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北海求援

“何事驚慌?”劉備一邊和張飛跑向軍營,一邊問道。

“有一壯士攜北海相求援文書至此,望大哥出兵救援。”

太史慈這麼快就從遼東回來了嗎?管亥這麼早就進攻孔融了嗎?

帶着疑問,劉備見到了求援的壯士,果然是太史慈。

太史慈說道:“我複姓太史名慈,字子義,東萊之鄙人也。與孔北海親非骨肉,比非鄉黨,特以名志相好,有分災共患之義。今管亥暴亂,北海被圍,孤窮無援,危在旦夕。使君仁義之名,遍佈青州,青州亦使君治下。故北海區區,延頸恃仰,使慈冒白刃,突重圍,從萬死之中自託於君,惟君所以存之。”

“壯士高義,救援孔北海,乃備分內之事,義不容辭。待備整頓軍馬,即刻出發。”

張飛說道:“大哥,軍馬早就準備妥當,如今提前數日出兵,亦非難事。”

太史慈問道:“使君欲出征,幸得鄙人早來一步,否則北海危矣。”

關羽說道:“子義多慮了,我等此番出兵,正爲州內賊匪。大哥欲掃清郡縣,使百姓可安居樂業。”

“使君仁義。”

上一任青州刺史焦和,只知道高談闊論,對青州境內的黃巾不管不顧,還抽調郡縣的士卒準備前往河內和袁紹會盟。不想焦和剛剛過了黃河,青州境內的黃巾便大肆攻略縣城。

青州士卒想讓焦和回軍掃平青州黃巾,焦和卻沒有同意,只是讓人施展巫術,期望黃巾自滅。可黃巾不但沒滅,還愈演愈烈,焦和自己也在不久後病亡了。各郡縣的士兵也一鬨而散,趕回故土各地爲戰。

有過這樣不好的經歷,太史慈對劉備這樣雷厲風行的上官很有好感。也因爲這樣的對比,讓劉備在之後整合青州的行動非常順利。

行軍途中劉備瞭解到孔融那裡的情況,同時也瞭解了太史慈的一些狀況。

在中平五年(188年)的時候,太史慈二十一歲,當時黃琬任青州刺史,州里和東萊郡裡的長官有矛盾和糾紛,因爲東漢判決案情常常以誰前送達奏章誰有利,所以東萊郡就讓太史慈到雒陽送奏章。

太史慈到達雒陽後,州里送奏章的小吏也到了,還先他一腳來到這裡。太史慈假裝自己是雒陽的官吏,上前收走了州里的奏章,馬上砍壞了奏章。

同時太史慈忽悠州里的小吏說:你要是不給我奏章,我也沒機會弄壞奏章,這件事我們兩個都會受到刑罰,不如我們兩人一同逃亡他處。

小吏奇怪太史慈本身沒有罪,反而有功勞,爲什麼要和他一起逃亡。太史慈繼續忽悠說:我做事太激進了,損壞了州里的奏章,郡裡不一定能保我。

小吏相信了太史慈的話,連夜和太史慈逃亡。不過太史慈出城不久便偷偷跑回雒陽,將郡裡的奏章送了上去。等州里察覺這件事的時候,雒陽早就做出了有利於東萊郡的判決。

太史慈忽悠州吏說郡裡保不住他,肯定是假的,但他同樣有顧慮,畢竟他只是一個小吏,州里的長官要對付他還是很輕鬆的,所以太史慈前幾年逃亡到了遼東。

當然太史慈在遼東也沒待多久,黃琬升遷的消息傳到遼東,太史慈就收拾行裝回到了青州,回來後才發現不但黃琬的人走了,甚至連新任刺史也死了。

沒了後顧之憂,太史慈就在老家安定了下來,直到孔融被圍困在都昌縣,受母親的囑託,來給孔融還情。

得知太史慈的故事,關羽和張飛都對太史慈很有好感。

高唐至都昌縣720裡(300公里)左右,這次劉備沒帶多少輜重,只帶乾糧,因爲他從雒陽回到青州境內的時候,連續聽到四次提示音,青州內的平原縣、臨濟縣、據縣(北海)、昌陽縣,四個城池加入了可編輯序列。

這幾個城的地理分佈也很好,平原、高唐在青州最西面,能同時守備冀州、兗州;臨濟和北海在青州中間,接近州治所臨淄;昌陽縣在最東北面,臨近東海。

整個青州只有東南面和徐州接壤的地方遠離編輯的輻射範圍,需要從北海遠距離拉物資。

至此也印證了劉備的一個猜想,只有得到相應官職後,編輯才能使用。

經過七天的趕路,劉備的兩萬大軍來到了北海城。

北海城中的主簿王脩、功曹孫邵、五官掾是儀見劉備率軍到來,出城相迎,王脩說道:“使君此來,我北海無憂矣。”

劉備說道:“未能立平州郡賊匪,備之過也。”

孫邵說道:“使君赴國難方回,便親引兵來救北海,此仁義也。”

劉備問道:“而今形勢如何?”

王脩說道:“圍攻孔北海之黃巾,原處東萊郡盧鄉縣東面山中,只因焦刺史抽調各郡縣兵馬前往討董,山中黃巾知郡縣兵少,方纔出山寇亂。

此黃巾攻陷盧鄉縣後,向西而來,孔北海恐黃巾亂我郡縣,引兵前往都昌縣相敵。不想賊兵勢大,孔北海被困都昌縣中。我等兵微,束手無策,故而請太史子義至高唐求援。”

“如此,事不宜遲,待我軍休整一日,即刻前往都昌。”

劉備帶着關羽和張飛,領着軍士來到北海城中搬運糧草,同時讓將士換下因長途跋涉,馬力睏乏的軍馬,換上剛編輯出來的戰馬。

“奇哉!怪哉!”

“叔治(王脩),你不在使君軍中嚮導,來我處有何貴幹?”孫邵問道。

“有一怪事,我百思不得其解,故而前來相詢。”王脩說道,“長緒可知劉使君將城中糧草搬至軍中?”

第三百一十五章 利益交換第二百五十一章 周徐交鋒第一百二十九章 黃祖慘敗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備之謀第一百二十章 公孫瓚亡第二百三十六章 破城第二百五十一章 周徐交鋒第三百八十三章 黃金和鋼鐵第八十九章 江東之主第三百五十章 毒計頻出第三百五十八章 驚天謀劃第一百九十八章 董承密謀第二百三十五章 下曲阿第二百八十八章 高歌猛進第二百六十六章 重騎死傷第四十五章 白手起家第一百五十五章 反戈一擊第三百五十三章 曹軍出擊第二百六十二章 火藥第一百三十七章 文丑之死第三百九十一章 賈壹第二百五十八章 孫紹投降第一百三十九章 甘陵之變第一百八十三章 遠征漢中第三百七十四章 陽平關破第三百一十二 戰局明朗第四十四章 一天兩戰第三百四十一章 雍闓、高定死第一百八十六章 龐統死第三百四十三章 兩路勝第四十九章 界橋之戰第七十一章 曹呂相爭第二十九章 連環計第二百八十一章 張任戰死第八十九章 江東之主第一百二十八章 急轉直下第二百七十六章 人心所向第四百零一章 戰略等待第二百三十四章 海軍渡江第十章 雒陽風雲第六十九章 臧霸第二百九十六章 夏侯淵又劫糧第四百三十一章 抵達東洲第四百二十章 內監第二百八十三章 樊阿南下第四百二十二章 金蝦港第四百二十四章 酸柑酸橘第一百五十八章 襄陽城破第四十六章 中原混戰第三百二十七章 太史慈之憂第一百八十三章 遠征漢中第三百七十三章 張魏奇襲第二百三十六章 破城第三百五十七章 諸葛瑾與諸葛均第九十二章 白馬之殤第三百二十八章 鄄城破第二百二十三章 圍城打援第三百一十五章 利益交換第四百二十四章 酸柑酸橘第三十九章 袁紹得冀州第四百一十三章 耽摩慄底守城戰第二百四十八章 鮮卑之戰第三百七十八章 蒯越謀劃第一百八十九章 郭嘉亡第八十六章 曹操迎帝第一百八十四章 武都氐人第二百二十六章 蜀中震動第二百四十九章 軻比能敗逃第三百七十三章 張魏奇襲第四百一十二章 等級制度第三百零三章 援軍兵敗第二百八十一章 張任戰死第二百九十四章 荊南之爭第二百七十六章 人心所向第一百四十一章 孫策亡第二百四十章 西征薩珊第二百章 叔侄交心第三百九十章 以百敵千第四百一十四章 百人開疆第一百八十六章 龐統死第一百二十二章 離間計第四十七章 曹操的奮鬥第九十九章 戰後第三百三十五章 海上第一百一十四章 又見玉璽第三百五十五章 諸葛連弩第二百八十三章 樊阿南下第二百八十三章 樊阿南下第三百五十章 毒計頻出第二百一十七章 三方出兵第四十一章 趙雲第二百四十八章 鮮卑之戰第三百五十八章 驚天謀劃第二百五十章 鄭陽第二百二十一章 巴蜀戰端開第一章 高唐令第四百六十章 亞歷山大之死第四百章 封禪西征第三十三章 得民二百萬第二十章 具裝甲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