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前線後方

從根本上講,阜錦會戰失利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交戰對手美日聯軍採取了正確恰當的作戰部署,二是東北軍沒能及時恢復戰鬥力。

相對而言,後者的影響更大一些。

從交戰過程來看,如果東北軍、特別是六個主力集團軍的戰鬥力能夠恢復到彰武會戰之前的水平,羅耀武就有更多的戰術選擇,也就有把握在大板圍殲兩個美軍主力師,說不定還能吃掉趕來增援的第七步兵師。

雖然帕特里奇也會針對這一情況做出調整,在阜新方向上投入更多兵力,甚至把四個主力師全部押在北面戰場上,但是美日聯軍的作戰行動肯定會受到影響,別說打下錦州,能不能打下阜新都是個問題。

可惜的是,因爲沒能及時得到補充,六個主力集團軍的戰鬥力都很有限。

從某中意義上講,在如此不利的情況下,羅耀武仍然能夠保住所有主力部隊,殲敵數萬不說,還穩住了朝陽與葫蘆島的戰略防線,已經是難能可貴了。

問題是,仍然有人喜歡骨頭裡挑刺。

阜錦會戰剛剛結束,羅耀武到達朝陽的第三天,中央調查團就到了。雖然這次沒有讓他回京接受調查,但是影響也不小,因爲中央調查團一開始就認定是羅耀武指揮出,不然不會輸得如此慘。

這叫慘嗎?

阜錦會戰,中國軍隊只有不到五萬官兵陣亡,而且主力集團軍與絕大部分新編集團軍都撤了下來,爲下一場會戰打下了基礎。可是從另外一個方面看,有三個新編集團軍與一個民兵縱隊被打散,近二十萬官兵沒能撤。當然,這些官兵絕大部分加入了游擊隊,在敵後戰場繼續與敵人作戰。

關鍵還是丟掉阜新與錦州造成的影響。

雖然羅耀武已經在朝陽與葫蘆島東邊構築了新的防線,但是誰都,這條依靠松嶺建立的防線並不牢固,很難擋住美日聯軍。

這就是關外作戰的一大問題,守不住錦州,直到山海關也沒有可守之地。

就算美日聯軍收住了步伐,沒有繼續前進。只要再次發起進攻,就有很大的把握打下朝陽與葫蘆島,甚至能夠一口氣打到山海關。

這還是其一,現在美日聯軍把重點轉到轟炸上,擺明了要打通海上航線。隨着後勤問題得到解決,美日聯軍就會擴大戰線,說不定會從彰武進軍內蒙,經通遼與赤峰,從北面攻打北京。

要,四百年前,康熙的爺爺就是用這個辦法繞過了袁崇煥設在關外的防線,突擊到北京城下,最終用反間計害死了袁崇煥,消除了清軍入關的最大障礙,不然崇禎皇帝還能再活幾十年。

中央調查組主要針對的就是阜新與錦州失守。

這次,羅耀武也沒客氣,直接亮出底牌。東北軍作戰失利,主要就是沒有能夠得到必要的補充,而他早在六月初,也就是彰武會戰結束之後就打了報告,要求儘快爲東北軍補充主戰裝備,至少得保證六個主力集團軍恢復作戰能力,而他的這一要求從沒得到滿足,甚至沒有得到過正式答覆。

要追究責任,首先就得追究負責內政工作的官員的責任。

這件事鬧得非常大,甚至一度導致東北前線與後方關係嚴重緊張。

萬幸的是,沒人能夠拿羅耀武的態度做文章,因爲他本來就是這樣的人。再說了,複製之前,羅耀武就說過,就算把他派,也不見得能夠守住遼東。因爲瀋陽過早淪陷,退守山海關只是遲早的事情。

從四月到七月,羅耀武已經用兩場會戰消滅了數十萬敵人,基本上穩住了東北戰場,不然美日聯軍恐怕在夏季到來之前就已攻入華北。可以說,這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了。如果讓美日聯軍在六月份攻入華北,對正在收割夏糧的華北地區來說,絕對是一場災難。即便對全國來說,也是天大的災難。

別忘了,華北是小麥主產區,如果沒能收到夏糧,這個冬天將非常難以熬。

挑明瞭立場,最高統帥部也沒有追究羅耀武的責任,本來主要責任就不在他身上。調查團離開之前,最高統帥部給羅耀武下了一道死命令,那就是在十月底之前,無論如何也要守在關外,不能讓華北受到威脅。

原因也很簡單,秋收將持續到十月底。

要想不在冬天餓肚皮,就得堅持到這個時候。

羅耀武不是不知輕重的人,現在東北已經淪陷,夏糧與秋糧都收不上來。雖然全國有多個糧食產區,其中一些離戰場還遠得很。比如四川盆地、兩湖兩廣、寧夏的河套地區、新疆的建設兵團等等,而且這些產量區都擴大了夏糧與秋糧的種植面積,小麥與水稻成爲了今年的主要農作物。但是華北仍然是全國主要產量區之一,特別是河北河南,生產的小麥、玉米等等農作物能養活兩三億人。

接受任務之後,羅耀武也提出了要求,即儘快爲東北軍的六個主力集團軍提供充足的主戰武器,並且盡一切努力保證東北軍的彈藥供應。

要在幾個月前,羅耀武的這個要求肯定得不到滿足。

現在的問題是,守在關外的,也就只有羅耀武這支軍隊,就算東南方向上的戰事也非常吃緊,陳必時與王虞珉都在要補給,最高統帥部最後還是答應了羅耀武的要求,爲東北軍的六個主力集團軍各增補一個裝甲師與一個摩步師的全套主戰裝備,並且承諾在八月底之前全部運送到位。

雖然這離羅耀武的要求還遠得很,因爲六個主力集團軍各有三個師與三個旅,而且全都是裝甲部隊,增補的主戰裝備僅相當於額定編制的一半,但是這也讓羅耀武滿足了,因爲在彰武會戰前,也沒有哪支主力部隊擁有完備的戰鬥力。

能夠得到半數主戰裝備,足以讓六個主力集團軍再次獲得突擊能力。

如果重點編排,比如着重增強第三十九集團軍、第六十五集團軍與第二十六集團軍的編制規模,還能讓這三個集團軍成爲尖刀。至於主要打防禦戰的第十五集團軍與第十六集團軍本來就不需要多少突擊能力,而第四十集團軍一直就是預備隊,對主戰裝備的需求程度也比不上幾個擅長打突擊的主力集團軍。

更重要的是,羅耀武,美日聯軍短期內難以發起進攻。

雖然阜錦會戰打輸了,但是羅耀武也從中了一個問題,即衝鋒陷陣的全是美軍,日軍投入的主要是步兵,就算有幾個日軍主力師團參加了進攻行動,做出的貢獻也不大。也就是說,日軍的戰鬥力還沒有恢復!

顯然,這是天大的好事。

美軍就四個主力師,其他二線部隊的突擊能力都非常有限。這四個主力師在阜錦會戰中消耗不小,短期內肯定無法發起進攻。如此一來,即便中國軍隊的防線不夠牢固,美日聯軍也無法立即發起新的進攻。

隨着美日聯軍重點轟炸中國軍隊的岸防導彈部隊,羅耀武堅定了這一判斷。

美日聯軍出重拳打通海上航線的最終目的顯然是要縮短戰線長度,好將部署在後方用來保護交通線的部隊集中到前線,讓更多的部隊執行作戰任務,而不是後勤保障任務,增強部隊的進攻作戰能力。

在此期間,美日聯軍肯定會增兵,也會源源不斷的向前線運送主戰裝備。

問題是,不管是補給還是補充,都需要,而且需要不少的。

從持續作戰的角度出發,即便美日聯軍不打算繞道內蒙,也得打通海上航線。因此只要能頂住美日聯軍的轟炸,就能拖延敵人的進攻行動,爭取到更多的防禦準備。爲此,羅耀武不但親自負責岸防導彈部隊的部署工作,還組織起敵後游擊隊,在遼東戰場上襲擊美日聯軍的空軍基地。

戰爭不分前後,能打擊敵人的地方就是戰場。

恰巧在這個時候,美日聯軍做出了一個非常誤的決定,那就是進軍吉林與黑龍江,攻佔整個東三省,同時向內蒙進軍。

顯然,這是日本當局強烈要求的結果。

因爲阜新會戰已經結束,美日聯軍佔領了進軍華北的大門,接下來就是如何打到山海關的問題了。在此期間,又要花大量打擊中國軍隊部署在渤海灣地區的岸防導彈部隊,總不能讓幾十萬地面部隊都不做吧。

日本當局提出佔領東三省的理由是打擊敵後游擊隊。

問題是,這麼做,反而給了敵後游擊隊更大的活動空間。

隨着美日聯軍的佔領區擴大,在日本第四次增兵之前,佔領區內的兵力密度肯定會大大降低,打擊敵後游擊隊的力量自然會被削弱。

羅耀武肯定不會放過這麼好的機會。

八月初,他將東三省劃成了五個規模較大的游擊戰區,爲每個戰區任命了一個相當於陸軍少將的遊擊縱隊司令官,統一負責戰區內的作戰行動。雖然這只是戰場委任,而且羅耀武除了給少將軍銜之外,還真拿不出辦法幫助游擊隊,但是卻極大的鼓舞有了敵後游擊隊的鬥志,並且更加有效的組織起了敵後抗戰力量,使得原本零星活動的游擊隊具備了與正規軍協同作戰的能力。

因爲這只是臨時委任,所以羅耀武沒有向最高統帥部彙報。

到了八月中旬,戰場氣氛驟然緊張,因爲美日聯軍將轟炸範圍擴大到了河北、天津與北京,並且首次轟炸了北京市區。

顯然,這絕對是一次很有影響的轟炸行動。

第131章 必爭之地第33章 陰差陽錯第74章 最後選擇第149章 來去匆匆第175章 吹毛求疵第60章 一飛沖天第140章 戰場降溫第42章 誘敵深入第71章 出敵不意第82章 恰準時機第47章 城市遊擊第78章 六雷轟頂第128章 作戰策劃第135章 走上正道第127章 麻煩不斷第97章 前後反差第79章 再接再厲第193章 死守戰線第130章 能力有限第85章 又是一道第149章 提前出動第155章 進軍華南第147章 各打各的第124章 戰力提升第66章 遍地主力第18章 老虎吃天第168章 一拍即合第77章 彈盡糧絕第3章 秘密任務第127章 麻煩不斷第79章 誰最受傷第142章 敵後戰場第22章 見好就收第112章 最優選擇第57章 不得不攻第182章 特遣小隊第2章 戰場小兵第5章 大局爲重第72章 特種戰法第26章 大勢所趨第122章 釜底抽薪第19章 先南後北第76章 峰迴路轉第166章 主輔相承第51章 重於泰山第25章 強行抓人第15章 以六換一第89章 兄弟歸隊第70章 地面救援第52章 致命伏擊第21章 決戰南京第67章 血戰到底第68章 虎嘯山林第27章 直面難題第86章 自釀苦酒第31章 絕不能退第90章 兵力緊缺第174章 積極進攻第40章 扭轉乾坤第67章 志在必得第34章 尋求突破第37章 見證奇蹟第65章 及時彌補第9章 以進爲退第106章 帶話回去第118章 只打日軍第94章 大禍臨頭第80章 沒有重點第182章 重新部署第40章 壞的開始第14章 只要結果第66章 危機時刻第11章 入朝作戰第87章 面授機宜第63章 正面猛攻第162章 調整部署第153章 雖敗猶勝第78章 再接再厲第140章 戰場降溫第2章 積極準備第31章 萬事俱備第114章 重振雄風第99章 爭分奪秒第77章 推心置腹第148章 以退爲進第26章 將錯就錯第38章 加大投入第156章 南方戰場第124章 戰力提升第165章 窮兇極惡第77章 推心置腹第76章 峰迴路轉第57章 不得不攻第154章 深入內陸第61章 打破僵局第179章 悲情人物第45章 步步爲營第186章 幾近絕望第7章 漏網之魚第6章 兌現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