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徐州之戰

麴義和公孫瓚大戰的時候,袁術的大軍也開撥了。

誓師大會完結,袁術看着人多勢衆的大軍,豪情萬丈。

“我軍兵強馬壯,劉備織蓆販履小兒,徐州必爲將軍所有。”楊弘說道。

袁術聽着楊弘的恭維哈哈大笑,一旁的閻象卻很擔憂,只是今天是出師之日,說不祥之言不太好。當然閻象不是沒有勸過,只是袁術不聽。

徐州郯城外軍營

“徐將軍,何不向主公請令。袁術進攻徐州,何必讓青州之人抵擋,我輩皆有勇力,定能保境安民。”

“四靶倒三靶者,何以言勇?”徐盛氣不打一處來,“若非汝等平日不勤勉,我等何須在此坐看他人保我徐州。還不速速退下!”

徐盛,字文向,琅琊國人。已經三十多歲的徐盛,原因爲曹操屠徐州的事,準備帶着家人避難到青州。還沒有成行,就在老家莒縣看到了劉備的大軍。

莒縣地處琅琊國北面,臨近青州,青州的許多惠民政策和劉備仁義名聲,徐盛都有所耳聞,他想要舉家遷到青州也是這個原因。

劉備援助徐州,徐盛決定等一段時間,這一等就等到了劉備入主徐州,徐州開始和青州接軌。見青州的傳言不是假的,老家的鄉親確實得到劉備許多仁政,徐盛決定參加劉備新組建的徐州軍。

徐盛在老家也是有勇名的,他自己也很有自信,得知劉備軍中有挑戰的方法,也動起了心思。

劉備剛聽聞徐盛名字的時候,還以爲是同名同姓,畢竟劉備只知道徐盛是江東的虎將。當徐盛自報家門,說字文向的時候,劉備明白這個徐盛就是他想的那個徐盛。

劉備正準備拜徐盛爲中郎將,徐盛卻提出要挑戰關羽或張飛。當時張飛在青州整軍,準備救援劉協,關羽自然接下了這一戰。

徐盛覺得自己三十多歲正值黃金年齡,即便不勝關羽,也能和關羽戰平。可惜徐盛在黃金年齡,關羽同樣也是三十多歲巔峰期。

想要和關羽這樣的絕世勇將比鬥,要麼有張飛這樣的神力,要麼有趙雲這樣的神速,或者像呂布一樣,力量、速度全面佔優,那纔有可能打贏或打平關羽。

很可惜,徐盛無論力量還是速度都差關羽不只一籌,被關羽五回合內挑開了馬槊擊敗。這裡面有硬實力的原因,也有不習慣馬槊的原因(徐盛和其他武將一樣,每日練習的也是馬矛)。

這也是沒有辦法,你要拿着3米多的馬矛,想和關羽手中5米多的馬槊拼,那徐盛連一回合都撐不下來。

被關羽輕鬆擊敗,徐盛有些自慚形穢。正準備離開,從小兵做起,劉備拉住了他,說道:“文向慢行,我觀文向不熟馬槊故而如此,本有勇力。文向之名,備早知之,正遇遣人往琅琊拜文向爲中郎將。今幸得文向至此,可受此職。”

“敗軍之將,何敢言勇?願入玄德公帳下爲一小卒。”

關羽聽徐盛說要去做小兵,點了點頭說道:“文向確有勇力,依軍中之令,可授偏將軍之職。”

“不知文向可願任偏將軍一職?”

“謝主公,盛願效犬馬之勞。”

徐盛打斷了回想,又開始策馬訓練起來。他早就能確保四個靶子不倒了,但他還是每日訓練不停。徐盛相信,只要勤加訓練,總有一天能趕上關羽的。

自從劉備在高唐組建騎兵,已經有8年。在一系列的作戰中,出現過各種各樣的問題,訓練方法也經過多次改良。最終,在劉、關、張、趙(還在的時候)等人的通力研究下,發展出了一套最適合正騎和重騎的訓練方法。

這訓練法便是——在士兵的對面豎四個人偶,要求騎士在衝擊的過程中,連續刺中4個不同位置的人偶頭上3寸見方的靶子,而且不能擊倒人偶。

剛組建的徐州軍,能做到這個指標的都是鳳毛菱角,所以劉備不會讓這些士兵上戰場,而且也不需要。

青州軍這些年也陸續有士兵到達年齡,劉備讓這些士兵退伍,準備教導新兵。這些老兵不但有軍事技能,也有着經年累月的文事學習。

有了這些老兵,劉備軍中就不愁教官不夠了,青州、徐州新參軍的人也能更快的掌握應該學習的知識。

下邳城

臧霸向關羽問道:“關將軍,我軍兵強馬壯,士氣高昂,鎧甲器械精銳;彼軍不過是剛放下農具的農夫,缺練少鎧。何故便要放棄南方數縣?”

不久前,牽招帶着十二軍(四萬八千人)來到下邳支援關羽。本來劉備是想太史慈和牽招一起領軍的,可太史慈老母又病重了,太史慈回家伺候老母去了。

關羽和臧霸在彭城本身有八軍(三萬二千人)人馬,有了牽招支援,臧霸自然想要迎敵。

臧霸這夥人在彭城一段時間後,感受到劉備萬事以民爲本的仁政,出身普通中產農民之家的臧霸認可了劉備,在劉備去青州之前向劉備效忠了。

臧霸剛效忠,自然對立功很心切,正巧袁術大軍五十萬殺奔徐州。臧霸覺得這是大展身手的時刻,卻被關羽告知,要堅壁清野,放棄南面的夏丘、僮、取慮三縣。

袁術讓紀靈出兵的路線,是從揚州壽春直插下邳,再攻郯城,把劉備的軍隊堵回青州,再慢慢收拾徐州。而這樣出兵,也是糧道最短的路線,且一路一馬平川,糧草運輸消耗最少。

紀靈頭腦還是清醒的,沒有袁術那麼自大,劉備的名頭,青州軍的名聲,不是傳出來的,而是打出來的。

紀靈自付是比不過孫堅的,孫堅進攻董卓都是有勝有敗,而劉備當年是一路碾壓進的雒陽。這麼一比較,紀靈更加不敢狂妄。紀靈率軍過了淮水,進入徐州境內便一直小心謹慎。

第二百四十八章 鮮卑之戰第二百一十三章 遼東投降第四百四十八章 劉永戰略第四百六十三章 永理會師第一百一十三章 周、曹、許亡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備之謀第四百二十七章 原始蒸汽機第一百七十五章 攻烏丸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勝曹操第二百一十二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七十三章 濮陽之戰第四百二十二章 金蝦港第四百五十八章 羅馬分裂第三百三十七章 王雄謀劃第四十章 袁紹決斷第三十九章 袁紹得冀州第二百一十七章 三方出兵第三百八十五章 登基第一百二十八章 急轉直下第一百二十六章 陳登之謀第二百零六章 事敗第一百二十一章 北境戰端起第一百三十三章 曹操定略第三百三十四 荊州停戰第三百三十七章 王雄謀劃第一百五十九章 夏侯氏第二百四十章 小沛之戰第二百二十五章 巴州定第四十三章 太史慈第二百零三章 周瑜戰敗第三百七十六章 巴蜀投降第二百一十四章 黃月英之謀第二百一十六章 聯盟抗劉第四百三十七章 薩珊之殤第一百零六章 死守第三百九十八章 西域商貿第一百一十五章 拼音第三百八十二章 天下平復第九十章 袁術謀徐州第一百五十二章 獻捷天子第二百七十一章 賈詡之謀第一百九十一章 孫權出兵第九十八章 張勳慘敗第九十九章 戰後第二百六十九章 一敗第一百一十六章 曹賈鬥智第二百二十二章 八陣初顯威第四百六十三章 永理會師第二百六十九章 一敗第二百四十七章 趙娥第一百九十四章 廬江之戰第九十九章 戰後第一百七十二章 袁氏亂第十一章 士宦戚之爭第一百一十二章 曹呂復攻第二百八十章 吳懿投降第三百八十八章 馬鈞與吳輔第一百五十四章 張繡終降第七十六章 蝗蟲第四百三十五章 身毒內亂第三百七十一章 酣睡退敵第八十九章 江東之主第二百四十四章 馬超兵敗第四百零二章 鋼炮第一百四十一章 孫策亡第二百零六章 事敗第一百一十八章 鴿子第四十三章 太史慈第四百三十二章 黃金熱第一百四十一章 孫策亡第三百八十二章 天下平復第一百七十四章 冀州歸屬第三百零九章 關中決戰第三百三十章 奸雄曹操第一百四十二章 廬江之難第四百二十六章 無雙劉理第六十一章 曹操舉兵第十五章 爲禍一方第一百六十五章 黃祖死第三百六十九章 雒陽攻取第二百零五章 察覺第三百六十六章 萬民之怒第七十一章 曹呂相爭第四百一十九章 刺刀第二百六十九章 一敗第三百四十九章 先下一城第四百六十章 亞歷山大之死第四百五十二章 楚軍南下第二百八十七章 徐盛先開第一百零七章 公孫瓚求援第三百二十五章 全民皆兵第三百六十四章 反攻第四百六十一章 阿爾達班五世之死第十七章 羣雄起兵第二百八十三章 樊阿南下第一百零六章 死守第九十九章 戰後第七十八章 劉寵第二百九十七章 再擒夏侯淵第三百八十六章 扶南與鮮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