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不得不撤

七月十四日天亮前,第二十六集團軍在付出極爲慘重的代價後,終於打下了三臺子。

從此開始,三臺子成爲了錦州戰役的核心戰場。

這個戰場上的主角,無疑是之前並不引人注目的第二十六集團軍。

在東北軍的六個集團軍中,第二十六集團軍與第四十集團軍的地位最爲尷尬,特別是第二十六集團軍。說防禦作戰,第二十六集團軍肯定比不上第十五集團軍與第十六集團軍,說進攻能力,又不如第三十九集團軍與第六十五集團軍。雖然第四十集團軍更糟糕,但是長期充當戰役總預備隊,反而不那麼尷尬。第二十六集團軍卻不然,往往衝鋒在前、撤退在後卻得不到重視。

客觀的講,第二十六集團軍的戰鬥力並不弱。

在六個主力集團軍中,第二十六集團軍的作戰能力最爲均衡。第十五集團軍打不了的進攻戰,它能打。第三十九集團軍打不了的防禦戰,它也能打。也正是如此,羅耀武往往會在作戰部署的時候,把第二十六集團軍擺在後面。

打下三臺子之後,第二十六集團軍立即就地組織防禦。

因爲美軍第四步兵師已經到達,附近還有好幾個美日聯軍的二線師,加上在反攻中有不少損失,剛剛組建起來的裝甲部隊丟掉了半數主戰裝備,所以第二十六集團軍也無力用戰術反擊擴大防禦範圍,只能向後擴展防區。

針對這一情況,羅耀武在十四日就把兩個得到加強的新編集團軍派了上去。

一個守在大淩河東岸的張家堡,一個守在錦州東面的金城。

同時壓上的還有駐守錦州的民兵縱隊的幾萬民兵。當然,這些民兵不是去打仗的,而是去幫助作戰部隊構築防禦陣地,在三臺子後方修建防線。

羅耀武的戰術意圖也很明確,那就是不惜一切代價的死守三臺子。

死守的目的,除了保住錦州,還要爲北面圍殲兩個美軍主力師爭取。

第二十六集團軍在三臺子守得越舊,北面取勝的機會就越大。不管說,美日聯軍也缺乏實力強大的突擊部隊,必須選擇重點。不管是強攻錦州,還是救出被圍部隊,只能有一個重點。

對羅耀武來說,在任何一個方向上達到目的,都能使戰局變得更加有利。

帕特里奇也明白這個道理,而且羅耀武再也難以發起有規模的進攻,因爲第二十六集團軍參戰後,羅耀武手裡就只剩下一個主力集團軍了,而在任何方向上,一個主力集團軍都難以發起大規模進攻。

受此影響,帕特里奇堅定了讓第二騎兵師與第二機步師向南突圍的想法。

既然如此,第七步兵師的解圍行動也就不那麼迫切。從分散中國軍隊的兵力來看,讓這支生力軍攻打阜新,反而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

十四日,帕特里奇就調整了作戰部署,讓第七步兵師從東面強攻朝陽寺。

必須承認,這個極爲大膽的決定,完全體現出了帕特里奇在指揮作戰上的才華。

當時,守在朝陽寺的第十五集團軍已經派出了兩師與兩個獨立旅,協助第三十九集團軍與第六十五集團軍圍攻美軍第二騎兵師與第二機步師,留在朝陽寺的只有四十五師,後面還有一個損失較大的獨立旅。

更重要的是,第十五集團軍的防線主要朝向南面,東面的防禦部署非常薄弱。

第七步兵師的突進速度非常快,快到讓第十五集團軍只有數個小時的準備。

結果可想而知,當天傍晚,美軍就撕開了第十五集團軍的防線。

雖然黎衛東立即調動部署在後面的獨立旅發起反擊,但是美軍的突擊勢頭太猛,之前協助第十五集團軍作戰的兩個新編集團軍又在南面戰場上作戰,所以根本無法堵上缺口,也就無法阻止美軍向阜新突擊。

打到晚上,朝陽寺防線基本上崩潰。

黎衛東能做的,就只有讓正在南面作戰的兩個師與兩個旅立即撤下來,在美軍第二騎兵師與第二機步師北面部署新的防線,阻止美軍會師。

問題是,第七步兵師的目的不是南下與被圍部隊會師,而是進軍阜新。

十五日凌晨,充當戰役預備隊的第四十集團軍在阜新南郊與美軍第七步兵師交戰。

到此,羅耀武手裡的六個主力集團軍全部投入戰鬥。

雖然帕特里奇直到才,在阜新郊區阻擊第七步兵師的是第四十集團軍,從而斷定羅耀武手裡已經沒有像樣的預備隊,但是這並沒對他的作戰部署產生重大影響,因爲第七步兵師在此時已經攻入了阜新城區。

因爲阜新受到威脅,所以羅耀武不得不在十五日讓第十六集團軍全線撤退。

雖然這能加強阜新城區的防禦,但是再也無法組織規模更加龐大的日軍了。

打到這個地步,羅耀武已經沒有選擇的餘地,只能讓第三十九集團軍與第六十五集團軍全力以赴,爭取在阜新淪陷之前圍殲第二騎兵師與第二機步師。

如果不能達到目的,那麼圍殲美軍主力部隊的希望就得落空。

原因很簡單,阜新失守後,美日聯軍能沿着阜錦高速南下,從北面攻打義縣,從而包圍整個醫巫閭山。如果在此之前不能把主力部隊撤下來,就將遭受更大的損失。到時候別說守住錦州,能不能守住西面的朝陽與葫蘆島都是個問題。

帕特里奇也很清楚這一點,所以在第十六集團軍退縮的時候,就讓日軍全線壓上。

現在,美日聯軍不但在強攻三臺子,還在強攻阜新。

可以說,局面已經打開,只要在任何一個方向上取得重大突破,美日聯軍就能談得上勝利在望了。

對羅耀武來說,勝利的希望卻在一點一點的流失。

雖然在此之前,羅耀武就意識到,這場會戰多半會以失敗告終,就連葉振邦這些對戰局較爲了解的參謀都認爲,守住錦州的希望非常渺茫,能在會戰中大規模殲滅敵人,就算得上是不的結果了,但是當失敗越來越近,衆人心裡也不好受。

“要撤的話,現在還來得及。”

葉振邦說得很,而且一直在關注羅耀武的神色變化。

羅耀武的神色也沒變化。

“先把四十軍撤往義縣,守住大部隊的撤退線路,讓十六軍在阜新堅持幾天,就能把主力部隊撤下來。”葉振邦長出口氣,說道,“現在美日聯軍士氣高漲,雖然我軍官兵打得很頑強,但是持續下去,士氣肯定會受到影響。打不贏,不是我們沒賣力,而是敵人太強了。”

“可我們終究還是沒有打贏。”羅耀武嘆了口氣,說道,“真要撤,丟掉的就不僅僅是阜新,錦州也得丟。錦州一丟,關外就再也無處可守了。”

“能不能守,是否守得住,關鍵還是看部隊。就算有崇山峻嶺,沒有能打的部隊,也守不住。”

羅耀武苦笑一下,說道就按你的意思辦,先把四十軍撤下來,到義縣部署防禦,十六軍必須再堅持兩到三天。等到四十軍到達義縣後,就讓三十九軍、六十五軍先撤,十五軍斷後,民兵縱隊就地改編成敵後游擊隊,新編集團軍跟隨主力部隊撤退。務必在三天之內全部撤退到義縣,沿着三零五國道部署防禦。”

“南邊辦?”

“錦州還得守,不能讓敵人打順手了,不然我們就得一路退到關內。”羅耀武苦笑了一下,說道,“可以先把二十六軍,還有那幾個得到加強的新編集團軍分批撤下來,由其他部隊死守錦州。要求不高,至少得堅持一週,耗掉美日聯軍的銳氣,也讓我們能在後方組織起新的防線。”

“新編集團軍恐怕守不了多久。”

“守不了也得守,前線司令部就在這裡,老子陪着大家一起守。”

“軍長……”

“等到所有主力部隊撤下去之後,司令部才離開錦州。”

葉振邦沒再多說,因爲他,要讓新編集團軍守錦州,就得做出更大的努力,畢竟大部分新編集團軍的戰鬥力比不上主力部隊,也就不可能像指揮主力部隊那樣,讓新編集團軍放手去打。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也是新編集團軍與主力集團軍最大的差別。

即便是第四十集團軍,也具備獨當一面的能力,而即便是那幾個得到加強的新編集團軍也很難單獨作戰。

這個問題,不可能通過增添裝備來解決,因爲這是指揮官的素質問題。

十五日夜間,在美日聯軍全面展開,準備合圍阜新之前,第四十集團軍率先撤離,按照命令前往義縣部署防禦。

第十六集團軍沒有全部守在城區,而是把重點放在了通往義縣的海州區。

幾個小時之後,早已精疲力竭的第三十九集團軍與第六十五集團軍率先從大板戰場上撤出,隨後是幾個協同作戰的新編集團軍。

這些部隊都撤入了醫巫閭山,然後前往義縣。

第十五集團軍再次被留下來斷後,並且負責將繳獲的武器裝備分發給民兵縱隊,就地組織敵後游擊隊。

實際上,民兵縱隊的大部分官兵都是在撤入醫巫閭山之後才接受改編的。

正是如此,在今後的很長一段歲月裡,醫巫閭山都成了敵後游擊隊的主要活動地區,也是東北敵後戰場幾個解放區中規模最大的一個。

隨着中國軍隊的主力部隊陸續撤退,阜新會戰宣告結束。

第152章 戰略撤退第67章 志在必得第29章 再遇少校第50章 給點奔頭第174章 積極進攻第100章 非常戰術第173章 二次會戰第50章 給點奔頭第63章 正面猛攻第135章 走上正道第70章 地面救援第23章 發動羣衆第97章 前後反差第34章 尋求突破第13章 假戲真做第112章 最優選擇第57章 經典突擊第75章 制信息權第169章 百團大戰第75章 自我犧牲第10章 最後底線第195章 空降兵系第15章 以退爲進第142章 敵後戰場第15章 東南告急第93章 迫在眉睫第23章 竭盡全力第143章 主動迎戰第72章 存亡之秋第113章 前程做賭第95章 棟樑之危第114章 重振雄風第155章 放進來打第156章 南方戰場第145章 大舉增兵第68章 反擊開始第81章 最壞打算第146章 左右兩難第54章 當局者迷第149章 來去匆匆第18章 以少勝多第186章 幾近絕望第166章 主輔相承第101章 多此一舉第142章 面子問題第83章 量力而爲第161章 穩中求勝第155章 放進來打第12章 生死瞬間第34章 以攻對攻第56章 開闢戰線第116章 前沿挑釁第35章 還沒結束第72章 特種戰法第71章 雪上加霜第110章 戰地搶修第58章 來頭不小第22章 見好就收第92章 秘密協議第14章 只要結果第126章 準備再戰第3章 機緣巧合第26章 大勢所趨第19章 死纏濫打第4章 好話在前第188章 戰略打擊第157章 敷衍了事第104章 似輸非敗第63章 正面猛攻第83章 查漏補缺第121章 相對幸運第3章 機緣巧合第56章 城市鏖戰第77章 打得解氣第42章 時不待人第83章 破例而行第73章 驚慌失措第79章 再接再厲第53章 關鍵一炮第80章 爲將之道第135章 新的麻煩第44章 再次入朝第156章 知難而退第75章 自我犧牲第3章 機緣巧合第9章 以進爲退第158章 大雪封山第182章 重新部署第15章 以退爲進第71章 出敵不意第114章 游擊戰爭第160章 有所準備第182章 重新部署第152章 戰略撤退第3章 機緣巧合第40章 以退爲進第120章 鋪天蓋地第2章 積極準備第27章 空軍發威第4章 飢寒交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