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九章 曹操絕唱

“真忠烈也!”

蒯氏家僕擋不住劉備軍進攻,眼見越來越多的敵軍有登城的機會,這些家僕奮勇,直接撲向劉備軍,許多劉備軍被帶下城樓。這個變故不但讓城中士卒士氣大振,城外的張飛也成懵逼狀。

以爲有可乘之機,張飛剛調一批將士到南門西面,這下變故徒生,不再適合攻城了,他趕忙鳴金收兵。

“異度真忠心也,我當上報父親,予以嘉獎。”

“願爲公子效力。”

曹休說道:“異度之僕不善守城,正面迎敵多有死傷,莫如爲後備。”

“謝曹將軍。”

城樓上歡呼雀躍,曹植和曹休也只顧着讚許蒯越,沒注意到那些被蒯氏家僕帶下去的劉備軍一瘸一拐的爬了起來。

軍醫查看了他們一番,得出傷得不重的結果。原來那些蒯氏家僕在跌落途中,主動或被動的將身體放在下面,劉備軍有了一層肉墊,受傷的不多,最嚴重的也只有一人摔斷手。

這些家僕在下落途中,將早就準備好的書信塞入劉備軍衣口中,張飛受到了蒯越傳遞的密信。

“孝直,密道之事若何?”

“可行。”法正說道,“我等不懼詭計,只恐死守。若是曹將之謀,我等便有可乘之機;若是蒯越真有投降之心,亦有速平襄陽之機。”

劉備治下有兌糧處,曹操治下沒有,不要說兩者之間有無人區間隔,即便相鄰,以現在的信息傳播速度,百姓也不知道。

亂世糧貴,那些豪強就有了賺取差價的機會,但是曹操同樣卡着這一點。之前戰事順利,糧隊過城門,曹操抽的還不多,隨着戰事越來越艱難,糧草越來越短缺,抽成的比例越來越高,有時甚至整車就被徵用了。

有了利益就有了訴求,蔡、蒯、黃、龐等幾家掌控襄陽,軍中還有各家家僕時,這些人秘密挖了一條出城隧道,專門用來運送糧草。蔡氏被滅族,黃、龐兩家相繼隱身,這條隧道就被蒯氏掌控在手中。

所有城池都有聽甕,防備敵方挖地道進攻,這種聽翁能聽到挖掘的聲音,但對已有地道內的行軍不靈敏。

蒯越送給張飛的便是這條密道的路線圖,還有在終點接應的謀劃。

法正說道:“此密道便在襄陽西南處,然南門曹軍甚衆,不利交戰。可遣一軍精銳入城中,再遣數軍伏於西門阿頭山中,與入城精銳合攻西門,襄陽可奪。”

管亥問道:“如蒯氏詭謀,又待如何?”

“可令將士分爲數股,分數日入城。如此動靜及小,曹軍亦不易察覺。”

“便依孝直之言。”

之後一段時間,張飛還是天天進攻襄陽,並把魏延南下進攻宜城等三縣的消息透露給曹軍,做出勾引曹軍出城的舉動。

“文烈,魏延往攻宜城,可有妙計?”

“公子,襄陽爲南陽門戶,丞相令死守襄陽以待時機,我等不可違令。況南面三城皆爲小縣,他日若勝劉軍,奪回亦不難。”曹休說道,“張飛向城中明言,便欲打擊我軍士氣,誘我軍出城一戰,公子不必理會。”

蒯氏家僕捨身救城給曹軍加的士氣buff還沒有消散,而且守襄陽的曹軍也沒多少南方三城的士兵,士氣根本沒多大影響。

“士將軍,可聽得西面動靜?”張飛身爲主帥,不能擅離正面戰場,伏兵西門的任務自然落到了他副將士仁身上。

“許是大軍入山,驚擾了野獸、山鳥。”士仁說道,“主公將要登基,大軍不可爲襄陽遲誤。此爲最後一戰,西北、東北皆有軍進攻,我等爲主公老人,不可落於人後。”

“將軍所言甚是。”

士仁出發後,劉備軍便開始以每天百人的速度向襄陽城中運人,爲了穩妥起見,入城士兵帶的全部是乾糧,每天也不生火做飯。

“報將軍,房陵爲曹軍所佔,其軍正往漢中而去。”

一切順利,襄陽在望,張飛意外收到了噩耗。

“曹軍西去,緣何不早報!”

“將軍,曹軍翻山而至,人多勢衆,城中無有防備,故而失守。”

張飛一把提起丟城的小校,正要痛扁一頓,法正拉住了他,問道:“曹軍何人統領,其軍幾何?”

“曹操親自領軍,甚於萬人。”

“此軍必是曹軍宛城精銳,欲殺回漢中,漢中有趙、張二將守備,關險道艱,曹軍糧草不足,必不長久,將軍可不必理會。”法正說道,“待取襄陽,我軍直奔宛城,南陽可得,曹操後路被斷,無處安身,必然投降,天下可安。”

“孝直之言有理。”張飛又喝道,“汝于軍中計功補過!”

“謝將軍,謝軍師。”

翌日,魏延回到大營,說道:“將軍,大軍到處,盡皆投降,三城已得,海軍可暢通無阻。”

張飛笑道:“此戰無需海軍,我等已有奪城妙計。”

“願聞其詳。”

參謀向魏延解釋了一番,魏延說道:“如此,我豈非無功?”

“文長豈能無功,荊州尚需整頓,諸城皆要奪回,早晚皆有功勞。”

“哈哈!”

衆人還在歡笑,南面衝回一路敗軍,被迎入大營,報道:“將軍,我等受曹軍突襲,三城皆爲曹軍所奪。”

“什麼!”魏延大驚,“我方離三城,何來曹軍!”

“將軍方離數日,曹軍便從夷水西岸殺出,其軍衆,我軍兵少未能半渡而擊。三城城牆矮小,我軍堅守不住,只得北撤。”

法正問道:“何人統帥,其軍幾何?”

“曹操親至,軍不下萬人。”

對於魏延來說,南攻三城就是爲了給海軍打通道路,他認爲海軍不久就要北上,所以每個城中也只留了百多人守軍。沒想到曹操親率大軍進攻,根本守不住。

“不好!”法正疾步來到地圖前,查看一番,“曹軍取房陵乃是誘敵之計,其軍必東向伏與我軍四周,若非魏將軍南攻三城,其軍必不出。如今曹軍已露,不日便將圍攻我大軍。襄陽四周多有山水,不利我軍,此誠危急之刻。”

“如之奈何?”

第一百零七章 公孫瓚求援第四十一章 趙雲第三百九十三章 扶南內亂第三百七十四章 陽平關破第七十四章 大旱第二百三十七章 截擊第三百零一章 隴右援兵第一百四十六章 噩耗第三百零八章 決戰定計第三百九十二章 反間連環計第四百一十七章 百年大計第四百三十六章 後裝線膛第三百零三章 援軍兵敗第三百二十三章 冀縣之戰第一百四十九章 北方勝負第二百七十八章 諸葛取蜀中第二百三十一章 火燒江都第二百三十章 江東決戰起第六十一章 曹操舉兵第二百四十八章 鮮卑之戰第一百八十一章 關中平定第四百二十三章 白牛第三百二十二章 再戰涼州第五十三章 王允之謀第一百四十二章 廬江之難第六十八章 劉備留軍回青第一百八十五章 陽平關之戰第四百一十八章 白手起家第四百一十九章 刺刀第四百四十五章 玻璃第二百三十五章 下曲阿第一百三十五章 劫糧第七十八章 劉寵第三百八十三章 黃金和鋼鐵第二十二章 遷都第二百五十三章 陸遜之謀第三百五十八章 驚天謀劃第二百一十一章 遼東之戰第二百九十章 陳、雷之死第三百三十二章 長安之戰第一百四十二章 廬江之難第四百一十六章 諸葛諫言第四百一十八章 白手起家第六十二章 華佗第二百五十章 鄭陽第三百七十章 江夏之戰第八十章 呂布入徐州第三百七十二章 石陽城破第一百三十三章 曹操定略第四百一十四章 百人開疆第二百九十三 消耗之計第二百八十五章 甘呂東向第三十八章 袁紹之謀第一百七十八章 曹操攻漢中第四百二十三章 白牛第三百二十六章 嚇退第二十二章 遷都第四百一十七章 百年大計第三百一十七章 分兵劫糧第三百六十二章 張遼出擊第二百七十八章 諸葛取蜀中第二百九十六章 夏侯淵又劫糧第十章 雒陽風雲第二百八十章 吳懿投降第一百六十一章 呂布兵敗第二百八十六章 大戰再起第三百五十六章 傷筋動骨第三十八章 袁紹之謀第三十七章 遼東第三百六十七章 曹仁兵敗第三百五十九章 街亭第二十七章 南北會盟第四百四十六章 安息羅馬之戰第二百三十八章 吳郡之變第一百五十五章 反戈一擊第二百八十八章 高歌猛進第四百五十八章 羅馬分裂第三百八十一章 曹操兵敗第一百九十一章 孫權出兵第三十章 青州變第三百八十八章 馬鈞與吳輔第一百一十二章 曹呂復攻第一百六十章 二虎競食第一百一十八章 鴿子第三百四十五章 劉方策劃第三百七十四章 陽平關破第四百五十五章 羅馬海軍第一百六十四章 江夏之戰第三百八十七章 海軍出擊第三百五十六章 傷筋動骨第八十三章 呂布入豫州第四百一十八章 白手起家第一百二十三章 南下之議第一百九十四章 廬江之戰第一百零二章 下邳大捷第二百五十九章 孫權投降第三百九十八章 西域商貿第二百五十二章 破局之計第二百一十章 劉備討江東第四百五十九章 火神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