罵,飽讀經書的王朗竟說不出一句爲自己辯解的話。

而楊彪的話更是將王朗心中的羞憤激發到最大,在強烈的羞憤之下,年老的王朗撐不住一口老血當衆吐了出來,然後他便徹底暈厥了過去。

在王朗吐血暈厥之後,楊彪用他的目光掃視了全場一遍。

殿內的諸位魏臣在看到楊彪投來的目光後,立即嚇得魂不附體,紛紛掩袖遮臉,好似這樣就能讓掩蓋他們所做的醜事一般。

楊彪在見到賈詡與華歆二人不在後,臉上有着失望之色。

若是這二人在,恐怕今日大魏的三位醜陋三公,都得被罵的當場吐血。楊彪恨呀!

楊彪想叱罵的不止是曹魏的三位三公,他想將在座的每個人都罵一遍,可曹叡沒給他這個機會。

在見到楊彪只是憑藉一番話就將王朗罵的吐血後,爲了不讓楊彪繼續傷害他的“忠臣”,他連忙催促禁軍趕緊將楊彪帶出去。

當數位禁軍上前欲要索拿楊彪之時,一聲清喝頓時從楊彪的口中發出。

“安敢放肆!”

楊彪怒目對着那幾位想對他不敬的禁軍,而那幾位禁軍在看到楊彪憤怒的眼神後,他們竟下意識地停住了索拿楊彪的舉動。

弘農楊氏,四世三公。

這副巨大的榮耀背後,自在天下人心中有着一份沉甸甸的重量。

只是在喝住周圍的禁軍後,楊彪也知道他今日是難逃一死的。

所以楊彪只是在衆人面前認真整理了一下冠束,然後主動大步朝着殿外走去。

“吾是炎漢之太尉。

炎漢太尉赴義,自有體統!”

坐在御座旁的曹叡在見到楊彪死到臨頭時,還在口口聲聲稱呼自己爲大漢太尉,這讓他氣的直接掀翻了身前的食案。

你今日讓大魏顏面盡失,自己還想着體面的死?

“把他的袍服給孤扒光,孤要讓他死於羞恥之中!”

曹叡的怒喝再次響徹在大殿內,但當曹叡的這聲怒喝落盡大殿內的諸位魏臣耳中後,大部分魏臣竟直接起身對着曹叡一拜哭諫道:

“殿下不可!”

看着殿內的大部分臣子,都在勸阻自己的這個命令,曹叡一下子愣在了當場。

在曹叡愣神的時候,楊彪並未停下自己的腳步。

他知道當下爲何會有這麼多魏臣,會爲他求情。

由於今日自己的所爲,他們或許沒辦法讓自己免死。

但他們也不會坐視自己受盡屈辱的死去。

不然一旦等自己受盡屈辱而死的消息傳遍天下,今日參與宴會的諸位魏臣,有一個算一個,都要被天下的士人一輩子戳着脊樑骨罵,甚至他們的家族名望也會一落千丈。

大量魏臣的勸阻加上曹叡的猶疑,讓楊彪最後能保留着漢室衣冠走出了朝陽殿外。

在來到朝陽殿外後,楊彪沒有遲疑,他一步步朝着臺階下那剛剛鋪設好的斷頭臺走去。

每朝着斷頭臺走進一步,楊彪就覺得他心中的遺憾就少去一分。

今日他之所以會選擇當殿上罵魏君,下斥魏臣,除去爲一舒心中多年累積的憤懣外,他還有着一個更重要的目的。

讓關西世家襄助漢軍,是糜暘與楊彪的政治約定,可要想完成這個政治約定,卻不是那麼簡單的。

凡事講究出師有名,特別是對世家來說。

無論怎麼說,在當年曹丕篡漢之時,一衆關西世家是臣服過曹魏的。

這是關西世家洗刷不去的一個污點。

因此緣由,若關西世家突然又毫無理由背反曹魏,那麼無疑會讓世人覺得關西世家是兩面三刀之屬。

這對關西世家及弘農楊氏來說是很不利的。

世家因名望而發展,豈可不顧天下人悠悠衆口?

這一點是楊彪早就考慮到的。

既然早就考慮到這一點,那麼楊彪心中也早就想好了對策。

污點是洗刷不去,卻可以用更光輝的事蹟來掩蓋。

不就是出師無名嗎?

那他就用自己的死,爲關西世家換來這個名!

wωω★ тt kan★ ¢ Ο 四世三公的弘農楊氏,難道在天下間會只有王朗一個門生故吏嗎?

特別是在關西,受過楊氏恩惠,與弘農楊氏有着故舊之誼的世家不知凡幾。

自己因匡扶大漢,追尋大義而慘遭曹氏毒手。

一旦這個消息傳到關西,一定會最大程度上引起關西衆世家的同仇敵愾,也會最大程度上引起天下人對弘農楊氏及關西世家的同情。

到那時一衆關西世家憑藉此名義,悍然掀起歸義浪潮,這便是名正言順,無可指摘。

大漢以孝立國,爲師長復仇本就是一種政治正確。

用自己一死,換來關西世家及弘農楊氏的長遠發展,換來糜暘對關西世家及弘農楊氏的既往不咎,這還有何憾呢?

當將頭放在冰涼的臺上後,楊彪心中不禁想起,當年愛子楊修在臨死前心中想的會是什麼呢?

他大概想的是,讓自己爲他復仇吧。

想到這楊彪的眼眶漸漸溼潤,但同時嘴角也帶上了笑意。

儘管無法親眼見到他死之後,關西會發生多大的震動,但楊彪卻知道:

魏失關西,請自他亡始!

這是楊彪遺留在世間的最後一個念頭。

一抹寒光浮現,一汪碧血傾灑。

關西大風,沖天而起!

第670章 齊侯新號 天策上將第186章 曹丕壯志 建言稱帝第331章 不斷討好 嚴詞警告第六百八十一章 反將一軍 冷汗直冒第417章 各取所需 糧草危機第322章 又愛又忌 何人鎮宛第207章 子午奇謀 不歡而散第350章 政治規則 魏延可用第290章 既分勝負 亦決生死推兩本書第318章 真氣吐血 召會要臣第583章 連殺敵將 趙雲神威第101章 將帥失和 (再來追讀!)第297章 龍駒騰凌 驃騎煊赫第533章 心急帝王 不戰而降第七百零八章 小小人物 大大變故第589章 惶恐瀰漫 雙壁相會第232章 麋馬角力 勝必生驕第471章 羣臣拜服 劉封怒視第329章 一顆種子 伯仁之恨第512章 慘烈守城 馬超傷重第19章 名爲參軍,其實帥也第七百四十七章 夜襲公安 心跳欲停第399章 根本之患 二龍相見第593章 郭淮計策 聯吳抗漢第70章 如此孫桓(三更求追讀)第137章 龍戰於野 敵血漫漫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中童謠 不可思議第46章 吾師,臥龍諸葛公第624章 了卻遺憾 天命所歸第661章 劉曄悲喊 元旦終至第172章 恪之心思 鄧芝威脅第202章 文長心思 無畏丁奉第七百一十五章 風雨如晦 你我同行第62章 校場比鬥(追讀呀,票票呀)第255章 再攻樊城 孫禮獻策第127章 糜暘之信 有師西來(4000字!求票,第128章 季漢雙壁 春天將至第402章 內撫生民 外討不臣第六百八十三章 於無聲處 乍見驚雷第17章 駐守公安第426章 邛都陷落 孟獲臣服第257章 曹家千里 萬餘鐵騎第566章 動則滅國 癱軟於坐第612章 遷都鄴城 鳩佔鵲巢第452章 泄我行蹤 一律皆斬第84章 于禁的心思(四更求追讀)第92章 馬上君王(求追讀!求票!)第六百九十五章 吃貨世子 幼麟爲師第56章 呂蒙之謀(求追讀,求票)第41章 第三條路第182章 竭心盡力 諸葛抱膝第227章 訓斥諸將 緩兵之計第411章 王平爲輔 二蠻呆滯第406章 歷史遺憾 不必重演第556章 力拒九品 首倡科舉第559章 軍向上邽 淮南之變第674章 衷心祈盼 廢立之權第534章 龍捲洛陽 街亭街亭第597章 驚人喜訊 世家鐵拳第213章 人心莫測 扇動翅膀第382章 諸葛失望 劉禪憤怒第454章 得隴望蜀 我要姜維第357章 法邈擔憂 梁州司聞第57章 江東烹鹿天團出發(求追讀,求票)第669章 皇子同拜 口呼相父第442章 天下強軍 致命錯誤第225章 曹仁之死 順流而下第七百零八章 小小人物 大大變故第382章 諸葛失望 劉禪憤怒第545章 彙集精兵 廢荊入豫第七百二十一章 永安無憂 憂在荊州第七百四十一章 前方後方 吳軍一敗第3章 先斬後奏第七百四十四章 不敢觀之 且試鋒芒第447章 殘酷當世 劍鳴長空第47章 大風起兮雲飛揚第11章 關羽的欣賞與意外第266章 宗親無用 另擇大將第234章 無翅雄鷹 御駕親征第58章 一步一殺機(求追讀,求票,求投資)第七百四十八章 急攻公安 漫山遍野第355章 深明大義 提出交易第七百零三章 約法三章 整頓人心第444章 英雄氣短 郭淮到來第372章 麥穗飄飄 人如豬狗第69章 真吾制勝之地也 (求追讀,求票)第155章 君志當承 糜暘之策第108章 糜暘醉釣 欲者上鉤第396章 郝昭鎮陳 諸葛告誡第630章 後發制人 出兵追擊第27章 要不弒父了吧第352章 虛報士卒 躍馬鎮場第100章 三江失敗,今晚休息一下第177章 不法則罪 昭烈之風(5000字!)第90章 太子四友(四更求追讀!)第421章 分兵武都 兵不厭詐第七百一十一章 苟利國家 壯哉仲容第145章 糜郎二字 九天之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