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白馬消亡

“將軍,何故放走鄒丹之兵,其必往易縣求援。”

“這正爲我所想,我欲圍城擊援。此間鄒丹之兵多爲郡縣小卒,不足爲懼。易縣公孫瓚處,尚有萬餘兵馬,方爲大患。”

易京,公孫瓚收到了鄒丹求援的請求,本能的不想去。

關靖說道:“主公,鄒將軍爲主公大將豈能不救,若不救,軍心散矣。”

“易京爲我本,若輕兵救援,麴義率兵折返,如之奈何?”

“主公,此次出兵非爲殲敵,乃爲救援。主公只需率五千軍偃旗息鼓,乘夜突襲敵營,與鄒將軍裡應外合,救出城中將士便走。易京城堅,尚有一萬士兵,麴義軍中攻城器械不足,不足爲慮。”關靖說道,“鄒將軍日夜期盼,望主公莫要遲疑。”

“可北軍南返,幽州空虛,如之奈何?”

“易京地處要衝,如鯁在喉,彼軍糧道盡在我軍掌控。鄒將軍既回,彼軍必不敢久留幽州。時下天寒,彼軍不久便退。待其退軍,主公再重整大軍,尚有可爲。”

“善,我即刻起兵救援。”

公孫瓚率兵北上的消息沒有逃過麴義留下的眼線,他們先一步把消息傳到了麴義這裡。

“公孫瓚率衆而來,我知其所爲救援,非爲大戰。如此,我圍城擊援之計成矣。各軍依令行事,不得有誤!”

“是!”

公孫瓚晝伏夜出,爲的便是不讓麴義發覺自身,可麴義根本就沒想過半路襲擊公孫瓚。

公孫瓚來到傂奚縣南面的獷平縣,派斥候向北偵查,得知麴義大營所在後,摸到不遠處等待天黑。

晚上,公孫瓚乘夜突襲了麴義大營,並讓人到傂奚城外喊話。城中的鄒丹見麴義大營起火,城外還有自己熟悉的白馬義從,便率軍殺出,準備裡應外合。

公孫瓚和鄒丹的舉動全部在麴義的意料之中,其實麴義的大營只是擺設,麴義估算着時間,早就讓大軍全都露宿在野外(當然也凍得夠嗆)。

公孫瓚火燒大營,但沒有見到敵軍,他明白中計了,趕忙想要回軍,可已經被麴義包圍。

公孫瓚一面率衆抵抗,一面朝鄒丹這邊殺來。不久,公孫瓚和鄒丹合兵一處,但也被麴義圍的更嚴了。

“爲援末將致使主公遇險,末將之罪也,待末將前部衝鋒,爲主公殺出一條血路。”

公孫瓚看着鄒丹遠去的背影,不知道說些什麼,只能緊了緊手中的馬槊。

鄒丹手下的士兵也被鄒丹的忠義感染,不懼生死的向南面突圍。麴義見公孫瓚軍士氣那麼盛,便打開了一個小口。意思便是圍三缺一,給你逃跑的機會。

公孫瓚率軍從缺口突圍,大喊着讓鄒丹跟上。鄒丹沒有走,他已經決定一死已報公孫瓚。鄒丹最後看了一眼遠去的公孫瓚,將麴義的大軍牢牢的釘在原地。

公孫瓚向南沒跑多遠,烏丸和鮮卑的騎兵就擋住了去路,這自然也是麴義的安排。

見以前被自己想怎麼蹂躪就怎麼蹂躪的烏丸等族都敢對自己呲牙,公孫瓚此時的心情不言而喻。

“主公先行,待我等爲主公開路。”

“義之所至,生死相隨!蒼天可鑑,白馬爲證!”

熟悉的口號再度在耳邊響起,公孫瓚緊咬牙關。不知不覺間,公孫瓚感到了一股血腥味。原來,嘴脣已經被公孫瓚咬破了。

烏丸等騎兵剛聽到那句口號,嚇得騎馬都一頓,不過看清來的只有數百騎的時候,又重新振奮精神。他們認爲這一戰,可以一雪前恥。

只是事實很難如人意,白馬義從雖然只剩下幾百人,可烏丸騎兵騎射不如白馬義從,鎧甲兵器也不如白馬義從。如果白馬義從是一騎一騎損失的話,烏丸等騎兵就是幾十騎幾十騎的損失了。

在死傷千餘騎兵後,烏丸、鮮卑衆騎終於將白馬義從包圍了。白馬義從見沒了迴轉餘地紛紛抽出環首刀,心存死志的人無所畏懼,更不要說一羣這樣的人了。

僅存了兩百多白馬義從沒想過突圍,而是以殺傷爲主要目的。烏丸、鮮卑衆也被他們最後一波的反衝打懵了,一瞬間南面的包圍圈就薄了一層。

烏丸、鮮卑衆騎怕白馬義從逃跑,趕忙向他們進攻,還讓一部分騎兵先向南去,準備堵住缺口。可白馬義從沒有向南殺出重圍,而是轉向北面進攻。

白馬義從的戰術很成功,烏丸、鮮卑衆騎北面損失慘重,甚至被殺透了。可即便如此,白馬義從的人數還是太少了,烏丸、鮮卑衆騎很快穩住了戰局。

最終,所有的白馬義從全部被擊落戰馬,烏丸、鮮卑衆騎也開始補刀。

“住手!”麴義那裡消滅了鄒丹部,來到這裡,就看到烏丸、鮮卑衆騎在梟首白馬義從,甚至侮辱屍首。

“我兩家有深仇大恨,戰士發泄情緒,友軍不必多管。”

麴義也不答話,一戟刺死了這個烏丸部將。麴義說道:“皆爲忠義之士,理當厚葬。若汝等再行此事,便是與我爲敵,我讓汝等皆死於此地。”

烏丸峭王見手下被殺也不敢多說什麼,只是默默地收拾軍馬。這次他們爲了殺這幾百白馬義從也是傷筋動骨了,兩部死傷都過半。

身邊只有幾人,逃回易京的公孫瓚開始閉門謝客,並讓人開始建造自己居住的城壘。關靖想向公孫瓚詢問戰況,卻一直見不到公孫瓚的面。最後還是從倖存的親衛口中得知了戰敗的消息,關靖嘆了一口氣,默默地開始指揮修建城防。

第二章 錢糧滿倉第二百七十八章 諸葛取蜀中第一百九十六章 逍遙津之戰第四百零五章 狙擊槍第一百二十章 公孫瓚亡第二百四十章 西征薩珊第一百七十章 叛亂第十三章 董卓入京第一百五十六章 風雲突變第三百九十六章 扶南大略第二百九十一章 合肥攻防戰第二百九十二章 荊州之爭第三百五十二章 扶羅韓敗亡第二百四十九章 軻比能敗逃第一百二十章 公孫瓚亡第三百七十八章 蒯越謀劃第三百三十二章 長安之戰第二百三十四章 海軍渡江第二十七章 南北會盟第一百零八章 田稅第一百零二章 下邳大捷第二百五十三章 陸遜之謀第二百四十三章 夏侯惇兵敗第二百一十二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二百七十六章 人心所向第一百七十九章 關中起兵第三百八十章 最後一戰第二十五章 內訌第三百二十章 陸遜偷襲第一百零七章 公孫瓚求援第二百八十九章 相縣攻防戰第二百三十一章 火燒江都第二百五十五章 火燒連營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勝曹操第二百五十三章 陸遜之謀第二百七十四章 水患第一百七十三章 二袁相爭第三百零九章 關中決戰第三百五十二章 扶羅韓敗亡第三百一十五章 利益交換第一百九十一章 孫權出兵第四百六十四章 小亞細亞之戰第三百六十四章 反攻第五十三章 王允之謀第四百二十章 內監第二百四十七章 趙娥第二百六十一章 方士葛玄第一百三十五章 劫糧第六十章 劉虞去青州第四百一十四章 百人開疆第一百零七章 公孫瓚求援第四百四十五章 玻璃第四百零四章 鋼槍第四百三十五章 身毒內亂第四百三十五章 身毒內亂第二百一十五章 華歆至第一百九十二章 夏口之戰第二百六十五章 重裝步兵第三百零四章 斷糧之危第一百一十九章 三攻張繡第四百二十六章 無雙劉理第五章 練兵與開荒第七十九章 孫策第二百一十二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三百一十二 戰局明朗第四百五十五章 羅馬海軍第三百四十章 南中反叛第一百九十七章 黑山張燕第二百二十四章 中心開花第二百七十三章 毒計第二百七十二章 山頭第四百零八章 運河第二百四十六章 鮮卑聯兵第三百八十一章 曹操兵敗第二百一十八章 吳郡之戰第四百四十四章 劉理戰略第一百一十六章 曹賈鬥智第二百九十二章 荊州之爭第三百七十一章 酣睡退敵第三百九十七章 鄧芝出使西域第四百三十五章 身毒內亂第三百六十章 如魚得水第一百七十九章 關中起兵第二百六十九章 一敗第一百一十六章 曹賈鬥智第一百七十九章 關中起兵第三百九十一章 賈壹第八十四章 農業補貼第一百一十七章 無功而返東漢物價與度量衡第一百六十六章 袁紹再起兵第一百九十一章 孫權出兵第三百三十一章 魏延獻計第一百三十八章 顏良陣亡第二百零四章 陳氏密謀第七十一章 曹呂相爭第一百五十九章 夏侯氏第一百九十九章 叛亂鬧劇第二十九章 連環計第三百零六章 王圖兵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