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青州變

劉備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對雒陽沒有任何留戀,馬上返回高唐。

路上有了簡雍源源不斷的支持,雒陽的難民不但沒有餓死,反而有時候還能吃上肉。劉備履行了他的承諾,讓雒陽難民更加安心的跟着劉備,同時劉備也承諾他們到了青州有地種。

“他又來了。”蔡谷對劉備經常找蔡琰很不滿。

“沒關係的叔父,他只是想要我腦中的典籍。”

“備冒昧打擾,還望兩位見諒。”劉備還要客套幾句,就被蔡琰打斷了。

蔡琰說道:“玄德公,請回吧。當小女確認您說的話,您自然能得到您想要的。”

“請!”蔡谷也在一旁臉色不好的下逐客令。

劉備覺得自己這段時間可能來的真的太勤快了,讓兩人都感覺厭煩了。

劉備回到主帳,關羽和張飛一齊來到劉備自己。看着欲言又止的張飛,劉備說道:“三弟有何所求儘管明言,爲兄若能做到,決不推辭。”

張飛說道:“三弟我不求何物,只是想對大哥說,有道是大丈夫何患無妻。若大哥想要娶妻,可讓憲和幫忙張羅。”

“這話從何說起?”

張飛看了關羽一眼,關羽說道:“蔡侍中與河東衛家關係甚密,兩家早已定親。大哥身爲青州牧,高唐亭侯,正當一展胸中抱負,何患無妻?”

劉備愣了一會才明白過來,兩人以爲自己看上蔡琰了,所以過來委婉的勸諫自己。

劉備說道:“兩位賢弟誤會了,爲兄連番前去只爲此子天賦異稟,過目不忘。爲兄想讓彼默寫東觀受損典籍,讓我青州文教之事順利進行。爲兄雖早年喪妻,也絕無對昭姬有非分之想。”

張飛笑着說道:“我就知道大哥絕不是貪戀美色之徒。”

“慚愧,二弟錯怪大哥了。”

“我等兄弟,無需如此。”

張飛說道:“大哥,原青州刺史不通武事,憲和傳文,青州之中黃巾肆虐,百姓多遭罹難。”

“爲兄亦知此事,我等返回高唐,當不辭勞苦,即刻出兵,掃平賊寇,還百姓朗朗晴空。”

“大哥所言甚是。”

劉備一行人帶着民衆,一路走走停停,花了兩個多月纔回到高唐。

到了高唐,劉備他們先安頓百姓住在簡雍事先搭建的營地中。接風的盧植沒有和劉備一起,而是接待了蔡谷和蔡琰兩人。

盧植說道:“劣徒行爲輕佻,冒昧之處,還望二位海涵。”說完向兩人行禮道歉。

蔡谷趕忙回禮道:“不敢當盧尚書如此大禮,玄德公也只爲宮中典籍,亦無冒犯之處。只是從兄之女已與河東衛家定下親事,待其既笄便要完婚。眼見時日將近,還望盧尚書與玄德公明言,放我等離去。”

“二位遠來辛苦,我於城中已備下府邸,二位可先入城中稍作休息。此地於河東千里之遙,途中匪盜橫行,待我向劣徒言明,令他遣兵將護衛二位前往。”

盧植安撫好兩人,找到劉備喝道:“逆徒,你怎可做出如此行徑?”

劉備解釋道:“恩師且聽弟子解釋,只因董卓火燒雒陽,東觀之中典籍多有損毀。蔡昭姬天賦異稟,過目不忘,弟子請兩人至此,非爲其他,實爲完善典籍,以興文教。”

“爲師所言非此二人,乃討董耳。”盧植說道,“汝攻下雒陽之後,爲何不乘勝追擊,直入長安,迎聖架,安天下?”

“恩師容稟,弟子方入雒陽,於酸棗之糧草皆被兗州劉公山所劫,弟子不得已才領軍回返。”

“汝至酸棗,關東衆人便將糧草如數奉還,此時進攻長安,亦爲時不晚,如何便得回返。”

劉備整理了一下思路,說道:“弟子於雒陽城中仔細打探,方知董賊進兵雒陽是受袁紹密信所召,宦官挾持陛下,亦是由袁紹矯詔各地誅殺遣返宦官所致。

袁紹本欲借董賊之手掌控朝廷,不想董賊不聽其調遣,袁紹這才謀劃討董之事。關東聯軍之中或有真心爲國之人,可多數只爲私利。

弟子不急攻董賊,一怕董賊傷害陛下,二怕自身不得善終。弟子個人身死無所謂,可此間百姓該如何得活?”

“袁氏……士人……”盧植看着劉備長嘆了一口氣,說道,“我已無心理事,汝送我歸故里吧。”

劉備向盧植施禮,請求道:“恩師,青州百廢待興,弟子才疏學淺,正需恩師從旁指點。弟子欲將青州打造成時和歲豐之所,在此亂世之機,能讓我漢家百姓,有一安身立命之地。”

“豎子,何來亂世?”盧植生氣一會,很快便平靜了下來,問道,“昔日汝求學之時,我未曾細問。汝是否真爲漢室宗親?我於高唐常聞人言,言汝爲漢室宗親,是否汝遣人散佈?”

“弟子乃中山靖王之後,確爲漢室宗親,有族譜存於家中。弟子尚未能振興家族,故不敢宣揚漢室宗親身份。此間傳言,想必是部下私與人言,待後弟子必嚴加整頓。”

盧植點頭說道:“我與伯喈乃是故交,汝應承蔡谷之事不可失信。我會與昭姬言明,待汝得東觀典籍,即刻遣人護送此二人前往河東,不可遲疑。”

“謝恩師,弟子明白。”

劉備回到官寺,簡雍已經在這裡等了好一會了。

“玄德,我高唐富庶,青州黃巾多番來犯,玄德還需早做決斷。”

“憲和放心,雲長與翼德已在整頓兵馬,不日即刻出兵掃平青州賊匪。”

“大哥,軍情緊急,請速往軍中。”劉備還要再交代簡雍幾句,便被張飛打斷了。

第四百四十三章 軍事貿易第一百零七章 公孫瓚求援第二百零八章 英靈第五章 練兵與開荒第四百一十五章 爭與不爭第八十三章 呂布入豫州第一百三十九章 甘陵之變第三百六十六章 萬民之怒第三百五十三章 曹軍出擊第二百七十一章 賈詡之謀第三百四十章 南中反叛第一章 高唐令第二百六十三章 風帆第三章 駿馬成羣第一百六十七章 驕兵之計第七十三章 濮陽之戰第二十七章 南北會盟第三百六十二章 張遼出擊第四百二十九章 真理機第三百零三章 援軍兵敗第九十一章 麴義北上第一百二十一章 北境戰端起第三百九十九章 貴霜帝國第三百七十二章 石陽城破第四百四十二章 利益相關第四百零六章 波調之死第三百八十六章 扶南與鮮卑第五十七章 呂布入冀第一百四十五章 攻城戰第二百四十七章 趙娥第一百四十章 袁紹強援第四百六十三章 永理會師第三百六十六章 萬民之怒第二百五十七章 孫紹的野望第一百七十二章 袁氏亂第三百三十一章 魏延獻計第四章 縣吏華歆第四百三十九章 治身毒之策第十二章 武人董卓第三百零一章 隴右援兵第二百九十三 消耗之計第一百零六章 死守第五十一章 袁術之敗第四百零四章 鋼槍第四十章 袁紹決斷第三百六十六章 萬民之怒第二百零四章 陳氏密謀第四百一十九章 刺刀第二百一十三章 遼東投降第四百五十四章 力挽狂瀾第五章 練兵與開荒第五十四章 董氏滅絕第一百九十八章 董承密謀第四十七章 曹操的奮鬥第二百二十八章 新城牆第二百九十九章 涼州驚變第六十四章 曹劉相爭第一百一十章 周逵第十章 雒陽風雲第四百一十九章 刺刀第二百九十九章 涼州驚變第三百六十九章 雒陽攻取第一百四十九章 北方勝負第三百二十章 陸遜偷襲第二百九十二章 荊州之爭第三百八十一章 曹操兵敗第二百三十七章 截擊第三百八十七章 海軍出擊第二百八十二章 劉璋投降第二百零六章 事敗第一百四十四章 疲於奔命第四百一十八章 白手起家第一百二十章 公孫瓚亡第二百零二章 諸葛之謀第三百一十七章 分兵劫糧第二百一十三章 遼東投降第三百零八章 決戰定計第三百七十一章 酣睡退敵第一百一十四章 又見玉璽第四百三十一章 抵達東洲第四百三十五章 身毒內亂第四百五十九章 火神谷第四百五十章 東征西討第二百八十一章 張任戰死第一百一十九章 三攻張繡第三百一十八章 雙方驚詫第四百六十四章 小亞細亞之戰第四百三十一章 抵達東洲第一百九十四章 廬江之戰第三百六十七章 曹仁兵敗第一百三十四章 曹操復攻淮南第二百二十四章 中心開花第一百五十三章 河內歸屬第二百九十二章 荊州之爭第二百二十九章 魏延第二百六十五章 重裝步兵第二百五十章 鄭陽第十九章 虎牢關之戰第三百八十章 最後一戰第五十二章 董卓之死