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改朝換代

榮祿從同治皇帝身上拿到了自己的認罪書,一把火燒了,接着便派人追殺知曉內情的桂寶。

當時天漸漸黑了,光線昏暗,桂寶跑出了狩獵區,靈機一動,跳下了白馬,讓駿馬繼續向前飛奔。

榮祿的親兵不知道桂寶已經跳下馬,追白馬去了。

等追兵走遠了,桂寶憑着自己的記憶,繼續往北走。天黑路滑,不知走了多久,腳上的靴子都被雪水沾溼了,身體也冷得發抖,在經過一個小長山坡時,他腳下一滑,滾落到一個大湖裡。

湖水竟然是溫熱的,是林海雪原中有名的溫泉湖。身上的衣服沾水很難受,他索姓也脫了,泡下溫泉,暖下身子,不然他非凍死不可。他下了水,剛露出半個腦袋,發現前方的岸上竟然有舉着松油火把的旗兵,不過離湖有n遠。

而在狩獵的草原上,同治皇帝還是高燒不退,昏迷不醒,駙馬景壽很快被慈禧找了一個藉口,解除了神機營的領導職務,榮祿重新控制了狩獵區。

那年秋天狩獵結束後,同治皇帝回宮,病情也沒有好轉,先是發熱頭眩,胸滿煩悶,身酸腿軟,後來咽喉幹痛,胸滿作嘔,到了第四天,就拉不出屎來。加上長期鬱悶,精神萎靡,免疫力越來越差,到了十二月,就染上了天花。

天花在當時西醫發達的歐洲,也是疑難雜症,比如,1870年法國流行的天花襲擊了德國和法國的部隊,身強力壯的德軍一下子就死了兩萬多人。

太醫們輪番開藥都沒啥用,同治皇帝的病情越來越嚴重,先是脣腮硬腫,牙齦黑糜,後來舌幹口臭,大便黑粘,開始便血。

19歲那年,也就是1875年1月,同治皇帝還沒活明白,死期已近,大清王朝又到了必須確定誰來繼承皇位的重要時刻。

皇位繼承,在哪個王朝從來都是天大的事。因爲它不是一個簡單的座位問題,會涉及到皇帝他爹、皇帝他媽、皇帝他老婆、皇帝他叔、皇帝他老師等人的政治待遇問題,還涉及各王公大臣,誰要是在這時含糊一陣子,肯定影響仕途一輩子,搞不好還要掉腦袋。當然,如果你只是個沒權沒勢的種田老百姓,誰當皇帝那就關係不大。

當時李鴻章接到慈禧的親筆書信,說同治皇帝病危,就急匆匆趕回了京師。

時任陝甘總督的左宗棠接到密信,也趕緊安頓好前防部隊,快馬加鞭回京城,他要爭取擁立之功勞。

當然,清朝的皇位繼承,有自己的遊戲規則,其制度承大明,最開始是“嫡長制”,即在所有皇子中,由皇后所生的皇長子繼承,皇太極就是一例。到了康熙年間,他太能幹,皇子衆多,太子數度廢立,九龍爭位,兄弟相殘,最後四阿哥胤禛登位,也就是雍正皇帝,他覺得“立賢制”比較好,不然像他一樣文武雙全的皇子當不了皇帝就太可惜了。於是清朝的皇位在“嫡長制”的基礎上增設“立賢制”:即在諸皇子中,由皇帝選賢者,留遺詔在正大光明匾後。

同治皇帝沒有子女,就不存在立長或立賢的糾結,按父死子繼的正統原則,奕、載、溥輩排下去,入繼大統的應該是“溥”字輩。

最正統的繼位人選,是道光皇帝長子奕緯的長孫溥倫,一幫清流大臣和宗室鼎力支持,手握重兵的左宗棠也被拉攏。

朝中很多大臣也料定兩宮太后會支持溥倫,因爲溥倫當時還是在吃奶的嬰兒,這樣兩宮太后仍可長時間垂簾聽政,但奇怪的是,慈禧和慈安太后並沒有急於表態,只是讓大臣們提出皇位的人選。於是朝中有傳言說,兩宮太后在等懷胎的阿魯特氏皇后產子,更有流言說,恭親王將要自己當皇帝。

恭親王奕訢聽到他想當皇帝的謠言,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趕緊聯合醇親王奕譞提名了他的二兒子載瀅,兄終弟即也符合大清皇位的繼承規則。

載瀅此時十四歲,早就過繼給了他的叔叔,也就是恭親王八弟、鍾郡王奕詥,他死後無子。

恭親王雖然被剝奪了議政王的頭銜,但此時掌管着軍機處和總理衙門大臣,是大清的三號人物,又有醇親王和西洋公使們的支持,載瀅很快也成了朝中大臣熱議的皇位繼承人。

連京城裡一些貼着“莫談國事”的茶館,當時也很熱鬧,茶客們吃着糕n,都忍不住嘮叨兩句。

比如京城文化街附近的裕泰茶館,是一家百年老店:“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兩層清閣樓,外面有一銅像,一位掌櫃模樣的人戴黑色瓜皮帽,彎腰作揖,恭迎四方來客,裡面方桌木椅,陳設雅潔。在晚清,上至達官貴人,下及三教九流,閒下來總會去茶館坐坐,議論國是,八卦娛樂,所以茶館也是各種信息的集散地。裕泰茶館附近住的都是官宦人家,信息含量比一般的茶館都要高。

一位少年意氣風發,說:“最近京城裡來了不少駐軍,莫不是宮裡出了什麼大事?聽幾個在神機營當差的旗人說,當今皇上染了天花,命不久矣。”

少年說皇上“命不久矣”,這話在封建社會是不忠,同座的老人皺眉道:“小孩子家,不要亂說話。”

少年不以爲然,繼續說:“這事坊間多有傳聞,朝中人心浮動,爲冊立新君的事爭吵。”

同治皇帝的病情越來越嚴重,作爲淮系集團的政治領袖,直隸總督、北洋大臣兼士,李鴻章到了不表態不行的地步。但這時,兩宮太后還是沒有表態,連一向很會站隊的李鴻章也糊塗了,他連日召集親信私下商議皇位繼承人的問題,但沒人能理出個頭緒來,可如果盲目表態,一旦站錯隊,後果將很嚴重。

而在南方,吳王曾紀澤也收到了同治皇帝病危的消息,他並不熱心打聽誰當皇帝。誰會即位曾紀澤心裡已經有數。曾紀澤要考慮的,是如何統一中國以及擴大中國的版圖。

1875年,經過十年生聚,休養生息,南方無論是工業還是農業,都發展很快。軍工業也基本上能自給自足。在容閎的幫助下,他已經把江南製造總局打造成亞洲一流的軍工企業,步槍,火炮,戰艦都能生產,他準備先對不安分的日本人動手,攘內必須安外,這是曾紀澤的戰略,因爲滿清的和愚昧已經深入骨髓,不堪一擊,時候到了很快就解決,倒是日本等覬覦中國領土的國家要好好教訓一下。

那天容閎去找曾紀澤,說起清廷的變局。

“本王已經知道誰將繼位,對我們吳國的影響不會很大。放心,清朝再也不會出康熙那樣削藩的強勢皇帝。”曾紀澤說。

容閎道:“啊?吳王你知道誰將繼承大位?聽說兩宮太后遲遲不肯表態呢。”

曾紀澤說:“兩宮太后遲遲不表態,本王想她們心中必然已經有了人選,只是現在在做準備工作。”

容閎看曾紀澤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便問道:“會是郡王奕緯的長孫溥倫嗎?”

曾紀澤說:“不會,溥倫有皇帝的命,但沒有當皇帝的運氣。”

“爲什麼?”

“慈禧太后首先就會反對。一來溥倫的爹載治不是道光長子奕緯的親兒子,是過繼而來,血緣關係較遠。另外,一旦溥倫繼位,皇后阿魯特氏就會上位,成爲皇太后,慈禧和慈安太后就成了太皇太后。而皇帝年幼,一般是由皇太后垂簾聽政,你聽說過哪朝有太皇太后垂簾聽政的嗎?”

“有道理。那載瀅有希望嗎?”

“不可能,他的年紀太大,已經14歲,快到了親政的年齡,而且,他的生父是恭親王,他們父子要是聯手,兩宮太后垂簾聽政的日子就不會太長了。”

“有人還在朝會上提起過恭親王的長子載澂。”

“他更不可能。就是恭親王自己也不會支持他。按照大清的祖制,親王的兒子以外藩入繼大統當皇帝,父親必須迴避,做一個賢閒王。一旦載澂當了皇帝,恭親王就得靠邊站。洋人那邊現在還需要他周旋,慈禧太后也不會同意。”

“阿魯特皇后肚子裡的孩子呢?”

“這個更不可能,國不可一日無君,她肚子裡的孩子是男是女誰都不能肯定,況且慈禧太后根本不喜歡阿魯特氏。同治皇帝死後,她能不能保住自己的姓命都很難說。”

“那你認爲最後誰會繼承皇位?”

“醇親王之子載湉,載湉的生母即醇王福晉,慈禧太后的親妹妹,對慈禧太后來說,載湉暨是內侄又是外甥。”

“慈安太后會同意嗎?”

“她會。因爲載湉只有四歲。她還可以繼續垂簾聽政很多年。”

“載湉如果當了皇帝,醇親王豈不是會成閒王?他會同意嗎?再立一個兒皇帝,清流大臣們和洋人那邊不會善罷甘休。”

“所以我估計冊立新君這事,兩宮太后會獨斷,不會和醇親王商量,會突然宣佈,讓他措手不及。而且,兩宮太后不會聽取清流大臣和洋人的意見,畢竟這事大清國的內政。你可派人把我的判斷去告知李鴻章,這樣他也好早作準備。”

容閎一聽,曾紀澤分析得很有道理,便暗中派人進京告知臥底李鴻章。

果然,慈禧太后回京後不久,提拔榮祿兼任步軍統領,取代了死去的瑞麟,也就是“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這職務相當於現在的京城衛戍區司令,牢牢控制了京城。她還做通了慈安太后的思想工作,加上李鴻章表態支持她,心裡有了底氣,同治皇帝一駕崩,慈禧太后馬上召集各王公大臣宣佈:“文宗無次子,今遭此變,若承嗣年長者,實不願需幼者乃可教育。現在一語即定,永無更移。我二人同一心,汝等敬聽。”

“敬聽”是客氣的說法,意思是“你們聽着”:把醇親王奕譞的兒子載湉,過繼給咸豐皇帝,再繼承皇帝位,就這樣改朝換代了!

醇親王奕譞聽到這個消息,都驚呆了,我兒子繼承皇位這麼大的事情,兩宮太后竟然都不跟我商量一下,於是在大殿上嚎啕大哭,哭得昏了過去,可見這實在不是一件好事。清史稿奕譞傳中是這麼說的:“忽蒙懿旨下降,擇定嗣皇帝,倉猝昏迷,罔知所措。”

恭親王也措手不及,兩宮太后也沒跟他商量,他只得n頭同意,畢竟,將成爲閒王的是醇親王奕譞,而不是他。

可憐的載湉,小傢伙時年四歲,在睡夢中被人叫醒,套上龍袍,一路哭喊着要“媽媽”,還是被太監用轎子擡進了宮中。

1875年正月二十,載湉登基,年號光緒。醇親王奕譞按照祖制,立即上奏兩宮太后,請辭一切本兼各職,到河北昌瑞給同治皇帝修陵去了,同治皇帝的陵墓歷時三年零一個月完成,耗銀四百多萬兩,可買七艘軍艦,可見當時大清國還是相當有錢的,國富民窮而已。

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光緒皇帝即位以後,清廷的政治權力格局發生大變化:四號人物醇親王成了閒王,神機營由榮祿代管爲了抑制恭親王的勢力,慈禧太后把有功的李鴻章地位進一步提升,除了直隸總督、北洋大臣等,還授予李鴻章首輔的地位,恭親王繼續主管總理衙門和軍機處。

就在這時,小日本坐不住了,已經開始把爪子伸向了中國的領土朝鮮,開始侵略江華島。你沒看錯,這時的朝鮮是清朝的藩屬,地位跟曾紀澤的吳國一樣。

朝鮮西海岸的江華島,海峽入口,一塊九米多高的石碑高高矗立,上面用朝鮮文寫着“海門防守,他國船慎勿過”,石碑立了有些年頭了,風吹日曬,底部都有了裂紋,字跡有n模糊了。

江華島是漢江的入海口,是朝鮮當時首都漢城的門戶,所以閉關守國的朝鮮在此立碑,警告外國船隻勿入,否則,呵呵,拿石頭砸沉!

日本人偏就不信這個邪,1875年9月19曰,那天風高浪急,江華港的海面上忽然出現了三艘懸掛日本國旗的船隻,分別是“雲揚”號、“第二丁卯”號、“春日丸”號軍艦,它們宣稱自己是科學考察船,從日本長崎出發,根本無視朝鮮立在海峽入口的警告碑,駛入江華灣。

但這幾艘科考船上,都安裝了口徑16釐米的火炮,還有日本士兵,其中“雲揚”號上搭乘日軍一百人,包括海軍陸戰隊員二十四人,“第二丁卯”號搭乘士兵七十六人,“春日丸”號搭乘士兵一百三十四人。

曰本打着科考的目的去朝鮮,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明顯不是因爲日本軍人熱愛科學,而是1875年的日本,沒有實力公然侵略朝鮮,他們打的旗號是:測量海深和尋找水源,並自稱目的很單純,符合國際法!

第106章 反清時機成熟第9章 大戰告捷第149章 中俄大海戰第67章 政變第一步第70章 密謀敗露第117章 日本投降第99章 裝甲巡洋艦第37章 誅殺勝保第41章 阿思本艦隊第57章 工業建設第108章 七國撤軍第144章 列寧遇刺第90章 胡雪巖的秘密第189章 英國發飆第69章 石達開受挫(2)第48章 洪秀全該死(2)第78章 湖南告急第32章 石達開的憤怒第56章 農業建設第163章 英國妥協第12章 曾國荃的野心第2章 曾國藩的兒子第17章 得饒人處且饒人第53章 開疆拓土(1)第148章 中德合作第29章 拿下蘇州第140章 軍用飛機第45章 深入虎穴第58章 蕩平海盜第27章 敲打洋人(1)第113章 瓜分日本計劃第176章 豬一樣的隊友第33章 石達開之死(1)第31章 誰是幕後元兇第124章 收回海參崴第56章 裂土封王(3)第168章 閃電戰第60章 曾國藩復出第186章 持久戰第62章 三位夫人第92章 袁世凱的小妾第32章 進攻天京上架感言第142章 天堂即地獄第36章 石達開之死(4)第119章 大漢帝國第154章 世界經濟危機第27章 敲打洋人(1)第56章 裂土封王(3)第53章 曾國藩的心思第18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145章 二號人物第64章 孤軍深入第26章 江南大營崩潰第87章 慈禧的秘密(2)第48章 洪秀全該死(2)第149章 中俄大海戰第145章 二號人物第56章 裂土封王(3)第5章 西洋軍事考第20章 朝廷的心思第59章 僧王被幹掉第58章 蕩平海盜第81章 虛僞的愛迪生第198章 世紀大海戰第30章 血洗東王府第9章 大戰告捷第80章 少年袁世凱(4)第54章 開疆拓土(2)第50章 反清準備(1)第11章 初見曾國藩第21章 小將陳玉成第98章 魚雷和潛艇第197章 列寧上臺第136章 帝國海權第82章 做人要厚道第203章 攻佔中亞第46章 與蘭芳結盟第92章 袁世凱的小妾第40章 下南洋第201章 攻佔東南亞第3章 李鴻章出走第18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187章 訪問美利堅第40章 解決土地問題第39章 說服曾國荃第21章 小將陳玉成第7章 大決戰(3)第56章 裂土封王(3)第183章 德海軍的密碼第118章 火燒靖國神社第58章 率軍北上第83章 左宗棠可殺第149章 中俄大海戰第2章 曾國藩的兒子第62章 三位夫人第37章 竟然被逼婚第75章 駐軍琉球和臺灣第47章 洪秀全該死(1)第66章 新三河大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