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大旱

“可識得雁門張遼!”

曹軍向南突圍的部隊,很快便被張遼堵了回來。街道狹小,不利於騎兵作戰,同樣也不利於曹軍突圍。

曹操見南門衝不動,只能轉頭向北門衝去。可北門阻力比南門還強,呂布帶頭衝鋒,連殺幾人,曹軍都不敢上前了。

“我曹操死於此地乎?”

“孟德,東門火勢已盡,可從原路返回。”鮑信說道。

“前隊變後隊,後隊變前隊,撤出濮陽!”曹操說道,“曹洪斷後!”

已經升爲曹操護衛隊長的典韋,保護着曹操向東門撤退。一路沒有受到多少阻攔,不是高順不聽呂布號令,而是曹操燒門的舉動同樣攔住了高順的兵馬。

高順見東門大火,自己進不去,料想曹操也出不來,他便領軍攻向曹操大營。

曹操率大軍進攻濮陽,大營中只留下兩千人不到,大都還是輔兵。還好留守的戲志才反應及時,沒有讓高順一波攻下大營。

曹操這邊也不好受,攻城的時候有序,撤退的時候軍陣就亂了,有很多士兵堵在了東門。斷後的曹洪已經擋不住呂布和張遼的聯手進攻,手肘再次受傷,身上的鎧甲也有好幾處繩線斷裂,札甲移位、掉落。

又一波箭雨下來,曹洪再也撐不住了,上身沒有札甲的位置連中數箭,倒伏在馬上,曹洪親衛讓斷後士兵向前,他們保護者受傷的曹洪離開。

沒有了曹洪的指揮,斷後的部隊很快便被呂布殺散。這時曹操纔剛到東門,因爲呂布軍殺聲接近,曹操驚駭,險些摔下了馬,還好被馬鐙拉住了腳。

曹操逃出濮陽,正準備收攏敗軍,卻見大營火起。高順已經攻下曹操大營,開始四處放火。

曹操只得率殘部向鄄城撤退,大營的戲志才也在將士的保護下向鄄城撤退。呂布殺散濮陽城中的曹軍,曹操已經撤退多時,陳宮怕曹操伏擊,也因爲曹操經此一戰元氣大傷,認爲曹操已經沒什麼威脅了,所以陳宮沒有讓呂布追殺。

曹操收軍回到鄄城,身邊只剩下殘兵五千,輜重也被呂布奪了。曹操沒有氣餒,努力重整旗鼓,準備在鄄城守一段時間。

可接下來的處境,讓呂布和曹操都沒有預料到。

漢朝全國大旱,各地顆粒無收。

“公臺,城外田中之糧,可能食用?”

陳宮拿出剛讓士兵搶收的粟,說道:“尚未長成,至多可做馬料。”

“唉,本欲乘勢伐曹,一整兗州,不想大旱突至。公臺可有良策?”

“天災之禍,我也無有他法。”

“軍中糧草將近,如之奈何?”

“可將兗州新募之兵遣散,再尋他法。”

呂布這邊有整個兗州支持,遇旱災沒辦法,還能找各地的士人接濟。曹操這邊就要了親命了,一共才三個縣城,城中大部分物資還在剛剛的濮陽之戰丟失了。

曹操召衆幕僚商議,衆人也沒有辦法,只能建議曹操將士兵遣散,再等待時機。

曹操的窘迫,北方的袁紹也知道。這兩年因爲天子的調解,袁紹和公孫瓚沒有繼續對攻,而是休養生息,努力儲備資源再戰。北方同樣有旱災,但兩家因爲儲備,沒有那麼強的壓力。

曹操勢單力孤,袁紹又開始念舊情了,袁紹派人來曹操這裡,想讓曹操將家小遷到鄴城,言下之意就是讓曹操徹底投入袁紹帳下。

曹操因爲沒有糧食,手下的士兵已經遣散的差不多了,只剩下兩千多人。這時曹操就有些心灰意冷了,準備聽從袁紹的建議,舉家到鄴城。

程昱趕忙勸阻道:“意者將軍殆臨事而懼,不然,何慮之不深也!夫袁紹有並天下之心,而智不能濟也;將軍自度能爲之下乎!將軍以龍虎之威,可爲之韓、彭邪!今兗州雖殘,尚有三城,能戰之士,不下萬人,以將軍之神武,與文若、昱等收而用之,霸王之業可成也,願將軍更慮之!”

“大喜!大喜!”滿寵一邊跑,一邊喊。

“何喜之有?”

“青州劉備以天下大旱,恐長安遭災,天子短缺爲由,向長安進貢糧食百萬石。劉備向我等借路,言願出糧資。”

“果有此事?”

“公文至此,青州糧隊已至臨邑縣。”

臨邑縣在東阿縣東面,臨邑縣再往東,就是青州的祝阿縣。劉備送糧到長安,肯定不是對劉協那麼好心。隨糧隊還有劉備使者,是去長安向劉協要徐州牧的。

陶謙因爲曹操進攻,屠戮徐州百姓,憂慮生疾,沒能挺過來,或者是沒人願意他挺過來。陶謙沒過就多就死了,劉備兩次謙讓後,暫領了徐州牧之職。

劉備的徐州牧是得不到朝廷認可的,最主要是得不到“編輯”的認可。徐州所需的物資都要從北海運來,路途遙遠還麻煩。所以劉備想乘着這次天災,向劉協討要徐州牧正式任命。

“慚愧,我等爲私慾相攻,只有玄德仍思念陛下安危。”曹操現在非常後悔進攻徐州時的腦袋發熱。

荀彧問道:“劉玄德出費幾何?”

“大米十萬石,現已送至軍中。”一個士兵吃好,一個月才花費三石左右,十萬石夠曹操一萬大軍吃三個多月了。

“劉玄德糧草至此,需防呂布襲擊。”

曹操收到了劉備的糧草,呂布自然也會受到劉備的糧草。

“公臺,劉備欲過我境,向長安上貢。爲此劉備遣人送與我糧草十萬石,我軍有此糧,可攻曹操否?”

長安這邊,聽說劉備給他們送糧也非常高興,李傕還讓郭汜親自帶隊,出兵迎接劉備糧隊。

第三百五十九章 街亭第一百一十七章 無功而返第五十七章 呂布入冀第三百三十六章 演員第四百四十九章 鱷魚村之戰第四十章 袁紹決斷第四百一十三章 耽摩慄底守城戰第三百九十一章 賈壹第一百二十八章 急轉直下第一百七十三章 二袁相爭第四百三十四章 陸遜設略第一百四十七章 劫糧第三百六十章 如魚得水第一百三十三章 曹操定略第二百二十七章 戰機至第七章 初戰第一百六十章 二虎競食第三百七十二章 石陽城破第六十九章 臧霸第二百二十三章 圍城打援第一百三十五章 劫糧第四百二十章 內監第一百四十章 袁紹強援第二百零七章 水師叛亂第二百五十九章 孫權投降第八十三章 呂布入豫州第一百三十一章 廣陵之戰第二百七十五章 議和第十章 雒陽風雲第二百八十五章 甘呂東向第三百二十五章 全民皆兵第三百九十二章 反間連環計第一百五十六章 風雲突變第五十七章 呂布入冀第二百六十九章 一敗第十二章 武人董卓第二百四十五章 鮮卑之怒第四百零八章 運河第六十五章 兗州驚變第二百零四章 陳氏密謀第十八章 縣令劉備第一百八十章 渭水之戰第三百七十九章 曹操絕唱第二百一十一章 遼東之戰第三十三章 得民二百萬第二百六十六章 重騎死傷第一百七十四章 冀州歸屬第一百四十二章 廬江之難第六十七章 呂布入兗州第三百零三章 援軍兵敗第三十五章 北海行第四百一十九章 刺刀第六章 黃巾第十二章 武人董卓第三十五章 北海行第三百四十六章 華佗之藥第四百零七章 零傷亡震世第三百一十一章 伏兵起第一百三十七章 文丑之死第一百七十二章 袁氏亂第二百章 叔侄交心第二百七十三章 毒計第二十三章 追擊第四百三十二章 黃金熱第三百七十章 江夏之戰第三百七十三章 張魏奇襲第四章 縣吏華歆第三百九十章 以百敵千第三百七十四章 陽平關破第一百一十一章 袁術敗亡第三百零一章 隴右援兵第一百五十五章 反戈一擊第二百九十三 消耗之計第二百二十五章 巴州定第三百零八章 決戰定計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勝曹操第二百三十四章 海軍渡江第一百二十九章 黃祖慘敗第四百六十一章 阿爾達班五世之死第四百五十四章 力挽狂瀾第三百八十章 最後一戰第二百七十四章 水患第三百九十二章 反間連環計第三百章 直襲陳倉第三百九十二章 反間連環計第二百三十二章 形勢逆轉第一百三十四章 曹操復攻淮南第九章 千里奔襲第一百八十四章 武都氐人東漢物價與度量衡第四百六十一章 阿爾達班五世之死第一百四十章 袁紹強援第三百八十章 最後一戰第三百零九章 關中決戰第三百二十七章 太史慈之憂第六章 黃巾第三百三十六章 演員第四百四十三章 軍事貿易第二百五十五章 火燒連營第九十三章 易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