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進軍錦州

因爲仍然有大批主力部隊滯留在醫巫閭山,所以阜新會戰結束後,中國軍隊繼續在錦州與美日聯軍熬戰了一週。

這一週,既體現出中國軍隊的戰略被動性,又反映出美日聯軍作戰能力的有限性。

佔領阜新後,美日聯軍沒有立即南下攻打義縣,不是帕特里奇不想打下義縣、也不是美日聯軍前線指揮官不義縣的重要性,而是美日聯軍確實沒有繼續南下的實力。加上從大板方向撤下來的中國軍隊大多還在醫巫閭山,形成了對義縣的側翼掩護,如果美日聯軍急切南下,很容易遭到圍攻。

關鍵還是在攻打阜新的時候,美日聯軍的耗費非常巨大。

因爲第二騎兵師、第二機步師已經從大板南下,加入了攻打三臺子的作戰行動,佔領阜新的是第七步兵師,以及十多個日軍師。雖然兵力規模並不小,有二十多萬人,但是日軍的戰鬥力非常有限。

第七步兵師突破第十五集團軍的防線,攻入義縣的時候,近二十萬日軍硬是沒能突破第十六集團軍的防線。

要,在阜新西北防線上,第十六集團軍孤軍奮戰,沒有得到新編集團軍的支持。

因爲攻打阜新的根本目的是爲了迫使第三十九集團軍與第六十五集團軍撤軍,緩解第二騎兵師與第二機步師的壓力,讓這兩個主力師能夠順利突圍,參加攻打錦州的戰鬥,所以在攻入阜新之後,充當主力的仍然是第七步兵師。

十多個日軍師,基本就是擺設。

受此影響,在阜新城內,第七步兵師先後與第四十集團軍作戰、第十六集團軍作戰,損失非常慘重,僅陣亡官兵就接近兩千人。

如果日軍能打,第四十集團軍與第十六集團軍也無法撤得那麼幹淨。

打下阜新之後,除了讓兩個一直充當預備隊,沒有戰鬥損失的日軍二線師南下之外,美日聯軍的主力部隊留了下來。

當時,還有一個因素讓美日聯軍無法立即南下,那就是作戰物資。

雖然在北上攻打阜新的時候,考慮到有可能遭到中國軍隊圍攻,第二騎兵師與第二機步師攜帶了大量作戰物資,也因此導致推進速度過慢,沒能及時到達朝陽寺,結果受到第十五集團軍的全力阻擊,但是在這兩個主力師突圍的時候,第七步兵師沒有與其會師,美軍準備的作戰物資要麼被兩個主力師帶走、要麼被就地銷燬、要麼落入了中國軍隊手中,第七步兵師沒有能夠得到。

問題就出在這裡,第七步兵師從新民縣出發的時候,接到的任務是替第二騎兵師與第二機步師解圍,只攜帶了三天的作戰物資,其中三分之一消耗在了行軍與突擊之中,另外三分之二都用在了阜新城內的戰鬥中。

戰鬥結束的時候,第七步兵師的物資已經所剩無幾了。

雖然美日聯軍早就做到了彈藥統一,除了部分重裝備的零備件之外,其他物資基本上可以互換,但是日軍攜帶的作戰物資也不是很充足,又在突破第十六集團軍防線的時候消耗了不少,也沒剩下多少。

受此種種因素影響,美日聯軍很難立即從阜新南下攻打義縣。

這個時候,戰場重點轉移到了南面,即錦州方向。

十六日夜間,美日聯軍再次加強了攻打三臺子的力量,只是這次充當主力的是幾個日軍師,而之前在該方向上活動的第四步兵師已經悄悄南下,到盤錦的東郭集結,準備沿着三零八省道向錦州進軍。

也就是說,美日聯軍也在這個時候拉開了戰線,準備繞過三臺子,從沿海地區進軍。

相對而言,從沿海地區進軍的難度要大得多,主要還是受地理因素影響。

東郭附近是雙臺子河口溼地自然保護區,不但道路較爲稀少,路基也不夠堅固。除了三零八國道之外,其他的道路均無法承受重達六十噸的美軍主戰坦克,也就限制了美軍的作戰行動。

向西進軍,還得大淩河的河口三角洲地區,需要跨越數條不算小的河流。現在又正好是一年中雨水最多的季節,河流水位上漲,河面最爲開闊,很多渡口的寬度超過了機械橋,只能假設舟橋。

規劃進軍錦州的作戰行動時,美軍刻意避開了這一地段。

只是現在,隨着第二騎兵師與第二機步師南下,而且這兩支部隊在突圍之後,都保存了部分戰鬥力,合在一起不比第四步兵師差,加上日軍受勝利鼓舞,已經蜂擁而上,所以美日聯軍有資本開闢一條新的進攻線路。

可以說,打到這個時候,除了北面還算安全之外,美日聯軍已經對錦州形成圍攻之勢。

受此影響,羅耀武不得不在十七日凌晨命令第二十六集團軍穩步向金城方向撤退。因爲美軍不可能沿縣道推進,只能走三零八省道,所以第四步兵師從東郭出發,肯定得經過金城才能打到錦州。

與此同時,羅耀武還讓剛剛撤入山區的第十五集團軍沿着大淩河東岸,連接三零七省道與三零五國道的縣道火速南下,進駐張家堡,守住通往義縣的大門,絕不能讓美日聯軍沿着三零五國道進軍義縣。

從某種意義上講,在羅耀武做出了戰略撤退的決定之後,義縣比錦州還要重要。

能不能把北面戰場上的幾個主力集團軍,還有十來個新編集團軍撤下來,就要看能否守住義縣。

這裡一丟,不但錦州會遭到圍攻,這些部隊也得完蛋。

如此一來,正在撤往義縣的十六集團軍也留在了阜新的清河門區,沒有繼續南下,畢竟第四十集團軍的戰鬥力有限,如果把防線壓得太緊,恐怕很難擋住美日聯軍的瘋狂進攻,後方正在撤退的部隊也不太安全。

打到這個時候,美日聯軍的目的也很明確,那就是儘快打下錦州。

雖然帕特里奇也,應該以殲滅有生力量爲主,而不是以攻城略地爲主,只要能夠殲滅幾支中國軍隊的主力集團軍,打下錦州就不在話下,甚至還能進一步向西推進,但是他也找不到好的機會。

提供給第七步兵師的作戰物資已經起運,只是最快也只能在十九日到達,而第七步兵師能在二十日發起進攻就算不的了。

在此之前,帕特里奇不可能指望北面那十多個日軍二線師,不然在追擊到清河門區的時候也不會被第十六集團軍的一個反擊打得落花流水,平白無故的損失了幾千人,還一路退回阜新。

從此時的戰場局勢來看,只要能夠順利打下錦州,就有機會圍殲中國軍隊。

因爲到時候,義縣將成爲中國軍隊戰線上的突出部,美日聯軍南北夾擊,就算中國軍隊的戰鬥力再強,也頂不住這樣的攻擊。

關鍵就是能不能及時打下錦州。

十七日,第二騎兵師與第二機步師到達閭陽,稍事休整之後就參加了攻打三臺子的作戰行動,並且成爲進攻主力。

可惜的是,第二十六集團軍的主力已經撤走,守在三臺子的是一個新編集團軍。

戰鬥打了一天一夜,美日聯軍纔打下三臺子,而且只是攻佔,守衛該地的新編集團軍在接到命令後主動撤往張家堡,協助第十五集團軍作戰。

此時,第四步兵師也已逼近金城。

問題是,第二十六集團軍已經退守金城,而且之前駐紮在該地的部隊構築好了防線,就等着美軍來打。

在錦州方向上取得突破,佔領了至關重要的三臺子,讓帕特里奇鬆了口氣。

到這個時候,只要美日聯軍不犯低級誤,打下錦州就只是上的問題了。

事實上,問題也就是打下錦州的。

到十八日,第三十九集團軍已經全數撤到義縣,正在向東運動。第六十五集團軍的先頭部隊也已到達義縣,一切順利的話,將在兩三天之後撤走。再有個兩三天,連那些新編集團軍也能全部撤走。

更重要的是,這些部隊沒撤遠,而是沿着三零五國道部署了新的防線。

很明顯,如果美日聯軍繼續在錦州耽擱,中國軍隊的主力集團軍就將全身而退。

這下,難題來了。

到底是繼續攻打錦州,還是先向北穿插,佔領張家堡,從南面包圍義縣?

帕特里奇選擇了後者,畢竟圍殲中國軍隊的主力集團軍更有意義。因此他在十八日中午命令第二騎兵師與第二機步師向張家堡進軍。

當天晚上,帕特里奇才,他的這個決策有多麼誤。

第二騎兵師與第二機步師打到了張家堡,卻一頭撞上了第十五集團軍的防線。雖然沒有粉身碎骨,也撞得頭破血流。

收到這一消息,帕特里奇不得不驚歎,羅耀武的嫡系部隊確實太他**的能打了。

之前與美軍在北面鏖戰,繞了一大圈,結果與美軍同時到達新戰場,而且還做好了防禦部署。

這樣的部隊,如果有足夠強大的武器裝備,在任何國家都是一流王牌。

打下張家堡已經不大現實,帕特里奇不得不回到正路上來,退而求其次,集中全部兵力攻打錦州。

也就是說,直到十八日夜間,美日聯軍才明確了最終目的。

如果不能在這場大會戰中殲滅中國軍隊的主力集團軍,就得毫無懸念的拿下錦州,完成戰略進軍行動!

第145章 大舉增兵第39章 火速增兵第4章 好話在前第56章 開闢戰線第89章 兄弟歸隊第148章 以退爲進第26章 徹底放鬆第128章 作戰策劃第102章 雙重保險第80章 爲將之道第16章 瘋狂計劃第141章 拼死突圍第15章 東南告急第120章 趁熱打鐵第156章 南方戰場第39章 迂迴得逞第169章 突然襲擊第13章 發動羣衆第130章 吃啞巴虧第124章 自相殘殺第28章 集體造反第125章 守株待兔第102章 勤儉節約第98章 破釜沉舟第200章 軍事援助第71章 積極自救第88章 死戰寧波第131章 必爭之地第144章 準備反擊第107章 轉移重點第120章 趁熱打鐵第71章 積極自救第51章 回國述職第106章 帶話回去第53章 大戰將即第147章 戰火重燃第65章 及時彌補第104章 戰地營救第65章 陰差陽錯第135章 新的麻煩第164章 惱羞成怒第47章 強力增援第153章 親自出手第35章 坦克大戰第146章 二輪交手第43章 瘋狂進攻第93章 請客喝酒第183章 向着勝利第66章 死有所值第15章 東南告急第19章 死纏濫打第10章 誰主沉浮第127章 麻煩不斷第69章 一地得失第74章 最後選擇第158章 出其不意第31章 絕不能退第79章 誰最受傷第100章 非常戰術第49章 大兵壓境第117章 廢物利用第58章 來頭不小第166章 主輔相承第176章 美國精神第4章 突然襲擊第167章 撤離戰場第153章 親自出手第43章 瘋狂進攻第55章 大動筋骨第120章 趁熱打鐵第186章 幾近絕望第16章 祿口惡戰第141章 拼死突圍第34章 以攻對攻第86章 自釀苦酒第35章 坦克大戰第17章 自投羅網第32章 中央突破第58章 來頭不小第7章 戰略圍剿第7章 漏網之魚第155章 進軍華南第134章 不堪一擊第52章 致命伏擊第71章 積極自救第78章 六雷轟頂第9章 大敵當前第169章 突然襲擊第56章 城市鏖戰第36章 巨大漏洞第28章 軍事管制第10章 斬首行動第44章 再次入朝第122章 改寫紀錄第112章 小題大做第93章 迫在眉睫第119章 照打不誤第180章 坦克大戰第168章 一拍即合第3章 身份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