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蝗蟲

劉協向李傕等人說準備讓劉備兼任徐州牧,還認可劉備的皇叔身份。李傕沒有反對,不只是因爲劉備送的糧草,也因爲劉備的強悍和佔領徐州的既成事實。

劉協讓國舅董承來給劉和送詔書,讓劉和帶回給劉備。

董承見到劉和,以眼神示意劉和,劉和將董承帶到無人的地方。

董承說道:“李傕、郭汜等人,縱兵劫掠關中,百姓多受罹難。亦不尊王命,脅逼陛下,非人臣哉。陛下多受其苦,欲還舊都。現有密詔,望劉皇叔出兵相助。”

劉和看完詔書,說道:“事關重大,未免李傕等人察覺,我即刻回返青州,告之皇叔。”

隔天,劉和就請辭了,李傕等人沒有在意,有察覺不對的人也沒有和李傕等人說。

劉和走後沒多久,劉協就聽聞長安城內糧價飛漲,谷價一斛(石)值五十萬錢。劉協便讓侍御史侯汶取出太倉中的米、豆爲貧民施粥,不讓城中人吃人的情況更加惡化。

但是情況完全不像劉協想的那樣改善,侯汶還說長安人多,糧食不夠。劉協想到劉備剛送來的二十萬石大米,還有太倉中滿滿的糧食,感覺不對勁。

劉協命令侯汶親自用米、豆各五升,在自己面前熬粥,煮出了滿滿兩盆。這下劉協有了概念,明白是侯汶貪污。於是,責打侯汶五十棍。

李傕得知此事,爲了展現自己的公正,也爲了民望,當衆宣讀侯汶的罪狀,並殺了他。將劉協施粥的善名按在了自己頭上,這讓劉協更加厭惡李傕。

徐州琅琊閣陽都縣

“周兄,可否與你調換調換?”

“怎的,臀疼了?”這個周兄說道,“出發時可是汝先搶得車伕位的,後悔耶?”

“小弟本以爲徐州官道已通,不想大段未乾,只得以二輪馬車載糧,難受矣。”

“哈哈!”

“汝自願,須怨不得他人。”

軍司馬從後方經過,向衆人喊道:“將至開陽縣,臨近華縣,警戒!”

“區區泰山賊,也敢爲禍乎?”駕車的士兵不以爲然道。

“主公常言:‘狻猊搏兔,尚用全力’,汝忘乎?”

士兵抽出環首刀,說道:“慚愧,輕敵矣。”

劉備運糧隊所說的泰山賊臧霸等人也不好受,由於沒有劉備的支持,只能從開陽買糧吃。

“大哥,庫中金銀將盡,不久無金購糧,如之奈何?”尹禮說道。

“不如且回泰山,好過在此受制於人。”吳敦說道。

“不可!”孫觀說道,“泰山郡剛受旱災,現又起蝗蟲,百姓顆粒無收,我等往泰山郡,不如回山中。”

“同爲漢地,一山之隔,便是兩番景象。”

大旱之後有蝗蟲,漢朝各地經乾旱洗禮,蝗蟲也如期而至。除了幽州天寒,受災不深,各地都被蝗蟲侵襲。

兗州因爲曹呂交戰,民生無人重視,大量百姓不是遷徙到青、徐二州,便是死於饑荒。

臧霸等人的老家泰山郡,也因爲太守無能,百姓多入青州。現在泰山郡的糧價都漲到二十萬錢了,而百里之外的青州還是三百錢。

臧霸又想到不久前,劉備在青、徐兩州,一個個縣城表演吃蝗蟲。有了劉備帶頭,百姓沒了敬畏之心,加上美味的刺激,不但不厭惡、害怕蝗蟲,反而期待蝗蟲的到來。

劉備不但吃蝗蟲,還下令各縣收幹蝗蟲,一石蝗蟲一千錢。百姓捕蟲的收入比一年田間辛苦勞作還要多,青、徐兩州的百姓根本不管自家田裡的糧食。

其他幾州的百姓就沒那麼好運了,臨近青、徐兩州的郡縣,可能得知劉備的舉動,或是捕蝗蟲前往兩州換糧,或是向兩州購糧,還能活命,其餘的人只能聽天由命。

在生存的壓力下,冀、兗、豫、揚四州都有百姓遷入劉備治下。劉備讓糜竺等人統計徐州人口,計算得有150萬左右人口。而這次天下受災,半年就有二十萬人口涌入。

這些流民大部分來自豫州和揚州,袁紹、曹操等人都知道人口的重要,想方設法留住本州之人,爲此曹操還聽從東阿縣令棗祗的建議,參照劉備屯田兵的設置,也開展了屯田。

不過曹操的屯田不和劉備相同,曹操將荒地收回國有,讓屯田的百姓耕種,收入百姓和國家共分。曹操不但實行民屯,還讓部下的士兵屯田。

曹操招收流民的舉動,也讓袁紹很快學會,袁紹同樣在冀州實行屯田。

在這個信息落後的年代,有了活路,百姓自然不會長途跋涉去追尋“虛妄的謠言”(曹、袁爲了人口,抹黑、隱瞞劉備治下的政策,各地的士人、豪強也在推波助瀾)。

與曹操和袁紹不同的是,袁術不但沒有阻攔豫州和揚州的百姓遷徙,還加緊迫害,逼着百姓向徐州遷徙。

劉備那裡的昭姬紡織機傳入袁術耳中,曹操他們都推廣,改善百姓民生,臉皮厚一點的地方官還將昭姬紡織機按在他名下。

但袁術第一時間想到的便是自己手中的布、帛等會降價,袁術將手中的布匹強換給治下百姓、豪強。袁術又聽說劉備廣求瑠璃,便在治下蒐羅,低價強買,之後送到徐州,換取軍糧。

小沛

“大哥,平日躬行節儉,部下效仿。今天下大亂,全仗大哥復興,大功未成而驕奢,將士將無戰心,願大哥更慮之。”

“雲長,是言爲兄近日廣求瑠璃乎?”

“董卓前車之鑑,望大哥明察。”

“爲兄求瑠璃,非爲自身享樂,乃爲釋百姓之心。”

第三百八十九章 扶南攻略第二百八十七章 徐盛先開第三百八十七章 海軍出擊第一百四十五章 攻城戰第一百零七章 公孫瓚求援第九十四章 白馬消亡第三百一十八章 雙方驚詫第二百四十二章 馬超再起第一百五十八章 襄陽城破第一百九十七章 黑山張燕第三百四十章 南中反叛第五十章 劉表第三百四十八章 統一戰開第九十三章 易京第四十三章 太史慈第一百二十九章 黃祖慘敗第三百二十一章 性情中人第十四章 董卓霸京師第一百九十八章 董承密謀第二百六十二章 火藥第八十六章 曹操迎帝第二百四十九章 軻比能敗逃第十八章 縣令劉備第一百章 泗水決戰第三百一十五章 利益交換第四百零五章 狙擊槍第二百一十二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四百五十八章 羅馬分裂第四百零三章 身管自緊第四十九章 界橋之戰第一百一十二章 曹呂復攻第一百一十章 周逵第八十九章 江東之主第一百七十五章 攻烏丸第二百一十七章 三方出兵第十八章 縣令劉備第六十七章 呂布入兗州第二百三十七章 截擊第三十一章 北海求援第四百三十章 王基再出發第三十六章 漢紙第四百章 封禪西征第二百四十三章 夏侯惇兵敗第一百七十六章 千里遠征第六十一章 曹操舉兵第三百四十八章 統一戰開第四百二十二章 金蝦港第一百七十三章 二袁相爭第四百六十二章 阿爾達希爾一世之死第一百五十章 張飛揚名第三百二十四章 李樂之難第三百五十九章 街亭第三百章 直襲陳倉第三百八十一章 曹操兵敗第五十四章 董氏滅絕第三百八十一章 曹操兵敗第三百四十五章 劉方策劃第三章 駿馬成羣第二百零五章 察覺第二百四十五章 鮮卑之怒第六十六章 陳宮叛曹第四百三十八章 楚河大勝第四百三十三章 堅實後盾第三百零二章 馬超私心第二百七十六章 人心所向第二百七十二章 山頭第二百八十六章 大戰再起第八章 求援第七十一章 曹呂相爭第二百零三章 周瑜戰敗第四百二十四章 酸柑酸橘第四百四十七章 安息羅馬合約第一百二十三章 南下之議第三十一章 北海求援第四百一十五章 爭與不爭第四百三十五章 身毒內亂第三百九十章 以百敵千第二百二十四章 中心開花第二百九十七章 再擒夏侯淵第四百三十五章 身毒內亂第二百三十六章 破城第五十三章 王允之謀第一百九十章 劉協見聞第一百章 泗水決戰第一百八十九章 郭嘉亡第三百四十三章 兩路勝第二百零五章 察覺第一百五十章 張飛揚名第四十三章 太史慈第一百八十七章 劉協離許都第十七章 羣雄起兵第二百零六章 事敗第三百零七章 猶豫不決第四十二章 昭姬紡織機第三百七十二章 石陽城破第六十八章 劉備留軍回青第六十五章 兗州驚變第二百五十二章 破局之計第一百零八章 田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