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 飛速發展

“投獻一事爲陛下所知,我等不得已棄了江東土地。”

“陛下未登基以前,我便讓公紀遣散獻民,緣何致於此。”面對陸遜的指責,陸績也不知道該說什麼,只能怪自己太貪心。

劉備攻下江東到登基之間的這段時間,江東是不需要交稅和服徭役的,這時候江東豪強便假裝將家中的田地分給佃農,而後降低佃農上交的糧食比例。江東太大,有許多地方都是投降劉備,劉備的官吏沒有跟上,就讓原本的官吏先幹着了,那些佃農被稱之爲投獻之民。

陸遜一早就明白這種事長不了,可陸績眼饞那點實惠,還認爲法不責衆,便一拖再拖。終於,劉備治理那麼多年,教育、軍隊都上去了,那些退伍和考上的小吏回到老家,第一時間就是對那些收投獻的豪強下手。

那些豪強原本就有本錢,基本都有自己的捕人隊,他們想聚攏衆家捕人隊意圖武裝對抗,想讓劉備屈服。

顯然他們的如意算盤打錯了,打天下的大軍雖然遣散了一批,但清繳他們這些豪強還是無比輕鬆的,而且劉備也有那份千人反殺千人、萬人反殺萬人的雄心。況且捕人隊隊員走南闖北,見識廣博,也知道劉備的政策對百姓的誘惑有多大。

大漢有遞增田稅,但對於那些佃農來說,就是無稅賦無勞役,有這樣夢寐以求的生活,只要他們知道了確切的國家政策,根本不可能和豪強一條心。

那些豪強還在密謀,江東大軍就到了(劉備將大漢分爲十三個戰區,每個州一個戰區,各有不同數量的軍隊,全脫產軍隊不種田)。大軍首先申明瞭大漢的土地政策,被豪強蠱惑起來的佃農馬上散了,被豪強寄予厚望的捕人隊反而調頭攻擊金主。

鬧劇結束了,對江東的影響纔剛剛開始。劉備下詔徹查各州土地,發現投獻之事一律將主家處斬,當然劉備也給那些犯錯的主家改正的機會,只要自己自首就既往不咎。

而後那些江東士人在張昭的帶領下紛紛將自己土地全部送到少府(全國土地和國有工廠等都受少府管轄),避免劉備有藉口斬殺他們這些降臣。

繡衣衛假裝透露一些情報,讓張昭等人心驚膽戰,事關自家安危,腦子就沒了以前清醒。請示過劉備,得知還能獲得海外土地後,在張昭的帶頭下,衆人將家中全部田地上交,給劉備釋放無異心的信號,也增加了海外可持有土地的數量。

陸遜說道:“此間文教必然不興,若全族至此,不久必成野人矣,怎可如此。”

“我等早知如此,況遠離中原,少府收購價亦低,族中工廠皆留於江東。”

江東士人也不是完全喪失理智,他們這些人不愁吃穿,一向對教育資源很重視。劉備說過海外也能有鄉學和縣學,成績優秀的人可以回中原繼續入學深造,但孟母三遷的故事告訴他們,學習氛圍很重要。誰知道海外的鄉學和縣學能不能和中原相比,以他們想來,好老師當然是留在中原教學。爲了子孫後代的前途,江東必須有本家留守。

促使他們這樣決定的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利益,大漢重建、劉備登基以後,各地的少府便會在縣城收百姓手中的商品,有蠶絲、沒炒制的茶葉等原材料,也有紙張、絲綢、茶葉等成品。海船的發展讓劉備承諾海外也會有少府收購,不過這個收購價要減去運輸費。

早期的海外貿易各種不利因素太多,少府集中大資源進行貿易,哪怕有一些損失,總量還是賺的。但百姓若有損失,那一家人可能就要喝西北風了。在商道沒有走上正軌之前,這樣的模式會一直進行下去。

商道沒有打通前少府提前收貨,也是因爲各地的百姓積極性太高了。劉備帶給大漢百姓的不僅僅是安定的生活,還有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平民也有了肉眼可見的晉升通道。

這時代的人很注重知恩圖報,百姓不用受勞役之苦,便想着怎麼報效劉備。有地方請願田稅固定,不管多少土地都交,劉備沒有答應,只是說要努力提升,等自家發展夠好,能交上商稅了,那就能報效國家了。

這樣的話傳遍全國,原本懶惰下來的百姓有許多恢復了奮鬥的動力,同時各地官吏也爲了迎合劉備、增長政績,有意推動治下百姓轉變思維。

一個人的能量太小,那就集中衆人的力量辦大事。商會、集資工廠等超前事物出現在了中原大地,其中以捕人隊的經營模式最受衆人追捧。

捕人隊收益高,前期積累快,家中的田地現在又不需要那麼多壯男勞力,於是捕人隊男性在外征戰,女性在家種田。等積累了一些資本,便將麥稻兩熟改成甘蔗、小麥、水稻三者輪種(甘蔗種植時間長),或者國家土地種植麥稻,私有土地種植桑樹養蠶。

絲綢廠、茶葉廠、白糖廠、造紙廠等在各地陸續建立,這些工廠由於捕人隊抓捕勞力所需的成本比少府要低,甚至利潤比少府還要高。有了這些工廠的存在,各地的稅收以極快的速度增加,很快超過以前減少的田稅,讓衆臣讚歎劉備的先見之明。

大漢能這麼快發展離不開基礎設施的建設,新式水泥的發明讓道路建設更快,水壩等水利工程也在各地極快地修建,全國性的南北運河也在緊鑼密鼓地建設當中。

在江東某地農民的發明下,水稻養鴨技術得以發展,當地農民特意蓄養一種吃草的鴨子,令原本不能種植草藥的水稻也沒了雜草困擾,大大減輕水稻種植所需的勞力,也大大增加肉製品的來源。

海軍找到了鳥糞島,少府開始利用倭島野人採集,三種肥料的加入讓土地單位畝產增加。現在大漢平均畝產已經達到四石,相信不久的將來五石也不是沒有可能。

當然穩固發展的前提還是編輯的功勞,有它便能穩定物價,加大畜力的發展,使大漢提升不至於有大幅動盪,不會產生陣痛。

第六十四章 曹劉相爭第一百零四章 宛城之敗第三百八十一章 曹操兵敗第四百四十二章 利益相關第四百一十二章 等級制度第三百七十七章 劉協死第四百零八章 運河第一百三十 孫權第四十章 袁紹決斷第三百九十章 以百敵千第一百三十一章 廣陵之戰第一百五十四章 張繡終降第三百四十二章 詐降計第一百二十二章 離間計第三百章 直襲陳倉第一百六十三章 呂布殞命第二百六十五章 重裝步兵第一百六十二章 荊州易主第一百七十章 叛亂第一百五十五章 反戈一擊第二百一十四章 黃月英之謀第十五章 爲禍一方第二百五十章 鄭陽第一百四十八章 袁紹兵敗第四百五十九章 火神谷第四百一十六章 諸葛諫言第一百二十一章 北境戰端起第四百一十四章 百人開疆第一百九十二章 夏口之戰第四百零三章 身管自緊第二百八十九章 相縣攻防戰第四百一十三章 耽摩慄底守城戰第三百六十六章 萬民之怒第六十四章 曹劉相爭第二百三十五章 下曲阿第三百二十二章 再戰涼州第二百五十八章 孫紹投降第三百八十七章 海軍出擊第九十九章 戰後第二百二十章 詐降第四百一十三章 耽摩慄底守城戰第二百八十四章 九品官人法第四百四十六章 安息羅馬之戰第五章 練兵與開荒第一百九十七章 黑山張燕第二百一十六章 聯盟抗劉第二百九十七章 再擒夏侯淵第一百五十一章 烏丸之敗第二百五十九章 孫權投降第一百二十五章 正式出兵第四百五十五章 羅馬海軍第一百一十四章 又見玉璽第六十二章 華佗第一百九十一章 孫權出兵第十七章 羣雄起兵第三百八十二章 天下平復第二百五十九章 孫權投降第四十七章 曹操的奮鬥第四百五十七章 羅馬內亂第八十四章 農業補貼第一百零七章 公孫瓚求援第四百二十五章 身毒西北形勢第一百零七章 公孫瓚求援第一百六十五章 黃祖死第五十八章 公孫瓚奪幽州第二百一十三章 遼東投降第六十二章 華佗第四百五十七章 羅馬內亂第三百七十八章 蒯越謀劃第一百八十九章 郭嘉亡第一百一十二章 曹呂復攻第一百零九章 王模第四十五章 白手起家第四百零五章 狙擊槍第二百八十六章 大戰再起第三百五十八章 驚天謀劃第一百一十七章 無功而返第一百三十九章 甘陵之變第三十六章 漢紙第一百八十四章 武都氐人第八十九章 江東之主第三百零七章 猶豫不決第一百七十六章 千里遠征第二百四十三章 夏侯惇兵敗第五十五章 反攻長安第一百九十九章 叛亂鬧劇第八十二章 劉協東歸第二百八十七章 徐盛先開第一百二十七章 呂孫相爭第三百一十九章 取夷陵第三百五十五章 諸葛連弩第一百一十章 周逵第一百六十三章 呂布殞命第二百五十二章 破局之計第三百六十六章 萬民之怒第五十三章 王允之謀第一百零六章 死守第四百五十七章 羅馬內亂第三十六章 漢紙第三百一十七章 分兵劫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