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 大漢海船

“汝等乃何人,來我家作甚?”

“朝廷有事需仰仗兄臺胸中所學。”

“我爲商賈,位卑無能,恐不能勝任。”

“發丘中郎將怎說亦是六品將領,若爲常設可當四品,怎可說位卑。”

“汝等何人?”發丘中郎將將手隱入懷中說道。

“光天化日,天子腳下,兄臺尚有妻小,還是不動爲好。我等爲繡衣衛中人,有一熟人引兄臺相見。”

繡衣衛從陣後拉出一人,發丘中郎將臉色終於變了,說道:“我之家小不知我所爲,萬望莫要遷罪。”

劉備登基後,集結大漢各州律法人才新編了一套法律,其中有十條罪狀遇赦不赦,被百姓稱呼爲“十惡不赦”。其中第二條謀大逆,就是說的毀壞皇室宗廟、陵寢、宮殿等行爲,發丘中郎將以爲繡衣衛是來抓他的,默默下跪請求,而繡衣衛拉出來的人正是當年的摸金校尉。

見發丘中郎將下跪,領頭的繡衣衛輕笑一聲,旋即正色道:“天子詔,拜汝爲起礦中郎將,西域多礦,需汝一展胸中所知。”

這時原本一臉悲慼的摸金校尉來到發丘中郎將身邊笑着說道:“陛下不治前罪,我等兄弟又可下地……”

“嗯哼!”繡衣衛假意咳嗽了一聲。

“爲朝廷探礦找藏,爲百姓謀大利!”

劉備找這些人最主要的目的不是摸金,中原戰亂大漢探尋礦藏的人員損失極大,要是大漢慢慢培養沒個幾年根本不能形成規模。反觀發丘中郎將的隊伍,這些人熟知風水而且實踐知識豐富,由他們帶隊尋礦隊一定事半功倍。

解決完探礦的隊伍,劉備又再度來到格物院,見到兩撥人聚攏在船舶司(專門研究船隻的部門)門前的人工河吵架,連劉備到來都沒有注意。

制止了想要呼喊的陳到,劉備走到人羣之後,就聽到了兩人爭辯的聲音。

“我之戰船所用風帆價格低廉,便是破損亦能使用,即風向轉變尚能應對自如,況所需水手少,操作便利。且我之戰船寬可行馬,便是遇大風浪也能安然行船。”其中一人說道,“而汝之船狹長細小,恐不需與他船戰便自沉海中。”

“西域一戰火炮大顯神威,海軍已制艦炮,從今往後海戰當以遠戰爲主。”另一人反駁道,“我之戰船有龍骨,船肋密集,可受炮擊而不沉。更兼帆軟船桅可建高大,順風可鼓足,搶佔丁字頭,我戰船海船當無往不利。”

既然艦炮都有了,搶佔丁字頭戰術劉備沒理由不告訴海軍。船隻的造型註定首尾的火炮門數不會多,只能在船側多開炮口,丁字頭戰術也十分好理解,海軍和船舶司討論新式戰船時當然也告訴了他們。

“去年交州產糧豐收,少府與海軍多遣船隻北運糧草,共計所需數百、上千船次。今年扶南開荒卓有成效,必可豐產,若用汝之船,運糧之船豈非需萬艘,我大漢整國才十萬海軍,少府水手亦只有萬人,若用汝船豈不皆做運糧之用。”前一人說道,“汝之軟帆需用新式棉布,而我之船帆用尋常麻布即可,汝一船之帆可抵我數船之資,海軍一年軍費尚不足戰船所需,如何可行!”

“我一船可戰汝數船,汝船衆又有何用!”

劉備沒想到這年代就有硬、軟帆之爭,在後面聽得津津有味。可漸漸兩方的人不再商討學術反而向祖安人轉變,兩方怒目而視,有全武行的打算。

“陛下駕到!”劉備示意陳到,陳到高聲呼喊。

“朕聞汝等之言似有所悟,汝等何必只定一船,何不兩者搭配使用。”

衆人眼前一亮,高呼:“陛下英明。”

其實船舶司也是被海軍打亂了思路,海上作業漸漸增多,尤其是去年交州運糧,原有的海船已經跟不上大漢前進的腳步了,海軍和少府都迫切的需要更新換代。一個軍人、一個工廠主商販,海軍和少府都不瞭解海船的研究,只是多次向船舶司強調要換一種更好的船。

船舶司的人都是當年工匠出身,在劉備的薰陶下,把固定度量衡,零件統一化,型號簡便化等當成金科玉律。一種船聽多了,他們就以爲海軍和少府也想着統一型號方便建造。

其實在這個年代,海面上根本沒有多少他國船隻尤其是外海,海軍外海的主要工作不是征戰而是探索,少府的主要工作則是運輸,同時少府大部分運輸工作都可以沿海岸線航行。

船舶司想出的兩種船,第一種船穩定範圍大,能承受極大的橫切角,可以適應各種惡劣氣候,遍佈水密艙的設計即便一、兩次觸礁對整個船體的威脅也不大。

船體用硬帆,可以最大限度利用不同方向的風,即便船帆有些地方破了,船隻依然可以航行,且操作人員需求少,運營成本低,適用近海多變的風向和複雜的海區。

這種船是完美的近海航運用船,正是大漢目前急需的運力。

第二種船抗擊打能力強,因龍骨質量的關係,木船的桅杆的數量不可能太多,軟帆設計可以使桅杆更加高大,極限速度快,海戰中會佔據更多的優勢。

不過大漢現在在海上是獨孤求敗的,不必過度追求海戰的戰力。

其實這兩種船的許多設計根本不衝突,龍骨、水密艙可以結合,軟、硬帆同樣可以並設。

在劉備的提醒下,船舶司很快確定了兩種船隻的設計,一種儘量最求高運力、高穩定,兼具舒適性、經濟性等,這種船是少府用船,也是劉備準備推行給民衆的船隻。

像鹽、鐵等由國家全面控制是利大於弊的,但海船運輸和貿易,國家和民衆同時參與就是更優解。以前海船不行,航行多有損毀,國家受得了損失,民衆受不了損失。

如今有了新的設計,造船材料也因爲扶南等地的開發有了優質木材,就可以多讓民衆參與海洋貿易,打開海上絲綢之路。

另一種船的改動就有些大,軟帆所需的水手太多,大漢還沒有大批量的水手供應,但軟帆的優點也不能放棄。最終,船舶司想出了兩者結合的船型。

首桅軟帆,後面使用硬帆,最大限度兼具兩者的有點。同時船體內密集龍骨和水密艙也同時使用,還設計了多層甲板用於安置艦炮,滿足了海軍炮戰和主流任務探索所需。

第二百二十五章 巴州定第四十章 袁紹決斷第五十八章 公孫瓚奪幽州第一百八十二章 繡衣出動第一百八十四章 武都氐人第三百四十四章 諸葛謀劃第二百七十八章 諸葛取蜀中第一百四十六章 噩耗第六章 黃巾第二百七十三章 毒計第四百二十三章 白牛第一百零四章 宛城之敗第九十三章 易京第一百九十四章 廬江之戰第九章 千里奔襲第三百六十九章 雒陽攻取第五十章 劉表第一百零九章 王模第一百八十六章 龐統死第二百七十九章 吳懿兵敗第六十五章 兗州驚變第三百七十八章 蒯越謀劃第四百四十五章 玻璃第三百八十五章 登基第八十三章 呂布入豫州第一百章 泗水決戰第三百五十九章 街亭第四百二十七章 原始蒸汽機第三百四十八章 統一戰開第四百三十五章 身毒內亂第一百七十八章 曹操攻漢中第十六章 穿針引線第三百四十三章 兩路勝第一百三十二章 孫權初戰第三百三十八章 歸途第一百零四章 宛城之敗第二百七十六章 人心所向第四百一十章 大漢海船第三百八十二章 天下平復第八十五章 郭嘉第一百六十九章 趙、太史至第四百五十二章 楚軍南下第一百二十章 公孫瓚亡第四十三章 太史慈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備之謀第一百六十三章 呂布殞命第二百九十四章 荊南之爭第三百九十六章 扶南大略第四百三十六章 後裝線膛第二百一十八章 吳郡之戰第一百三十四章 曹操復攻淮南第八十章 呂布入徐州第一百五十七章 龐統之謀第四百六十章 亞歷山大之死第一百二十九章 黃祖慘敗第一百八十一章 關中平定第二百一十八章 吳郡之戰第一百二十章 公孫瓚亡第二十三章 追擊第一百五十五章 反戈一擊第一百八十五章 陽平關之戰第二百四十章 西征薩珊第一百三十九章 甘陵之變第四百三十七章 薩珊之殤第三十七章 遼東第三十六章 漢紙第四百四十八章 劉永戰略第四十二章 昭姬紡織機第三百五十二章 扶羅韓敗亡第五十二章 董卓之死第二百一十章 劉備討江東第三百八十八章 馬鈞與吳輔第一百零五章 曹呂爭淮南第四百一十八章 白手起家第一百五十三章 河內歸屬第九十九章 戰後第十六章 穿針引線第三百七十五章 葭萌內訌第一百零一章 重騎之鋒第四百零二章 鋼炮第三百八十九章 扶南攻略第二百五十四章 中暑第一百八十七章 劉協離許都第三百七十一章 酣睡退敵第一百九十一章 孫權出兵第三百一十二 戰局明朗第二百八十三章 樊阿南下第一百八十二章 繡衣出動第二百六十章 臥冰求鯉第八十六章 曹操迎帝第二百九十六章 夏侯淵又劫糧第六章 黃巾第二百四十九章 軻比能敗逃第二百一十一章 遼東之戰第二百一十六章 聯盟抗劉第十章 雒陽風雲第三百六十章 如魚得水第二百八十七章 徐盛先開第四百四十五章 玻璃第一百六十四章 江夏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